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克黑净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效果江西省上高县种子公司陈国梁铜鼓县良种公司吴德成,付仲礼,揭经伦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主要病害,有效地防治黑粉病的发生,对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1993年我们引进浙农大研制生产的克黑净,...  相似文献   

2.
水稻稻粒黑粉病,原属水稻次要病害,随着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从1984年以来,已上升为主要病害之一,并在制种区流行危害。为了摸清本病对杂交水稻制种田产量和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探索带病种子的药剂处理方法,两年来我们对这一病害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初报如下,供共同探讨。目的与方法一、研究稻粒黑粉病发病程度与杂优组合,施肥情况,抽穗期气侯条件的关系,分别在汕优63、四汕  相似文献   

3.
论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全 《种子》2000,(5):55-56
随着7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推广以来,稻粒黑粉病在水稻制种田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年份影响产量10%左右,重发年份20%以上,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稳产。为了有效防治稻粒黑粉病,查阅了有关资料报道,并作一些试验和调查,对其发病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该病的发生规律,提出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中最常见的危害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粒率为5%左右,重病年达25%以上,严重的造成制种减产,直接影响制种质量.本文就其发病规律及诱发病害产生的相关因素作分析探讨,并根据景谷县制种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杂交制种因稻粒黑粉病菌的侵染引起发病。一般病粒率达15%-20%,严重的达40%以上,严重地降低了杂交一代的产量和质量。1 发病原因1·1 许多研究表明:稻粒黑粉病菌厚垣孢子在室外旱地和水田中能存活1年以上,室内保存3年后部分  相似文献   

6.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中是最常见的危害最普遍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粒率为5%左右,重病年达25%以上,造成制种减产,直接影响着制种质量和产量。本文就其发病规律及诱发病害产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并针对景谷县制种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稻粒黑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四川省涪陵地区种子公司冉红毅稻粒黑粉病是水稻制种的一大病害,严重影响了制种的稳产高产。在此结合我区情况谈谈稻粒黑粉病的综合防治。1清除病粒,减少病源。制种田采取水旱轮作。浸种前用10%的盐水选种,可淘汰90%以上病粒。然后用8...  相似文献   

8.
胡艾 《种子科技》2005,23(2):109-110
稻粒黑粉病俗名乌谷、黑谷病,属于真菌型病害,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重点表现在不育系上.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对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作如下的浅述.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田和繁殖田中发生极其普遍 ,危害也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治稻粒黑粉病的发生 ,近几年我场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联合研究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现总结如下。1 发病规律1.1 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繁种特有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源以厚垣孢子越冬。越冬途径有两个 ,一是在种子内外潜伏 ;二是在土壤中越冬。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 ,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主要以担孢子萌发侵染稻粒造成危害 ,萌发适温为2 6~ 32℃之间。担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也很高 ,相对湿度为 6 5%时不能萌发。随着…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俗称黑粉谷、乌米谷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地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稻的普及推广、杂交稻制种产量的提高,稻粒黑粉病发生日趋严重,逐渐成为水稻上主要病害之一,并列为国际检疫性对象。印尼、斯里兰卡、美国及南美国家对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的进口存在严格的进入壁垒,其苛刻的植物检疫要求令国内种子出口企业望而生畏,我国的杂交  相似文献   

11.
旱育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友 《种子科技》2004,22(6):341-343
在杂交水稻Ⅱ-32A×泸恢17的两个亲本播始天数相近的杂交水稻制种上,通过对旱育秧与常规湿润育秧两种不同育秧方式的制种试验对比得出:旱育秧不仅能节约制种成本,而且同样可以实现制种的高产稳产.此外,旱育秧制种会延长亲本的播始天数,而且父本表现比母本更明显,即父本要比母本多推迟4 d左右始穗.试验表明:为确保制种花期相遇,此时旱育秧制种的父本应比母本提早播种7 d以上,具体的父母本播差天数应以Ⅰ期父本播后的气温高低而定.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不同生态稻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选用参试品种‘尤群6号’、‘南八糯’和对照品种‘红优7号’开展田间试验,通过抗病性、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尤群6号’(0.40~0.95 kg/m2)和‘南八糯’(0.81~1.04 kg/m2)在4个稻区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尤群6号在文山地区表现除外);田间发病总体较轻,个别品种在局部试验点表现有差异,‘尤群6号’在文山稻瘟病发生 (DI=48.66)和粳稻区楚雄稻曲病发生相对较重,仍需继续种植综合观察;品种生育期随试验点海拔的升高而缩短,株高随月平均气温升高而增高,品种内株高变异系数介于1.97~6.13之间。研究表明参试品种在籼粳混栽区红河表现最佳,籼稻区德宏表现较好,在文山、楚雄田间表现有待继续评价;总体上,表现出较好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抗纹枯病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从抗性鉴定技术、抗性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纹枯病的研究新进展,并分析了水稻纹枯病抗病育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在稻瘟病圃中自然发病鉴定筛选出60份抗性较强的水稻种质资源,为贵州稻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亲本材料.筛选出的大部分核心材料穗瘟在7级以上,其中穗瘟为1级的材料有15份,穗瘟为3级的材料有23份,穗瘟为5级的材料有14份,穗瘟为7级的材料有7份,穗瘟表现为9级的只有1份.测交试验显示:F1代表现最好的材料有12份;F1代结实率高于50%的材料有17份;结实率低于5%的材料有10份.  相似文献   

