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水稻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产量构成及实际大田应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育秧盘和毯式秧盘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和产量构成均优于常规纸盘,其中钵育秧盘表现最好,产量为559.3kg/亩,较常规纸盘增产4.1%,但毯式秧苗更适合在实际大田生产中使用,且其产量及抗逆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2012年在江油地区开展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与常规毯状秧盘育秧机插对比试验,试验面积115亩,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平均亩产557.5 kg,比常规毯状秧盘育秧机插增产5.4%.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技术是一项节约、增效的水稻种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稻可降解毯式秧盘是一种可在天然环境中降解的植质育秧盘,可代替普通塑料毯式秧盘,减少白色污染,实现了循环利用,并且节省苗床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可降解毯式秧盘对水稻有较明显增产作用,较普通塑料毯式秧盘增产14.6%。  相似文献   

4.
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苗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机插育秧盘为对照,开展了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所培育的水稻机插钵形毯状秧苗具有上毯下钵形状,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机插漏秧率低,在大田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较常规对照增加了有效穗数,增产效应明显,两季全年平均增幅7.1%。  相似文献   

5.
钦州市单季杂交水稻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机械精量穴直播、毯苗机插、手工插秧(对照)3种不同种植方式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漏秧率为3.33%,低于毯苗机插处理,与手工插秧比较可缩短水稻生育期9 d,亩有效穗和成穗率较高,亩产量高达702.78 kg,亩纯收入为962.84元,分别比手工插秧增产、增收33.66 kg和425.98元,产出投入比为1.84,省工、节本、增效效果最好。毯苗机插处理可缩短水稻生育期3 d,虽然亩产量比手工插秧减产11.56 kg,但其省工、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亩纯收入比手工插秧增加135.32元,产出投入比为1.52。  相似文献   

6.
毯式育秧盘与普通育秧盘的对比试验表明,毯式育秧盘比普通育秧盘秧苗素质好,增产4.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在淮北黏土地区的适应性,为在该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该农机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毯状秧盘与钵形毯状秧盘机插对比试验的方法,于2013年在东辛分公司选择试验面积10hm。,当年统计两种育秧盘的秧苗素质、栽插均匀度、茎蘖和叶龄状况、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状况,进行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钵形毯状秧盘育的秧苗其根量、主茎高、茎基宽、白根数、百株干重和质量高比均优于常规毯状秧盘育的苗,当年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平均产量达11640kg/hm2,比常规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增产4.6%。[结论]试验证明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是一项节本、增效的水稻机械种植技术,适合在淮北黏土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钵体毯式育苗技术具有壮苗率高、秧根发达、移栽不伤根、不漂苗、分蘖早、成穗率高等优点,利于秧苗的田间生长;钵体毯式育苗技术与机械插秧技术合理配套,可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机械化程度,从而实现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目的。1试验示范方法本田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个点200亩。示范区采用434孔钵体毯式塑料秧盘,育中苗,应用F4手扶式插秧机进行摆栽插秧。对照区采用常规育苗和常规插秧机  相似文献   

9.
毯式育秧盘可有效提高水稻育苗质量,大大提高插秧效率,增加了农户的收入.2012年八五二农场进行了毯式育秧盘在水稻上的应用示范,现将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毯式秧盘平播水稻比普通塑料秧盘育苗要壮,特别是插秧后,秧苗返青快,分蘖多,产量高,现已被广大水稻种植户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毯式秧盘平播水稻种子均匀分布盘土表面(含在两穴之间表面),造成机械插秧时伤根、断秧、缺穴现象发生,严重降低水稻基本苗数,影响水稻返青速度和产量。通过试验示范,在毯式秧盘上用压穴模具压盘土,呈现穴窝(18×36=648个穴窝),与毯式秧盘底部穴窝相对应,达到  相似文献   

11.
植质钵育秧盘较毯式育秧盘各网格间秧苗独立性好,插秧植伤小。应用植质钵育秧盘的水稻秧苗株高降低0.8cm,叶龄减少0.24叶,根长增加2.01cm,根条数增加0.6条,地下干重增加0.8mg/株。收获株高降低3.9cm,穗长降低0.8cm,穗粒数增加2.7粒,空粒率降低5.8个百分点,结实率提高4.8个百分点,千粒重提高0.1g,公顷产量增加363.3kg,增产率为3.55%,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稻使用生物有机硅肥,增强水稻抗逆性,降低水稻发病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八一农大生物硅肥,随基肥施硅5kg/亩较对照增产13.9%;随蘖肥施硅5kg/亩较对照增产11.7%。其次为许博士生物硅肥。  相似文献   

13.
水稻使用生物有机硅肥,增强水稻抗逆性,降低水稻发病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八一农大生物硅肥,随基肥施硅5kg/亩较对照增产13.9%;随蘖肥施硅5kg/亩较对照增产11.7%。其次为许博士生物硅肥。  相似文献   

14.
水稻使用生物有机硅肥,增强水稻抗逆性,降低水稻发病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中,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八一农大生物硅肥,随基肥施硅5kg/亩较对照增产13.9%;随蘖肥施硅5kg/亩较对照增产11.7%。其次为许博士生物硅肥。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侧深施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增效原理及实际应用效果,获取施肥参数,为赣榆区水稻生产中侧深施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按照江苏省耕保站要求,在赣榆区海头镇大兴庄村安排了水稻侧深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侧深施肥能减少化肥施用总量,减少9.0~11.5 kg/亩,减少23.38%~29.87%;显著增加水稻每穴穗数、亩穗数,提高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较常规对照处理增产3.24~31.75 kg/亩;减少施肥人工费用150.00~200.00元/亩,亩净增纯收益139.42~189.05元。  相似文献   

16.
水稻应用不同类型育秧盘对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灯塔地区的水稻工厂化育苗及机插秧面积逐年扩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已达80%以上,工厂化育苗面积近100hm2。现在应用的平盘毯状秧盘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整齐度不高、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穴苗数不均及返青慢等问题。笔者所在单位利用优质水稻项目在2015年引进了钵型毯状育秧盘进行对比试验,在秧苗素质、插秧质量、返青分蘖效果及产量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对照增产7.8%。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畜禽粪肥还田在水稻生产中的增效原理及实际应用效果,获取施肥参数,为本区水稻生产中粪肥还田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安排了稻田粪肥还田示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畜禽粪肥还田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提升耕地质量1个等级;减少化肥施用总量,减少化学氮肥4.6~8.5 kg/亩,减少20.19%~39.91%;显著增加水稻每穗实粒数,从而增加产量,较常规对照处理增产6.18~28.44 kg/亩,亩净增纯收益73.42~132.64元。  相似文献   

18.
水稻喷施植哺泰-微量元素、植哺泰-钾叶面肥能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增产15.0 kg/亩,增产比为2.79%,亩增加效益23元/亩。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得出,施用锌肥处理3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产量为590.3kg/亩、经济效益为1770.9元/亩,较处理1增产12%;处理2比处理1增产7%,处理3比处理1增收162.4元/亩,处理2比处理1增收46.7元/亩。就产量结构而言,水稻产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显著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上和水稻实粒数,千粒重也虽有增加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与常规机插育秧(具用种量高、成秧率低、秧苗素质差、在机插过程中容易伤根、不利早发等问题)相比,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优势明显。为促进该技术推广,进行了其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成秧率较常规机插育秧提高,且增产效应极其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