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广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圈地保护小区内凋落物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取样分析,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表比较,结果表明:广西青梅保护小区内凋落物、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存储量及最大持水率分别为1.603 t/hm~2、702.115 kg/hm~2、23.56 kg/hm~2、1 100.96 g/hm~2、2 323.09 g/hm~2、213.01%。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值分别为1.15g/cm3、0.30%、436.18%、43.62%、56.75%、13.13%,土壤较为疏松透气。土壤碱解氮、有效铁含量分别为153.00、79.82 mg/kg,等级为1级;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锌含量均值分别为32.75 g/kg、1.74 g/kg、0.89 g/kg、1.16 mg/kg,等级为2级;全钾含量均值为16.26 g/kg,等级为3级;有效锰含量均值为3.77mg/kg,等级为4级;速效钾、代换性钙、代换性镁、有效铜、有效硼含量较为缺乏,等级为5级;有效磷含量极度缺乏,等级为6级。  相似文献   

2.
以崇阳县毛竹为研究对象,在4种密度(D1)1 300±100、(D2)1 900±100、(D3)2 500±100及(D4)3 100±100株·hm~(-2)毛竹林分内通过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毛竹林分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毛竹林密度林冠层截留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截留量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半分解以及未分解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之间均为对数方程,半分解以及未分解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均为幂函数方程。不同密度凋落物最大持水量0.81~1.21 mm,并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增加。凋落物总最大持水率380.39%~402.13%。林分有效拦蓄量0.75~0.92 mm,有效拦蓄率292.92%~311.31%,并密度增大而增大。毛竹林土壤土壤含水率11.21%~13.70%,土壤容重1.19~1.34 g/cm~3,毛管总孔隙度52.89%~54.77%,土壤毛管总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9.39%~10.22%。林分密度对土壤物理性状及其土壤渗透性能影响均不显著。毛竹林土壤饱和蓄水量3 173.35~3286.11 t·hm~(-2),不同密度毛竹林分土壤层饱和蓄水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虽然不同密度毛竹林分土壤毛管蓄水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非毛管蓄水量差异显著。毛竹林水源涵养总量584.15~626.58 t·hm~(-2),土壤蓄水量、林冠截留量及凋落物持水量分别占96.41%~97.91%、0.79%~1.51%及1.30%~2.07%。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取样法与浸泡法,对湖南会同不同林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凋落物(叶和枝)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成熟林(2.72 t/hm~2)近熟林(2.36 t/hm~2)中龄林(1.26 t/hm~2)。叶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成熟林(5.50 t/hm~2)近熟林(4.49 t/hm~2)中龄林(2.20 t/hm~2);枝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表现为近熟林(1.20 t/hm~2)成熟林(1.09 t/hm~2)中龄林(0.27 t/hm~2)。叶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中龄林(241.37%)近熟林(224.80%)成熟林(208.17%);枝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成熟林(148.63%)近熟林(107.37%)中龄林(81.80%)。叶凋落物最大吸水速率表现为中龄林(3.54 g·g~(-1)·h~(-1))近熟林(3.06 g·g~(-1)·h~(-1))成熟林(2.79 g·g~(-1)·h~(-1));枝凋落物最大吸水速率表现为近熟林(1.92 g·g~(-1)·h~(-1))成熟林(1.74 g·g~(-1)·h~(-1))中龄林(1.44 g·g~(-1)·h~(-1))。叶、枝凋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叶凋落物的持水量与持水率均明显高于枝凋落物,其在持水能力方面起主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我国南方杉木人工林水土保持功能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宁市南北山青海云杉人工林12种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地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研究分析得出:1凋落物平均储量和平均自然持水率分别为522.412g/m2和17.39%,土壤平均容重为0.905±0.027(g/cm3),毛管孔隙度平均为34.487±1.053(%),总孔隙度平均为51.385±0.845(%);2经方差和关联度分析,12种混交模式的凋落物储量、自然持水率、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8个测定指标有显著差异,各指标的变化与树种混交模式、土层厚度有较高的相关度;3树种配植种类较多的混交模式青海云杉河北杨灌木混交林、青海云杉青杨灌木混交林、青海云杉圆柏白榆河北杨混交林和青海云杉山杏河北杨混交林,其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高。树种单一、针叶混交的模式青海云杉纯林和青海云杉圆柏混交林的凋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弱;4通过对混交模式及土层厚度、郁闭度、坡度、坡向和林龄等环境条件的进行有序量纲化,经回归分析拟合了混交模式和土层厚度与8个测定指标的16个函数方程,坡向与土壤最大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的2个函数方程,18个方程在0.05水平下的回归系数均在0.811以上。研究结果为南北山生态林建设及水土保持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10年生的3个密度邓恩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密度林下凋落物和土壤及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密度林分的林下凋落物贮量为18.5~19.6 t·hm-2,最大持水量为31.5~ 40.7 t·hm-2,均是高密度的最小;3个密度邓恩桉林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是高密度最大,土壤容重是高密度最小,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中密度最大,低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6.
以柳江流域中游柳江县3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林下草本层、凋落物层、土壤层3个方面研究了不同人工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桉树林(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lylla)、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林下草本层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2.12、11.33和8.56 t/hm2;而凋落物层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桉树林>马尾松林>杉木林,3种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3.92、9.86和6.82 t/hm2;3种林分凋落物的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土壤密度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则相反,均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桉树林毛管总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除外;马尾松林和杉木林60 cm土层的最大持水量差异不明显,但均明显大于桉树林,分别为2968.44、2964.03、2585.20 t/hm2;不同林分的林下层持水总量大小顺序依次为马尾松林(2986.86 t/hm2)、杉木林(2982.17 t/hm2)、桉树林(2611.24 t/hm2),其中土壤层的持水量占99%及以上.  相似文献   

