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艳 《现代农业》2013,(12):57-57
一、选地与施肥 1.选地 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谷子、糜子、玉米等。  相似文献   

2.
<正>一、选地与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有些农民认为大豆不需要施肥,其实这是错误的。整地前要保证底墒,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千克,磷酸二铵15千克或  相似文献   

3.
<正>1、选地与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2、种子及其处理2.1品种选择。2.1.1把好熟期关。品种的生育日数,要在当地无霜期内留有余地,能正常成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防止越区种  相似文献   

4.
<正>一、选地与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如高粱、玉米等。二、施肥播前施土杂肥15.0~22.5t/hm2。一般播时施二铵225kg/hm2、钾肥150kg/hm2作基肥。种子精选时需剔除病斑粒、  相似文献   

5.
一、选地与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二、选种及种子处理1.选种。品种的纯度应高于98%,发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3%。挑选种子时,应剔除病斑粒、虫食粒、杂质,  相似文献   

6.
一、选地、施肥1.选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2.施肥:(1)深层施肥,使肥料与种子分开,以防止烧种、烧苗,充分发挥肥效,促进根系生长,利于根瘤固氮,满足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2)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多施磷肥,以磷换氮,一般亩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其种植面积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为使大豆能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农业工作的经验,对适合当地的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进行了相应分析研究。一、选地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重茬或迎茬将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实行3年以上不同作物的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及葵花茬和其他杂豆茬。重、迎茬大豆由于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2.施肥:(1)深层施肥,使肥料与种子分开,以防止烧种、烧苗,充分发挥肥效,促进根系生长,利于根瘤固氮,满足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2)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多施磷肥,以磷换氮,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碳铵15公斤,或  相似文献   

9.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豆种植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传统的种植方式一直是制约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种豆意识,提高大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现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整地、施肥1.1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  相似文献   

10.
一、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严格选地,实行轮作.大豆对茬的要求十分严格,重茬和迎茬会导致出苗率低、植株矮化、病害加重而减产,因此,在选地上要求土壤肥力较好,保水保肥.  相似文献   

11.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玉米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高。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有条件选排灌方便的地块,是高产的保证。 2、选茬 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性除草剂的大豆、小麦、马铃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玉米须肥高,大豆根茬土壤结够好为肥茬适宜后茬种玉米。  相似文献   

12.
<正>1、选地、选茬与耕翻整地1.1选地:玉米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高。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有条件选排灌方便的地块,是高产的保证。1.2选茬: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性除草剂的大豆、小麦、马铃薯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玉米须肥高,大豆根茬土壤结够好为肥茬适宜后茬种玉米。另外要注意前茬农药残留问题,如:豆磺隆残留可达15个月;咪草烟12个月;虎威(氟磺胺草醚)12-24个月;广灭灵12个月。  相似文献   

13.
一、精细整地 1、选地:覆膜玉米选地最忌低洼地,由于低洼地含水过多,地温低,速效养分释放慢,影响玉米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易贪青晚熟。选茬时要求选肥力较高,土壤肥沃茬口。如玉米茬、土豆茬等,茬口尽量干净。  相似文献   

14.
<正>大豆重迎茬会使大豆生长不良,产量降低。在当前重迎茬不可避免的形势下,要种好重迎茬大豆,就必须从改善大豆生长发育环境、增补和调节大豆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增强植株自身抗逆性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力争最大限度地减缓重迎茬的危害。1、合理轮作,尽量减少重茬,维持适当的迎茬比例解决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合理的轮作制度,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将豆科  相似文献   

15.
一、选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中等的沙壤土,且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块为佳。前茬作物以大豆玉米为最佳,避免重迎茬连作。二、选品种选抗病能力强,植株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佳,适口性好,含糖量高,适应土壤性能强的品种为最佳。三、浸种催芽  相似文献   

16.
一、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力中等的沙壤土,且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块为佳。前茬作物以大豆玉米为最佳,避免重迎茬连作。
  二、选品种
  选抗病能力强,植株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佳,适口性好,含糖量高,适应土壤性能强的品种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一、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严格选地,实行轮作。大豆对茬的要求十分严格,重茬和迎茬会导致出苗率低、植株矮化、病害加重而减产,因此,在选地上要求土壤肥力较好,保水保肥。2.合理翻地,细致整地。春耕要求土壤化冻刚20厘米,趁反浆时机顶浆耕地。不要过深。否则土壤过于松散,不利于保墒保全苗。地耕好后用木磙镇压一遍,达到土细,上实下喧。3.适期播种,保证播种质量。因品种确定播种期是大豆增产的方法之一。根据本地的自然特点,结合土壤墒情,保证播种质量,是关系到全苗、壮苗,实现高产的重要一环。4.合理密植,确保全苗。根据大豆生育特性,确定行距、株距,双粒点播,出苗后必须间苗,使每667平方米有效株数8000~10000株。  相似文献   

18.
一、选地、选茬、整地 1、选地:应选用土层深厚、质地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肥力较好、排水良好的黑土、黑钙土. 2、选茬:优先选择大豆茬或马铃薯茬.大豆茬能为土壤提供较多的养分,被称为"油茬".不要选用甜菜、向日葵、白菜等耗地较大的前茬.  相似文献   

19.
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可归纳为六句话,就是"培肥地力,优良品种,增加密度,配方施肥,防病治虫,适当晚收"。具体技术要点如下:1、选地、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选地要选择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要选用马铃薯茬、肥沃的玉米茬或未使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大豆茬。整地以秋整地为主,积极推行轮耕制度,实  相似文献   

20.
<正>1危害及症状。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大豆根腐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当苗期多雨、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发病重。重迎茬地发病重,高梁茬地种大豆也发病重。2侵染循环。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大多数病原菌属于土壤习居菌,除了能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