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指导相关部门和地方防控外来入侵物种,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经认真调查和研究,联合制订了《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四批)》,并于2016年12月12日正式发布。据介绍,外来物种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生物多样性公约》明确要求,防止引进、控制或消除那些威胁到生态系统、生境或物种的外来物种。我国是全球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人员往来的增加和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外来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气候变化和外来生物入侵是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目前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现有的研究局限于气候变化对入侵植物本身的影响;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天敌昆虫等多级营养关系,从而间接影响植物入侵,目前尚无报道。空心莲子草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入侵物种之一。我国于1986年引进专一性生防天敌莲草直胸跳甲控制该草。但该虫目前仅成功控制了南方水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而对陆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防效甚微。前期研究表明,陆生生境中空  相似文献   

3.
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外来物种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入侵物种在目标地区的风险评估是采取合理检疫措施和实施科学防治计划的前提,而入侵物种在目标地区的适生性分析又是入侵物种科学风险评估的基础。生态位模型(ecological niche models,ENMs)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风险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定量化分析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物种适生区的预测,但如何评价不同模型之间的预测效果成了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的四种生态位模型:MAXENT和GARP是利用物种的已知分布数据和环境数据产生以生态位为基础的物种生态需求,然后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物种的潜在分布;CLIMEX是通过物种在已知地理分布区域的气候参数来预测物种的潜在地理分布,CLIMEX运行结果的EI值是一个相对值,反映了物种在各地分布的相对丰度,并能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GIS即可以单独构建对目标物种的适生区预测,也可以与其他模型相结合,主要用到了他的两个功能:插值和叠加。本文通过对以上四种生态位模型的介绍,为研究者在如何选择模型上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外来生物入侵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全球性问题,对各国的生态系统、环境、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加快,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生物入侵的威胁日益加重,若无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外来生物入侵可能会形成“生物恐怖”。本研究以2019年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害虫——草地贪夜蛾第一次大范围入侵中国为例,分析了入侵生物对中国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外来生物可能的入侵途径,剖析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国外来生物入侵防控面临的挑战,并针对入侵生物的入侵特点和影响,提出了完善“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加快外来入侵物种立法、管理体系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基础研究和防控网络建设、深入推进科普宣传与教育等综合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入侵植物在入侵地被昆虫取食的压力减小,尤其是缺少专食昆虫的取食,这将导致入侵植物的昆虫防御策略发生演化。植物减少防御的投入,而分配更多资源用于生长和繁殖。诱导防御是在植物受到刺激或伤害时才会表达出来,因而比组成型防御(始终在植物中表达的防御)的成本低。因此,入侵植物在入侵地可能会因为昆虫取食的频率和类型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正>9月17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IAS1000(1000种入侵物种基因组计划)"的首个合作成果,多国科学家联合从基因复制和突变两个角度,揭示了苹果蠹蛾在全球入侵过程中的寄主适应性进化和抗药性分子机制,为苹果蠹蛾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养殖业中的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了中国养殖业中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明了中国养殖业中外来入侵物种种类共计27科40种,其中外来入侵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别为5种、10种、3种、22种;来源于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中国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别有22种、3种、6种、3种、6种;中国养殖业中的外来物种入侵途径以不当的有目的的引入为主;外来物种入侵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人民健康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针对中国养殖业中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促进中国养殖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入侵植物在入侵地被昆虫取食的压力减小,尤其是缺少专食昆虫的取食,这将导致入侵植物的昆虫防御策略发生演化。植物减少防御的投入,而分配更多资源用于生长和繁殖。诱导防御是在植物受到刺激或伤害时才会表达出来,因而比组成型防御(始终在植物中表达的防御)的成本低。因此,入侵  相似文献   

