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多种夜蛾类害虫卵期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温度(26±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L:D为12h:12h条件下,以甜菜夜蛾卵为寄主,系统观察了夜蛾黑卵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1龄幼虫、2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6个发育阶段。从卵发育到成虫约需10d,其中卵、1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3h,59h和24h,预蛹期24h,蛹期5d。在实验室条件下,夜蛾黑卵蜂过寄生现象明显,但通常只有1头蜂能完成发育。夜蛾黑卵蜂成虫羽化时在寄主卵壳咬出1个羽化孔,雄蜂通常会比雌蜂早羽化约1d;雄蜂羽化后会守候在未羽化的雌蜂旁边,待雌蜂羽化,立刻与之交配。  相似文献   

2.
性诱剂是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具有强大的引诱力,引诱异性同种昆虫,具有种族的特异性。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成虫盛发期,在田间放置诱捕器,在其中放置含人工合成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雌性性外激素(性诱剂)的诱芯,诱芯缓释雌性性外激素,吸引成熟的雄性成虫前来交配,结合诱捕器予以捕杀,减少田间雌雄成虫交配次数,  相似文献   

3.
斜纹夜蛾性诱剂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界中,斜纹夜蛾雌蛾在性成熟后,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刺激雄蛾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引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引诱雄蛾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性信息素的雌蛾交配以繁衍后代。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方法杀死雄蛾,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斜纹夜蛾化学不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塞替派注射液做雄性不育剂,氟脲嘧啶注射液作雌性不育剂;采用成虫饲喂法致不育;利用2种不育剂单独饲喂或混合饲喂,然后合笼配合交配的办法;以校正不育卵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2种不育剂对斜纹夜蛾的不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0.01%塞替派饲喂雄蛾,0.02%塞替派饲喂雄蛾,0.01%塞替派、0.025%氟脲嘧啶分别饲喂雄雌蛾,及0.01%塞替派和0.025%氟脲嘧啶混合饲喂雌雄蛾,平均校正不育卵率均在96%以上;0.025%氟脲嘧啶饲喂雌蛾平均校正不育卵率为86.59%;雌蛾第一次能否与不育雄蛾交配,是影响雄性不育效果的关键因素;0.01%塞替派饲喂雄蛾交配竞争力略低于正常雄蛾。  相似文献   

5.
王继藏 《中国蔬菜》2008,1(4):29-31
在辣椒、大葱、大白菜、芹菜4种作物田,人工摘除卵块3次,对甜菜夜蛾的控制效果分别为88.8 %、93.8 %、89.5 %、78.9 %;在芦笋、辣椒、芹菜、大白菜、甘蓝、大葱6种作物田,人工捕捉幼虫3次,对甜菜夜蛾的控制效果分别为91.6 %、88.2 %、84.7 %、81.6 %、79.7 %、69.4 %;明确了甜菜夜蛾最佳药剂防治时期为卵孵盛末期;调查表明,优势种天敌卵寄生性昆虫黑卵蜂(Telenomus sp)在芹菜田的最高寄生率达65.3 %,寄生幼虫的莱氏蛾毒(Nomuraea rileyi)在大白菜田的最高寄生率达74.3 %。  相似文献   

6.
在恒温条件下,测定海南甜菜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甜菜夜蛾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49℃,有效积温为39.72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0℃,有效积温为239.64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5.02℃,有效积温为61.87日度;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6.00℃,有效积温为39.63日度。推算出甜菜夜蛾在海南北部的海口市和南部的三亚市的年发生世代数分别为12代和13代,为其在海南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选用25 g/L多杀霉素SC、茶核.苏云菌SC、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2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等4种生物制剂及55%氯氰.毒死蜱EC化学药剂对甜菜夜蛾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茶核.苏云菌SC 1 000倍液、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 5 000倍液、2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WG 5 000倍液等3种生物制剂对甜菜夜蛾有很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对甜菜夜蛾的防治已成为蔬菜害虫防治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8%虫酰肼·高氯乳油在甜菜夜蛾卵孵化高峰期施药,对白菜地的甜菜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施1200 ̄800倍液,药后2d的防效为86.25% ̄89.55%,药后5d的防效为87.55% ̄94.89%,药后10d已有新的幼虫孵化,防效开始下降;对斜纹夜蛾亦有较好的兼治作用。对白菜安全,可作为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800 ̄1200倍液。  相似文献   

