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南部植物区系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蕨类植物非常丰富,现已发现54科、141属、584种。科、属组成以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鳞毛蕨科Dryopteriodaceae四科的属、种成员最多,其中金星蕨科在植物区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本区系的一个特点;蹄盖蕨属、耳蕨属种类较少是本区系不同于鳞毛蕨-耳蕨植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属可划分为12种类型(变型),种可划分为15种类型(变型)。特有现象明显,中国特有127种,占21.74%;广西特有26种,占4.45%。本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热带南亚热带过渡性,热带分布属占83.68%,热带分布种占60.62%。亚洲热带分布及其变型占有较大的比例,表明本区系与亚洲热带植物区系特别是中南半岛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广西玉米蜘蛛有19科81种。南宁市平原区玉米蜘蛛群落结构,早玉米以食虫沟瘤蛛(Ummeliatainsecticeps),晚玉米以锥腹肖蛸(Tetragnathamaxilosa)和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um占数量优势。群落成员的个体数量高峰,早、晚造玉米均出现在生长中期。群落多样性早造由低到高,晚造由高到低。时间生态位测定表明,食虫沟瘤蛛与幼豹蛛(Pardosapusiola),草间小黑蛛与类奇异獾蛛(Trochosaruricoledes)分别是早造和晚造玉米蜘蛛群落中利用资源最广的种群。文中分析了玉米蜘蛛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动,与邻近稻田蜘蛛群落结构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三江平原地区一直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稻、玉米、大豆等都是其主要作物,但随其气候条件及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农田害虫繁衍愈加剧烈,对三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直接性灾害。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三江平原地区农田害虫种群动态规律进行浅要分析,旨在探讨其防治策略,以期推动三江平原地区生态农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指导生产,为澳洲坚果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2016年全年,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澳洲坚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害虫的群落结构和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害虫群落包括7目43科104种,其中鳞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害虫为优势种群。蝽象类(主要是茶翅蝽和稻绿蝽)、荔枝异形小卷蛾、桃蛀螟、玳灰蝶海南亚种、茶黄蓟马是主要害虫,直接影响澳洲坚果的产量和品质,是生产上防治的重点。澳洲坚果害虫群落与气候和人工活动息息相关,每年的3-9月害虫发生的种类最多,数量较大,是加强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在防治实践中,应注意保护天敌,保护果园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科学指导生产,为澳洲坚果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于2016年全年,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澳洲坚果园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害虫的群落结构和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澳洲坚果害虫群落包括7目43科104种,其中鳞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害虫为优势种群。蝽象类(主要是茶翅蝽和稻绿蝽)、荔枝异形小卷蛾、桃蛀螟、玳灰蝶海南亚种、茶黄蓟马是主要害虫,直接影响澳洲坚果的产量和品质,是生产上防治的重点。澳洲坚果害虫群落与气候和人工活动息息相关,每年的3-9月害虫发生的种类最多,数量较大,是加强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在防治实践中,应注意保护天敌,保护果园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山西晋南麦区蛴螬种群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蛴螬种群进行准确预测和适时防治,本试验于1982~2002年在山西晋南麦区8个市(县)选择代表性地块,采用棋盘式取样法调查分析了正茬和回茬麦田蛴螬的发生规律。筛选出4个蛴螬发生的预测因子,即发生程度(Y)与虫口密度基数(X1)、8月份降雨量(X2)、9月下旬降雨量(X3)和9月下旬5cm地温(X4)相关。运用通径分析,确证了对蛴螬发生程度而言虫口基数是首要影响因素,气象因子居次要地位。同时研究了不同茬口下气象因子对麦田蛴螬发生动态的影响差异,并采用多元统计预测法,建立了预测回归方程,正茬小麦田为Y=0.0379+0.5969X1+0.0019X2-0.0098X3+0.0460X4,回茬田为Y=1.7655+0.6348X1-0.0052X2-0.0037X3-0.0035X4。经回归检验,两个预测模型在1982~2006年间历史拟合率分别高达88%和92%,可用于预测未来蛴螬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7.
