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和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与巨型玫瑰冠鸡生长发育及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研究H-FABP、A-FABP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IMF含量和腹脂沉积的作用机制,本试验采集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腹脂、心肌、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48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H-FABP、A-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索氏浸提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H-FABP、A-FABP基因mRNA在腹脂、心肌、胸肌和腿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两种鸡H-FABP基因mRNA在心肌组织中高度表达,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胸肌、腿肌组织中中度表达,而A-FABP基因相反,推测H-FABP基因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表达,而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良凤花鸡生长速度高于巨型玫瑰冠鸡;巨型玫瑰冠鸡的腹脂率均低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但胸肌、腿肌的IMF均高于同性别的良凤花鸡,表明巨型玫瑰冠鸡的肉品质优于良凤花鸡。本试验结果为巨型玫瑰冠鸡H-FABP、A-FABP基因分子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SL)基因在巨型玫瑰冠鸡胸肌与腿肌中的表达以及与肌苷酸(IMP)的关系,研究ADSL基因对巨型玫瑰冠鸡肌肉中鲜味物质的影响作用。本试验采集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在不同周龄(2、4、6、8、10、12周龄)的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共96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ADSL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两种鸡12周龄的胸肌与腿肌的IMP含量。结果表明:巨型玫瑰冠鸡与良凤花鸡的胸肌中ADSL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周龄、4周龄时巨型玫瑰冠鸡的表达量远高于良凤花鸡(P0.01),10周龄时两品种间表达量呈差异显著水平(P0.05);两品种鸡腿肌中ADSL基因的表达均呈波动性变化,且都在8周龄时最低、10周龄时最高;ADSL基因表达量与肌肉中的IMP含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可将ADSL基因作为巨型玫瑰冠鸡肌肉中鲜味物质性状选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鸡A-FABP和H-FABP基因的差异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鸡A-FABP和H-FABP基因及参照基因GAPDH序列设计引物,以鸡心肌、胸肌和腿肌、肝脏和腹脂总RNA逆转录合成的cDNA为模板,GAPDH基因为参照基因,应用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如皋黄鸡和安卡红鸡A-FABP和H-FABP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A-FABP、H-FABP基因和参照基因GAPDH基因融解曲线为单峰,无杂峰及二聚体,其扩增效率分别为99.7%、99.8%和100.0%。如皋黄鸡H-FABP基因在心肌、胸肌和腿肌的差异表达量分别是安卡红鸡的0.0860、0.0680倍和0.0580倍(P0.05)。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如皋黄鸡A-FABP基因在腹脂和肝脏的表达量分别是安卡红鸡的15.9640倍和10.9640倍(P0.05),而在心肌、胸肌和腿肌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玫瑰冠鸡、良凤花鸡出生至17周龄的体重、胸肌、腿肌的生长发育规律,笔者对其体重、胸肌重和腿肌重的累计生长进行比较并用Gompertz、Logistic和Bertalanffy 3种模型拟合生长曲线,根据模型的参数计算拐点重及拐点周龄;同时,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肌肉的肌内脂肪含量,探究沉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玫瑰冠鸡、良凤花鸡随着日龄的增加体重差距逐渐增大;玫瑰冠鸡、良凤花鸡体重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Logistic和Gompertz,两者胸肌和腿肌的最优拟合模型均为Logistic;玫瑰冠鸡、良凤花鸡胸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即随时间的变化逐渐上升,直到出现平台期,且玫瑰冠鸡大于良凤花鸡。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旨在研究A-FABP基因在脂肪型和瘦肉型北京鸭不同组织的m RNA表达情况及在脂肪组织不同时期的m RNA表达差异。分别采集6周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肌胃、十二指肠、胸肌、腿肌组织样品,另外分别采集2、4、6、8周龄脂肪型和瘦肉型北京鸭的皮脂、腹脂样品,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基因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鸭A-FABP基因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皮脂和腹脂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组织(P0.05),6周龄瘦肉型北京鸭A-FABP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顺序为皮脂腹脂肌胃十二指肠心脏腿肌胸肌脾肝肾,而脂肪型北京鸭顺序为皮脂、腹脂肌胃十二指肠心脏、腿肌胸肌、脾肝肾;且脂肪型北京鸭A-FABP基因在皮脂和腹脂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瘦肉型北京鸭(P0.05);A-FABP基因在皮脂和腹脂中的表达量随着周龄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在散养条件下黄羽肉鸡CAPN1、H-FABP基因与其生长发育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以130羽3周龄体重接近,健康商品代黄羽肉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笼养组(对照组)和散养组(试验组),采集在不同周龄(3、4、6、8、10、13 w)的胸肌、腿肌和腹脂组织样品共3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CAPN1和H-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和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的CAPN1、H-FABP基因在胸肌、腿肌和腹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散养肉鸡CAPN1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且3~6 w其在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笼养显著高于散养(P<0.05)。