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乌苏里拟鲿对盐度、碱度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直线回归法和概率单位法分别研究了盐度(S)和碱度(ALK)对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as ussuriensis)的急性毒性作用,并采用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评价了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盐度对乌苏里拟鲿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51、11.57和9.81‰,其安全浓度为2.97‰;碱度对乌苏里拟鲿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岛)分别为32.10、24.37和13.76mmol/L,其安全浓度为4.21mmol/L。不同时间段的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和碱度对乌苏里拟鲿均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乌苏里拟鲿(Leiocassis ussuriensis),隶属于鲶形目(silurformes)鲿科(Bagridae)拟鲿属(Pseudobgrus),曾用名乌苏里鲿,俗称牛尾巴、招财鱼、马钩子,是分布在黑龙江流域水系的的特有中型经济鱼类。习底栖性,生活于水流缓慢的河段中。该鱼在野生环境中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如蜉蝣类,毛翅幼虫类等,幼鱼以摇蚊幼虫为主要食物。3龄可性成熟,体长在20cm左右,产卵期在6月中旬至7月末,挖穴产卵,怀卵量较少。目前它是科鱼类中生长速度最快的种类,最大个体长度可达1m。其脂肪含量高,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忠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3,(24):202-202
乌苏里拟鲿又名乌苏里鮠,属鲶形目,鲿科,是黑龙江流域水系特有的中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在0.3kg至1.5kg。外观如黄颡鱼,形状如牛尾,又叫牛尾巴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该鱼的自然资源已接近枯竭,自然产量较低,因此,市场价格高,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社会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5.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黑龙江水系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心、肝、肾、眼、肌肉和性腺共6种组织进行了9种同工酶(ADH、EST、G6PDH、GDH、IDH、LDH、MDH、POD、SOD)的分析。结果表明,乌苏里拟鲿EST、GDH、IDH、POD同工酶谱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EST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性。共记录19个基因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数P=21.05%,种群遗传偏离指数d=-1,该乌苏里拟鲿种群内部杂合子缺失较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水封闭式装置,测定了不同大小乌苏里拟鲿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及其24h的昼夜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16.97±1.94g)、中(1.06±0.06g)和小规格(0.10±0.01g)乌苏里拟鲿耗氧率分别为0.1608、0.1912和0.2750mg/h·g,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窒息点分别为0.4114、0.5719和0.8652mg/L,且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所有规格乌苏里拟鲿晚上11:00耗氧率最高,其中大规格和中规格晚上(20:00-8:00)耗氧率持续高于白天(8:00—18:00),且分别在白天和晚上两时段内耗氧率平稳,而小规格乌苏里拟鲿昼夜耗氧率没有明显规律性变化;所有规格乌苏里拟鲿晚上平均耗氧率均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18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8尾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06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之间,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7.92%、18.87%和25.4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40 8、0.936 8和0.928 0,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59 2、0.063 2和0.072 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075 4、0.073 8和0.103 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08 7、0.108 1和0.150 1;亲缘关系树状图显示杂交子代与母本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父本遗传距离较远。结果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但从母本中继承的遗传物质稍多于父本;杂交子代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18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8尾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06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之间,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7.92%、18.87%和25.4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40 8、0.936 8和0.928 0,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59 2、0.063 2和0.072 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075 4、0.073 8和0.103 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08 7、0.108 1和0.150 1;亲缘关系树状图显示杂交子代与母本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父本遗传距离较远。