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5.
6.
7.
8.
9.
10.
11.
根据最近几年的观察,资阳水稻螟虫的种类主要为二化螟,约占60%左右;三化螟约占30%左右,特别是长势好、密度大、生长茂盛、嫩绿的田块,三化螟明显要多些;大螟数量少,约占10%以下,主要分布在田边。在资阳范围内危害水稻的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发生时间不一致,在第一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晚发生10多天,但第二代螟虫中三化螟比二化螟发生期早7~10天,这就为螟虫的防治增加了难度。大螟发生数量少,发生时间与二化螟基本一致,不作 相似文献
12.
水稻螟虫是永胜水稻生产上的主要虫害之一,为了筛选出对水稻螟虫防治安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做了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3种替代杀虫双,作为以后防治水稻螟虫的储备药剂。 相似文献
13.
水稻螟虫害综合治理总策略是: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用生态平衡的理论来指导防治。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出发,对防治措施进行抉择和配套。其配套技术主要包括3方面,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有节制地合理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水稻螟虫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冬耕冻垡、合理安排农作物、灌水灭蛹杀虫、加强肥水管理等,为水稻生产中有效防治螟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956年华中地区螟虫专业会议于11月15日至19日在南昌莲塘江西农业科学研究所举行。到会代表包括各省厅、省站、省所、工作组以及地区试验站的专业和行政人员共计43人:并邀请农学院教授出席参加。 这次会议是在党中央公布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在7—12年内消灭作物10大病虫害的规划,并 相似文献
18.
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农用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科学选用和使用农药,必须在充分了解防治对象和要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螟虫变化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种植茬口的调整和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水稻螟虫群体已发生变化。二化螟虽仍处于重要地位,但大螟呈上升趋势,三化螟呈迅速上升趋势。因此,防治上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六六六"、杀虫脒等防治水稻螟虫的农药因其高残留、高毒被禁用后,取代农药杀虫双残效期仅为7d,而当地螟虫发蛾期在40d左右,农药有效期短与螟虫发蛾时间长形成矛盾,水稻螟虫防治难以达到防治指标,而且成本高.为解决这一矛盾,设置载体漂浮法防治水稻螟虫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