H-FABP基因的整体表达趋势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降低,在胸肌和腿肌中变化趋势相同,且均表现为散养显著高于笼养(P<0.05),在腹脂中表现为笼养高于散养(P>0.05)。与散养鸡相比,笼养鸡生长速度较快,腹脂率、IMF含量较高。本试验结果可为散养黄羽肉鸡CAPN1和H-FABP基因分子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在散养条件下黄羽肉鸡CAPN1、H-FABP基因与其生长发育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系,试验以130羽3周龄体重接近,健康商品代黄羽肉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笼养组(对照组)和散养组(试验组),采集在不同周龄(3、4、6、8、10、13 w)的胸肌、腿肌和腹脂组织样品共36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生长阶段组织中CAPN1和H-FABP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和腿肌的IMF含量。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的CAPN1、H-FABP基因在胸肌、腿肌和腹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随着周龄的增加,散养肉鸡CAPN1基因表达的整体变化趋势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且3~6 w其在胸肌和腹脂中的表达量均表现为笼养显著高于散养(P0.05)。H-FABP基因的整体表达趋势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降低,在胸肌和腿肌中变化趋势相同,且均表现为散养显著高于笼养(P0.05),在腹脂中表现为笼养高于散养(P0.05)。与散养鸡相比,笼养鸡生长速度较快,腹脂率、IMF含量较高。本试验结果可为散养黄羽肉鸡CAPN1和H-FABP基因分子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3、7、12和16周龄拜城油鸡肌肉组织中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合肌内脂肪(IMF)含量测定,分析H-FABP、A-FABP和PPAR-γ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IMF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拜城油鸡肌肉组织中A-FABP mRNA相对表达量随周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A-FABP基因在胸肌16周龄时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3、7和12周龄(P0.05),该基因在12、16周龄时腿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和7周龄(P0.05);H-FABP mRNA表达量随着拜城油鸡周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周龄间均不存在明显的发育性变化(P0.05);PPAR-γ基因在公鸡胸肌16周龄时的mRNA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7和12周龄(P0.05),公、母鸡腿肌PPAR-γmRNA表达量随着周龄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6周龄时的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周龄(P0.05)。不同发育阶段拜城油鸡肌肉组织中A-FABP、H-FABP和PPAR-γmRNA表达量与其IMF含量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A-FABP mRNA表达量与其IMF含量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H-FABP 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存在负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PAR-γ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间存在正相关,但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由此推测,A-FAPB基因对IMF的沉积具有调控作用,并可作为拜城油鸡IMF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肌内脂肪(IMF)双向选择对脂肪性状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北京油鸡肌内脂肪双向选育系和对照系雏鸡,饲养至56和120 d时,每个系分别屠宰30只母鸡,测定胸肌和腿肌IMF含量、腹脂重、腹脂率及LPL、H-FABP和A-FABP基因mRNA表达量,比较双选系各性状差异,分析IMF遗传选择效果。结果表明,上选系肌肉IMF含量和肉色亮度值(L^*)显著大于下选系(P〈0.05),胸肉终pH(pHu)显著低于下选系(P〈0.05)。LPL基因在120日龄上选系腹脂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下选系(P〈0.05),下选系胸肌中H-FABP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上选系(P〈0.05)。结果表明IMF的双向选择是有效的,该双选系可以作为未来基因定位和基因互作效应研究的宝贵资源群体。  相似文献   

10.
鸡H-FABP和A-FABP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选用H-FABP和A-FABP基因作为影响鸡肌内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以北京油鸡、矮脚鸡、白莱航鸡和AA肉鸡为研究群体,利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56、90、120日龄H-FABP和A-FABP基因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合IMF含量及屠体性状测定,分析H-FABP及A-FABP基因表达水平对IMF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H-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降低,而A-FABP基因mRNA随日龄的增长表达量显著升高,并表现出显著的品种效应(P<0.01),性别因素对A-FABP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北京油鸡、白莱航鸡和AA鸡群体的H-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IMF含量及屠体重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A-FABP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屠体重显著相关,与IMF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矮脚鸡A-FABP基因mRNA水平与IMF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其H-FABP基因mRNA水平对屠体重影响显著,表现出显著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11.
