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播种时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liva L.)根颈抗氧化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与越冬的关系,本试验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5天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1日(土壤封冻期)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3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均明显下降,紫花苜蓿根颈中CAT,POD,SOD酶活均呈下降趋势;越冬率与10月11日紫花苜蓿根颈的SOD酶活性及11月11日根颈的PO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10月11日和11月11日根颈的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紫花苜蓿根颈中SOD,POD,CAT 3种抗氧化酶是其适应低温的关键酶,在阿鲁科尔沁地区,7月21日之前播种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播种深度对亮苜二号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深度通过影响亮苜二号的出苗率、存活率和越冬率来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而土壤盐浓度则通过影响种子渗透和根系吸收能力影响其植物学特征和生产性能。紫花苜蓿越冬率、地上生物量、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和茎叶比均随土壤盐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播种深度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根系体积和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茎叶比先降低后升高。不同土壤盐浓度条件下紫花苜蓿适宜播种深度不同,土壤盐浓度小于0.5%,播种深度为2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土壤盐浓度大于0.7%,播种深度为2.5cm的紫花苜蓿根系体积、根系生物量、越冬率和地上生物量最大,而茎叶比最低;当土壤盐浓度为0.9%时,各种播种深度下紫花苜蓿越冬率均小于50%,产量均小于3500kg/hm2,已经不适合建植高产紫花苜蓿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的适应性很广,在海拔高、气温低、热量贫乏的宁夏南部高寒易旱区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在该地区的产量和越冬率还比较低。本文通过对不同播种深度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越冬率影响的分析,确定一个最适合于该地区播种的深度,达到发挥紫花苜蓿最大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中国草都紫花苜蓿越冬返青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包括严寒、干旱、风蚀、土壤沙性、品种、播种期、播种方法、越冬肥、末次刈割和冬季灌溉等。结论如下:决定中国草都紫花苜蓿越冬返青成败的主要矛盾是干旱与抗旱,中国草都紫花苜蓿越冬返青成败的关键原因是冬季灌溉。  相似文献   

5.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优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直播越冬率低,难以形成高产的现状,通过覆膜处理,以不覆膜为对照(普通播种),在甘肃甘南夏河县桑科乡海拔3 100 m区域,研究覆膜种植方式下紫花苜蓿种植当年的产量、株高、分枝数和种植次年的越冬情况和草产量特征。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较普通播种显著增加了苜蓿越冬率,种植当年及次年的草产量(P0.05),分别为27.27%,31.69%和32.15%。覆膜处理下苜蓿的株高和分枝数虽大于不覆膜处理,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利用地膜进行紫花苜蓿覆盖种植,显著增加了其越冬率和草产量,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区紫花苜蓿草地建植成功和优质高产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阐述了适宜中国草都紫花苜蓿安全越冬的理论与技术,从品种选择、平整土地、基施有机肥、播种期、播种方法、越冬肥、末次刈割、越冬水、解冻水和返青水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其高峰期在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7~8月份,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6~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而且使第2年返青出苗整齐,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31.82%,还可增加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其高峰期在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7-8月份,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6-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而且使第2年返青出苗整齐,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31.82%,还可增加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越冬期间硅肥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越冬生理指标的关系以及不同冬灌处理对紫花苜蓿的越冬率的影响,为保障苜蓿越冬提供新的思路。本试验通过对比越冬期间田间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及植株根颈部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差异,分析了冬灌和硅肥对紫花苜蓿抗寒性、越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率最高的是最大冬灌水量处理的小区,且该处理越冬期间土壤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春季土壤解冻后深层土壤的含水量也高于其他处理;硅肥可提高紫花苜蓿根颈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可提高紫花苜蓿的抗寒性。本试验结果初步证明冬灌可提高苜蓿越冬率。  相似文献   

