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哲罗鱼属共有五个种类,其中川陕哲罗鱼(Hucho breeker)、太门哲罗鱼(Hucho taimen)、石川哲罗鱼(HuchoishikawaiMori)在我国境内有分布.本文通过全面收集国内外资料,对我国分布的三种哲罗鱼,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区域等指标进行了生物学的初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又称为大连紫海胆,属棘皮动物门、球海胆属,是海洋里比较常见的一类无脊椎动物,产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我国海胆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土著种,主要分布在辽东和山东半岛以及渤海的部分岛屿,其生殖腺色泽鲜美,口感极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出口海珍品[1]。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仿刺参属,是温带种,自然分布主要在北太平洋沿岸,包括我国的黄、渤海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及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2]。据记载,在我  相似文献   

3.
<正>砗磲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帘蛤目Veneroida,砗磲科Tridacnoidea,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等国,以及我国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和南海等印度洋、太平洋海域[1-4]。目前,世界上报道的砗磲有2属10种[1-4],其中砗磲属(Tridacna)有8种,砗蚝属(Hippopus)有2种。在我国分布的砗磲有6种,分别为大砗磲(Tridacna gigas)、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ridacna maxima)、番红硨磲(Tridacna 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  相似文献   

4.
松藻是松藻属(Codium)藻类的总称,属绿藻门、绿藻纲、管藻目、松藻科[1],是一种世界性泛暖温带绿藻[2],其藻体呈黑绿色,呈叉状分支[3]。松藻属藻类共计50余种,我国沿海则有刺松藻(C.fragile)、长松藻(C.cylinricum)、杰氏松藻(C.geppii)、平卧松藻(C.repens)等11种,主要分布于南海沿岸[4-5]。据《中国海藻志》记载,松藻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驱虫、清肠胃等功效[6]。  相似文献   

5.
长蛸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蛸(Octopus variabilis)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蛸属,俗称马蛸、长腿蛸、大蛸、长脚章鱼 [1].长蛸为我国沿海蛸类中的主要经济种,捕获量较大,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其中黄、渤海产量较大.长蛸为沿岸底栖头足类,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小型蟹类、贝类为食.长蛸肉质幼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补血益气,收敛生肌等功效[1].  相似文献   

6.
野生细鳞鱼池塘驯养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细鳞鱼,又称细鳞鲑、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ei)、细鳞鱼属。中国仅1属1种,是一种名贵的鲑科陆封型冷水鱼。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细鳞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图门江、鸭绿江、松花江,向西经辽河、滦河、秦岭直至额尔齐斯河。近几年来,细鳞鱼资源急剧衰退,已濒  相似文献   

7.
异枝麒麟菜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异枝麒麟菜(Eucheuma striatum)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热带性海藻,是当今世界上卡 拉胶工业的主要原料。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卡拉胶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年消耗异 枝麒麟菜约20 000吨。海南省是我国卡拉胶的主要生产基地,每年消耗异枝麒麟菜约7 500 吨,占全国的37.5%。然而,这些异枝麒麟菜几乎全部要靠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严 重制约了我国卡拉胶工业的发展。异枝麒麟菜原产于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菲律宾、印度尼 西亚、日本的硫球群岛。1985年5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菲律宾引种,先后在海南琼 海、澄迈沿海进行了生…  相似文献   

8.
<正>海马:Hippocampus sp.属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棘背鱼目(Gasterosteiformes)、海龙亚目(Syngnathoidei)、海龙科(Syngnathidao)、海马属(Hippocampus Rafinseque),因其体型高度特化,头似马状,故被称为"海马",为近陆浅海中的小型鱼类,种类较多,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我国海区的有冠海马(H.coronatus)、棘海马(H.histrix)、大海马(H.kuda)、斑海马(H.trimaeutatus)、克氏海马(H.kelloggi)及日本海马(H.japonicus)6种,其中大海马、斑海马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为养殖所选品种。  相似文献   

9.
石莼属海藻的环境增殖及生物质能开发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莼属海藻主要包括石莼(Ulva lactuca)、孔石莼(U.pertusa)和裂片石莼(U.fasciata)等。石莼又名海莴苣,藻体呈黄绿色,似卵形,边缘略有波状或呈广宽叶片状,一般生长在海湾内中低潮带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渤海沿岸等;孔石莼又称海白菜,藻体有卵形、椭圆形、圆形等,叶片上有形状大小不一的孔,这些孔可使叶片  相似文献   