鸡A-FABP基因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及初步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鸡肌内脂肪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A-FABP的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运用PCR-SSCP技术检测如皋鸡A-FABP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其与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不同基因型的时空表达规律,进行不同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研究表明,如皋鸡A-FABP基因外显子3中1 763位点存在A/G突变,引起Ser(AA型)突变为Asn(BB型);不同基因型对12周龄如皋鸡胸肌脂肪含量的关联分析发现,AA、AB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型IMF含量最高,为有利基因型;经后代分离群体Q-PCR证实,A-FABP基因的表达不存在性别差异,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顺序:腹脂>胸肌>心脏>肝脏;在不同时间阶段,肝脏、心脏和胸肌的表达趋势一致,4周龄时达到最高值,6~12周龄缓慢下降;而腹脂在10周龄时达到最高峰,12周龄开始下降。同一组织中不同基因型个体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BB基因型在所有组织中的表达量均处在较低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关联分析结果一致,从而表明BB...  相似文献   

12.
肉鸡脂肪沉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0-8周龄每周屠宰狄高肉鸡12只(公母各半),测定其腹脂重、腿部、胸部、颈部皮下脂肪重,并用乙醚抽提法测定腿肌和胸肌的含脂率.得到在自由采食条件下,肉鸡腹脂出现大约在2周龄左右,皮下脂肪组织的出现在1周龄左右,但腹脂的增长要比皮下脂肪快;肉鸡脂肪组织的绝对重随周龄而增加,腹脂相对重7周龄前呈上升趋势,而到7周龄后趋于下降;肉鸡的腿肌含脂率比胸肌高,且腿肌和胸肌含脂率随周龄均呈波浪式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玫瑰冠鸡肌肉营养价值和肉质风味,以良凤黄鸡和科宝肉鸡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其胸肌和腿肌中的氨基酸和肌苷酸(IMP)含量。结果表明:玫瑰冠公鸡胸肌、腿肌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科宝公鸡(P0.05),玫瑰冠母鸡胸肌的氨基酸总量极显著高于科宝母鸡(P0.01),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科宝母鸡(P0.05);玫瑰冠鸡和良凤黄鸡的E/T值、FAA/TAA值均高于科宝肉鸡;玫瑰冠公鸡的胸肌、腿肌IMP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科宝公鸡(P0.01);玫瑰冠母鸡胸肌IMP含量极显著高于良凤黄母鸡、科宝母鸡(P0.01),玫瑰冠母鸡腿肌IMP含量显著高于科宝母鸡(P0.05);玫瑰冠鸡的矫正肌苷酸(IMPc)含量高于良凤黄鸡和科宝肉鸡。综上所述,玫瑰冠鸡与良凤黄鸡、科宝肉鸡相比,肌肉营养更丰富、风味物质含量更高,结果为玫瑰冠鸡肉品质研究和种质资源评估、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在不同地方鸡种的表达调控作用,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的汶上芦花鸡、济宁百日鸡和鲁西斗鸡,分别在1日龄、1~5周龄采集同一部位的胸肌、腿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Myf5、Myf6、MyoD1和MSTN等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汶上芦花鸡胸肌中MSTN基因1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鲁西斗鸡腿肌中MSTN基因4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济宁百日鸡胸肌中MSTN基因4周龄和5周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腿肌中4周龄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汶上芦花鸡腿肌Myf6基因2周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周龄(P0.05),济宁百日鸡胸肌中Myf6基因5周龄时表达量显著低于鲁西斗鸡和汶上芦花鸡(P0.05);4~5周龄时,济宁百日鸡腿肌MyoD1基因的表达水平最低,在3周龄时,汶上芦花鸡胸肌MyoD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周龄(P0.05);在0和1周龄时,鲁西斗鸡中胸、腿肌Myf5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汶上芦花鸡和济宁百日鸡。研究表明Myf5、Myf6、MyoD1和MSTN基因在3个地方鸡种胸肌、腿肌中均呈现出不同的表达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Myf6基因在京海黄鸡和金茅黄鸡体内的差异表达规律,研究其在两个品种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机制,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yf6基因在不同品种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和金茅黄鸡公母鸡胸肌和腿肌中的Myf6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比较高,且极显著高于脾脏(P<0.01);京海黄鸡心脏组织中的Myf6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脾脏(P<0.05),金茅黄鸡心脏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脾脏(P<0.01);两个品种鸡的其余组织中Myf6基因相对表达量与脾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京海黄鸡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组织中Myf6基因的表达规律基本一致,仅在4周龄胸肌组织中有稍微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腿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稳定,从0周龄到16周龄呈现上升趋势,16周龄时达到最高水平。金茅花鸡公母鸡胸肌和腿肌组织中Myf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0周龄到4周龄呈上升趋势,8周龄有稍微下降的趋势,之后又呈现上升的趋势。在两个品种中,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胸肌中Myf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始终显著高于腿肌(P<0.05)。说明Myf6基...  相似文献   

16.
