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掌握黄沙鳖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以便为防治该病提供更准确的用药参考,以常规方法从武宣县和桂平市两个养殖区域患病濒死黄沙鳖的肝脏、心脏、脾脏和肾脏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API 20NE生化系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从上述两地患病黄沙鳖中共分离到2株病原菌WXX-01、GPG-01,经鉴定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基因相似性分析表明,WXX-01、GPG-01与嗜水气单胞菌广西株GXGG64的相似性分别为99.7%和99.4%;2株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差较大,来源于桂平市的GPG-01菌株耐药性比来源于武宣县的WXX-01菌株强,对2株病原菌都高度敏感的药物有舒普深、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多粘菌素、左氟沙星、依若沙星、氧氟沙星、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复方磺胺嘧啶等11种,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对2株菌株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广西全州县养殖吉富罗非鱼大批死亡的病原及其药物敏感性,为生产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按常规方法从患病罗非鱼的腹水、肝脏和心脏中分离细菌,人工感染确定病原菌,以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并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患病吉富罗非鱼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GXQZ1,经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与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HRS12816L株的同源性最高(99.3%)。根据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认为该菌株是引起广西全州县养殖吉富罗非鱼大批死亡的病原菌。该菌对先锋Ⅴ、先锋Ⅵ、复方新诺明等12种药物高度和极度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3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烂尾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常规方法对博白县网箱养殖罗非鱼烂尾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以API 20NE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动物人工感染试验确定病原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烂尾病罗非鱼的肝脏和腹水中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致病菌;API 20NE生化鉴定结果,2株致病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先锋噻肟、复达欣、氟苯尼考等14种药物极度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等13种药物不敏感。对该病的防治,建议选用先锋噻肟、复达欣、氟苯尼考等药物。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竖鳞病病原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罗非鱼竖鳞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本试验从出现竖鳞症状的患病罗非鱼不同部位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命名为GXKJDX01,采用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细菌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人工感染试验的方法对其研究。结果显示,致病菌株GXKJDX01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万古霉素等5种药物有高度的耐药性;对罗非鱼、黄颡鱼、泥鳅和禾花鲤均有较强的致病性。使用恩诺沙星、左氧沙星、头孢曲松等11种药物可有效对其进行防制。本试验首次报道维氏气单胞菌作为竖鳞病的案例,为其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引起雏鸡腹泻的病原菌,从病死雏鸡的肝脏、心血、肾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到了2株病原菌并命名为QHE-1和QHS-1。对分离的2株病原菌采用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QHE-1鉴定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QHS-1鉴定为沙门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2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QHE-1和QHS-1均对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头孢曲松3种药物敏感;对其他的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匙吻鲟发病的原因,从患病匙吻鲟的表皮组织中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的扩增并经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测定该菌株的致病能力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匙吻鲟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并同时对禾花鲤和罗非鱼也有较强的致病性。药物敏感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磺胺二甲嘧啶、多黏菌素B、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完全耐药,对左氧沙星、链霉素、恩若沙星等10种药物的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引起养殖锦鲤(Ornamental carp)病害的致病因子,从北京地区自然患病的锦鲤体内分离疑似致病菌,再将此菌人工感染健康锦鲤,确定致病菌。采用生理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该致病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同时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该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病鱼体内分离得到革兰氏阴性杆菌CL0901,人工感染健康锦鲤后,能够引起鱼生病甚至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菌株CL0901与Aeromonas veronii ATCC 35624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测定结果,将该致病菌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在21种抗菌类药物对该菌的抑菌试验中,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等10种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好。本研究为进一步防制锦鲤养殖病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导致初生犊牛脑炎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生化试验、PCR技术及16 S rRNA测序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试验确定主要病原菌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确定其药物敏感性,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其脑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分离株符合乳房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该菌株对小鼠致病性较强,死亡率为5o%,而对家兔无致病性;对万古霉...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采集自天津市某动物医院犬子宫蓄脓脓汁进行病原菌的鉴定,试验采用分离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16S rRNA测序鉴定,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两株(Fl-rj、Fs-rj)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株分离菌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且都与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化特性相似。两株分离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相似度高达99.8%,且两株分离菌与肺炎克雷伯氏菌(NR_117683.1)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9.6%和99.9%,在系统进化树中位于同一分枝。两株分离菌均对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麦迪霉素、哌拉西林耐药。说明本试验分离菌株目前耐药性不强,可使用头孢类药物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某鹿场致患病鹿蹄腐烂的病原菌,本研究于患病梅花鹿的前蹄病健结合处采集病料并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最终分离到一株厌氧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小鼠致病力试验等。结果显示该细菌在显微镜下呈革兰氏阴性、丝状、长短不一的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多株坏死梭杆菌参考株的同源性均为99%,将其命名为HNFnf;经Vitek细菌鉴定仪鉴定该细菌为坏死梭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类等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链霉素、庆大霉素耐药。