7.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西部不同林分类型凋落物与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原市乾安县营建的柽柳林、杨树林、油松林、杨树白榆混交林及枸杞林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对照,分别采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枯落物持水性质测定方法研究各人工林分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各人工林分凋落物现存量排序为杨树林(8.87 t·hm-2)>杨树白榆混交林(8.65 t·hm-2)>枸杞林(8.63 t·hm-2)>柽柳林(8.52 t·hm-2)>油松林(7.76 t·hm-2)。柽柳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及有效拦蓄量最大,分别为16.12 t·hm-2与12.29 t·hm-2;油松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最小,分别为9.98 t·hm-2和7.89 t·hm-2。0~30 cm土层中,各林地土壤容重均小于裸地。土壤总孔隙度最大的是柽柳,为41.4%;最小的是杨树白榆混交林,为40.33%。土壤持水量最大的是柽柳林,为414.04 t·hm-2;土壤持水量最小的是杨树白榆混交林,为402.63 t·hm-2。通过对5种人工林分的凋落物及土壤层持水能力综合分析,表明柽柳林具有最大的持水能力。因而在吉林省西部地区人工林营建时,可优先考虑柽柳。  相似文献   

9.
凋落物和土壤非毛管孔隙持水能力是计算植被群落水源涵养功能的重要组分。本文以理县杂谷脑河流域熊耳村的岷江柏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黄栌次生林、杨柳阔叶林、云冷杉林、高山栎林、蔷薇灌草丛和沙棘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述9种植被群落枯落物和土壤0~40 cm的非毛管孔隙持水量。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的枯落物现存量最大的是云冷杉林(34.53 t·hm~(-2)),最小的是岷江柏人工幼龄林(1.37 t·hm~(-2)),9种植被群落枯落物总持水量约27 099 t;单位面积的土壤非毛管孔隙持水总量最大的是高山栎林(905.3 t·hm~(-2)),而持水量最小的是蔷薇灌草丛(227.9 t·hm~(-2)),9种植被群落土壤非毛管孔隙持水总量约为331 751 t;熊耳村686.8 hm~2植被群落枯落物和土壤非毛管持水总量约358 850 t,水源涵养价值约219.3万元。  相似文献   

