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全国各地很多城市在开展低冲击开发示范项目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制定和水文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借鉴美国低冲击开发的经验,建立了低冲击开发设计中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制定、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设计目标转化为设计标准的水文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了该方法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新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遭受暴雨与内涝的侵袭和困扰,是我国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在广州地区表现尤为突出。住宅小区是城市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小区雨洪管控是杜绝城市内涝的重要措施。采用SWMM模型,选取广州市一规划设计阶段的住宅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排水系统进行概化,模拟小区开发前后雨洪的变化,对比分析加入下凹式绿地、透水地面、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等低影响开发措施(LID)要素对雨洪的管控作用。结果显示,小区开发后区域洪峰流量显著增大、径流系数变大、洪峰时间提前,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地面和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均可有效地消减洪峰流量、减小径流系数、缓解雨水管网的排洪能力,三者的组合实施可在低造价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雨洪管控的作用,并可实现雨水的回用。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胶州新城区为例,运用SWMM模型模拟对现状、常规开发建设模式以及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进行对比,研究不同建设模式的雨洪控制效果和水质变化。结果表明:常规建设模式的径流系数、洪峰流量及有机物排放量较现状都增大;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径流系数、洪峰流量及有机物排放量较现状和常规模式都有所降低;而对于不同低影响开发模式的控制效果,组合LID透水铺装雨水花园;降雨强度越大,低影响开发模式有机物排放量的峰值出现越早且越大,控制好初期雨水并进行有效处理成为低影响开发模式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的扩大,自然土地资源被城市分割,土地雨水自我吸收、灌溉雨水的能力被剥夺。自然进行了反击,政府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我们的反思与行动。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对于校园雨洪管理产生的思考,基于校园现状采取将雨水滞留-渗透-净化-蓄水-循环利用的原则。运用景观手段、植物、材料使雨水能够自然地流动,用校园雨水花园的手段,将校园作为海绵城市的细胞体,自下而上地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点内容,居住区作为城市用地中比例最高的部分,理应顺应时代的号召,提出新型的雨水管理方式。而在居住区雨水利用系统中,雨水设施的素面朝天使得居住区内的景观环境质量下降。文章主要以居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与雨水管理的有效结合方式,营造出既能满足人们观赏娱乐,又能对雨水进行集约利用的雨水景观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解读绿色建筑与LID的理论与应用方法为基础,阐述了绿色建筑与低影响开发的关系,分析了LID理念下的雨水控制利用技术及其在城市建筑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以无锡市惠山区工业转型集聚区项目为例,总结其规划设计方法,实践表明:LID技术与景观设计技术的融合,既能解决绿色建筑及周边地块雨水排放和径流污染的问题,又表现出独特的景观效果,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效益,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城市基于低影响技术的绿色建筑及周边景观整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综合效益,以促进其在城市的推广应用,需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雨水利用系统。提出了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雨水利用实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分析、解决雨水利用系统方案具有准...  相似文献   

8.
城市内涝与水资源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雨水资源利用与控制技术的不足,为实现雨水源头减排和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原理,设计了由雨水收集系统、浇灌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组成的自动集雨灌溉系统,并针对该系统的实现过程和运行模式开展了模型试验测试。试验表明:自动集雨灌溉系统设计方案可行,单片机程序编写合理,整套系统具有较好的智能感知和识别能力,能够自动实现雨水的收集与灌溉过程。研究成果可为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缓解城市内涝提供设计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在绿色校园建设的实践中,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结合区域的气候、水资源、给排水工程等客观情况,构建了雨水生态收集综合利用系统,选用适宜的雨水渗透、调蓄、净化和补水技术及设施并进行优化,达到控制径流量和径流污染及雨水资源化的目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例,进行了成都市雨水径流水质分析,可利用径流量、生活杂用水和景观用水的平衡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成都市的雨水利用问题,提出了夏雨冬用的调配雨水方案,为年内降雨不均导致的雨水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进行的年内雨水径流利用分析得出:成都市的雨水径流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并且,成都市的年径流量存在满足城市杂用水和景观用水需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沈奕 《南方农机》2017,(6):154-155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微型细胞体。当前随着"海绵城市"战略的全面铺开,我国高校雨水花园建设方兴未艾。介绍了雨水花园的概念和类型;总结国内外校园中雨水花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应用特点;探讨高校雨水花园建设的意义,着重指出其教育示范作用和科研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国家和人民对雨水管理体系越来越重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越来越多。文章主要分析国外雨水管理体系及相关案例,解读不同国家对雨水资源利用的侧重点,寻求启示和灵感,汲取经验,结合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地区特点,用以因地制宜地进行雨水综合管理等城市建设,进而为打造适合我国的海绵城市提出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城市水源系统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调度管理工作繁琐、调度决策计算量大等问题,通过开发城市水源的调度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城市水源调度管理科学技术水平,是强化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深圳市的原水调度系统设计开发为例,分析城市水源调度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设计系统的功能结构体系,开发系统功能模块,阐述了系统开发中实时监视模块、水厂需水量预测模块和水源调度模型设计等核心模块的设计思路,最后介绍系统在深圳水源调度中的应用。本文研究为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与水源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方法储备。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能有效消除地表径流、减少洪峰流量、防治城市内涝、净化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透水混凝土地面、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生态树池、集水模块等生态技术在生态广场建设中的综合运用,为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半干旱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对城市河流水文系统的可能影响,应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和河段水量平衡模型,以秦岭北麓灞河流域为例,对不同重现期及典型降雨过程的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不同LID措施的流域洪峰、洪量、河流水量、水流流速等量值变化及可能的水质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虑LID措施的流域暴雨洪水计算中,重现期越长,河道内洪峰、洪水总量消减比例越小。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0年的洪水消减比例最大;流域内城市区低影响开发建设后,滨河带地下水补给量减少;LID措施后径流量减少,可能加重下游水污染。研究揭示了半干旱地区低影响开发建设的河流水文系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引起的水环境问题,对更合理地开展城市雨洪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理念在工程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能有效消除地表径流、减少洪峰流量、防治城市内涝、净化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透水混凝土地面、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生态树池、集水模块等生态技术在生态广场建设中的综合运用,为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城市群现代化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内涝灾害频发问题,在新修编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与城市排水(雨水)防涝规划编制大纲等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以暴雨内涝灾害频发的湖北郧县(现已更名为十堰市郧阳区)老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MIKE FLOOD水动力学计算软件构建模型,模拟区域降雨到排水行洪的各个环节,实现积水淹没模拟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并基于最新的排水防涝标准,根据模型研究结果结合SWMM软件与低冲击开发理念得出较为合理的内涝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初期雨水产生的过程及其特性,对城市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为控制城市河道及受纳水体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低影响开发设施布设对城市雨洪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以江苏省宜兴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建立研究区雨洪模型,考虑以径流总量削减率、悬浮物负荷削减率、生命周期成本、低影响开发设施占地面积建立综合目标函数,通过权重调整目标参数的优先级,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到不同情景下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最佳布设方案。结果表明:(1)在同等权重条件下,生命周期成本对优化计算的影响远大于面积,径流总量削减率与悬浮物负荷削减率影响较小;(2)位于管道上游的小面积汇水区内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优化布设易受降雨重现期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海绵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优化布设及城市内涝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农村雨水仅考虑雨养农业的雨水集蓄利用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雨水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借鉴当代城市雨洪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农村不同场地的雨水综合管理应用措施,可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