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不少论述树根作品的文章,关于它的名称,主要有“根雕艺术”、“树根造型艺术”、“根的艺术”等几种。笔者认为,前两种提法容易产生误解。“根雕”,这是根据树根作品加工中的一种方法命名的,意即利用树根进行雕刻而成的艺术。这与古代的“木雕”(如东阳木雕)没有本质区别。“树根造型”与“根雕”有类似的含义,即树根作品是  相似文献   

2.
在我看来,佛教作为一种哲理,早已与儒、道融合,成为中国文化机体的一部分。经过艺术升华的佛雕,则是这种文化的形象化,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性。然而,佛像见之于根雕者甚少。近日有幸得一根雕佛像(见右上图),乃青年根雕艺术家徐谷青所创作。我把它置于书案一角,观赏久之,愈来愈体味出它的美学品性。这件作品,取材于一个巨根的分支中  相似文献   

3.
制作根雕,必须善于利用树根具有的独特之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八个方面: 根形——这是雕造树根的基本点。如果树根的整体或某部象一只“卧虎”,或象一只展翅的“雄鹰”,就应从“根”字上着眼去雕造,做到象什么形象,就造什么形象,但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说称“树根艺术”不确切呢?是因为其中并不含有人创造的意思。比方说人们称用贝壳做成的粘贴画谓之“贝雕”而不叫“贝壳艺术”;同样.我们也不能称国画艺术为“水墨艺术”,虽然它使用的材料是纸、水和墨;我们更不能把石雕、水晶雕、玛瑙雕、树根雕称作“玉石艺术”、“水晶艺术”、“玛瑙艺术”和“树根艺术”。就是因为这里没有包含人创造的意思,而非人造的美不属于艺术的范畴。象自然界  相似文献   

5.
人有人名,地有地名,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的名字。名,要符其实,要富其美。但从目前全国各家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树根艺术的文章看:有的叫“根雕”,有的叫“树根堆雕”,有的叫“木雕造型”,有的叫“树根造型”,有的叫“根的艺术”等等,简直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6.
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目前已发展成为比较普及的艺术品种。由于地域、材料、技艺等方面的因素,表现出各具特色的两种艺术语言,这就是写意与写实。对根雕艺术来说,写意就是尊重原材料的美,它不表现在对原材料的周密加工,而在于发现原材料最有含意的特征。一般来说,它不拘泥于表面的真实和形似的细节,而着意形态的神韵和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它不要求忠于客观形象,而要求忠于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构  相似文献   

7.
第一类:“根睢艺术”。是指作者采用天然形成的根料,运用精雕细刻手法,将根料雕成具体物象,展示出雕刻的艺术美。如古代的实用根雕工艺品,多采用浅雕、浮雕式深雕等技法,在竹树根上刻划出人物、山水、房舍、花鸟等造型,或像近代,单独雕刻成“老寿星”、“菩萨”、“熊猫”、鸟类等作品。而采用这种手法,形象大多较逼真,让人一见便知是何物;但保留了树根的特征,让人观后知道利用树根雕成。第二类:树根造型。指作者采用多块根料,选出  相似文献   

8.
将“根雕艺术”一栏更名为“树根艺术”,我以为不够贴切,还是恢复原各为好。在“根”字前冠以“树”,当然就限制了根的范围。事实上,不仅树的根可以加工成艺术品,其他的藤根、竹根等等,也有同样的价值。有的同志认为,“树根作品的  相似文献   

9.
读了87年第12期许传先同志的文章,心中颇有同感。根艺不同于雕刻。若竹根雕能参加评奖,那黄杨木雕则比它更富有表现力。根艺之所以能在艺术领域占一席之地,主要因为它表现了“树根”独一无二的天姿,就象人的指纹一样,没有二种相同的。而竹根雕、黄杨木  相似文献   

10.
“根艺”、“根型”(树根造型)、“根雕”三者的共同点即都没有脱离“根”的范畴。但从目前已经客观存在的三个名词上分析,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所谓“根艺”即包括了树根艺术的全部,而“根型”与“根雕”两者却是“根艺”中派生出来的两个并列的“支脉”,随着创作的不断发展,说不定还会有新的“根艺”支脉出现呢。这在艺术走向繁荣的黄金时代里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他们三者的关系就是:  相似文献   

