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保仙桃大垸子泵站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运用三维湍流数值模拟对该大型泵站设计工况的进出水流道内部流动进行了水力优化。基于流道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采用轴向流速分布均匀度、入泵水流加权平均角和阻力系数3个指标综合评价进水流态,采用出口平均流速分布和流道损失综合评价出水流态,揭示了肘形进水流道弯曲段内曲率半径对进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屈膝式出水流道出口段外曲率半径对出水流道水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大或过小的曲率半径和不平顺的流道线型都不利于优化进出水流道水力性能,出水流道过度段不可避免会出现分离旋涡,屈膝段曲率半径变化越连续,线型越平顺,流道水力性能就越好;线型优化应综合考虑数模计算成果和工程实施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卫平 《排灌机械》2006,24(3):17-19,38
针对谏壁泵站增容量较大而进出水流道尺寸并不富裕的问题,试图对流道进行适当的改造来提高泵站效率.经过对进出水流道多种改造方案的装置试验研究,得出流道小改小动对提高泵站效率作用不大的结论,最后通过选择合适的水力模型达到了增容40m^3/s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采用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RANS)和标准k-ε双方程模型,运用求解压力耦合方程的半隐式SIMPLEC算法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台儿庄泵站内部流场进行全流道三维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内部流动机理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泵装置流道匹配进行优化设计和性能预测,进而通过泵装置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泵装置进出水流道匹配合理,进出水流道流态均匀,泵装置效率高,是台儿庄泵站较为理想的流道组合形式,也间接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大型低扬程泵站直管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低扬程泵站直管式出水流道内较为严重的脱流问题,提出了直管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回收水流动能和减少流道水力损失为目标,通过建立直管式出水流道几何数学模型以及借助CFD三维湍流数值模拟,逐步优化直管式出水流道的型体。通过专门设计的流道模型试验,测试了直管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结合某大型泵站的应用实例,验证了直管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进水流道设计对泵组运行稳定至关重要,通过流道模型试验,分析观察流道中漩涡的形成。设计和验证流道的形状、尺寸。实践表明,进水流道模型试验对消除有害漩涡,优化水流流态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泵站的高效率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大型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采用三维紊流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大型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内的三维流动形态;提出通过建立虹吸式出水流道几何模型并借助三维紊流数值模拟的方法,逐一改变流道几何尺寸、观察流态变化、逐步优化流道型线,以最终实现虹吸式出水流道的优化水力设计;通过专门设计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虹吸式出水流道优化水力设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应用于泵站出水流道的分析与设计,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κ-ε紊流模型,依据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优化与泵站出水流道设计相关的几何参数,使流道内的流态接近于较理想流态,从而保证出水流道的设计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大型泵站蜗壳出水流道的型线进行了多方案的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将导水锥型线进行了优化,在流道宽度不变的条件下,仅将出水室蜗壳段弧线曲率半径适当加大,同时延长扩散管的长度,减小扩散管出口及蜗壳断面流速.最终得到了水力性能优良的蜗壳出水流道型线方案.在模型比为10.27,叶片角度(-2°)和转速(1400 r/min)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流道形式的模型泵装置效率达到78%以上,比优化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或已超过常用流道型式立式泵装置效率,为蜗壳进出水流道在大型低扬程泵站中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泵站出水流道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泵站出水流道的设计是整个泵站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优化泵站出水流道的水力设计,对其三维正命题的求解采用了雷诺平均N—5方程,并以标准k—ε湍流模型使方程组闭合。在以压强连接的隐式修正法(SIMPLE—C)算法建立的压力速度校正方程上,求解流道内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场,揭示泵站出水流道内部的流动形态,进一步对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由此找出水力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将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应用于泵站出水流道的分析与设计.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紊流模型,依据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优化出与泵站出水流道设计相关的几何参数,使流道内的流态接近于较理想流态,从而保证出水流道的设计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滁河四级站建成后原型泵装置的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泵站能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该泵站出水管道较长和坡度较大的特点,优化设计了滁河四级站混流泵装置模型试验方案,既保证了泵装置模型流道与原型流道的水力损失相似,又保证了在试验台能够完整布置模型泵装置。试验测试了混流泵装置模型的能量、空化、压力脉动和飞逸等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滁河四级站混流泵装置的进出水流道型线设计合理,泵装置在不同扬程工况下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可以满足滁河四级站的设计和运行要求。该泵站模型泵装置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可为类似的混流泵站设计和机组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肘形进水流道设计采用经验设计方法,难以定量比选最优方案。以柳港泵站肘形进水流道优化设计为目标,通过改变流道顶板仰角和流道出口段高度,拟定五个设计方案,采用基于CFD的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流道内部流场,根据流道出口断面的流速分布均匀度、流道出口断面的速度加权平均角度和流道水力损失等参数比选,优选出最优方案。本文为进水流道设计提供了更精细的优化手段,弥补了传统经验设计方法只能定性分析的不足,得到的最优设计方案已被实际工程采纳,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CFD的泵装置性能预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混流泵装置为例,采用CFD技术分别进行包括进出水流道和水泵在内的水泵装置全流道数值模拟的性能预测和由不带泵进出水流道数值模拟得到的流道效率与泵效率乘积的泵装置性能预测,并与模型装置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根据水泵装置全流道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的装置性能与模型试验结果误差较小;以流道效率与泵效率乘积的方法预测装置效率的误差较大,仅在最优工况点附近与模型试验泵装置效率近似相等,引起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基本理论存在不合理性。因此,建议以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和水泵作为整体进行内流数值模拟和装置性能预测,并在考虑泵对流道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流道的水力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14.
