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给古茶树遗传图谱构建、分子辅助育种和物种进化等研究提供参考,以48份贵州古茶树种质为研究对象,利用SLAF-seq技术,获取大量多态性SLAF标签,进而开发一批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结果表明,利用猕猴桃参考基因组进行电子酶切预测,选择HaeIII酶进行酶切,得到237773个SLAF标签,其双端比对效率为91.40%,酶切效率为96.41%,说明SLAF建库正常。测序后各样品所获得的读长数为1279534~8460233,测序质量值Q30范围为92.61%~94.88%,均值为93.84%,测序获得的GC比例为43.52%~47.18%。共开发1656258个古茶树SLAF标签,样品的平均测序深度为24.21×,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有462897个,根据所获得的多态性SLAF标签来统计SNP位点信息,共得到2690638个群体SNP标记,根据完整度大于0.8且次要基因频率(MAF)大于0.05的标准进行过滤,得到283376个高一致性的群体SNP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金花茶种质的遗传关系,利用SLAF-seq测序技术对在不同地区收集的25份金花茶种质与山茶科其他5份种质进行测序。以猕猴桃基因组为参照,对金花茶基因组DNA酶切构建SLAF-seq文库,利用SLAFseq测序技术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SNP标记开发及其进化关系分析,在多态性SLAF标签上开发特异性SNP位点,最后根据SNP位点构建25份金花茶种质与山茶科其他5份种质的进化树。最终共开发1471113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有69597个;共得到443819个群体SNP位点,其中高一致性的群体SNP位点119452个。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分成2个大的类群,其中第2类群包含了全部收集的金花茶种质,其又可分为3个亚族,这3个亚族的分化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第1亚族主要是来源于越南的金花茶品系,第2亚族由2个越南的金花茶品系和5个中国的金花茶品系组成,第3亚族全部由来源于中国的金花茶品系组成。研究结果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不同地区金花茶种质之间的遗传关系,所开发的SNP位点可进一步用于金花茶种群的进化分析、重要性状的关联分析等。 相似文献
3.
4.
沙棘杂交后代的早期选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进沙棘杂交苗第二年的树体、枝条、棘刺及叶片等性状的表现型值测定,统计分析杂种苗主要性状的变异,相互间相关关系.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提出主要变异类型,并就类型特点探讨早期选择方法,作为沙棘杂种苗进一步培育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西部林业科学》2015,(4)
利用RAPD标记对银白杨(♀)×新疆杨(♂)杂交后代及其亲本进行DNA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扩增出46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75条带,多态性带占扩增总带数的41.3%,扩增片段大小在300~3 000 bp之间。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在子代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1.25%和46.88%。杂交后代的带型分为叠加型、缺失型和特异型。父母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52 2,子代8与父本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913 0,子代6与母本遗传相似系数最高为0.847 8。本研究从分子水平鉴定杂交种,为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杨树杂交亲本选配和杂种子代表现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为了阐明核桃(Juglans regia L.)(2n=2x=32)全基因组不同染色体上SSR位点数量及其分布特征,开发并验证单态性SSR引物。 方法 基于核桃品种‘中牧查一’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序列图谱,使用MISA软件筛选并分析SSR位点,利用Primer 3.0进行引物设计,通过电子PCR进行引物多态性分析,筛选并合成单态性SSR引物并通过真实PCR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结果 (1)在全基因组16条染色体上鉴定得到了共计357 629 个SSR位点,分布密度为662.28 SSRs·Mb−1,其中,10~30 bp长度的短序列占95.00%以上,优势重复单元以A/T碱基为主;不同染色体上SSR位点数量差异较大,其中,Chr1染色体上SSR位点数量最多,Chr16染色体上最少,SSR重复单元的数量及种类与染色体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统计分析获得的644 种稀有SSR单元中六核苷酸重复基元占多数;(2)基于不同染色体上SSR重复单元的类型和数量构建分布矩阵,聚类分析发现,以遗传距离0.075为阈值可将所有染色体分为4组,其中,第4组中成员最多(11条),而第1组中仅有Chr10染色体,总体看,Chr10染色体自成一个主枝,显示其可能经历了较为保守的进化过程;(3)利用SSR 位点侧翼的保守序列设计出SSR引物303 009对,通过电子PCR筛选并随机合成了32对单态性引物进行验证,其中,30对(93.75%)在6 个核桃品种中扩增出了清晰的目标产物,28对(87.50%)的PCR扩增结果与电子PCR评估结果一致。 结论 本研究鉴定了‘中牧查一’核桃参考基因组不同染色体序列中的SSR位点,发现其数量和重复类型变化较大,且与染色体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单碱基重复的SSR是最常见的类型。建立了电子PCR与传统方法联用的引物开发流程,同时验证了其有效性,为核桃SSR引物的个性化快速开发提供了有效策略。筛选获得的28对单态性引物可为分子辅助育种中杂交子代“私生检测”等研究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月季杂交后代连续三年的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月季在花瓣数,在花径,花量等性状方面,前后观测数据间存在着很大的相关关系,在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过程中,可以根据播种当年的观测结果来确定这些性状的表现,月季杂交后代播种当年的生长量对杂交后代日后部分性状的表现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播种当年生长量越大,日后黑班病的梁病程度就越低,播种当年主枝长越长,日后的花径越大,同时,月季杂交后代第一次越冬后,存活下来的主枝越长,日后的花径也越大,黑斑病的染病程度也越低,播种当年的残花残留天数可以用来预测月季在花上某些方面的性状表现,播种当年残花残留天数越长,日后花朵的花瓣数越多,花径越小,播种当年花瓣数多的个体,日后黑斑病染病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油茶炭疽病菌对油茶花果的侵染及早期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病菌侵染油茶花器的现象极为普遍。