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穗小1号是以自交系C65为母本、自交系D6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一代冬瓜新组合,其生势强,早熟,商品瓜短圆柱形,单瓜重3.6~4.2kg,品质甜且粉滑,产量高,商品率高。生产试种表明,每667m^2产量分别比对照种广东黑皮冬瓜增加18.4%和29.8%,差异达显著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对黑皮冬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华南地区黑皮冬瓜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1.2 m2/株的种植密度下,调查黑皮冬瓜开花期、测定生长势指标和果实性状,探讨单蔓单瓜、双蔓单瓜、双蔓双瓜3种不同整枝方式对黑皮冬瓜开花期、叶片大小、单瓜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黑皮冬瓜整枝方式对叶面积大小、茎粗、单瓜重、纵横径大小及果肉厚等植株生长势指标影响大小依次为单蔓单瓜>双蔓单瓜>双蔓双瓜.单蔓单瓜整枝方式的单瓜重最大(14.10 kg),但其单位面积产量最低,仅为128927.25 kg/ha,其次是双蔓单瓜整枝方式,产量为143234.70 kg/ha,双蔓双瓜整枝方式的产量最高,为203567.40 kg/ha.[结论]在相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整枝方式对黑皮冬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不同,单蔓单瓜整枝方式的单瓜重最大,双蔓双瓜整枝方式的黑皮冬瓜产量最高,生产上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整枝方式.  相似文献   

3.
湘西龙山地区冬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品质优、耐贮运和丰产性高的冬瓜新品种。[方法]以桂研1号、青杂1号、广东黑皮冬瓜、五叶米冬瓜、银辉冬瓜、黑冠101、白星101和白星102为引进品种,灰皮冬瓜为对照品种,在田间试验中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田间调查记载雌花第1节位、始花期和始收期.测定各试验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比较各试验品种的产量与当年产值。[结果]在引进的8个品种中,以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提供的黑冠101最为理想。与对照相比,每公顷增收35.45%,增产12.89%;白星101次之,与对照相比每公顷增收和增产均达到23.46%,差异极显著。[结论]黑冠101和白星101均为大果单瓜型品种,品质优、耐贮运,产量和产值均较高,建议作为当地首选的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适宜开阳地区露地搭架栽培的冬瓜品种选择提供参考,引进10个冬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冬瓜的产量与大小果型来看,绿优铁柱黑皮-大冬瓜、早生碧绿翡翠-小冬瓜2个冬瓜品种较适合作为当地露地种植储备品种。绿优铁柱黑皮-大冬瓜、早生碧绿翡翠-小冬瓜植株长势中或强、抗病性评价为良,且分别表现为无果皮蜡粉、有果皮蜡粉,果色分别为青黑色、白色;其生育期均为150 d,单株结瓜数均为3个,瓜长分别为58.00 cm、35.68 cm,瓜横径分别为16.00 cm、14.00 cm,单瓜重分别为13.73 kg、7.67 kg,产量分别为18 817.07 kg/667m2、9 568.00 kg/667m2。  相似文献   

5.
黑皮冬瓜新品种巨人二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人二号是从广东省连州市农家种B35中系统选育出来的高产优质抗病黑皮冬瓜新品种,该品种生长旺盛,主蔓17~20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圆柱形,长50 cm左右,横径22 cm左右,肉厚约5.5 cm,白色,肉质致密,皮墨绿色,表皮光滑,无棱沟或浅棱沟,品质优。单瓜重约10 kg,耐贮运,中晚熟,播种至收获约130天,每667 m2产量5 000 kg以上。  相似文献   

6.
济农2000是济南市农科所以茄子自交系墨龙95-12为母本、黑桥95-15为父本培育而成的杂交一代种,高产、耐寒、耐贮运,适应性较强。可用于春露地、越冬日光温室及春大棚栽培。1999年配制95-12×95-15杂交组合,1999~2001年进行了两季日光温室越冬茄子品比试验,2002年由济南市科技局组织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并于2002年12月通过济南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中熟,8~9叶现蕾,1~2叶一花序,坐果能力强,果长30~35cm,横径6~7cm,果色紫黑亮丽,着色均匀,果形美观,平均单果重350g。果肉微绿、细嫩、口感好,种子少,耐老化,耐贮运。1999~2000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薯农提供耐贮藏的优良紫色甘薯品种及探索最佳的简易贮藏方法.[方法]对引进的紫色甘薯良种11-07、16-08、Y1和SCZ,分别采用陶罐、塑料整理箱、纸箱和网袋4种贮藏方法进行4个月的贮藏试验,并设加工房、工具房和宿舍3个重复,对比不同贮藏方法对紫色甘薯薯块贮藏完好率的影响.[结果]加工房中陶罐贮藏、塑料整理箱贮藏、纸箱贮藏和网袋贮藏的薯块完好率分别为42.5%~55.0%、20.7%~33.3%、20.0%~30.0%和15.0%~30.0%,均高于工具房和宿舍对应的薯块贮藏完好率;不同贮藏处理中,以陶罐贮藏的完好率最高(11-07为72.4%、16-08为78.5%、Y1为66.3%、SCZ为66.1%),其次是纸箱贮藏;不同紫色甘薯品种的平均贮藏完好率以16-08的最高,且与Y1、SCZ两个品种均达极显著差异.[结论]紫色甘薯16-08的耐贮藏性较好,可作为商品型品种在云南玉溪推广种植;贮藏地点以在一楼通风阴凉的地方为宜;在进行简易贮藏时以陶罐贮藏最佳,无陶罐时也可考虑用纸箱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8.