10.
对祁连山高山灌丛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高山灌丛土壤容重变化在0.336~0.746g/cm~3之间,平均为0.51g/cm3。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77.56%、53.25%和24.31%。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为162.75%、127.39%和119.66%。从海拔3 400~3 700m土壤蓄水量分别为1 016.23、1 610.73、1 586.44和1 585.53t/hm2。  相似文献   

11.
佛山市五种林分改造树种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樟树、黧蒴、假苹婆、米老排和高山榕等5种林分改造树种凋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树、黧蒴、假苹婆、米老排和高山榕凋落物鲜重分别为7.63,6.90,6.38,13.95和7.55 t/hm^2。各树种凋落物干重为米老排〉樟树〉高山榕〉黧蒴〉假苹婆。5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最大,分别达23.81 t/hm^2和338.89%;高山榕最小,分别仅为11.35 t/hm^2和167.11%。各树种凋落物的最大拦蓄量与有效拦蓄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顺序都是米老排〉黧蒴〉假苹婆〉樟树〉高山榕。在不同浸泡时间段,各树种凋落物持水量均呈现米老排〉黧蒴〉假苹婆〉樟树〉高山榕。0.5 h内,凋落物吸水速率为米老排〉假苹婆〉黧蒴〉樟树〉高山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林型差异对土壤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的影响,采集老虎岭水源涵养林区域4种最典型的林型(马尾松林、马尾松-红锥林、马尾松-红锥-椆木林、红锥-大叶栎林)土壤进行理化特征及其持水能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和化学性质在4种林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马尾松-红锥林土壤容重最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最多;马尾松-红锥-椆木林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全氮、全磷、速效钾和代换性镁最多;红锥-大叶栎林全钾最多;马尾松林土壤容重、非毛管持水量和代换性钙最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全量和速效养分均最低。总体表现,混交林型的土壤理化特征及持蓄能力均优于马尾松纯林,尤以马尾松-红锥林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南江峡谷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江峡谷不同部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南江峡谷喀斯特森林不同部位土壤密度呈底部中部顶部的趋势,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趋势与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有机质量、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量、全钾量以及水解氮量、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呈底部中部顶部的,全磷量在峡谷中部的森林土壤最低。峡谷底部至顶部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递增趋势;(2)峡谷顶部喀斯特森林土壤密度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呈喀斯特森林土壤高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水解氮量和速效钾量高于非喀斯特森林,有机质量、阳离子量和有效磷量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喀斯特森林高于非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退耕还林6种典型配置模式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退耕还林6种典型配置模式凋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累积年限越长和植物群落的生长量越大,累积量越大,累积年限最长的油松群落凋落物达到11.2 t/hm2,生长量最大的杨树-沙打旺群落凋落物累积量为8.4 t/hm2;凋落物的分解程度越强其持水率越高,杨树-沙打旺群落半分解层凋落物持水率最高达到340.4%;凋落物的分解强度越强,在吸水初期吸水量越多,大部分凋落物在吸水中后期表现为分解强度大而吸水量少;凋落物对降雨的有效拦蓄与凋落物的累积量和最大持水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效拦蓄量最高的杨树-沙打旺群落达到20.7 t/hm2,最低的柠条锦鸡儿-沙打旺群落仅为8.3 t/hm2。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森林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在适当开发的基础上,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保健、养生的好去处,也可以满足人们对原始自然风光的享受。对海陵岛丝路森林公园中4种不同林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间枯落物的蓄积量、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枯落物的最大拦蓄率、枯落物的最大拦蓄量、枯落物的有效拦蓄率以及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枯落物蓄积量最大的是针阔混交林,枯落物蓄积量最小的是果树林。4种不同林分的最大持水量是不同的,其变化范围为2.56~3.71t/hm~2,有效拦蓄量最大的是针阔混交林,为2.96t/hm~2。  相似文献   