病花芽中的部分病菌可直接侵染花,某些花上的病菌又可直接侵染幼果,形成一个花芽和花以及花和幼果之间的连续侵染,这是冬前果实上最早发生的侵染之一。秋末受到侵染的幼果一般不表现症状,病菌在其内部潜伏越冬,至次年5、6月份有一部分开始发病,有相当数量的带菌果直至7、8月份果实进入增长后期才表现症状,病菌潜伏时期可达数月之久。病菌侵染果实的时期,除冬前外,从5月份前后至7、8月份皆可造成大量侵染,数量多少依侵染条件而定。果实发病的时期,大部分集中在8月份。通过套袋隔离方法,区分了不同时期侵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冬前的侵染数量较大,引致中后期果实发病的数量也大,而且还增加早春的落果率和中后期发病的菌源,在病害周年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6月份的侵染,对病害的发展起加速作用,对后期的发病程度也有重要影响;7月中旬以后的侵染对发病的影响不大。油茶果实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在离体接种情况下,幼嫩果实无伤接种的发病率高于后期;当刺伤接种时,前后期发病都很高。这表明前后期果实抗病性的差异可能与表皮结构是否抗侵入有关,而自然界中,果实集中于后期发病的原因,可能与生理生化因子是否抗扩展有关。三年来在秋末和春季,用内吸杀菌剂进行防治,能有效地减少幼果中潜伏病菌的越冬基数,也能减少病枝等部位上的菌源,推迟发病始期达一个月左右,对最终病情的防治效果,一般在70%左右。用内吸杀菌剂进行早期药剂防治,较之原提倡的在发病前后多次喷洒波尔多液等保护性药剂,要省药省工,而且效果比较稳定,可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1.
12.
衰老死亡,这是一切生物的必然规律。油茶和其它植物一样,当外界生态因子如光、土壤养分、水分等不能满足植物本身生长发育需要时,内部营养物质的积累就要起变化,引起生理失调;外部形态上表现出枝枯、叶黄、落叶、花果不生等症状。这种症状的发生,就是油茶已经进入衰老期。衰老分自然衰老和早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国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种类,揭示油茶苗圃炭疽病菌抗药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分离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并对分离菌株的ApMat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对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炭疽病原菌种类;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所有菌株对杀菌剂多菌灵、乙霉威、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药性。【结果】湖南、江西、海南和广东4个省份分离的95株的油茶苗圃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是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和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4个种,其中炭疽病菌分布范围最广、分离数量最多(8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87.4%)。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菌株有31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对戊唑醇产生了抗性的菌株有31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其中对多菌灵和戊唑醇这2种杀菌剂均具有抗性的菌株有6株,占总分离菌株的6.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3种杀菌剂均有抗性的菌株有2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2.1%。但所有95个菌株对咪鲜胺敏感,说明目前苗圃油茶炭疽病菌尚未对咪鲜胺产生抗药性。29个高抗多菌灵而对乙霉威敏感菌株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2株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具有双重抗药性的菌株第20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突变为酪氨酸(Tyr)。【结论】我国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已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但对咪鲜胺尚未检测到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油茶杂交组合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油茶定向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32个油茶杂交组合进行综合评判,分析了各品种的综合表现及各性状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各油茶杂交组合的加权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XLH58,XLH63,XLH66,XLH68,XLH64,XLH76,XLH53,XLH65,XLH82,XLH77,XLH72,XLH79,XLH70,XLH57,XLH81,XLH80,XLH69,XLH75,XLH54,XLH78,XLH55,XLH51,XLH71,XLH59,XLH74,XLH61,XLH56,XLH73,XLH67,XLH60,XLH52,XLH62。各经济性状与产油量关系密切程度的顺序依次为:干籽含油率,鲜果出籽率,抗病性,果形指数,冠幅面积,总叶片数,单果质量,单株产果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对蝴蝶兰杂交种子进行了无菌播种,获得实生苗,开花后选择优良单株,以单株的花梗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获得分生苗,结果表明:蝴蝶兰胚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Hyponex1号3.0g/L 香蕉泥50.0g/L;0.1%HgCl2 8 min消毒对嫩花梗节适宜,10min消毒生理年龄较老的花梗节;以无菌花梗苗为增殖材料,增殖最佳培养基为1/2MS 6-BA5.0mg/L NAA0.5mg/L 椰子汁10%;Hyponex1号3.0g/L;香蕉泥100.0g/L 活性炭1.5g/L有利于壮苗生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