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奶牛的品种是影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主要因素,例如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平均乳脂率为3.4%,乳蛋白率3.1%;而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的平均乳脂率在4%以上,乳蛋白率3.6%以上;娟姗牛的乳脂率高达5~8%,乳蛋白率4.0%以上。相对于乳脂率,乳蛋白率受遗传影响较大,因此,在生产中通过营养来提高乳蛋白率比提高乳脂率的难度大。  相似文献   

2.
三河牛DGAT1基因K232A位点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I)基因K232A位点是一个与奶牛产奶性能有关的重要位点。、本研究通过对三河牛K232A位点检测发现,该位点在三河牛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说明没有经过选择。KK基因型个体具有最低的体细胞评分和最高的乳脂率;KA基因型个体具有最高的产奶量和乳脂量;AA基因型个体具有最高的乳蛋白量。K等位基因有利于提高乳脂率和乳脂量,同时降低体细胞评分。在三河牛群体中,K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23,利用K4k点来提高乳脂率和乳脂量以及降低体细胞评分,存在很大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3.
乳脂是鲜奶的主要成分,乳脂含量的高低是评价鲜奶质量的主要指标,乳的含量与牛的品种、个体、年龄、产奶阶段、饲养管理、挤奶操作、气候等因素有关,笔者根据有关报道和生产中的经验,总结提高乳脂率的措施如下:1培育高乳脂率母牛群体经研究表明,乳脂率遗传力在0.26~0.84之间,而总乳脂量与总产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为0.569~0.900,可见,选用高乳脂指数公牛及高乳脂率母牛为亲本,培育高产高乳脂率母牛群体是可以实现的,培育高乳脂率牛群是提高鲜奶乳脂率的重要措施。2奶牛日粮中保持一定的粗纤维水平粗纤维经瘤胃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相似文献   

4.
中国荷斯坦牛乳脂率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3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牛乳脂率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早班奶乳脂率最低,中班乳脂率最高;在一次挤奶的不同阶段中,前期乳脂率最低,后期乳脂率最高;产奶量高的奶牛乳脂率较低;随泌乳月的延长。乳脂率呈增加趋势,随胎次的增长,乳脂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炎夏日粮中添加小苏打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小苏打抗泌乳牛热应激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炎夏每日饲喂80g小苏打的试验组,泌乳牛平均每天产标准乳20.1kg,乳脂率3.41%,而对照组泌乳牛平均每天产标准乳18.5kg,乳脂率3.34%。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奶量8.6%,差异显著(P<0.05),提高乳脂率0.07个百分点。试验期间,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奶牛每天多盈利2.22元。增收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南方高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采样测定478头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自然年度(2007年4—2008年3月)的主要乳成分和体细胞数(SCC),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月份、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产犊季节对乳脂率的影响显著(P0.05);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乳脂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日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影响乳成分因素的调控提高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7.
旨在了解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变化趋势,并进行准确预测.利用Wood模型对南方5个大中型奶牛场(2008-2010年1~3胎)中国荷斯坦牛的33 194条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测定日产奶量为标准泌乳曲线,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变化与标准泌乳曲线正好相反.Wood模型对乳蛋白率和产奶量变化曲线拟合度最高,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9,误差均方也较低;其次为乳脂率,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8,而对SCS的拟合度最低,均在0.7以下,同时误差均方也最大.各胎次产奶高峰日出现的时间与乳蛋白率和SCS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近,而最低乳脂率出现的时间较晚.一胎牛高峰产奶量相对较低(30.4 kg·d-1),但泌乳后期泌乳持续力及维持低SCS能力较强;二胎和三胎牛高峰产奶量较大,分别为35.9和36.2 kg·d-1,二胎奶牛在泌乳后期同时维持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能力较强.Wood模型适合于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曲线的拟合分析,而不适合于SCS的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兰州地区黑白花奶牛乳脂率分析兰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马娟娟,刘克仁为了解兰州地区乳脂率现状,给奶牛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兰州市奶协的组织安排下,我们对兰州地区黑白花奶牛的乳脂率进行了较全面测定。一、材料与方法1.样品来源1992年3—6月,在兰州市与白...  相似文献   

