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影响西南桦生长关系到因素有很多,造林密度是其中之一。在此以四川巴中地区为实验地点,分析了西南桦林分密度对其高度、胸径和材积方面的影响。在实际造林时,有必要参考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模拟系列密度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林分冠层光环境开展树冠遮阴试验,探究光环境对西南桦林木生长和枝条发育的影响,为合理配置造林密度进而实现西南桦优质大径材高效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系列造林密度试验基础上,以5年生、造林密度为4 m×4 m西南桦试验林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为对象,设置3个遮阴梯度处理:遮阴率40%~45%、55%~60%和80%~90%,以无遮阴作对照(CK),依据西南桦物候期,于10月中上旬开始对下部2/3树冠进行遮阴处理,每隔3个月(或半年)调查参试单株的生长和枝条发育情况。结果 西南桦各处理间的树高和胸径在各调查时间段和整个试验期内的增量均差异不显著 (P≥0.05),胸径在1—4月份生长最快,各处理的胸径增量均超过0.73 cm。除2018年4—7月份期间枝条长度增量外,枝条发育在各时间段和整个试验期内均受遮阴显著影响(P<0.05),表现出随遮阴率的增加枝条直径、长度增量呈显著降低趋势,在生长旺季(1—4月份)差异更加明显,CK组的枝条直径和长度增量分别为遮阴率80%~90%处理的1.74和1.78倍,达到1.197 mm和0.135 m。此外,西南桦幼林自然整枝率亦表现出随遮阴率增加而明显增大的趋势,其自然整枝集中发生在4—7月份,整枝率增量均超过47%。结论 适宜的高造林密度形成的弱光环境对西南桦幼林单株生长影响较小,但是可以显著控制枝条发育,促进自然整枝。生产上适当提高西南桦造林密度有利于其优质大径级无节材的高效培育。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西南桦开展容器苗育苗基质配方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方、施肥对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容器规格仅对苗高生长有影响,最适用于西南桦容器苗苗期生长的组合为70%森林土+30%火烧土、追施沼气肥、14cmx18cm塑料容器。 相似文献
5.
6.
基质施肥对西南桦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有机肥和复合肥2因素各含4个水平的试验,了解其对西南桦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苗龄150d和210d时,有机肥、复合肥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地影响西南桦苗木地径和苗高的生长。有机肥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苗木生长呈现极显著的负效应,单施复合肥即可达到促进西南桦苗木生长的目的;(2)有机肥和复合肥的16种配施中,单施复合肥50g/m2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在2个苗龄时均极显著地较其他配施的大,分别为0.96mm(210d)和6.7、9.8cm;(3)影响苗木生长的最佳配施为A1B(2有机肥0kg/m2、复合肥50g/m2),即单施50g/m2的复合肥是促进西南桦生长的最优配施,最优的理论配施和实际试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8.
以云南省种植的4个西南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以普通商品品系作对照,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UPGAM进行聚类分析,对4个西南桦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遗传聚类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121对引物中筛选出4对具有特异性的引物进行SSR-PCR扩增,共扩增出60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5.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26 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89 7,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11 4。西南桦样本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品系内;品系1与2的遗传距离最近(D=0.089 1),品系3与4的遗传距离最远(D=0.172 7)。5个西南桦品系共聚为3类:品系1和品系2聚为一类;品系4与商品种聚为一类;品系3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Betulaalnoides)人工林藤本植物区系特点,为开展人工林藤本植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生活型、攀援方式和地理分布类型.[结果]大青山西南桦林下共有野生藤本20科27属30种,其中双子叶藤本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占该群落藤本植物总种数的93.33%,蕨类藤本和裸子藤本较贫乏,均仅有1科1属1种;在科属构成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比较集中;木质藤本是大青山西南桦群落的优势藤本,占总种数的70.00%;藤本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0.00%,其余各生活型所占比例均较小;攀援类藤本以缠绕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0.00%,其次是卷曲类,搭靠类和吸固类所占比例较小;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结论]西南桦人工林林下藤本植物种类较多,生活型和地理分布类型较复杂,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土壤含水量和无性系对头花蓼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4种生境下的头花蓼枝条,在4个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的扦插生根率和根系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土壤含水量为16%和22%的环境下,扦插生根率较高(75.7%),生根量较多,在土壤含水量为7%的环境下根较长;②在干旱条件中生长的头花蓼无性系插枝生根率较高(92.0%),且生根量多,根长,在湿润环境中生长的无性系插枝生根率较低(50.8%),且生根量较少,根较短.