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水稻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友好。一、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1.产量构成特征。以适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的结实率与粒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测和调节大棚内的小气候,探索提高红掌切花产量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措施包括:在春季开始遮荫、适当通风、减少浇水以降低湿度;在夏季重点在降低棚内温度,采用进一步增加遮荫减少光照、增加浇水降温同时在棚顶淋水降温;秋季以增加浇水次数提高湿度为主;冬季减少遮荫、适当增加光照、加强密封保暖,低于10℃时人工加温,提高温度。以及适当的水肥管理。使红掌可以在深圳安全度夏、度冬,一年四季均可正常生产红掌切花。为红掌切花在我国尤其是在华南地区开展大规模生产总结出一套简便易行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黄瓜生产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栽培面积、栽培形式和产量等方面综述了我国黄瓜生产的现状,针对单位面积产量低、黄瓜加工率低、盲目生产严重和保护地生产安全系数低等问题提出我国黄瓜生产应向提高良种利用率、增加投入、提高栽培技术水平,以及黄瓜产品用途多样化和生物技术应用于黄瓜育种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阿克苏地区设施农业生产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蔬菜生产、市场供应方面,阿克苏地区气候温和,自然灾害少,生态类型多样,地理位置适当,比较适宜进行蔬菜露地生产和设施栽培。全地区常年蔬菜播种面积(含西甜瓜)33万亩左右,总产量77—80万吨。其中,蔬菜生产面积15-18万亩,复种指数1.8左右,产量44万吨。设施栽培面积12.73万亩,产量31.53万吨。日光温室面积4.24万亩(蔬菜占90%左右),产量15.27万吨(蔬菜占93%以上),大中小拱棚8.49万亩(以西甜瓜为主)。蔬菜生产基本上实现周年生产,但人均蔬菜占有量180公斤左右,低于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480公斤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中、高海拨地区春白菜地膜覆盖与裸地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提早上市25d左右,且提高产量及质量,减少或减轻病虫害及危害程度,其产量为裸地栽培的2倍以上,产值、利润均为裸地栽培的3倍以上,具有较好的生产效应。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友好。一、水稻超高产调控技术程序1.调控技术总思路各项措施都要为扩大群体总颖花量、构建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服务;以超高产群体各阶段的生育指标为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友好。一、水稻超高产调控技术程序1.调控技术总思路各项措施都要为扩大群体总颖花量、构建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服务;以超高产群体各阶段的生育指标为  相似文献   

8.
亏缺灌溉加密栽培对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亏缺灌溉加密栽培、亏缺灌溉正常密度栽培对番茄产量形成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两种亏缺灌溉处理都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滴定酸度、维生素C的含量和干物质的含量;和正常栽培相比,亏缺灌溉正常密度栽培结果数变化不大、单果重和产量减少,但亏缺灌溉加密栽培结果数增加、单果重减小、产量没有下降.在亏缺灌溉条件下,适当加密栽培可以克服亏缺灌溉对产量的负面影响.亏缺灌溉还显著地提高了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蔬菜“提早延晚栽培”是利用某些蔬菜的生长特性,人为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延长蔬菜生长期和采收期,减少翻耕、播种、育苗、移栽等重复劳动,种一次长一年,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和生产效益的目的,是一种先进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经过两年的试验,总结出一套棚室番茄“长季栽培”技术,采用该种栽培技术的番茄连续两年每667m^2产量超过8500kg。  相似文献   

