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宜兴市螟虫发生仍属轻发生年份,但三种螟虫发生各有特点:大螟比前两年较重发生;二化螟前期灯下表现蛾多卵少,后期田间表现危害偏轻;三化螟灯下及田间仍难得一见,实际发生量很少.螟虫发生仍存在地区间不平衡性,丘陵山区、沿隔湖乡镇仍相对重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四川省西部水稻螟虫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方法]于2007~2009年对四川西部稻区螟虫的组成及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川西稻区螟虫由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组成。二化螟在川西绝大部分稻区都是优势危害种群;三化螟主要在龙泉和青白江及部分稻区有分布为害,表现出扩散加重趋势;大螟数量很少,但在水稻生长后期危害较重。[结论]研究结果为川西稻区水稻螟虫的有效防控措施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上海地区水稻螟虫危害较严重,南汇地区也未能幸免于难.灯下螟虫诱蛾具体情况,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年200W白炽灯下全年三化螟、二化螟单灯合计数分别为1825、1122、1403、3023、4639、4808、3628、3830头.2000年至今,螟虫数量较前三年明显增多.最高年份2002年为4808头,比最少年份1998年的1122头增加3686头,增幅3.29倍,可见,近5年螟虫的发生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4.
5.
6.
<正>一、发生特点近年来,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在2.1万hm2左右,蓄留再生稻1万hm2以上,稻区螟虫发生田块几乎达100%,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水稻病虫害损失的50%以上,其中二化螟造成的损失约  相似文献   

7.
水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二化螟和三化螟教师钻蛀水稻茎秆。二化螟在南方水稻区一年发生3代以上,以老熟幼虫在禾蔸、茭白遗株等处过冬。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各代螟卵盛孵期大致是:  相似文献   

8.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螟害特别严重,尤其是晚稻损失惨重。如新邵县,有些晚稻丘块螟害引起的白穗率达10%以上。虽然没少打农药,但还是没有控制住二化螟和三化螟危害,甚至越打药,螟害越严重。看来,单纯靠农药防治螟虫真不行,还必须结合采取农业防治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水稻螟虫害综合治理总策略是: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用生态平衡的理论来指导防治。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对防治措施进行抉择和配套。其配套技术主要包括3方面,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有节制地合理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相似文献   

11.
危害水稻的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3种,在我省主要以二化螟为主,农民朋友常将水稻螟虫统称为钻心虫,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近年来水稻螟虫的发病现象越来越多,同时此种害虫还有繁殖快、天敌少以及人工防治难度较大的特点,所以其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的影响到水稻的产量以及品质问题。以下主要是对水稻螟虫生活习惯以及相应防治的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资阳水稻螟虫的种类主要为二化螟,约占60%左右;三化螟约占30%左右,特别是长势好、密度大、生长茂盛、嫩绿的田块,三化螟明显要多些;大螟数量少,约占10%以下,主要分布在田边。在资阳范围内危害水稻的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发生时间不一致,在第一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晚发生10多天,但第二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发生期早7~10天,这就为螟虫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大螟发生数量少,发生时间与二化螟基本一致,不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杂交水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结合水稻螟虫发生及水稻螟虫的类型等特点总结了相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螟虫是龙岩市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重发时曾造成较大面积大减产,局部绝收。历年来龙岩市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二化螟为主,但其重要性正发生着变化,20世纪主要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后,二化螟的为害比三化螟更加突出,已成为优势种群。1水稻螟虫发生特点1·1两种螟虫的主害代不同龙岩市三化螟和二化螟年发生4代,三化螟是4代多发型,主要造成晚稻白穗;二化螟的主害代是第1代和第3代,主要造成早、晚稻枯鞘(心)。1·2近年来二化螟发生面积比例升高水稻螟虫在20世纪70、80年代几乎年年偏重发生,但随着…  相似文献   

16.
17.
沪郊水稻螟虫的发生特性与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以来,上海地区水稻螟虫发生严重,通过农业防治和调整防治策略,以及选用治螟药剂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螟虫发生危害的上升态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 稻苞虫种类很多,以直纹稻苞虫为主,除为害水稻外,还危害高粱等禾谷类庄稼,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常间隙性成灾,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水稻稻苞虫以老熟幼虫在背风、向阳的沟边、塘边、田边和低湿地等处的杂草和谷桩内越冬。成虫一般夜伏昼出,活动力强,有强烈的趋花取蜜特性,喜食芝麻、瓜类、豆类、黄荆等植物花蜜,因此接近蜜源多的稻田受害更为严重。成虫有趋生长茂密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卵散产于稻叶背面或杂草上。在稻叶上的卵孵化后,幼虫即爬至近叶尖处咬食叶缘,形成锯齿状缺  相似文献   

19.
卓根 《农家顾问》2006,(10):39-39
近年来,我国螟虫危害特别严重,尤其是晚稻,因二化螟和三化螟危害损失惨重,有些晚稻因螟害引起的白穗率达10%以上。由于螟虫发生世代重叠,尽管农药没少打,可还是难以控制。可见,单靠农药防治难达目的,还须在冬季就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冬耕冻垡二化螟主要在稻蔸中越冬,也有在稻草、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三化螟、二化螟、大螟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自八十年代末以来,三化螟再度回升,成为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而近两年二化螟回升势头较猛,2001年沿江地区与三化螟并重发生,局部甚至重于三化螟.1999~2001年我们通过3年的分片设点观察、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和对靖江市近50年的历史资料分析,基本上已摸清我市水稻螟虫的种群演变规律和掌握了防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