结果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但从母本中继承的遗传物质稍多于父本;杂交子代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贵州石阡河切尾拟鲿鱼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9月~2013年7月对贵州石阡河采集到的176尾切尾拟鲿鱼(Pseudobagrus truncatu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尾拟鲿鱼全年摄食量以春季和冬季比例最高,共计15类食物,动物性饵料为其主要食物。从饵料数量百分比来看,食物组成在季节上存在明显差异,春季双翅目(2.00%)、寡毛类(1.70%)等动物性饵料所占比例较高;夏季以双翅目(71.43%)为主;秋季以鱼卵(18.46%)为主;冬季以蜉蝣目(87.50%)为主。从饵料重量百分比来看,各季节同样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春季以水生昆虫类为主(30.00%);夏季以鱼类(37.50%)、虾类(30.83%)为主;秋季同样以鱼类(34.48%)、虾类(28.73%)为主;冬季以蜉蝣目(63.80%)、寡毛类(37.23%)为主。切尾拟鲿鱼食物组成差异与食物的季节动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持绿型小麦冠温特性及其对低氮和高温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持绿型小麦的冠温特性及其对高温和低氮的适应性,为小麦低温种质资源鉴选提供依据。【方法】以正常栽培条件为对照,对低氮和高温处理下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茎鞘干物质量、产量、绿叶面积和冠层温度等进行测定。【结果】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持绿型小麦豫麦66和潍麦8均表现出较低的冠层温度和较高的绿叶面积。持绿型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淬灭系数都高于非持绿型小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低于非持绿型小麦,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多地用于光化学反应,而以热能的形式辐射出来的较少。低氮和高温逆境下持绿型小麦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增加,收获指数提高,经济产量高。【结论】持绿型小麦冠层温度低,叶片衰老延迟,干物质累积多,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在低氮和高温逆境下更有优势,可用于筛选低温种质资源和创建具有更好生物学性状、高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日光温室栽培常用黄瓜品种德尔100为试材,通过智能人工气候箱模拟设施生产中的3个低温环境,依据丙二醛、脯氨酸、电导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4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阐述黄瓜在宁夏日光温室栽培受冷害的机制。结果表明:黄瓜幼苗在23℃/12℃环境下受影响较小,23℃/9℃环境次之,23℃/6℃环境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最严重,其在23℃/12℃环境可耐受6 d,在23℃/9℃环境可耐受4 d,23℃/6℃环境可耐受2 d;黄瓜幼苗在低温胁迫后,经过23℃/17℃(CK)恢复不同时间,在23℃/12℃处理6 d、23℃/9℃处理4 d、23℃/6℃处理2 d后,植株恢复表现均不明显表明植株恢复状况取决于前期受低温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黄颡鱼性腺分化及温度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切片法研究黄颡鱼的性腺分化并观察温度对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27±1)℃(中温组)条件下,15日龄(全长(13.99±0.24)mm)黄颡鱼性腺开始分化,具有裂隙(即卵巢腔)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卵巢,而不具裂隙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精巢;精小叶和输精管最早出现于60日龄(全长(47.58±1.74)mm),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及分化显著早于雄性。(32±1)℃条件下(高温组)仔鱼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早5~10d,(22±1)℃(低温组)仔鱼发育缓慢,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晚25~30d。中温组和低温组幼鱼雌雄比接近1∶1(分别为1∶0.96和1∶1.17);高温组幼鱼雌雄比例为1∶2.09,雄性率为(67.70±0.54)%。高温条件((32±1)℃)使性腺发育趋向雄性。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肠道及养殖水体中菌群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黄颡鱼肠道及所处水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各肠段中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27±0.74、6.26±0.36、7.56±0.61。厌氧菌数量远大于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相差约2~3个数量级,双歧杆菌为厌氧菌的优势菌。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对数值为4.80±0.73,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高。黄颡鱼肠道与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基本相同,均为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此外,对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气单胞菌相比健康黄颡鱼增加18.3%~33.6%,细菌种类明显减少。表明气单胞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定的优势度才能体现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黄(鱼桑)鱼消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颡鱼消化器官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黄(鱼桑)鱼胃、肝胰脏及前、中、后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2.5,7.0,6.0,7.0,7.0;蛋白酶活性顺序为胃>肠>肝胰脏,淀粉酶活性顺序与蛋白酶相同;中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