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反刍动物"腐蹄病"与"肝脓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法对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标准株和分离的5株波氏杆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与标准株同源性在99.4%~100%之间。后经Blast分析各分离株与已发表的32株波氏杆菌同源性均在98%以上。进一步的生化试验鉴定表明标准株与分离菌株生化反应结果均符合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生化反应特征。综合各种试验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均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细菌形态与生化鉴定方法并结合16S rRNA及gyrA基因测序分析,对海南省文昌市某养殖场死亡牛蛙病变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株优势菌株WC0803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与达卡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基本一致;16S rRNA和gyrA基因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WC0803菌株与达卡气单胞菌参考菌株同源性大于99%,且为同一进化分支。该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氨苄、万古霉素、磺胺异恶唑和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耐药;携带耐药基因qnrA、qnrS、ant3、tem、ctxM,毒力基因ascV、aer、act、ast、lip、ela和fla;对牛蛙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68×106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首次从患病牛蛙体内分离出一株强致病性达卡气单胞菌,为该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株致仔猪关节炎粪肠球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株分离自关节炎病仔猪的肠球菌进行鉴定。选用常规方法进行染色特性、培养特性观察以及药物敏感性和致病试验,然后利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生化特性鉴定,并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16 S rRNA基因,克隆并测序,与GenBank上登录的相关菌株及3个粪肠球菌标准菌株进行16 SrRNA序列比较、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形态及染色特性与肠球菌一致,对仔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并对临床常用的7种药物产生了耐受性;Vitek-32生化鉴定和16 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及比对结果均显示其为粪肠球菌(E.faecalis)。试验证实了粪肠球菌可导致仔猪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浙江某养殖场导致澳洲龙纹斑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并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利用传统病原菌分离方法从该场患病澳洲龙纹斑肝脏、肾脏和腹水中均分离到1株优势菌,命名为TPF-2。采用形态学特征分析、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API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其进行鉴定,确定菌株TPF-2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株TPF-2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澳洲龙纹斑具有致病性,人工感染澳洲龙纹斑肝脏、肾脏等多个组织出现肿大充血等症状,且从其肝脏和肾脏中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菌株TPF-2在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现β溶血现象。药敏试验显示,菌株TPF-2对先锋必素、菌必治、硫酸锌霉素、氟苯尼考、诺氟沙星、恩诺沙星6种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多西环素、磺胺异恶唑等10种药物耐药。本研究首次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可以感染引进的澳洲龙纹斑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初步研究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物敏感性,为澳洲龙纹斑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防治和澳洲龙纹斑高密度循环水健康养殖产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北京海洋馆死亡的白鳍鲨腹腔脓液和心血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培养特性、16S rRNA序列鉴定为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以16S rR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普罗菲登斯菌属模式株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分离菌株与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模式株DSM4542的同源性最近。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磷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呋辛钠、诺氟沙星、头孢哌酮敏感。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可致小鼠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引起狐狸肺炎的病原菌,采用常规鉴定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肺炎的狐狸肺脏病料组织中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确定该菌为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的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分离菌与绿脓杆菌同源性达100%。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7.
以常规方法从患红底板病山瑞鳖的心脏和肝脏中分离到3株病原菌,人工感染试验均能引起健康山瑞鳖100%死亡,经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3株病原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根据K-B纸片扩散法进行26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3株病原菌都高度敏感的药物菌必治拌料投喂,结合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和降低放养密度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草鱼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一株引起草鱼(Grass carp)发病的致病菌,并评估其对健康草鱼的致病性和相关药物的敏感性,本研究从患病草鱼病变器官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对该分离株的形态学、生长特性、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等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β溶血特性,在LB培养基中生长14 h可达7.41×10~9 cfu/mL,其理化特性与豚鼠气单胞菌基本符合,16S rRNA序列与参考菌株ATCC15468序列同源性在99.5%以上。基于16S rRNA序列进化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豚鼠气单胞菌同属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该分离菌株对草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4.928×10~6 cfu,对恩诺沙星、卡那霉素、磺胺甲氧嘧啶等药物比较敏感。综合判断该致病菌为豚鼠气单胞菌,命名为JS分离株,对草鱼具有较强致病性,对部分药物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一株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导致罗非鱼患病的原因,本试验对濒临死亡的罗非鱼进行无菌解剖,从心脏部位分离得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析,确定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很强的多重耐药性,测试的20种药物中,该菌株对恩诺沙星、青霉素等13种药物具有完全耐药性,仅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拉定、哌拉西林、舒巴坦5种药物敏感。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草鱼、黄颡鱼、罗非鱼、禾花鲤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阐明了罗非鱼患病的原因,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引起貉肺炎的病原菌,本试验从临床貉子死亡病例中分离到的1株病原菌,命名为HM-1,试验采用分离培养、纯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测序等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HM-1呈杆状、革兰染色阴性;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NCBI的Blast检索系统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HM-1株与克雷伯菌F2R9以及01A030聚为一支,相似度为最高,达到99.8%,确定分离菌株HM-1为肺炎克雷伯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株HM-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说明分离菌株HM-1株对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曲松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0种药物耐药。本试验为防治貉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