9.
大樱桃传粉昆虫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大樱桃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在山西省大樱桃主产区以样地调查法与定点网捕方式调查绛县申王坡村、史村的大樱桃花期传粉昆虫。结果表明:(1)采集标本3290头,经鉴定共分为4个目15个科26个种。在传粉昆虫中膜翅目占64.83%~74.81%,膜翅目传粉昆虫中以蜜蜂科为主;(2)β多样性分析显示,平川区和山区2个调查样地传粉昆虫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63,沿着从山区到平川区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有相对减少趋向;(3)9:00-11:00为昆虫采集活动高峰时段,按一天中采集昆虫数量排序依次为蜜蜂、地蜂、食蚜蝇和条蜂;气温10℃时,开始有昆虫活动,最早出巢活动的昆虫为蜜蜂。大樱桃访花昆虫种类较多,膜翅目昆虫是大樱桃花期的主要传粉昆虫,山区传粉昆虫的物种较平川丰富。  相似文献   

10.
薇甘菊主要源于中美洲和南美洲,随着后续的发展和迁移逐步进入东南亚、南太平洋等多个国家,被列入全球有害入侵物种。文章提出防治该入侵物种必须掌握其生长习性和特征,明晰实际防治困境,有的放矢选取合理的策略消灭薇甘菊,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橘小实蝇入侵了全球超过70个国家,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建立了橘小实蝇种群的根除措施,并在美国加州等地进行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橘小实蝇种群仍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对全球经济贸易及水果产生交易产生了巨大的威胁。2015年至今,李志红教授团队以全球入侵性实蝇为研究系统,持续开展了外来实蝇的种群遗传和入侵生态学研究,2018年阐明了橘小实蝇的全球入侵过程及种群起源,并在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昆虫多样性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中国湿地昆虫多样性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综述了国内外最近20年在湿地昆虫多样性和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现有研究集中在植物和脊椎动物,对湿地昆虫的研究比较缺乏,而且对各类群的研究很不平衡。应加快对湿地昆虫系统调查的步伐,丰富湿地昆虫物种多样性的数据,同时对湿地环境的变化进行长期监测、加强环境管理、保护湿地昆虫的多样性。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和管理,对其他生态系统的昆虫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山东省26个地、市、县储粮昆虫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山东省储粮昆虫群落的一般结构,在全省82种储粮昆虫中,鞘翅目昆虫57种,占群落总物种数的69.51%,各调查点的鞘翅目昆虫占各地群落总物种数的57.14±7.02%;其次是鳞翅目昆虫8种,占总物种数的9.76%,各调查点的鳞翅目昆虫占各地总物种数的11.84±4.66%。根据全省各地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明确了山东省储粮昆虫的优势种为:玉米象、赤拟谷盗、印度谷螟和麦蛾等。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成为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功能,预防和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环境保护部与中国科学院经认真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并予发布。据悉,本次发布的第三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包括18种生物,其中植物10种,分别是反枝苋、钻形紫菀、三叶鬼针草、小蓬草、苏门白酒草、一年蓬、假臭草、刺苍耳、圆叶牵牛、长刺蒺  相似文献   

15.
<正>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该名单的发布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及科研单位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保护我国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湖南省6个豚草入侵样地中4~10月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了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6个样地采得本地植物83种,其中常见本地植物41种,隶属19科。豚草入侵造成6种生境条件下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下降显著或极显著,均匀度指数变化小。豚草群落在不同季节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春夏季上升。表明豚草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何为外来生物入侵?一般而言,主动引进加以培养、种植养殖,不归类为生物入侵。而不是主动引进,对本土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才能称为外来生物入侵。据专家介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入侵生物危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膜翅目昆虫在通辽市的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于2010—2014年在通辽市8个调查点采用网捕法进行野外调查采集。通过核查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昆虫标本室已有标本,初步鉴定出通辽市膜翅目昆虫18科44种,其中姬蜂科种类最多,为9种,其次是土蜂科,有6种。在8个调查点中,科尔沁区、扎鲁特旗的物种最丰富,分别有17种;开鲁县的膜翅目物种数次之,为10种;奈曼旗、霍林郭勒市的物种相对贫乏,分别只有6种。该研究为通辽市昆虫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外来物种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当前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其对各国经济、生态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中国当前对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还存在诸多漏洞,无法使外来物种入侵得到有效规制。本文将立足于国际化的视角,通过分析美日等主要国家在外来物种入侵领域的立法,对完善我国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制度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入侵种的入侵机制是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已有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但是现有的入侵理论只能解释部分入侵物种的入侵性,所以新的入侵理论令人期待。2006年至今,中科院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