15.
颜群  朱汝财  李道远  高汉亮 《种子》2007,26(3):44-46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防治该病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分子标记的特点及种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标记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2个稻瘟菌鉴别菌株,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吉林省全部水稻主栽品种及育种材料(98个)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弱,高达98%的供试品种均可以被稻瘟菌不同程度地侵染;本研究筛选到3个品种:超级稻2号、吉粳801、吉粳806,具有极高的抗瘟性,为将来克隆新的抗瘟基因及培育新的抗瘟品...  相似文献   

17.
双季晚粳生产力及相关生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江西鄱阳、上高县,选用代表性晚粳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镇稻11、常优1号、常优5号、甬优8号)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当地代表性晚籼稻品种为对照,系统比较了粳、籼稻间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差异,初步阐明了双季晚粳生产力优势,并从温光利用、株型、光合物质生产等方面探讨了其优势形成的生态生理特征。结果表明,3年晚粳平均产量分别为9.6、8.3、9.9 t hm-2 (2011年上高县甬优8号最高产量田块达10.6 t hm-2),极显著高于晚籼,而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晚粳加工品质、食味品质优于晚籼(晚粳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或极显著高;其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胶稠度显著或极显著长),外观品质逊于晚籼(粳稻的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晚粳效益高于晚籼(3年晚粳的纯收益分别为11 890.6、10 252.1、16 565.9元 hm-2,分别高23.8%、23.6%、26.7%)。双季晚粳生产力优势形成的相关生理生态特征为,较籼稻全生育期特别是结实期明显延长,抽穗结实期较籼稻适应凉爽气候,增加对温光资源利用,能正常成熟;后期有较高光合生产能力,增大了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积累量,源库协调性好,库容总充实量高;生育后期在偏低温气候下不早衰,维持较强根系和较大茎鞘强度,具有较强群体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8.
水稻Xa-5基因在水稻和玉米中的比较物理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基因组分析证明,玉米和水稻基因组间存在广泛的同线性和共线性。对水稻和玉米基因的原位杂交定位可以揭示禾本科植物基因组结构的共同特点和进化规律。用与Xa-5连锁的RG556及RG556筛选出的BAC克隆44B4作探针对水稻广陆矮四号和玉米自交系黄早四进行了原位杂交,在水稻第5号染色体短臂和玉米第8号染色体长臂检出了杂交信  相似文献   

19.
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镉污染稻区油菜-中稻替代双季稻种植的可行性,在湖南省湘潭县中度镉污染稻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油菜-中稻与双季稻模式下的作物生育进程、产量、经济效益与镉含量。结果表明,双季稻、油菜-中稻均能在10月20日前成熟;双季稻早、晚稻产量分别为5233.7和6298.3kg/hm2,油菜和中稻产量分别为1875.5和7531.0kg/hm2,中稻产量较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43.9%和19.6%;与双季稻模式相比,油菜-中稻模式成本降低13.5%,产值提高2.1%,纯收入提高42.6%,总纯收入与劳动力比值升高38.5%;早、中、晚稻根、茎、叶和籽粒等器官镉含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晚稻>中稻>早稻的趋势;糙米镉含量在0.43~0.82mg/kg之间,油菜籽镉含量为0.11mg/kg。综合种植季节、产量、经济效益和籽粒镉含量来看,油菜-中稻模式可作为镉污染双季稻区替代双季稻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已经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关于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总体看来还较少,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水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情况,对发病症状、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与侵染机制、发病因素与病害流行、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争议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