10.
<正>蔬菜"提早延晚栽培"是利用某些蔬菜的生长特性,人为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延长蔬菜生长期和采收期,减少翻耕、播种、育苗、移栽等重复劳动,种一次长一年,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和生产效益的目的,是一种先进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经过两年的试验,总结出一套棚室番茄"长季栽培"技术,采用该种栽培技术的番茄连续两年每667m2产量超过8500kg。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蔬菜"提早延晚栽培"是利用某些蔬菜的生长特性,人为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延长蔬菜生长期和采收期,减少翻耕、播种、育苗、移栽等重复劳动,种一次长一年,以达到减少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和生产效益的目的,是一种先进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经过两年的试验,总结出一套棚室番茄"长季栽培"技术,采用该种栽培技术的番茄连续两年每667m2产量超过8500kg。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构成和物质生产差异,以提高当地水稻产量。【方法】以‘吉粳8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基础)、当地农户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和超高产栽培4种栽培模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形成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均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2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0.34和12.15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44%和27.45%;有效穗数分别提高3.03%和34.10%;每穗粒数分别提高4.06%和9.37%。【结论】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及转运,优化穗部结构,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从而大幅度提高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稻区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发挥小麦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典型性,减少小麦品种在大田生产过程中机械混杂、天然杂交和不良栽培管理等因素,造成品种种性变劣、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必须不断地进行选优提纯工作,以满足小麦生产上源源不断的用种需要。介绍了小麦三圃制生产原种的程序及技术操作规程,包括原种的选择、生产原种的程序及技术、快速繁殖原种的方法及技术等内容,以为小麦三圃制生产原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和常规的娃娃缨萝菜生产方法作比较,试验综合使用蚯蚓粪肥、蚯蚓、蚯蚓体腔液肥种植娃娃缨萝菜,探索“娃娃缨萝菜循环式生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蚯蚓可将上一茬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残留物质有效分解成为新的栽培基质,在利用此新基质栽培第二茬娃娃缨萝菜时,喷1次蚯蚓体腔液可同时兼具叶面肥和抑菌剂的良好效果,如采取适当的轮作措施,可使娃娃缨萝菜快速生长并得到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在大庆市棚室栽培的蔬菜品种中,番茄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春茬占到50%~60%.秋茬占到60%~80%,栽培面积高于黄瓜、菜豆、辣椒、芹菜、油菜等蔬菜的种植面积。因此,番茄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庆市的蔬菜生产水平,而番茄品种的抗病性以及栽培水平对番茄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番茄抗病品种的选择与高效栽培就显的尤为重要。下面仅将近几年的试验和调查结果总结如下,以指导广大菜农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前黑龙江垦区的水稻生产理论已经很完善了,以水稻叶龄诊断技术为核心的“三化一管”栽培模式已经在垦区普及。就黑龙江省铁力农场水稻生产的一般水平而言,公顷产量7950kg已经较为普遍,但要想使铁力农场水稻面积平均公顷产量稳定和超过8550kg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  相似文献   

17.
一、日本草莓生产及消费概况日本草莓生产经历了一个从露地栽培、半促成、准促成到促成栽培的过程,现在的生产设施以连栋钢管大棚为主,少数透明玻璃钢或玻璃温室,大力发展超促成栽培及抑制栽培。由于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和老龄化严重,日本草莓栽培面积逐年减少,栽培面积从1993年的9000hm2减至1997年的7800hm2,总产量保持在20万t左右。1999年主产地枥木县和福冈县面积各为600hm2左右,产量分别达2.5万t左右、居第一、二位。由于受外来低价农产品的冲击,1999年东京中央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宗水果(如…  相似文献   

18.
详述了大豆小垄密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按本规程进行大豆生产,可全面提高黑龙江垦区乃至黑龙江省大豆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布隆迪引进的中国水稻品种进行多年、多点生产试验,对参试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中国水稻品种在布隆迪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品种较当地品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具有相对较好的适应性,且杂交稻品种相对常规稻品种增产效果显著;低海拔地区适宜种植杂交稻品种,而中高海拔地区适宜种植常规稻品种;水稻移栽相对条播和撒播产量更高,而节水栽培相对当地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明显。筛选出适宜布隆迪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杂交稻特优649、常规稻桂丰2号,结合先进适宜的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布隆迪水稻总体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产量与光温生产效率差异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夏玉米各产量层次之间的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能力,量化山东省夏玉米籽粒产量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明确农业生产条件和栽培措施对产量差及效率差的贡献率,探讨产量差、效率差协同缩减的可能性,为缩小夏玉米产量差距、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山东省泰安、淄博和烟台3市进行,针对山东夏玉米生产调研出的问题,在同一地块采用综合管理模式,从合理密植、优化肥水、增产增效的角度设计了4种管理模式,模拟超高产水平(SH)、高产高效水平(HH)、农户水平(FP)和基础产量水平(CK)4个产量层次,定量分析不同产量层次之间的产量差及光温资源生产效率差。结合光温生产潜力分析和作物产量性能分析,探究产量差和效率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途径。【结果】当前山东省夏玉米光温潜力与超高产水平、超高产水平与高产高效水平、高产高效水平与农户生产水平、农户生产水平与基础产量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5.85、0.82、1.90、1.35 t·hm -2,光能生产效率差分别为1.74、0.15、0.28、0.45 g·MJ -1,温度生产效率差分别为1.09、0.10、0.17、0.28 kg·hm -2·℃ -1;当前不可控因素对产量差和光、温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8.49%和66.09%,可控因素对产量差和光、温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41.51%和33.91%,地域差异因素对产量差、光能生产效率差和温度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98%、2.49%和3.24%;产量差与光温资源生产效率差之间有显著相关性;SH和HH处理较FP处理和CK有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生育期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和冠层光能截获率。 【结论】当前山东省夏玉米农户生产水平与光温潜力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光能生产效率差、温度生产效率差分别为8.56 t·hm -2、2.17 g·MJ -1、1.35 kg·hm -2·℃ -1,产量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玉米籽粒产量差和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差显著相关,在现有农户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高产高效管理模式(种植密度增加1.5×10 4株·hm -2,适当增加施肥量,将一次性施肥改为于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和乳熟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分次施肥)能够缩小产量差距1.90 t·hm -2,提高光、温资源生产效率14.74%和14.41%,是协同缩差增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