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城市防洪排水泵站仙蠡桥泵站的设计,对平面蜗壳式进水流道匹配后壁为半圆形箱式出水流道的新型组合,进行了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出水流道设计匹配合理,在叶片角度-2°,泵装置扬程2.0 m时,最优装置效率达到72.5%.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江都第一抽水站建成以后,各地相继兴建了许多大型泵站,目前我国又进入了泵站建设的新的高峰。现在泵站中常用的进水流道型式是肘形流道和钟型流道,泵站中进水流道的型式对泵站的装置效率影响很大,为了满足泵站建设的需要,我们参照国外的资料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簸箕式进水流道,这一流道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减少开挖深度,以而节省投资。一、簸箕式流道基本型式二、簸箕式进水流道在刘老涧泵站中的应用在正在建设的刘老涧泵站中,首次采用了这一流道型式,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少量修改。江苏省机电排灌研究所对这一…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卧式前轴伸泵装置的三维流场及水力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了设计流量时进、出水流道的流场图以及水力损失值.同时,还采用透明流道模型试验的方法,分别对卧式前轴伸泵装置进、出水流道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卧式前轴伸泵装置进、出水流道内的流态,数值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进水流道内的水流仅在泵轴后有很小范围的局部旋涡,进水流道出口断面的流速均匀度为96.9%;出水流道进口的水流具有一定环量,水流呈螺旋状流入流道,流道外侧的流速较大,流道中心附近流速较小.进、出水流道水力损失值,数值计算值分别为0.142 m和0.163 m,流道模型试验值为0.137 m和0.168 m,两者非常接近.该泵装置在低扬程泵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低扬程泵站进出水流道匹配与装置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城市防洪排水泵站仙蠡桥泵站的设计,对平面蜗壳式进水流道匹配后壁为半圆型箱式出水流道的新型组合,进行了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出水流道设计匹配合理,在叶片角度-2°,泵装置扬程2.0m时,最优装置效率达到72.5%。  相似文献   

18.
基于MDT和ARX的泵站流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使大型轴汉泵站进水流道的设计过程形象,直观,且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功能,减少编程工作量,提出了基于MDT(Mechanical Desktop)和ARX(AutoCADRuntime eXtension)应用软件的泵站流道设计方法。方法的实质是利用MDT三维曲面造型和ARX的程序处理功能,对泵站流道先进行三维曲面形体的设计,后设计其工程图。  相似文献   

19.
灌排泵站进出水流道的水力性能影响水泵工作状态。对目前进出水流道的优化设计、流动测试、外特性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指出国内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展泵装置整体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正逐步成为进出水流道优化设计和研制新的泵装置形式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箱涵式出水流道的水力特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对在建工程伯渎港泵站出水流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试验研究。从改善流道流态,降低水力损失的角度出发,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出水流道的喇叭口到流道顶的悬空高、后壁型线和后壁距等主要特征参数进行了多组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出水流道设计的合理性;并发现出水流道悬空高过大或过小均不合适,后壁型线以采用对称蜗壳型式为好,后壁距适当减小是可行的;同时还发现了流道中旋涡产生的位置,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由于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所以保证了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