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动态及根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中,细菌占优势,最高达76871×107个每克干土;真菌次之,达17549个每克干土;放线菌最少,达12462个每克干土。三种菌的根际效应非常显著,根际细菌最高约为对照的67.6倍,真菌约为12.4倍,放线菌约为26.9倍,柑桔中,温州密柑根际土壤细菌最多,年平均为6490×107个每克干土;红桔的放线菌及真菌最多,年均分别为1326个每克干土及1728个每克干土。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变动,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随树种、树龄、砧木及季节而变化。柑桔根部及根颈部对脚腐病、根腐病及线虫病的感病性和耐病性同柑桔同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中,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柑桔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有促进生长发育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集度指标和编制静态生命表的方法,对伏牛山区红豆杉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伏牛山区红豆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聚集分布状态,聚集程度从幼苗阶段到老龄阶段的发育过程中,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趋势;(2)不同龄级的红豆杉树存活量差别较大,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3)幼苗期和幼树期的红豆杉死亡率高,Ⅲ级(3m高)以后死亡率明显下降,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本研究表明,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天然红豆杉种群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严酷的环境筛致使红豆杉幼苗死亡率高可能是该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但树木资源缺乏保护而被滥伐或盗伐、生境被破坏等影响也不容忽视。施行严格的封育政策并辅以人工繁育措施,是保护和恢复该宝贵资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动态及根际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西农村饮用水氟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的分析,在介绍含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广西的天然资源优势及区内自有技术,提出了广西农村饮用水氟污染的控制对策,并着重在技术层面给予了论述.为广西农村高氟饮用水实行经济、高效、持续可行的技术进行氟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期使得广西农村饮用水氟污染区的高氟饮用水最终达到安全饮用的国...  相似文献   

11.
一个较大的植物区系的内部是不均一的,异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水平距离的差异、海拔高度的差异、生境异质性等。本文讨论了传统的区系间相似性比较系数的不足,采用多元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了广西南部蕨类植物区系内部分化。分别讨论了不同水平距离、不同海拔高度、生境异质性对植物区系组成的影响。揭示了如下规律:从南到北热带区系成分逐渐增多.亚热带区系成分逐渐减少;从低海拔区段到高海拔区段热带区系成分逐渐减少而亚热带成分逐渐增多,并以海拔800m为界;来自石灰岩地区的子区系,其区系成分分布与酸性土地区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广西大明山天坪采伐区天然次生林中9个优势树种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次生林的优势种群为罗浮栲、拟赤杨、大果蜡瓣花、光叶石栎、粗皮桦和毛桂等;2.不同树种种群的大小结构类型明显不同,常绿树种种群属增长型和稳定型,而落叶树种种群属于始衰型和中衰型;3.罗浮栲、拟赤杨、千年桐、光叶石栎和羊角杜鹃的种群分布格局趋于随机型,而大果蜡瓣花、毛桂、长叶木姜子和粗皮桦种群趋于集群分布;4.种群分布格局随大小结构变化具有由集群型向随机型过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6年的试验示范,对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稻区土壤K素动态变化,进行了长期定位踊跃测试。结果表明,该区各类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因土壤类型、N、P、Zn肥及有机肥施用量等不同而异。同时,设多点对K肥施用量和效果进行了长期试验,从而找出了最佳施用量,为肥料结构的调整、合理施用K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种钻蛀性龙眼梢、果害虫的空间分布及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所资源圃,从1999到2000年对荔枝尖细蛾(Conopomorpha litchielle Bradly)、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usis Bradly)、龙眼亥麦蛾(Hypitima longae Yang et Chen)和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4种钻蛀性龙眼梢、果害虫的空间分布和种群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种害虫均在向南方位分布较多;荔枝尖细蛾幼虫在5、6、10月以第1代、第2代和第8代分别在龙眼枝梢上形成3个高峰期;荔枝蒂蛀虫幼虫在8、9月以第5、6、7代分别在龙眼枝梢和果穗上形成高峰期;龙眼亥麦蛾在6、7月份以第2代在枝梢和果穗上形成高峰期;桃蛀螟在8、9月份以第3、4代在龙眼成熟期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丘陵生态区和洞庭湖生态区稻-稻种植制度中钾肥对水稻产量和钾肥效应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量为0、112.5、150和187.5K2O kg hm-2的条件下,在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150K2O kg hm-2的施钾水平已达到较高的产量;洞庭湖生态区的紫潮泥田中缓效钾与速效钾含量均较高,目前施钾效应不明显。