9.
甜菜夜蛾近几年在山东成武县果树苗圃中间歇性大发生,尤其是在杏、枣等苗圃中为害尤为严重,生产上应引起重视。1 发生规律 在山东1年发生约5代,以蛹在土室内越冬。主要发生在5~9月。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每头雌虫产卵100~1700粒,卵多产于植物下部叶的背面,卵块上盖有白色鳞片。初孵幼虫在叶背群集结网,啃食叶肉,只留表皮,以后食成透明的小孔。随着虫龄增大,幼虫分散为害,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食成网状。接近老熟幼虫时,可食尽叶片仅留叶脉。一般下午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在北方6个地区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法研究了蔬菜田甜菜夜蛾的种群变化动态,同时调查其幼虫为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甜菜夜蛾的发生期长短、高峰日及高峰日蛾量等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河南洛阳地区于9月7日达到蛾量高峰,单个诱捕器内蛾量最高达到230.3头,高于天津宝坻(152.3头)、北京昌平(42.7头)和河北张家口(10.67头),内蒙古呼和浩特和黑龙江哈尔滨地区未诱集到该成虫。田间幼虫的系统监测结果表明,河南洛阳在高峰期百株虫量(414头)远高于天津宝坻、北京昌平和河北张家口(41.2头、21头和2头)3个地区,表明在所调查的地区内,从南到北随着纬度增加,甜菜夜蛾成、幼虫的发生数量和为害程度逐渐降低。最后,初步分析了甜菜夜蛾在不同地区发生为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利用苹果小卷叶蛾性引诱剂 做预测预报的方法,今年在苹果小卷叶蛾发生期间,我们用不同溶剂浸提液诱蛾、不等雌腹浸提液诱蛾、性诱剂持效期、性引诱与黑光灯、糖醋液,刺槐叶诱蛾比较等项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1、雌蛾的准备 四月中、下旬把苹果小卷叶蛾老龄幼 虫取回室内,放于玻璃罐头瓶内饲养,促 其化蛹羽化, 2、性诱剂的制备和诱蛾器的设置 将羽化后性成熟未交尾的雌蛾腹末三 节投于玻璃试管,用干净竹筷捣磨后,加 入少许溶剂,继续研磨后再加供试溶剂。 诱蛾器利用普通饭碗制作,吊挂于苹 果树冠外围空扩处。碗内盛…  相似文献   

