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必将活跃农村资金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农民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信贷市场的发展。将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纳入到同一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分别从农村小额信贷的供给和需求角度对我国农村信贷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对农村小贷市场的分类,构架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政策框架,提出完善农村小额信贷运作机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闵杨  张家偶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8069-8072
在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资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财政投资和社会捐赠等相比,信贷则是一种最为适合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户摆脱贫困、扩大生产的资金来源。在我国,小额信贷已经得到推广,但是贫困农户获取小额信贷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现象严重。该研究基于在湖北省农村的问卷调研数据,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了贫困农户小额信贷获取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家庭收入、自营职业和官方地位是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3大影响因素。偿还能力和获得小额信贷之间密切相关,说明提高农户的债务偿还能力有助于他们获得小额信贷。  相似文献   

3.
缓减贫困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2003~2011年中国26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定量研究农村小额信贷缓解农村贫困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的程度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效应,应进一步放开小额信贷发展的约束成分,改进贫困农户贷款评级授信的方式,提高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是在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众多贫困人口信贷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的引进和推广是由我国农村金融主体缺失、金融机构对农业类的贷款逐年减少、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和高利贷的猖獗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指出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并给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向玲 《甘肃农业》2014,(15):18-20
小额信贷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本文主要对小额信贷的相关定义,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综述,以期为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经济逐步走向新常态的进程中,我省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期以来,农村信贷围绕"三农"问题,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其中小额信贷是国际公认的帮助贫困农户脱贫最心中有效的方式之一,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目前我省农村小额信贷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影响我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而且会干扰农村信贷市场秩序,影响现代化大农业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7.
基于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制度自国外引进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改善农村金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问题更为突出。在介绍小额信贷渊源及发展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上主要存在着NGOs模式、政府主导型小额信贷项目、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和以小额信贷公司为代表的商业化小额信贷这四种发展模式。针对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农村正规金融小额信贷这种发展模式,从其产生背景和运行机制两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该模式的发展优势以及遇到的瓶颈,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信贷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存的问题1.小额信贷资金供给存在较大缺口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129-131
农村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方式,农村资金需求也必然会随之改变,在当前的农村金融生态中,农村小额信贷是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通过对浙江省东阳市的调研,分别就农户基本情况、资金需求特征和家庭收入结构等进行了描述分析,并借助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土地流转、对小额信贷产品的认知等因素对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显著。因此,加大农村小额贷款宣传力度,开发特色农村小额信贷产品,降低小额信贷产品利率或进行财政专项利息补贴是增加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信贷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存的问题1.小额信贷资金供给存在较大缺口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加快,小额信贷买方市场过大。"三农"对小额信贷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之中国部分小额信贷项目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只能依靠外部资金注入,缺乏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影响了小额信贷的资金供给,加剧了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的供求失衡,形成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和农村发展的重要组织,农村金融机构运行好坏关系到"三农"前途。分析了新形式下农村金融需求特点,通过村镇银行对农村信贷的支持作用、农村信用社的创新模式、完善的农村政策性金融、农村各类金融的功能互补及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优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模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142-144
依托现代信贷配给理论,以湖北省襄阳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近10年存贷款的数据分析为切入点,辅以地区小额信贷机构存贷款数据,得出襄阳存在农村金融抑制现象。并通过对该市农村地区小额信贷需求的抽样问卷调查,对影响农民小额信贷需求因素进行分析,探索襄阳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配给行为的制约与影响因素及小额信贷组织目标人群上移的原因。提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搭建输血机制与供血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扶贫小额信贷是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手段。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能够大大提高扶贫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对于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当前国内贫困现状,聚焦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实施扶贫小额信贷的做法,分析并探求扶贫小额信贷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扶贫小额信贷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小额信贷是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的简称,它是通过直接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扶助他们走上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同时,从事小额信贷扶贫的机构也能通过服务达到自我生存和发展。国外近30年的实践以及我国近几年在各地的试验,均有力地证明:以小额信贷为工具帮助贫困农户,是各种有效的扶贫方式中的一种,运用它可以真正把扶贫措施落实到户,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甘肃省不遗余力围绕破解贫困地区融资难题,从贫困群众最迫切的教育、住房、网络营销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探索形成开发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互助性金融、公益性金融和混合型金融等5种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推出50多个惠农金融产品,让金融改革成果惠及贫困群众。在政策层面上,我省先后研究出台《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  相似文献   

17.
宁海清 《现代农业》2011,(5):231-232
从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及金融自身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遇到的障碍,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方式,实施小额信贷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额信贷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村银行,1994年引入我国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其中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是其主要原因之一.2004年,周小川正式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学术界对最薄弱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却很少,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分析和研究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云南省开展小额信贷试点工作以来,省妇联抓住机遇,在师宗等5个国家重点扶贫县和弥勒东风农场的贫困妇女中开展了试点工作。今年3月,省妇联又为42个县妇联落实了小额信贷扶贫资金4518.85万元。目前,云南省已有20多万农村贫困妇女在小额信贷中受益,小额信贷成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的“及时雨”。  相似文献   

20.
自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其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迅速,缓解了广大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和贫困农户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信贷制度不够完善,这使得邮政储蓄银行在贷款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以邮储银行盐城支行农村小额信贷风险为切入点,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