说明头花蓼的扦插生根有一定的可塑性,选取适宜的头花蓼无性系插枝,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处理下,能取得良好的生根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来自4种生境下的头花蓼枝条,在4个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的扦插生根率和根系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土壤含水量为16%和22%的环境下,扦插生根率较高(75.7%),生根量较多,在土壤含水量为7%的环境下根较长;②在干旱条件中生长的头花蓼无性系插枝生根率较高(92.0%),且生根量多,根长,在湿润环境中生长的无性系插枝生根率较低(50.8%),且生根量较少,根较短.说明头花蓼的扦插生根有一定的可塑性,选取适宜的头花蓼无性系插枝,在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处理下,能取得良好的生根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头花蓼4个野外居群生物量及分枝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庆缙云山向阳砂岩陡坡、黄壤土、岩石表面腐殖质土、黄色沙壤4个野外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生长形态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与生物量组成均有所差异.其中,向阳砂岩陡坡的茎和根状茎的相对生物量最大,黄壤土生境下头花蓼生物量最大,岩石表面腐殖质土居群的根、不定根生物量最大,黄色沙壤居群的总生物量最小.同时分析了各居群的头花蓼植株的生物量在不同器官的相对投入差异和同一居群相同器官在各个技级的相对生物量投入的差异,并研究了不同居群头花蓼植株的生长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以苗药头花蓼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处理下叶片的光合和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外源物质在头花蓼栽培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茉莉酸甲酯(MeJA)在0~7.5 mmol/L范围内变化时,头花蓼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实际量子产量(Y(Ⅱ))、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最大荧光(F_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初始荧光(F_0)呈现上升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现下降趋势,Ci极值出现在0.1 mmol/L,而Pn、Gs、Tr、Ci、Y(Ⅱ)、Fv/Fm、Fm、qP出现在0.5 mmol/L处,当MeJA浓度低于0.5 mmol/L,F0与NPQ变化不明显,当MeJA浓度超过0.5 mmol/L时,F_0与NPQ变化明显。综上分析,0.5 mmol/L茉莉酸甲酯明显提高头花蓼的光合效率,超过0.5 mmol/L后,茉莉酸甲酯不会对头花蓼光合系统有显著的伤害,Pn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是与气孔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究2种钾肥配施方法对马铃薯块茎内氮、磷、钾积累量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氯化钾以达到增产优质的目标提供参考。【方法】以延薯4号马铃薯为供试材料,共设定4个施肥处理:基肥1/2硫酸钾+追肥1/2硫酸钾(K1)、基肥1/2硫酸钾+追肥1/2氯化钾(K2)、基肥1/2氯化钾+追肥1/2硫酸钾(K3)、 基肥1/4硫酸钾-1/4氯化钾+追肥1/4硫酸钾-1/4氯化钾(K4),测定不同施肥处理马铃薯块茎的氮、磷、钾积累量和产量以及相关品质指标(淀粉、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与硝酸盐含量),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与单施硫酸钾处理(K1)相比,氯化钾与硫酸钾配施均提高了马铃薯块茎内氮、磷、钾的积累量。4个处理中,K4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为49 031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K1处理相比,K2、K4处理马铃薯块茎的淀粉含量明显增加,K3处理显著降低;K2、K3、K4处理马铃薯块茎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明显增加,可溶性蛋白与硝酸盐含量均明显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综合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K4>K2>K3>K1。【结论】硫酸钾和氯化钾2种钾肥配施方法不同,马铃薯块茎内氮、磷、钾积累量及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有明显差异,其中以基肥、追肥均施1/4硫酸钾和1/4氯化钾的处理(K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硒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对营养生长期水稻生长及硒吸收的影响,为水稻富硒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16(45)正交设计,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A)、施磷量(B)、施钾量(C)和施硒量(D),各因素均设4个水平,对营养生长期水稻进行土壤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水稻生长性状指标(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分蘖数、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生物量和硒含量等参数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和各试验因素对营养生长期水稻生长及硒吸收的影响.[结果]水稻生长性状的各项指标均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硒肥对水稻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组合是施氮量为0.25 g/kg,施磷量和施钾量均为0.10 g/kg,施硒量为0.12 mg/kg,其能显著提高水稻各生长指标和地上部生物量及水稻硒含量(P<0.05);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硒含量均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氮肥是水稻生长的主导因子,氮磷钾肥和硒肥的配施能促进营养生长期水稻的生长及其对硒的吸收,增施硒肥能提高营养生长期水稻硒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