12.
天津地区大葱甜菜夜蛾发生规律和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夜蛾是天津地区大葱的主要害虫,概述了其在大葱、大白菜、辣椒、大豆、玉米和棉花6种作物上发生为害程度的差异,大葱田成虫和幼虫种群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组建了以农业栽培技术为基础,提高寄主增产避害能力,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性信息素诱捕雄虫和干扰雌雄蛾交配、高效安全杀虫剂与有机硅喷雾助剂混用的综合治理技术,田间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10种杀虫剂防治甘蓝田甜菜夜蛾药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超  胡延萍  刘永强  王伟  慕卫 《长江蔬菜》2010,(18):109-111
采用9类不同作用方式的10种化学和生物杀虫剂作为供试药剂进行了甘蓝田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评价,结果表明,甲维盐、茚虫威、溴虫腈均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其1000倍液施药后3d防效达到最高,防效为84%~90%;多杀菌素、虫酰肼、甲氧虫酰肼速效性较差,药后1d1000倍液处理防效仅为64.26%,43.25%,40.16%,施药后7d防效达到最高,为78%~83%;灭多威表现出一定的速效性,但持效性较差;氟啶脲对甜菜夜蛾防效较差,施药后7d,1000倍液处理防效仅达到71%;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对甜菜夜蛾防效较差,1000倍液处理防效均低于7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防治生姜甜菜夜蛾的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在生姜主产区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调查了4种杀虫剂对生姜甜菜叶蛾的幼虫防治效果和叶片受害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虫螨腈悬浮剂和茚虫威悬浮剂对生姜甜菜夜蛾的防效较好,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防效较差;其中,667 m2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0 g后14 d,虫防效为98.19%,叶片受害防效为86.13%;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后14 d,虫防效为80.29%,叶片受害防效为71.05%;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后14 d,虫防效为73.40%,叶片受害防效为65.39%。不同药剂对甜菜夜蛾的幼虫防效高于叶片受害防效,但同剂量处理条件下2种评价方法的防效趋势相一致。因此,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虫螨腈悬浮剂和茚虫威悬浮剂可作为生姜甜菜夜蛾防治药剂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同时在田间药效评价时,可采用叶片受害防效来替代幼虫防效的调查方法,从而避免幼虫假死性对调查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对莲藕新害虫威剑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卵发育历期为4~6 d,幼虫总发育历期为14~22 d,蛹期为12~16 d,成虫寿命为12~21 d;生长发育最适温区为25~31℃,当温度高于31℃时,其各虫态存活率大大下降,温度高至37℃时,存活率为零;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大多后半夜交配,交配当天即可产卵;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或卵粒的习性,喜群集于卵块附近,1~3龄幼虫只取食莲叶上表皮和叶肉,4龄后开始取食全叶,5龄后进入暴食期。成虫触角丝状,翅展26.3~58.5 mm,前翅相对窄;卵圆形略扁,相互重叠呈链状,初产时为淡黄色,随后颜色不断加深至深黑褐色;幼虫共6龄,头黑褐色,腹部棕黑色,有长毛;蛹红褐色,有光泽,长12.2~15.2 mm。  相似文献   

16.
以50年育龄油茶林的叶和凋落物制得水浸提液为试材,分别配制5、10、20、40mg/L不同浓度浸提液,以蒸馏水为对照,浇淋紫苏幼苗,通过测定分析幼苗叶片中叶绿素、脯氨酸和丙二醛等生理指标含量变化,探讨油茶林模拟环境对紫苏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苏幼苗叶绿素含量随浸提液浓度增加显著降低且油茶叶浸提液降低作用更明显;脯氨酸含量随浸提液浓度增加而升高,且油茶凋落物浸提液浓度为40g/L时,脯氨酸含量达到45μg/g,凋落物作用对脯氨酸含量增加作用更显著;丙二醛含量随浸提液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油茶凋落物浸提液降低作用更明显。试验表明,高浓度的油茶叶及凋落物浸提液对紫苏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油茶林下土壤环境不利于紫苏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3类引诱剂(性诱剂、产卵引诱剂以及食物引诱剂)为试材,采用田间筛选的方法,在桃园开展不同比例和剂量的田间诱蛾工作,研究了防治当地梨小食心虫的最佳配方,以期为研发雌雄同诱的梨小食心虫新型引诱剂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性引诱剂中各组分的比例对梨小食心虫在发生交配行为前的物种识别起到主要作用,而剂量则主要影响发生交配行为前对潜在交配对象的有效定位,最适性引诱剂的配方为顺-8-十二碳烯醇醋酸酯∶反-8-十二碳烯醇醋酸酯∶顺-8-十二碳烯醇∶十二碳-1-醇=100∶6.8∶19.1∶5.4,524μg剂量。对于产卵引诱剂而言,成虫识别的寄主植物挥发物宽度较大,剂量不能成为识别的限制性因素,成虫更偏爱桃梢挥发物,其次是高浓度的桃果挥发物。最适产卵引诱剂配方为壬醛∶顺-3-己烯醇乙酸酯∶6-甲基-5-庚烯-2-酮∶(Z)-β-罗勒烯=14∶100∶1∶86,0.201mg剂量。食物引诱剂是一种有潜力的对雌虫进行诱捕的诱源物质,对雌虫的诱捕效果明显强于雄虫,这有可能作用的对象是受孕雌虫。最适性食物引诱剂配方为12滴的乙酸松油酯溶液(24.25mL乙酸松油酯,0.75mL非离子润湿剂和25mL温水),容积为0.6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