两种类型生态区土壤上施用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地大于施用钾肥。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的3个施钾处理两季水稻吸收来自肥料钾的百分数比例均高于洞庭湖生态区的紫潮泥田。丘陵生态区红黄泥田上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35.0%,晚稻为51.8%;洞庭湖生态区紫潮泥的3个施钾处理早稻钾素利用率平均为27.1%,晚稻为42.6%。肥料氮的利用率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一趋势在晚稻上更为明显。在每季水稻施钾量为112.5、150、187.5 K2Okg hm-2的条件下,钾素平衡出现亏缺。在早稻施氮量165N kg hm-2(丘陵生态区),150N kg hm-2(洞庭湖生态区)和晚稻施氮量180N kg hm-2的条件下,两种类型生态区土壤上的氮素平衡中氮均出现盈余,且氮素盈余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6年的试验示范,对河西走廓中部的张掖市稻区土壤K素动态变化,进行了长期定位跟踪测试,结果表明,该区各类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程度因土壤类型、N、P、Zn肥及有机肥施用量等不同而异,同时,设多点对K肥施用量和效果进行了长期试验,从而找出了最佳施用量,为肥料结构的调整,合理施用K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退化是指在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对土壤的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影响下,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下降过程。本文通过对长汀县不同侵蚀强度水土流失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其土壤退化的因子,并对长汀强度侵蚀区治理2~3年、10年、15年和30年的样地进行布点调查、取样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来研究水土流失治理区土壤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
南方稻区绿肥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探究我国南方稻区绿肥种植的生态服务价值,本文以我国南方稻区农田引入绿肥紫云英为例,界定了稻田种植紫云英的生态服务功能,并运用实际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虚拟市场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绿肥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模型,核算了绿肥的生态服务价值,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1)南方稻区绿肥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涉及调节和支持两类,调节服务包括气体调节、水分涵养和土壤保持3种功能,支持服务则包括土壤有机质累积和土壤营养物质循环两种功能;对应地,南方稻区农田轮作冬绿肥紫云英的生态价值也被界定为以上5种。2)南方稻区冬闲田种植紫云英在一个轮作周期中能够产生1.125万元·hm-2的生态价值,其中,气体调节价值最大,为0.380万元·hm-2,其次是土壤有机质累积价值,为0.279万元·hm-2,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和土壤保持价值分别为0.204万元·hm-2和0.214万元·hm-2,土壤水分涵养价值最小,为0.048万元·hm-2。3)南方稻区绿肥种植投入成本为0.173万元·hm-2,绿肥种植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是种植投入成本的6.5倍。研究表明农田冬种绿肥紫云英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该研究为南方稻区绿肥引入冬闲田后生态价值的评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基础参数,同时,也为未来政府制定绿肥种植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赣南水土流失区内的植被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30余年的治理,水土流失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达152科541属1 016种,具如下特点:①世界性地理成分和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从这类地理成分中筛选出适应性较强的植物用于水土流失区的植被恢复较易成功。②不同水土流失类型中,按植物多样性排序依次是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Ⅳ-2>类型Ⅳ-1>类型Ⅲ;水土流失的强度与人为干扰程度有关;植物多样性恢复快慢与局部环境如水分、肥力、繁殖体多寡等有关。③在水土流失区内保护一定数量的"绿岛"有利于区内植被恢复,长期封禁有利于形成"绿岛",可较快恢复生物多样性,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