杨家大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6):1538-1546
为弄清贵州地方山羊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A-FABP)基因mRNA的表达规律,奠定肉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理论基础,试验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黔东南小香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黔北麻羊和南江黄羊共5个山羊品种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半膜肌及皮下脂肪7个组织器官中A-FABP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5个山羊品种7个组织中都有A-FABP基因表达,且5个品种中皮下脂肪A-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都较高;在贵州地方山羊A-FABP基因表达的最主要组织--皮下脂肪,以及在与产肉性能直接相关的组织--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黔东南小香羊A-FABP基因mRNA水平都较高.结果提示,贵州地方山羊A-FABP基因mRNA的组织分布模式相似,黔东南小香羊的优良肉质特性或许与其皮下脂肪、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A-FABP基因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阐明藏鸡Chemerin及其受体ChemR23基因的组织和时序表达谱,分析这两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以孵化0~210日龄的藏鸡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克隆Chemerin与ChemR23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两个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并将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hemerin与ChemR23基因共同表达于藏鸡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且Chemerin主要在肝、脂肪、肺和肾等组织中表达,而ChemR23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P0.01)。Chemerin与ChemR23在不同发育阶段胸肌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无性别差异,均在孵化0日龄的胸肌中表达水平最高,在154日龄的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Chemerin与ChemR23基因在腿肌中的表达存在性别差异,Chemerin与ChemR23在119日龄母鸡腿肌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时期(P0.01);但Chemerin在0和210日龄公鸡腿肌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时期(P0.01),ChemR23在210日龄公鸡腿肌表达水平最高(P0.01)。Chemerin与ChemR23mRNA表达量与胸肌IMF含量呈正相关,Chemer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腿肌IMF含量呈负相关,ChemR2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公鸡腿肌IMF含量呈负相关,与母鸡腿肌IMF含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Chermerin及其受体ChemR23基因可能在藏鸡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肌内脂肪沉积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Chermerin及其受体ChemR23基因在藏鸡脂肪代谢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BMP10基因对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定量PCR方法对BMP10基因在大恒肉鸡不同组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绘制1~10周龄的体重曲线和增重曲线。结果显示:BMP10基因在胸肌、腿肌、肝脏组织的2、6、10周龄均有表达,其中6周龄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和肝脏组织(P0.01),10周龄肝脏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胸肌(P0.05)和腿肌组织(P0.05);胸肌与腿肌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其中胸肌6周龄显著高于2周龄(P0.05)、极显著高于10周龄(P0.01),腿肌6周龄极显著高于2周龄(P0.01)和10周龄(P0.01),推测BMP10基因在孵化后肉鸡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尼西鸡是云南省特色鸡种,为研究其与商品肉鸡肌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mRNA表达的差异,选取20周龄尼西鸡和艾维茵肉鸡各20只,进行了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和FAS基因表达量测定及差异分析,同时对粗脂肪含量与FAS基因表达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周龄时尼西鸡胸肌和腿肌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P0.05),粗脂肪、粗蛋白在腿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P0.05),在胸肌中虽然高于艾维茵肉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两个品种鸡胸肌与腿肌的粗脂肪含量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且20周龄时尼西鸡胸肌和腿肌中FAS基因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P0.05);尼西鸡和艾维茵肉鸡粗脂肪含量与FAS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由此说明尼西鸡肌肉营养成分优于艾维茵肉鸡,且FAS基因可促进脂肪沉积,因此FAS基因可作为影响家鸡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MYH10基因在不同鸡种不同组织器官间的表达差异,试验利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了MYH10基因在白羽肉鸡、大恒699肉鸡、藏鸡不同组织器官(胸肌、腿肌、下丘脑、垂体)、不同生长阶段(2周龄、6周龄、10周龄)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2周龄,白羽肉鸡公鸡胸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恒699肉鸡(P0. 05),白羽肉鸡母鸡胸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鸡种(P0. 01),藏鸡公母鸡腿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鸡种(P0. 01);在6周龄,白羽肉鸡公鸡胸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恒699肉鸡(P0. 05),藏鸡母鸡胸肌和腿肌中MYH10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大恒699肉鸡和白羽肉鸡;在10周龄,藏鸡公母鸡胸肌中MYH10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鸡种(P 0. 01)。说明MYH10基因参与了鸡肌肉组织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