11.
陈德同志在《根艺分类之我见》一文中,对竹根艺术下了一个定义:“它界于木雕与根艺之间,它虽保留部份自然竹节和根须”,但它“无雕无形,仗雕传神”,其特征“全在‘雕功’”(见《中国花卉盆景》1988·6·p25以下引用刊名略)。照此说来,惟具有自然风貌的“树根艺术”,才是“正宗”的根艺:这很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投赞同票,我实在难以苟同。第一,根据根的形态、纹路、色泽等自然风貌进行创作的根艺作  相似文献   

12.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13.
根艺品与其他艺术品有许多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在于它保持了树根的“根味”。根艺品的“根味”,是指具备树根的基本特性。这种特性从树种及其木质、纹理、皮色和枝节等方面反映出来。一件根艺品经过加工制作,若能保持以上特征的全部或一大部分,那就是具有“根味”的上乘佳作了。可是,有些根艺品制作者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的作品缺乏“根味”,人们看了不知它是根艺还是木雕。笔者于去年十月初,参观《南昌首届根雕盆景展览》,就  相似文献   

14.
拜读《正本清源,以根为本》一文,笔者对魏先生所提观点实难苟同。现就根艺创作的取材范围,略述浅见,请根艺界同仁赐教。一、根艺概念的理解我们对“根艺”概念的理解,至少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才算辩证合理。其一,根艺是宏观上的一种泛指,是对“根雕艺术”、“树根造型”等称谓的高度精炼的概括和统一。根,指取材范围;艺,指人的创作。其二,根所指范围应  相似文献   

15.
对根雕艺术,我有几点制作体会。●取材:一般应多取用生长在山坡、土坡、岩边、沟谷两旁或常被溪水冲刷、根部裸露的为好,尤以因虫蚀和经山水冲淹碘化了的更好。其长势自然刚劲、畸形多变,是制作根雕的最佳材料。根材的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根雕艺术的发展,已使传统的、模式化的创作技法和理念受到冲击和颠覆。并非是传统不足取和基因不良,而是现代人的生存理念、全方位、高密度的信息量巳使“传统”难承其重。于是每位现代根雕艺术家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传统的艺术形式,承载和表现我们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生存理念?如何以创新的形式和技法表现现代人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到下一个世纪,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林艺品将在中国大地上崛起,这是笔者考察94年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后得出的一个最新结论。林艺品是笔者新近在中国林业报上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所谓林艺品是指用林木植株和器官桩、根、干、枝、叶、花、果、种子为原材料加工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它们自成体系。据调查归纳,全国林艺品至少包括9大类30多个品种。它们包括:①树体造型艺术类:植物造景艺术、桩景艺术;②根艺类:根雕艺术、根塑艺术(如以刘春为代表的根艺流派——根塑派)、浪木艺术;③干茎造型艺术类:树雕造型艺术、树瘤造型艺术、木辟雕艺术、竹雕造型艺术、竹编造型艺术、柳编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8.
有许多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一旦完成,就被永恒定格。而盆景则不同.它最明显的特征是“活”,也就是说,盆景成型后还存在一个永不停息的保型、修补、完善、提升的过程。但实际上.不少经多年磨砺终成正果的成型作品,却总是遭遇不断“回片”、退枝进而逐渐老化的尴尬:与最佳观赏期相比,昔日风采荡然无存.甚至被扔到根雕材料堆里。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某报刊发了罗昌爱同志《“根雕热”的隐忧》的文章。拜读之后,实在迷惑不解。罗昌爱同志认为根雕热“使人类宝贵的绿色王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指责根雕爱好者“把眼睛盯在未成年的幼苗小树上”,还说“根雕者之举,实实在在是‘斩草除根’,给大地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痕”云云。因此他提出“请根雕、盆景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们冷静一下,为‘根雕热’和‘盆景热’降降温吧!”在这里,我们对罗昌爱同志那种让“绿色生命焕发出内在的自然之美”的心情表示由衷支持和理解,但对他关于根雕艺术取材的无知甚为遗憾。考虑到罗同志所发表的种种议论,可能在客观上会伤害根雕爱好者的积极性,使刚刚兴起的“根雕热”冷却下去,故有必要明辨是  相似文献   

20.
读《中国花卉盆景》1986年第6期《根雕的写意与写实》(下称《写》)一文感到有的观点令人难以苟同。这里把我的看法说出来与吴同志商榷。《写》说:“写意就是尊重原材料的美,它不表现在对原材料的周密加工。”那么写实呢?《写》直言不讳:“采用雕刻手段来达到目的时,可谓写实,构成写实的基本因素是模仿。”任何艺术都是生活的再现,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