黑皮冬瓜耐贮藏和运输(耐贮运性强),且耐盐性比一般农作物好,田间管理简便,经济效益高,故黑皮冬瓜已成江苏沿海滩涂改良的先锋作物.为促进黑皮冬瓜的推广种植,在介绍黑皮冬瓜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播种、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江苏沿海滩涂黑皮冬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夏绿4号是以自交系C-34为母本、自交系玉三17为父本配制的有棱丝瓜杂交一代。耐热,中早熟,生势较强,连续坐果能力强,商品瓜长棒形,头尾匀称,瓜条直,皮色深绿,风味脆甜,瓜长50~60 cm,横径约4.6 cm,单瓜重400~500 g,耐贮运,丰产,适宜夏秋植,每667 m2产量为2 500~3 000 kg,高产者可达4 000 kg。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黑皮冬瓜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应当地气候栽培的高产优质冬瓜新品种,对引进的三个黑皮冬瓜新品种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是桂蔬一号,表现为产量高、抗病性强,比对照品种耐运一号每667m2增产1761.19kg,增长26.70%,其他两个品种长炮弹和铁心的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三个新品种中长炮弹的抗病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优良甘薯新品种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广西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桂林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优良甘薯品种.[结果]11个参试品种中,普薯04-26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4718.70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19.77%;钦选1号干薯产量最高,达9358.47 kg/ha,比对照种桂薯二号增产44.13%;桂02-119干物率最高,达32.9%;泉薯9号食味分最高,达80分.[结论]普薯04-26、泉薯9号、钦选1号、桂07 -79、桂07-4、桂07-101、桂08-127、广薯42、桂02-119适宜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其余两个参试甘薯品种桂07-72和07-98的鲜薯、干薯产量不高,食味差,在桂北地区较难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鉴定不同砧木冬瓜嫁接苗的抗性、嫁接成活率、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和产量,并研究产量与其他性状指标的相关性,确定可靠的冬瓜砧木筛选指标,为生产实践提供优良冬瓜嫁接砧木品种.[方法]以冬瓜实生苗为对照,对17个不同砧木嫁接苗进行冬瓜枯萎病抗性、根结线虫抗性、嫁接成活率、形态学性状、光合特性等性状的鉴定评价及聚类分析,并对产量与其他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参试材料在各性状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嫁接共生不亲和性砧木、高产型砧木及低产型砧木等三大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冬瓜产量与节位数、节间长、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茎粗、净光合速率及单瓜重、瓜长和瓜横截面周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以海砧2号、海砧1号、铁将军、铁木真为代表的高产型砧木可直接用于生产.冬瓜嫁接苗叶片长和叶片宽可作为筛选高产型冬瓜嫁接砧木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氮磷钾施用效应及最高产量与最佳产量施肥量。【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组合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的产量效应,同时建立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结果】施用氮、磷、钾肥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均起到增产作用,其肥效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氮磷、钾磷间存在明显的正交互效应,氮钾间存在明显的负交互效应。利用计算机对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进行摸拟寻优,获得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最高产量(90992.84kg/ha)的施肥量为N309.4kg/ha、P2O5183.8kg/ha、K2O450.0kg/ha,收益为102061.2元/ha;最佳产量(90906.20kg/ha)的施肥量为N168.8kg/ha、P2O5183.8kg/ha、K2O412.5kg/ha,收益为103209.6元/ha。【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钾素是桂蔬一号黑皮冬瓜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生产上存在各种变化因素对冬瓜产量的影响,栽培上应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以提高冬瓜产量和品质。生产75000~90000kg/ha的冬瓜产量,氮、磷、钾优化施用配比应为1.00∶0.70~0.99∶0.86~0.9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氮磷钾施用效应及最高产量与最佳产量施肥量。