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了解流域的水文特性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变化的关系,对湖北省漳河灌区新埠河流域1966-2010年的水文特性变化趋势进行研究。根据该流域实测雨洪资料,采用SCS模型方法分析流域不同时期的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1966年至2010年间,相同频率(枯水年80%)径流量由209.2mm减少为174.5mmm,相同前期土壤湿润情况下,洪峰流量(频率5%)由第一阶段1175.4 m3/s减少为第三阶段1073.1 m3/s,但第四阶段较第三阶段增加了46.9 m3/s。这说明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东鱼河流域径流出现显著减小趋势,本文运用Mann-Whitney-Pettitt突变点分析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东鱼河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序列突变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弹性系数法和水文模拟法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东鱼河流域径流的影响过程及结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引起东鱼河流域径流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苏子河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流域生态补偿已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苏子河流域是大伙房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近年来由于生态补偿制度不完善,严重阻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制约了流域经济的发展。探讨了苏子河流域生态价值的计算,为该地区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在分析苏子河流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的基本思路和较完善的生态补偿体系,以确保整个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山洪灾害往往给山区人民生命财产、自然环境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降低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基于降雨径流模型的实时预报预警系统。选取四川省山洪易发流域-清溪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GIS技术,结合流域DEM、土壤及土地利用数据提取流域信息,构建HEC-HMS降雨-径流模型进行流域山洪预报。根据降雨径流形成过程,分别采用SCS-CN曲线法、SCS单位线法、指数退水法和马斯京根法进行计算产流、坡面汇流、基流和河道汇流四个部分。选取6场洪水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4场洪水进行模型验证。模拟结果表明:Nash效率系数均值为0.792,相关系数均值为0.84,峰现时差均在3 h以内,合格率为90%,该模型对清溪河山洪预报具有较好适应性,可为四川省中小河流域山洪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VIC模型与SWAT模型进行了简介,然后将两个模型应用到湖北省白莲河流域,探讨该模型在中小流域尺度的径流模拟中的适用性,同时进行径流模拟的对比研究。本文利用白莲河流域的水文气象数据、DEM数据、植被覆盖/土地利方式是和土壤类型等资料,经过数据收集整理建立白莲河流域的VIC模型与SWAT模型。并采用1995-1999年汛期(4-10月)作为模型参数的率定期,2002-2004年汛期(4-10月)作为模型参数的检验期。模拟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基本能够反映白莲河流域的日径流水文过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以玛纳斯河(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玛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流域水资源系统特征,引入多目标水资源配置模型,并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交互式模型求解方法,计算了各水平年规划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并根据目标满意度及目标总体协调度对配置结果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可为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以提高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结合时变增益非线性产流模型与水箱模型的概念,建立了一个两层结构的水文模型。上层采用时变增益产流模型模拟地表产流,下层采用水箱模型综合模拟壤中流与地下径流,上下两层分别应用Nash单位线和线性水库调蓄方法进行汇流计算。该模型共有6个参数(产流模型与汇流模型分别包含3个参数)。产流模型参数采用SCEUA全局优化算法自动率定,汇流模型参数采用主观优化方法(即实测资料推求及人工调试)确定。以湖南省长潭河流域为对象进行水文模拟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模型结构简单,但是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模拟效果,说明模型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河流域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十分丰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现状条件下二者开发利用不够匹配,多以开采地下水资源满足各行业的用水需求.全国范围内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为海拉尔河流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然而,水资源是否有保障,能否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地政府关心的首要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考虑,进行了海拉尔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障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保龙  宋晓刚 《河北农机》2023,(22):133-135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这就会对农业规划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节水作为提高用水有效性的管理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其以降低农业水量,提高农作物质量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理念。该理念主要强调利用节约用水,规范沃水施肥,延缓灌溉,提高灌溉效率等措施,从而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综上所述,应在合理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支持下,解决讨赖河流域农业综合节水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将讨赖河流域农业综合节水目标落到实处。