10.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Echinopermata)、游走亚门(Eicutherozoa)、海参纲(Holothuroidea)、檐手目(Aspidochiroi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是温带种,自然分布主要在北太平洋沿岸,包括我国的黄、渤海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及江苏北部等沿海地区[1]. 近几年由于刺参育苗及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刺参的增养殖业在北方沿海地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一个养殖热点,其所需要的大量海参苗种主要是购买育苗室全人工育出的参苗.但是在室内苗种生产过程中,一些育苗企业急功近利,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甚至使用国家违禁药品,这样生产的成本较高,且苗种长时间、高密度暂养,体质较弱,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抗病力差,已经严重影响了海参增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鳖的养殖     
鳖,又名甲鱼、水鱼、脚鱼、团鱼,俗称“王八静。属于脊椎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据报道,鳖属有30种,都产在亚洲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我国,鳖属有两种,一种是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 Wiegnann),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另一种是山瑞鳖(T.Steindachneri Siebenrock),俗名山瑞,分布在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区)。  相似文献   

12.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楯手目(Aspidochirot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又称刺参(文中以下称刺参),是我国有记载的21种食用海参中唯一分布于黄渤海区的温带种类,营养价值很高,为"海产八珍"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开展了刺参的增养殖工作.  相似文献   

13.
选择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泽苔草(Caldesia parnassifolias)、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共6种常见挺水植物,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5~150 cm)对6种挺水植物外伤症状、株高、分株数、存活率、发芽率、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黄花鸢尾出现一定外伤症状外,其余5种挺水植物在不同水位条件下生长较好,有较高存活率和发芽率。(2)花菖蒲在水位30 cm、美人蕉在60 cm、再力花和水葱在100 cm均有较高的株高、分株数、存活率和发芽率。(3)花菖蒲、泽苔草、黄花鸢尾的叶绿素含量在水位-5~0 cm达到最大,水位升高,含量下降;与之相反,美人蕉在水位90 cm、再力花和水葱在水位100 cm时叶绿素含量最高。(4)6种挺水植物在水淹胁迫的水深梯度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SOD。实验前期(10 d),不同水位梯度下6种挺水植物叶片SOD活性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随着对不同水位梯度环境的适应,SOD开始回升;花菖蒲(-5~45 cm)、美人蕉(-5~90 cm)在水淹与干旱处理下,叶片SOD活性均高于零水位;再力花和水葱随着水位(-5~100 cm)降低SOD活性升高,水位-5 cm时达到最高,分别提高了40.57%和63.79%;泽苔草在各水位下(-5~45 cm)SOD最终与零水位基本持平;黄花鸢尾各水位下保持稳步上升趋势。(5)6种挺水植物在实验前期不同水位梯度MDA含量均有所提升,中后期呈现下降态势。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泽苔草适应各水位胁迫,花菖蒲和黄花鸢尾在低水位生长较好,美人蕉、再力花和水葱能较好地适应高水位环境,6种植物均可用于滨水带生态修复。本研究为湿地生态修复植物选择、水生植物生长水位联动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石臼湖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石臼湖江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期探索浅水型湖泊浮游植物动态变化机制,为石臼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生物资源调查提供基础数据。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石臼湖江苏段12个采样点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因子,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对数据进行直接梯度排序,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共发现浮游植物79种,隶属于8门53属,绿藻门21属39种,蓝藻门11属13种,硅藻门10属11种1变种1变型,裸藻门4属5种,甲藻门3属4种,隐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优势种(属)10种,冬季以对水温和光照有较好适应能力的硅藻为主要优势种群;春季优势种类较丰富,但优势度不高(0.03~0.09);夏、秋季节以小型丝状蓝藻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总平均密度为28.93×106个/L,季节差异显著,峰值出现在夏季,冬季最低。多样性分析表明,石臼湖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较丰富,然而种间分布不均,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弱。基于CANOCO的多变量分析表明:p H、溶解氧、透明度、氨氮、水温、电导率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江苏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横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综合分析水质,为库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设置5个采样点,每月上旬上午9时左右、天气状况良好时采水样1次。共采集鉴定浮游植物7门63属147种(包含变种及变型),绿藻门28属63种、硅藻门16属46种、蓝藻门10属23种、甲藻门3属6种、裸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3种,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为绿藻-硅藻-蓝藻型。浮游植物密度2.3×106~8.0×106个/L、平均4.2×106个/L,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密度占比分别为57.3%、29.8%和8.4%。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52~3.67,平均2.48;均匀度指数J 0.53~0.86、平均0.71;丰富度指数d 0.83~3.32、平均2.05。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美丽鼓藻(Cosmariumformosulum),硅藻门的变异直链藻(Melosiravarian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尖针杆藻(Synedraacus)和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等。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植物密度与总磷、水温、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呈负相关关系,与总氮没有相关关系。硝酸盐和溶解氧对浮游植物密度有显著影响,亚硝酸盐氮、氨氮、CODMn、浊度、p H、UV254的水平变化和浮游植物密度没有相关性。根据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及富营养化指数值TLI(∑)评价,横山水库水质属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于2019年4月在福建省三沙湾海域24个站位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细胞密度及生态学指数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沙湾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9属181种,其中硅藻门57属161种、甲藻门10属16种、蓝藻门1属3种、金藻门1属1种;优势种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菱形藻(Nitzschia sp.);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中层底层表层,水平分布中各站位有较大差异,密度介于(9.20~38.9)×10~6个/m~3之间,平均值为22.67×10~6个/m~3;不同站位丰富度指数介于0.77~1.83之间,平均值为1.24;均匀度指数介于0.35~0.74之间,平均值为0.63;多样性指数介于1.14~2.63之间,平均值为2.13,总体评价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7.
鲫鱼种类生物学特性及其特殊的繁殖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生物学特性 种类鲫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分鲫属,须鲫属两类。鲫属,现知有2个种(黑鲫、鲫)和1个亚种(银鲫);须鲫又有1种即须鲫。 分布 鲫鱼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日本,在我国已知黑鲫主要分布在新疆,而鲫在各地均有分布,银鲫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 形态 体呈侧扁,高且厚,腹部园。头短小,吻钝;口端位;没有须。背鳍和臀鳍最后的不分枝鳍条是后缘有锯齿的硬刺,背鳍基较  相似文献   

