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初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苹果轮纹病 ( Macrophoma kawatsukai)是苹果产区重要病害之一[1 ] 。富士、金冠、元帅等品种历年发病较重 ,果实在采收期前后往往大量腐烂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以多菌灵为代表的苯并咪唑类药剂是防治该病最有效的内吸性杀菌剂 ,但是又具有高抗药风险性 ,病菌极易产生抗性使其失去防效。近期调查表明 ,河北保定郊区一些果园的轮纹病对该类药剂似有抗药性的迹象。但尚未见有关苹果轮纹病菌抗药性研究的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有效而简洁的测定苹果轮纹菌抗药性的方法 ,初步确定轮纹菌对多菌灵的敏感基线 ,为进一步查清苹果轮纹病菌的抗… 相似文献
2.
苹果轮纹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轮纹病(Physollospora piricola Nose)是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烂果病害之一。苹果轮纹病菌一般条件下不易产生分生孢子,这影响了对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和药剂毒力的研究,因而探索其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和在田间产孢的影响因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含戊唑醇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通过紫外线诱导获得了9株对戊唑醇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苹果轮纹病菌 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 piricola 抗药性突变体,其抗性指数在11.00~67.88之间。将该抗药性突变体继代培养9代后,大多数突变体的抗性指数逐渐下降,但其中有2 株抗药性突变体(UV-TS1-f和UV-TS1-10)仍保持较高的抗性水平;抗药性突变体的致病力与敏感菌株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与敏感菌株一样,抗药性突变体适宜生长的温度也为25~28 ℃,pH值为7~8;在含不同碳、氮源的培养基中,抗药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与菌丝干重与敏感菌株相比差异明显。研究表明,苹果轮纹病菌在药剂选择压下易形成抗戊唑醇群体,具有中等或高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戊唑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及轮纹病菌的毒力和药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和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抑制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0.034和0.587 μg/mL,抑制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和EC90值分别为0.019 和0.394 μg/mL。43%戊唑醇悬浮剂61 ~86 mg/L(5 000 ~7 000倍液)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为84.6% ~88.8%,108 ~143 mg/L(3 000 ~4 000倍液)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效为73.8% ~86.4%,且该药剂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苹果树安全。 相似文献
5.
9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轮纹病菌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室内比较测定了己唑醇等9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苹果斑点落叶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己唑醇、戊唑醇、腈菌唑、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依次下降,EC50值均在1μg/mL以下,EC90值均低于10μg/mL;上述药剂与异菌脲的毒力相当,高于多氧霉素。苹果轮纹病菌对供试5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略低于斑点落叶病菌,其中仍以己唑醇毒力最高,其次是戊唑醇、氟硅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异菌脲与苯醚甲环唑的毒力水平相当,表明上述药剂对轮纹病有兼治作用,而多氧霉素对该病菌的毒力相对较低。2种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醚菌酯敏感性均较低,而硫酸铜的抑菌毒力最低。 相似文献
6.
苹果轮纹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及其交互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状况,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90个采自山东省各地区的苹果轮纹病菌对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对轮纹病菌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198 1±0.247 1 μg·mL-1和0.117 4±0.121 8 μg·mL-1。频次分布图显示,苹果轮纹病菌群体中出现了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和戊唑醇之间具有交互抗性;而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醇与代森锰锌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氟硅唑对高敏感性和低敏感性病菌引起的枝干轮纹病具有同等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结果为田间防控苹果轮纹病的杀菌剂合理轮换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桃褐腐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AS-PCR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 植物病原菌对杀菌剂抗性问题日趋突出, 严重影响病害防治的效果?褐腐病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果树病害?本文以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为例, 基于已知的多菌灵抗性机理, 即靶标β微管蛋白基因TUB2的点突变E198A, 建立了一种桃褐腐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等位基因专化性PCR检测技术?结果表明, 碱基错配?内参引物?退火温度?dNTPs?Taq DNA聚合酶?专化性引物浓度及配比等因素均对检测效率有影响?经过对以上因素的优化, 并对优化后的检测技术进行专化性及灵敏度评价, 证实该检测技术能特异性地鉴别桃褐腐病菌M. fructicola对多菌灵抗性基因型E198A, 且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342 pg/μL病菌DNA, 有望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轮纹病菌侵染对不同抗性苹果品种膜透性及防御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 f.sp.piricola侵染3个不同抗性苹果品种枝条后的细胞膜透性及防御酶系的变化进行了测定,以分析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后38天内,3个品种电解质渗出率均有先升后降的趋势,鸡冠、国光和富士电解质渗出率变化的峰值分别为8.1%、12.2%和18.4%,抗病品种鸡冠的变化明显低于感病品种富士和国光。接种后35天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也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抗病品种的峰值出现较晚。抗病品种鸡冠的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峰值分别为234、50.88U·g-1FW·h-1和14.22U·g-1FW·min-1,高于国光和富士,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峰值为37.78U·g-1FW·min-1,低于感病品种国光和富士。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广东和海南等不同果园的芒果炭疽病菌进行了对多菌灵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敏感菌株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110μg/mL,而抗性菌株在多菌灵500μg/mL下仍生长良好.抗性菌株经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几乎不变,说明其抗性稳定.对抗、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然后以产孢量和致病力分别用MIC做简单相关性分析,证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产孢量、致病力与抗药性无关,因此可以认为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突变并不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抗性菌株对甲基硫菌灵、苯菌灵、噻菌灵表现正交互抗性,而对乙霉威和咪鲜胺敏感.病菌在含药培养基上测定的敏感性与在经多菌灵处理过的离体果实上的敏感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用于大田抗药性的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10.
