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保护》1986,12(4):19-20
1984年8月中、下旬,在临泽县张掖地区玉米原种场玉米制种田里,母本773因受玉米黑束病而发生枯死株,9月5日到17日,对全区播种的主要杂交种及其亲本做了调查,1985年又做了系统观察和初步防治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玉米黑束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黑束病是苗期根部侵染,系统性发生的病害。由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传播。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清除病株根、茎残体等保健栽培措施可取得持续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高梁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梁黑束病的研究结果,引起黑束病的病原菌是点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适宜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PH值范围为5-8;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28℃,适宜PH值范围为5-7;大多数糖类均作为该病菌的碳源营养,以果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麦芽糖、淀粉为佳,而山犁糖则不利于病菌生长。单独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高粱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粱黑束病的研究结果。引起黑束病的病原菌是点枝顶孢霉菌(Acremonium strictum W.Gams);适宜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0℃,pH值范围为5—8;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3—28℃,适宜pH值范围为5—7;大多数糖类均可作为该病菌的碳源营养,以果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麦芽糖、淀粉为佳,而山梨糖则不利于病菌生长。单独应用有机或无机氮素作为营养均不适于此病菌生长;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病菌可侵染高粱、苏丹草、玉米、谷子、珍珠粟等禾本科植物;不同高粱品种的感病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枸杞黑果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保护》1980,6(2):24-26
枸杞子(Lycium barbarum L.)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原产于宁夏、甘肃一带,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引种试种成功,并大量生产。但由于枸杞黑果病的发生,近年来在新产区造成常年减产达50%左右,最高达80%以上。因此防治该病的发生蔓延成为枸杞子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玉米茎腐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应用绿木霉(Trichodermavirlde)和细菌防治由瓜果腐霉菌和禾谷镰刀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苗期盆栽试验表明,细菌拌种,木霉菌拌种和木霉菌穴施配合细菌拌种对两种病菌的防效较明显。在人工接菌土壤内,对腐霉菌防效最高达58.15%;对镰刀菌防效达56.25%。在自然病土中最高防效达100%。在田间试验中,细菌拌种和木霉菌拌种防效也相当明显。所有处理的植株均比未处理的高,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7.
莲藕(NelumbonuciferaGaertn)是湖北省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近年,莲藕枯萎病严重发生,对当地莲藕生产构成威胁。作者对江陵、沙市、天门、洪湖及武汉等莲藕栽培区作了调查,并对其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现将结果简报如下。症状莲枯萎病在自然条...  相似文献   

8.
9.
据文献记载,黑麦秆蝇[Oscinelafrit(L.)]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主要危害小麦等麦类作物,也寄生多种禾本科杂草,偶害玉米。近年来,我们发现黑麦秆蝇在山西一些玉米种植区已成为玉米苗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害虫。危害玉米幼苗生长点形成枯心;枯心株...  相似文献   

10.
玉米镰刀菌秆腐病是世界性大病害,在各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七十年代以来,该病在陕西夏玉米地区渐趋严重,已成为争取夏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应予以高度重视。 症状和病原菌:病株通常在果穗抽丝后逐渐出现明显症状,病秆基部节间表面有褐色病斑,纵向扩展,形状不规则,用手指挤  相似文献   

11.
烟草低头黑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烟草低头黑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于山东潍坊一带烟区。经过对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和寄主范围测定,鉴定为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的新变型——辣椒炭疽菌烟草变型(Colletotrichum capsici (Syd.) Butler & Bisby f. nicotianae G. M. Zhang & G. Z. Jiang f. nov)(烟草低头黑病菌)。  相似文献   

12.
玉米矮花叶病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近年在我国北方地区大范围流行成灾,给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针对病害发生危害特点,在进行病原病毒的提纯、血清制备、检测、病害流行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种传规律和蚜虫传毒机制作了较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的病毒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作者在1980~1981年,通过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接种,试测了36属70种禾本科植物和棉花等9种双子叶植物。根据病状和回接结果,57种禾本科植物感染,所试双子叶植物均不感染。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玉米粗缩病256个病株样本分析,依据株粒重损失,采取偏等差分级法,制订了严重度5级分级标准,经株粒数、株粒重、株高、雌穗长等项数量指标验证,符合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实际应用时,依据株粒数结合株高进行严重度分级,既不失真,又简便易行。运用苗期病株率与病情指数的关系(Y=-1.6159+1.0306X),进行发生程度和产量损失预测,对于指导大田防治更有实际的意义。为进一步开展玉米粗缩病的调查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5.
小麦籽粒黑点病及其病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历史上曾有几次大发生,近几年又呈上升趋势。引起该病害的病毒属于呼肠孤科斐济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毒源、介体、品种是病害发生的必要条件,三者都达到一定的程度、数量则会引起病害流行。影响这三个条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气象因素、耕作栽培措施、栽培感病品种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压低毒源、虫口密度并种植抗耐病品种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麦用药、小麦和玉米均用药、玉米用药 3种不同用药方式防治灰飞虱和玉米粗缩病的试验 (各用药方式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明 ,在小麦玉米轮作区 ,小麦和玉米田均用药是最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蚜虫消长与玉米矮花叶病流行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是非持久性病毒——MDMV 引起。病毒介体是蚜虫,在山西省主要是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 Rond)、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麦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um dirhodum(Walker)]的传毒能力未定。实验表明,传毒蚜虫饲毒最适时间5~30分钟,接毒最适时间30~60分钟,持毒期限6~7小时,有效传毒蚜数3~5头。气温20℃麦二叉蚜的传毒效能最高,是春播玉米的主要传毒蚜虫。传毒蚜的高峰期后16~30天是发病高峰,以玉米拔节至孕穗间发病最快,抽雄后渐缓。病害的发生流行取决于毒源量、传毒蚜的虫口密度及其自然带毒率的提高,这过程进展的快慢是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玉米对矮花叶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矮花叶病(MDMV)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病毒病之一。目前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种植抗病品种。研究品种的抗病遗传力是抗病育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玉米黄斑病在河北的发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黄早4是玉米制种利用最广的骨干自交系。80年代以来,黄早4上普遍发生一种危害较大的新病害,群众称为黄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