18.
<正>薄片镜蛤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镜蛤属。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日本和中国沿海,在我国沿海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潮间带中、低潮区的泥沙或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图见彩中插2)。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夏季对桂林市4个城中湖泊——木龙湖、桂湖、榕湖和杉湖(统称"四湖")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主要水环境指标进行调查,并评价了其水质现状;根据四湖特点及水流方向,从上至下依次分别在每个湖泊中央和两湖交汇处各设定1个采样点,共计8个,依次为四湖入口(S1)、木龙湖(S2)、桂湖入口处(S3)、桂湖(S4)、桂湖与榕湖交汇处(S5)、榕湖(S6)、榕湖与杉湖交汇处(S7)和杉湖(S8)。结果表明,四湖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较高,平均浓度分别为0.86 mg/L和0.088 mg/L,TP在所有样点都超过Ⅲ类水标准。调查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8属、117种,以绿藻和硅藻为主;其中绿藻门27属、54种,硅藻门16属、37种,蓝藻门7属、12种,裸藻门3属、9种,黄藻门3属、3种,隐藻门和金藻门各1属、1种。细胞密度范围为18.97×104~550.74×104个/L,平均值为304.87×104个/L。四湖的叶绿素(Chl-a)浓度范围为1.09~18.85 mg/m3,Shannon-Wiener指数(H)介于1.39~3.97,Margalef指数(d)介于2.49~3.35,Pielou指数(J)介于0.25~0.71,Simpson指数(D)介于1.42~8.89,反映出四湖浮游植物种类分布较为均匀、群落稳定性较好、对外界抗干扰能力较强;桂林四湖总体上为Ⅲ类水标准,按水流方向依次处于贫营养-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郑冠雄 《齐鲁渔业》2008,25(6):60-61
麒麟菜是一种多年生且经济价值很高的热带海藻,有着“海底庄稼”之美称,它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方延伸。产量最多的国家为菲律宾,其次为中国,另外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日本等也有一定的数量分布。中国主要产于海南及台湾,目前海南省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异枝麒麟菜和琼枝麒麟菜。琼枝麒麟菜是本地种,隶属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红翎菜科、麒麟菜属。在海南省的文昌、琼海、昌江、儋州等市县有养殖,主要养殖方式有乳胶圈绑苗播种法、水泥框网片式养殖法、Y型水泥棒式养殖法等。异枝麒麟菜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85年5月从菲律宾引进的品种,隶属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红翎菜科、卡帕菜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