10.
李佳奇  刘晓静  运向凯  韩颜隆 《草地学报》2021,29(11):2505-2512
为确定北方寒冷地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适宜的秋播时间及适种品种,本研究选取4个紫花苜蓿品种,通过对其在不同温度(-5℃,-10℃)及播种后不同生长时间(45,60和75 d)下的生长特性及抗寒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牧801"的根重、根体积显著高于其它紫花苜蓿品种(P<0.05)。低温条件下,"龙牧801"与"WL343"的游离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紫花苜蓿品种。紫花苜蓿的主根直径、根重和根体积与成活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模拟-10℃越冬时,"龙牧801"的抗寒综合表现最佳。在模拟-5℃和-10℃越冬条件下,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播种后生长45 d,60 d时成活率均极低;在生长75 d时在-5℃和-10℃条件下的成活率均高于55%。因此,西北地区秋播紫花苜蓿在入冬前至少保证75 d的生长时间越冬最为安全,对于某些抗寒品种如"龙牧801"可适当推迟秋播时间,但也应在入冬前60 d之前播种。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植物,营养丰富,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牧草。通过对宁夏干旱半干旱区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越冬返青情况调查研究,提出了增强紫花苜蓿安全越冬返青的技术管理措施,对苜蓿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阐释了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高产、优质和安全越冬栽培技术,内容包括品种选择、土地准备、播种技术、测土施肥、科学灌溉和合理刈割.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植物,营养丰富,是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牧草.通过对宁夏干旱半干旱区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越冬返青情况调查研究,提出了增强紫花苜蓿安全越冬返青的技术管理措施,对苜蓿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下青大1号紫花苜蓿新品系低温胁迫下组织显微结构变化,试验通过显微结构观测,探索冷胁迫下青大1号紫花苜蓿新品系越冬芽组织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逐渐延长,新品系紫花苜蓿越冬芽组织结构越发紊乱,外表皮出现破裂现象,部分细胞壁结构出现明显变形;在-20℃处理24 h,部分紫花苜蓿越冬芽组织细胞核及细胞器即出现解离现象。  相似文献   

15.
1 紫花苜蓿的播种 播种是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关键一环,受季节、天气、土壤等条件的影响很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策。在播种的各项环节中,播种技术成为决定种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沙地播种时期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17.
苗带覆土提高紫花苜蓿种子田越冬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充分研究了苗带覆土对提高紫花苜蓿越冬率的效果。栽培品种为肇东苜蓿。在第一个栽培年度,在苜蓿停止生长至耕地封冻前,对紫花苜蓿带进行覆土作业的,较对照提高越冬率65.05%,差异极显著(P<0.01)。为防止采种田紫花苜蓿越冬期株数剧减,提供了新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苜蓿根颈抗寒保护物质对播种时期的生理响应。选择3个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业核心区,于2017年7月1日开始,每隔5 d播种一期,播种至8月15日。2017年10月11日、11月11日取样测定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翌年春季调查越冬率,对苜蓿根颈中的抗寒保护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越冬率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根颈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游离氨基酸均呈递减趋势,苜蓿越冬率与11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苜蓿越冬率与10月11日取样测定苜蓿根颈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农1号苜蓿品种在11月11日测定的根颈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且与越冬率变化一致。研究认为,播种时期是影响科尔沁沙地苜蓿越冬的重要因素之一,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是抗寒保护物质。为确保安全越冬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最佳的播种时期为7月1日-7月16日,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公农1号。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引进紫花苜蓿种植以来,获得了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苜蓿越冬率普遍较低,造成了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大面积推广的局面.破解紫花苜蓿越冬率低,切实提高紫花苜蓿产量、稳步扩大优质豆科饲草种植面积,是省内当下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紫花苜蓿是一种分布广产量高的优质豆科牧草,其本身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盐碱,而且其牧草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一次播种多可年使用,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近年来,随着我省草原禁牧的开始,牧草产业化迅速发展,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的浪潮越来越高,建立优质高产的紫花苜蓿草地,急需掌握紫花苜蓿的科学种植方法和越冬管理技术。1紫花苜蓿草地的建植1.1地块选择紫花苜蓿的植物学特性是喜水不耐水,其根系发达,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