本文侧重分析讨赖河流域的农业节水问题,确定农业综合节水发展思路,从讨赖河流域农业综合节水发展入手确定基础工程和保障措施,在满足讨赖河流域农业良性发展需求的同时凸显节水处理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指标体系法确立盖州市大清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土壤密度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研究不同密度土壤的抗冲性、抗蚀性及抗剪强度,探索密度与土壤抗侵蚀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密度对土壤抗侵蚀性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土壤的抗冲性与抗剪强度增强;但在土壤密度小于1.27g/cm3时,土壤的抗蚀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土壤密度大于1.27g/cm3时,土壤的抗蚀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表条件下土壤侵蚀的坡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地表条件下的径流和产沙的变化与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等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上述过程中的坡度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作用下,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表现为:光滑地表大于中等粗糙地表大于粗糙地表;但在不同地表条件下,坡度与侵蚀和径流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相对光滑地表,中等粗糙与粗糙的地表。在不同降雨作用下,径流量与侵蚀量,随坡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且存在着一定的临界坡度。这一研究,为该区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服务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四川盆地内8个雨量站1954—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度、线性回归分析、滑动平均法、距平百分率、Kendall秩次相关法、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以及滑动t检验法,对四川盆地降水量年内分配情况、年和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周期及突变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盆地降水量年内分配呈季节性变化;年及四季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年和秋季降水量减少趋势在95%置信区间内显著;年、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变化周期较短,均小于10 a;春季和冬季降水量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点,年和秋季降水量突变开始的时间分别为1985年和1997年,夏季存在2次突变,突变点分别为1979年和1997年。  相似文献   

15.
结合美国防治耕地水土流失的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一种土壤条件改良新方法――土壤印痕装置TerraStar。从理论上探讨该装置系统的产品特点和技术原理,并通过耕地水土流失、大豆直播栽培等对比试验加以验证。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与同类方法或装置相比较,具有极大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对有效保护耕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方农牧交错带风蚀对农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分析了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风蚀地区,传统和保护性耕作农田土壤的风蚀和有机物及养分衰减的定量关系及其衰减的机理。土壤风蚀过程中,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可以减少风蚀量50.44%。有机质损失减少48.80%,全氮损失减少49.04%,全磷损失减少48.51%,全钾损失减少50.52%。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各物质损失中全磷的损失最大,分别为12.24%和5.93%;其次是有机质的损失,分别为11.53%和4.31%。土壤损失率分别为5.29%和2.62%时,全磷损失率是相应土壤损失率的2.31倍和2.26倍;有机质损失率是相应土壤损失率的2.18倍和1.65倍。保护性耕作是防止农田沙漠化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榆林和横山3个气象站的月雨量数据和年雨量数据对Wischmeier、Renard、刘秉正等研究的7种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将计算结果与陕北黄土高原降雨侵蚀力基准值进行对比,发现刘秉正提出的渭北地区R计算模型较其他模型与基准值比较接近。但是,由于该模型的相对偏差仍然较大,所以,对于陕北...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四川盆地中皇陵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现象相当严重的问题,对川中丘陵区红棕紫色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冲沟里水稻土的土壤养分的含量大于丘体上的含量。在丘体上,随着地形位置的升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逐渐降低;在冲沟里,冲沟交汇处的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大于其它部位的水稻土,但是全钾和速效磷是所有水稻土中最小的;丘体顶部土壤的质量指数最小。此研究为该区域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石漠化的产生是滑坡、崩塌以及强烈的水土流失的结果,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养分的流失,使土地资源的贫瘠和可利用面积的不断减少,而土壤侵蚀的过程,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规划建设,所以该区域内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壤侵蚀的发生,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和影响,而且还严重影响农业资源的发展。本文通过不同地层地层、岩性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影响可以掌握土壤侵蚀形成的机制,不同区域侵蚀强度等级的地层岩性分布情况找出治理侵蚀的对策,掌握不同地层岩性下土壤侵蚀治理对策,使农业资源得以保护。本研究应用Arcgis、ENVI、SPSS等一系列软件,从宏观角度分析土壤侵蚀强度与不同地层岩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土壤侵蚀与地层岩性分布存在一定关系,以期为大方县乃至毕节市土壤侵蚀现状研究做铺垫,为农业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依据,也为贵州省水土流失治理开发及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