16.
以黑河上游祁连山区为研究对象,定量评估了不同时空尺度的土壤水文功能及增贮潜力,结果表明:0~6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变化范围分别为57.61%~80.76%、46.18%~56.37%和8.68%~26.71%,平均值分别为70.37%、52.75%和17.63%;土壤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0.28%~198.91%、42.15%~137.32%和37.03%~172.08%,平均值分别为116.26%、87.57%和98.01%;青海云杉林、高山灌丛林、阳坡草地3种植被类型土壤蓄水量分别为1 245.22、1 847.38和978.18t·hm~(-2);土壤水资源增贮潜力表现为高山灌丛林>青海云杉林>阳坡草地,其值分别为28.69%、26.84%和17.28%。可见,高山灌丛林土壤水资源增贮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7.
白桦次生林4个林龄0~30cm土层水源涵养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兴安岭地区白桦次生林4个林龄为研究对象,对其凋落物持水量、土壤贮水性能、土壤特性等进行研究.试验表明:4个林龄凋落物的蓄积量和最大持水量是70 a为最低,40 a为最大;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在各林龄间变化呈波动性,30 a白桦次生林0~3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最小,不利于水分下渗,40 a白桦次生林0~ 30 cm土层非毛管孔隙最大,有利于降水的下渗,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排序为40 a(3 276.820 t·hm-2)<30 a(3 434.626 t·hm-2)<50 a(3 525.015 t·hm-2)<70 a(3 629.445 t·hm-2).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本文对樟树、黧蒴、假苹婆、米老排和高山榕等5种林分改造树种凋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树、黧蒴、假苹婆、米老排和高山榕凋落物鲜重分别为7.63 t/hm2、6.90 t/hm2、6.38 t/hm2、13.95 t/hm2和7.55 t/hm2。各树种凋落物干重为米老排>樟树>高山榕>黧蒴>假苹婆。5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最大,分别达23.81 t/hm2和338.89 %;高山榕最小,分别仅为11.35 t/hm2和167.11 %。各树种凋落物的最大拦蓄量与有效拦蓄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顺序都是米老排>黧蒴>假苹婆>樟树>高山榕。在不同浸泡时间段,各树种凋落物持水量均呈现米老排>黧蒴>假苹婆>樟树>高山榕。0.5h内,凋落物吸水速率为米老排>假苹婆>黧蒴>樟树>高山榕。  相似文献   

19.
于广东省佛山市云勇生态林养护中心生态防护林试验示范区内,调查研究了红荷、红锥、黄樟、乌桕、火力楠、观光木、米老排、香樟、枫香、中华杜英林下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结果表明:10个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蓄积量3.94~9.35t/hm~2,最大持水量为5.95~27.37t/hm~2,最大拦蓄量为2.74~18.15t/hm~2,有效拦蓄量为2.74~21.66t/hm~2。10种林下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排序为香樟红锥红荷米老排观光木黄樟火力楠枫香中华杜英乌桕。  相似文献   

20.
对亚热带地区枫香林、樟树林、马尾松林及樟树+马尾松林这4种典型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年凋落量大小顺序为:樟树+马尾松林(6.09 t/hm~2)枫香林(5.98t/hm~2)马尾松林(5.89 t/hm~2)樟树(3.871 t/hm~2)。(2)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持水量为:樟树+马尾松林(19.15 t/hm~2)枫香林(16.20 t/hm~2)樟树林(15.04 t/hm~2)马尾松林(13.84 t/hm~2),最大持水率为樟树林(516.5%)樟树+马尾松林(408.6%)枫香林(314.4%)马尾松林(280.3%),有效持水深为樟树+马尾松林(1.48 mm)枫香林(1.29 mm)樟树林(1.18 mm)马尾松林(1.08 mm)。(3)浸泡时间在0.5~6 h之间时,特别是在2 h内,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各林分凋落物的吸水速率急剧下降,吸水速率为樟树+马尾松林枫香林樟树林马尾松林。(4)随着浸水浸泡时间的增加使得凋落物持水量和凋落物持水率呈对数关系增加,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且3种关系中的R2均大于0.9。由此可见,针阔混交林形式的营林模式,能够更大的发挥森林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作用,在今后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中可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