【方法】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组合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的产量效应,同时建立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寻优。【结果】施用氮、磷、钾肥对桂蔬一号黑皮冬瓜均起到增产作用,其肥效表现为:钾肥>磷肥>氮肥;氮磷、钾磷间存在明显的正交互效应,氮钾间存在明显的负交互效应。利用计算机对产量与施肥量数学模型进行摸拟寻优,获得桂蔬一号黑皮冬瓜最高产量(90992.84 kg/ha)的施肥量为N 309.4 kg/ha、P2O5 183.8 kg/ha、K2O 450.0 kg/ha,收益为102061.2元/ha;最佳产量(90906.20 kg/ha)的施肥量为N 168.8 kg/ha、P2O5 183.8 kg/ha、K2O 412.5 kg/ha,收益为103209.6元/ha。【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钾素是桂蔬一号黑皮冬瓜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生产上存在各种变化因素对冬瓜产量的影响,栽培上应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以提高冬瓜产量和品质。生产75000~90000 kg/ha的冬瓜产量,氮、磷、钾优化施用配比应为1.00∶0.70~0.99∶0.86~0.9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宜黄泛区种植的大豆新品种。[方法]以豫豆22(CK1)、周豆12(CK2)为对照,研究了13个大豆品种的田间表现与产量性状。[结果]徐豆9号的生育期最短,为107 d,06B3、06B8、06B9、郑98120最长,为122 d。泛豆5号、06B3、06B8、郑98120最为抗倒。06B3株高最高,徐豆9号最低;泛豆9号的结荚高度最高,为37.7 cm,徐豆9号最低,为19.0 cm;节数以06B3最多,为22.1节,徐豆9号最少,为15.0节;分枝数以泛豆9号最多,06B9最少;株荚数以泛豆3号最多,06B9最少;株秕荚数以泛豆9号最多,郑98120最少。13个品种产量变化幅度在2 847~3 565.5 kg/hm2,06B8较CK1、CK2增产显著,泛豆5号较CK1增产显著。[结论]06B8和泛豆5号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适宜广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方法】以桂薯2号为对照,2009~2010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浦县、都安县、平南县、来宾市及桂林市等地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11个参试甘薯新品种进行产量和品质鉴定。【结果】参试品种中桂07-79、钦选1号、桂07-101和泉薯9号鲜薯产量高于对照;泉薯9号、桂07-79、钦选1号、桂08-127、桂07-101、桂02-119、广薯42、桂07-98等8个品种的薯干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0%以上;所有参试品种的干物率均比对照高;桂08-127和桂07-79食味评分最高,均为78.0分,其次是桂07-98和泉薯9号,分别为77.5和77.0分。【结论】参试甘薯品种均适宜在广西各地或部分地区种植,其中桂07-79、钦选1号、泉薯9号、桂08-127及桂07-101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适宜广西种植的甘薯新品种。【方法】以桂薯2号为对照,2009~2010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浦县、都安县、平南县、来宾市及桂林市等地进行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对11个参试甘薯新品种进行产量和品质鉴定。【结果】参试品种中桂07-79、钦选1号、桂07-101和泉薯9号鲜薯产量高于对照;泉薯9号、桂07-79、钦选1号、桂08-127、桂07-101、桂02-119、广薯42、桂07-98等8个品种的薯干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0%以上;所有参试品种的干物率均比对照高;桂08-127和桂07-79食味评分最高,均为78.0分,其次是桂07-98和泉薯9号,分别为77.5和77.0分。【结论】参试甘薯品种均适宜在广西各地或部分地区种植,其中桂07-79、钦选1号、泉薯9号、桂08-127及桂07-101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马铃薯种质资源对晚疫病的抗感性,为在江西省选育推广和合理布局抗病马铃薯品种及对晚疫病进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和田间自然病圃法对35份马铃薯种质材料进行晚疫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参试材料的抗感性.[结果]参试材料中,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10号、中薯13号、08HE042-2、N157、N108和D692等8份材料在两种试验方法中均表现为高感,而中薯17号、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6份材料表现为高抗或抗病.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08CA0687、中薯5号、中薯11号和D545等4份材料在两种方法中的鉴定结果存在差异外,其余材料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马铃薯离体叶片对晚疫病的抗病性可基本代表成株期的抗病性.07HE147-4、07HE005-06、D516、07HE169-1和D504等高抗或抗病材料可作为马铃薯抗病育种的亲本材料,华薯3号、中薯7号和中薯17号等高抗至中抗晚疫病可在江西省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