11.
苹果轮纹病菌诱导产孢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In order to get a great quantity of spores of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several methods to promote sporulation of the pathogen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ounded young apple fruits within 60-day old was inoculated with mycelia of B.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and induced under the 365 nm-UV-light; when the brown lesion was shown, the young apple began to form pycnidia on the lesion around the inoculation point after 3-5 days irradiation with UV-light and extruded plenty of conidia. This method induced great more conidia than that of irradiating wounded mycelia with UV-light. However, mature apple seldom produced conidia when induced with the same method.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2008年5~6月,对我国山东等7个苹果主产省市的88个果园苹果枝干轮纹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苹果枝干轮纹病的总体发病率达77.6%。随着树龄的增大,枝干轮纹病危害加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提高。4~10年生果树发病率为56.7%,病情指数为37.0;11~17年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78.7%,病情指数为53.8;18~24年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91.5%,病情指数为70.8;25年以上树龄的果树发病率为100.0%,病情指数为95.3。不同省份之间苹果枝干轮纹病的发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该病在山东、河南和北京的危害相对较重,而在山西和陕西的危害相对较轻;几个主栽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枝干轮纹病的化学防治中,石硫合剂是最常用的药剂,其次是多菌灵。已被禁用于无公害果园生产中的福美胂仍然在不少果园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苹果轮纹病及相关病害病原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对苹果轮纹病及相关病害病原菌共16个菌株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利用14个引物,共获得了220条RAPD标记,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组,引起苹果、梨轮纹病的8个菌株为一组,引起苹果干腐病、桃流胶病以及山楂轮纹病的7个菌株为一组,轮纹大茎点属的1个菌株单独为一组。苹果轮纹病菌与干腐病菌的亲缘关系很近,但亦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草莓枯萎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及其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评价草莓枯萎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风险,从山东有代表性的草莓种植区,采集、分离了4个草莓枯萎病菌菌株,分别在含多菌灵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诱导获得抗性菌株。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抗性菌株ZY-D的抗性稳定性及其对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比较了抗性菌株ZY-D与敏感菌株ZY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显示:选育至45代,抗性菌株ZY-D对多菌灵的抗性达53.91倍,抗性能够在无药条件下稳定遗传,4个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ZY具有同样的致病力;抗多菌灵菌株ZY-D对甲基硫菌灵等7种药剂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抗性菌株ZY-D与敏感菌株ZY的适宜生长温度均为25℃,适宜pH均为9;在不同的碳、氮源条件下,ZY-D与ZY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Botryosphaeria canker of Cistus ladanif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
假单胞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已感染香蕉枯萎病的果园中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抑制作用很好的菌种,命名为G1。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法从不同角度证实了G1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1的发酵液、无菌滤液、挥发性物质、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平均抑菌率分别为92.5%、27.4%、73.8%、57.7%,可见抑制作用与活菌体有直接关系,其中产生挥发性物质尤其重要。液体培养的病原菌浓度为1.0×107cfu/mL经G1作用10d后,取样镜检发现G1通过抑制病原菌菌丝正常生长以至不能产孢,从而导致菌丝消融;通过吸附在孢子的周围,融解细胞壁,造成原生质泄露致使孢子死亡。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5种用于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的方法。结果表明,活体麦穗法对抗药性菌株的鉴别与其它几种离体监测方法得到的结论一致。根据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抗药性监测方法。挑取病穗上的霉层在含临界剂量药剂的培养基上直接测定,是进行大规模的田间抗药性监测的快速、简便技术;早春测定自然界子囊孢子抗药性频率,可以中、短期预测田间抗药性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8.
小麦慢白粉品种的抗性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2004年度和2004~2005年度在田间测定了16个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白粉菌E20菌株的抗性组分,包括潜育期、侵染几率、产孢量、病斑扩展和传染期。结果表明,小麦慢白粉品种(系)与高感对照品种相比,表现为潜育期长、侵染几率低、产孢量低、病斑扩展慢的特点,且这4个抗性组分与对照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但慢白粉品种的传染期变化无一定规律。参试慢白粉品种的抗性组分参数与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的相关分析表明,潜育期与AUDPC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产孢量和病斑扩展与AUDPC呈正相关,两年数据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侵染几率与AUDPC呈正相关,但2003-2004年度相关性不显著,而2004~2005年度相关性显著;传染期与AUDPC相关关系不明显。由此可见,在慢白粉品种的病害流行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产孢量、病斑扩展,而侵染几率、潜育期和传染期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