9.
高产奶牛饲养的几个问题兰化生活服务公司奶牛场王玲在我国,高产奶牛是指成年母牛(5胎)305天产奶6000kg和乳脂率达到3.4%以上的个体。高产母牛产奶多,物质代谢旺盛,负担重,易应激,因此营养物质需要量多质优。但在一些奶牛饲养场中,随着产奶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乳牛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对乳品质和产奶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乳牛日粮中添加大蒜素对乳品质和产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乳牛日粮中添加80 mg/kg大蒜素对产奶量和乳脂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2.145 kg/(d·头),乳脂率提高0.151%.添加量为80 mg/kg时乳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提高幅度最大,由此确定大蒜素最佳使用量为80 mg/kg.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1)试验组产奶量平均提高2.3kg;(2)乳脂率提高0.49个百分点,折算标准乳5.5kg;(3)乳蛋白提高0.07%;(4)每天每头奶牛多获利5.5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基因Y367C位点此在三河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其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Sequen—ornMassARRAYGenotype分析技术对该位点进行检测,通过SAS软件(9.1)对6个产奶性状与该位点的关联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Y367C位点在三河牛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ABCG2基因Y367C位点的YY基因型个体体细胞评分最低,CC个体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最高;Y等位基因降低体细胞评分,提高乳蛋白率;而C等位基因则有助于提高产奶量、乳脂率、乳脂量和乳蛋白量,但三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位点可以为三河牛的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牛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的几点体会吴明成宋清印聂德宝刘占力王希平于达恒阿淑艳姜惠杰施为民(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哈尔滨150060)白仁和王彦深胡志惠于志民(双城市繁育站双城市150100在一些牧业发达的国家,牛胚胎移植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目前牛冷冻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14.
选择30头泌乳前期(20~40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进行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B组,每组10头。基础日粮为TMR混合日粮,对照组不添加美斯特,A组添加量为30g/(头·d),B组添加量为15g/(头·d)。测定指标包括产奶量、产乳效率及乳中乳蛋白、乳脂等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①A组产奶量﹑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kg/d)及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2.7﹑﹑0.130.09kg和0.21%;乳脂率提高0.31%,但不显著;产乳效率得到显著改善(P〈0.05)。②B组产奶量﹑乳蛋白产量(kg/d)也分别显著提高1.79和0.13kg/d(P〈0.05);乳蛋白率(%)和乳脂产量(kg/d)也分别提高0.11%和0.10kg/d,但不显著。③美斯特的不同添加量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乳脂率﹑总固形物﹑非脂乳固体﹑乳糖﹑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及乳酮体等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炎夏日粮中添加小苏打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小苏打抗泌乳牛热应激的效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炎夏每日饲喂 80g小苏打的试验组 ,泌乳牛平均每天产标准乳 2 0 .1kg ,乳脂率 3.4 1% ,而对照组泌乳牛平均每天产标准乳 18.5kg ,乳脂率 3.34%。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奶量 8.6 % ,差异显著 (P <0 .0 5 ) ,乳脂率提高 0 .0 7个百分点。试验期间 ,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头奶牛每天多盈利2 .2 2元 ,增收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在泌乳性能上的差异,本试验通过收集浙江某规模化牛场2022年1-12月6 390条DHI记录,根据多因素方差分析来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因品种及其胎次、泌乳月和产犊季节对其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尿素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SCS和尿素氮分别为32.47kg、4.35%、3.36%、2.49、5.15mg/dL,娟姗牛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SCS和尿素氮分别为22.02kg、6.08%、4.02%、2.79、15.28mg/dL;荷斯坦牛与娟姗牛因品种及泌乳月、胎次和产犊季节均对其泌乳性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与娟姗牛相比,荷斯坦牛的产奶量极显著更高(P<0.01),而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则与之相反(P<0.01);夏、秋、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SCS极显著低于娟姗牛(P<0.01),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与荷斯坦牛相比,1胎和3胎及以上的娟姗牛体细胞评分(SCS)极显著更高(P<0.01),而尿素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泌乳月,与荷斯坦牛相比,娟姗牛体细胞评分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羟基蛋氨酸、益生素和双乙酸钠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比较羟基蛋氨酸、益生素和双乙酸钠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0克/天·头益生素和30克/天·头双乙酸钠显著提高奶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7.4%和9.4%(p<0.05),同时提高饲料报酬,不影响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固形物含量。添加20克/天·头羟基蛋氨酸提高乳脂率6.5%。不影响奶产量、乳蛋白率和乳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8.
影响乳脂率的因素及提高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奶乳脂率是反映奶牛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奶牛饲养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作者论述了影响牛奶乳脂率的因素,并介绍了一些提高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对某规模化牛场2007-2012年连续6年的产奶量和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该地区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产奶量每年2月末、3月初开始快速提高.至5~8月达到最高区域.8月末、9月初开始产奶量急速下降(P〈0.05),至10月末、11月初降到最低区域。乳蛋白质和乳脂率每年2月末3月开始渐渐下降。在5~7月降到最低,8月末、9月初大幅度提高(P〈0.05),至10月末、11月初达到最高区域。乳糖变化规律与产奶量一致。而与乳蛋白质和乳脂率的变化相反。包头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每年有较一致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乳蛋白和乳脂率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国荷斯坦牛乳脂率变化规律,本文利用Wood模型对我国南方5个大中型奶牛场2008~2010年1~3胎中国荷斯坦牛33 194条测定日乳脂率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乳脂率变化曲线为典型的倒抛物线形,第一胎拟合度最高(0.9820),第三胎最低(0.9789)。二胎牛乳脂率最先达到最低点(第16周),而三胎乳脂率最后达到(第19周)。就最低乳脂率而言,二胎牛最大(3.54%),而三胎牛最小(3.45%)。综合各方面情况得出,Wood模型适用于中国荷斯坦牛乳脂率变化的曲线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