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利用废弃秸秆改良土壤的两种技术:一是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改良蔬菜大棚土壤;另一个是玉米的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改良大田土壤。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技术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农业技术之一。通过秸秆还田不但可以提高土壤地力、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性状,同时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减少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冬季对葡萄枝条修剪整理,产生的大量秸秆经轻型粉碎机粉碎后,通过秸秆反应堆技术发酵成有机肥还田,葡萄秸秆循环利用技术有效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堆肥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改良土壤地力,改善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烤烟品质,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改善烟叶品质是当前烟区的研究热点。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秸秆还田也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还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保证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之一,又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技术。笔者就秸秆对植烟土壤性状改良的原理、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作一阐述和分析,为更好地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发挥秸秆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水稻秸秆还田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主要农作物之一,每年有大量的水稻秸秆剩余,水稻秸秆还田是保护环境,增肥改土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是保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还田的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内全部腐烂,部分被当季作物生长所吸收,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本文通过秸秆还田后土壤肥力、土壤元素等因素的对比,得到实验结论。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对大棚土壤采用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和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 2种改良措施研究土壤的改良效果 ,结果表明 ,2种改良技术均能明显改善和消除一些土壤障碍因子 ,能使土壤 >0 .2 5mm水稳性团粒含量显著增加 ,表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明显下降 ,土壤通透性改善 ,土壤疏松不板结 ,显著提高黄瓜经济效益。以土壤深翻 +秸秆覆盖 +土壤改良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正>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可改良土壤性质、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争抢农时季节的一项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用技术》2010,(3):28-28
<正>目前,我国较成熟用于解决农作物秸秆的机械化先进技术有10多种,这主要包括秸秆还田、青贮、氨化、压块、打捆、制板、气化等。1、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机械化还田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同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改良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实践证明,保护性耕地秸秆还田可有效地控制秸秆焚烧,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病虫害发生,能补充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保肥蓄水能力、延长适耕期、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有秸秆还田、过腹还田、防沙尘暴、温室效应、工业原料等,长期应用这些方法,既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和污染环境,又能改良土壤,增强养分,防风蚀水蚀,为粮食增产创造条件。同时,既减少投入成本,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秸秆还田腐熟剂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和支持农民实行秸秆还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减少污染,改善环境。特在莘县的王庄集镇齐海村安排了小麦配方肥和小麦配方肥加秸秆还田腐熟剂的使用对比试验,通过试验得出秸秆还田腐熟剂的效果,为莘县推广使用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循环利用农业生产资源,探索科学改良土壤的方法,将菌糠、秸秆、锯木屑、稻壳4种有机物下脚料添加到土壤,考察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有机物能有效提高地温并减少水分蒸发;其中添加菌糠和秸秆可使蔬菜极显著增产,而添加锯木屑和稻壳的当季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科技信息     
温室蔬菜秸秆反应堆技术近几年来,秸秆反应堆技术在无公害蔬菜方面的应用发展迅速。河北省武邑县蔬菜发展中心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土壤活化技术、生物菌肥使用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效果显著的内置式秸秆反应堆技术,在武邑县温室大棚中推广应用。表现为:防病效果显著;减少化肥用量,节约成本;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棚内温度;减少浇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和县设施菜园开展土壤盐渍化改良措施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设施菜园土壤采取增施腐熟作物秸秆有机肥和灌水沤田的改良措施,能降低菜地土壤电导率,减少土壤耕层盐分含量,且对土壤pH值无太大影响,同时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达到改良土壤盐渍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对滨海盐碱地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玲  魏文杰 《农学学报》2017,7(11):23-26
为探究秸秆覆盖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水分、pH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秸秆覆盖试验(FG),并以不覆盖秸秆作为对照组(CK)。结果表明,FG在0~20cm,20~40cm土层土壤盐度分别下降了16.09%和7.26%,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69.21%和59.08%。由此可得,秸秆覆盖能有效改良滨海盐碱地土壤,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中可溶性盐分的表聚作用,从而达到改良滨海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技术是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秸秆还田能够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释放养分,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实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目的。根据彝良县的实际情况,在全县示范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基于彝良县的实际情况,探讨在彝良县示范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吴亭  杜学云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9):109-110
根据多年田间实际调查,对社旗县耕地pH值下降、耕层土壤变浅、土质板结、土壤中毒、部分田块成为"癌症田"等现象作了阐述,对修复改良土壤的试验示范实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土壤修复改良综合技术,主要包括:优化完善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机械深耕和深松,加深土壤耕层,破除板结,提高土壤抗旱耐涝性能;大力推广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技术,遏止土壤酸化;重视和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逐步改良和修复土壤;推广绿色植保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残问题;推广绿色除草,减少化学除草,减少土壤污染;重视推广小麦、花生、玉米等减量增效施肥新技术;提倡一年一熟或隔年轮休种植模式等.  相似文献   

18.
石台是典型的山区产茶县,推广秸秆茶园覆盖技术不仅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强茶叶的抗逆性,减少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量,而且能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早萌芽,实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该文分析了石台县茶园产茶区推广秸秆覆盖技术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推广茶园秸秆覆盖技术的措施,以期实现茶产业发展与秸秆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作物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再生农业资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烤烟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并从而为提高烟叶品质提供保障。同时也可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保证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就秸秆对土壤性状改良的原理、影响因素、现状及技术作出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为更好地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并发挥秸秆资源的潜力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宗旨提供技术服务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秸秆改良材料对沙质土壤钾素抗淋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淋溶试验,研究了沙质土壤在加入不同施加量和配比的秸秆改良材料后钾素的淋溶状况.结果表明:秸秆改良材料对沙质土壤钾素的淋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施加量大和配方中聚丙烯酰胺(PAM)含量高的处理效果最好,添加秸秆∶膨润土∶PAM为900∶100∶30的改良材料(处理T10-3)的土壤钾素累积淋溶量较CK减少了48%.此外,施用秸秆改良材料能有效抑制沙质土壤钾素的垂直迁移,处理T10-3上层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较CK提高了102%,下层则降低了58%,说明沙质土壤中施用秸秆改良材料具有抗钾素淋失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