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明确引起喀什地区核桃叶斑病的病原,有效防控该病害的扩展和蔓延,为病害的进一步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对病原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从喀什叶城和莎车两个县的8个核桃园中采集典型的核桃叶斑病标本,经分离培养纯化及接种试验,确定了喀什地区核桃生产园叶斑病的病原.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培养观察和测定,并采用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ITS1F-ITS4)进行PCR扩增并测序,获得序列登录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定引起核桃叶斑病的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喀什地区核桃叶斑病主要由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侵染引起.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近年我国玉米生产中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在黑龙江省已演变为主要病害。通过采集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大庆、齐齐哈尔和牡丹江等玉米产区病叶标样,经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明确黑龙江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可由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棒状弯孢Curvularia clavata、不等弯孢Curvularia inaequalis、苍白弯孢Curvularia pallescens 4种弯孢霉引起,且对玉米叶片均具有致病性,其中新月弯孢为优势种,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甜瓜疫病是广西露地栽培甜瓜产区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引起甜瓜疫病病原的分类地位,对该病原的形态学、致病性及r 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的病原菌,接种后出现的症状与直接采集到的病害标样症状一致,确定其为致病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该病原菌的菌丝无隔,孢子囊形态大小不一,具乳突,经培养镜检,未见有卵孢子产生,将待测菌株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菌株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与辣椒疫霉的同源性最高。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菌株r DNA-ITS序列,将引起广西薄皮甜瓜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相似文献   

4.
2015年初,在海南省乐东县豇豆主产区发现一种豇豆新病害——豇豆叶斑病,主要危害豇豆叶片。为了明确病害病原菌,为农户今后开展田间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笔者拟通过观察豇豆田间发病特征,并对病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结果表明:豇豆叶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中央产生豌豆大小的灰色或者浅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叶片边缘伴有一定面积的枯萎,后期病斑连接成片,造成叶片枯萎坏死,将其rDNA-ITS和rDNA-28S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合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该病害致病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sp.)。  相似文献   

5.
玉米尾孢菌叶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a Tehon&Daniel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已成为危害我国玉米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为此,综述了玉米尾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以及病原菌特征,并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我国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我国剑麻种植区病害的发生种类和情况,为剑麻病害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4月—2017年7月,采用随机踏查、种植区随访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剑麻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样本,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分离病原菌,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确定病害种类.[结果]调查发现炭疽病、茎腐病、紫色尖端卷叶病、条纹病、斑马纹病、黑斑病、褐斑病、叶斑病、溃疡病和根结线虫病等10种病害,其中茎腐病和叶斑病在广西剑麻种植区发生较严重;剑麻斑马纹病和紫色卷叶病发病率较低;炭疽病和黑斑病发生范围广,发病程度略重;溃疡病仅在海南剑麻种植区发现,发病程度中等.通过形态特征观察,鉴定出5种剑麻病害的病原菌,分别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引起的剑麻茎腐病(Sisal stem rot disease)、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引起的剑麻炭疽病(Sisal anthracnose disease)、蒂腐色二孢(Diplodia natalensis)引起的剑麻黑斑病(Sisal black leaf spot disease)、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引起的剑麻溃疡病(Sisal canker disease)和交链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剑麻叶斑病(Sisal leaf spot disease).[结论]目前生产上对剑麻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是茎腐病、炭疽病和叶斑病;溃疡病是剑麻新病害.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引起甜叶菊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年7月从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采集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4种病原真菌分离物,观察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及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简称NJ)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GAPDH、CHS-1区序列和GenBank中相关病原菌的相应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因此,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甜叶菊叶斑病的致病菌鉴定结果为炭疽菌和链格孢菌。目前为止,我国关于甜叶菊病害病原物鉴定方面的报道还很少,本研究首次报道并分离鉴定由炭疽菌引起的甜叶菊叶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由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引起的病害,是瓜类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没有理想的药剂防治该病害,培育抗病品种和筛选抗病材料是防治果斑病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36份甜瓜材料采用喷雾接种方法接种病原菌,筛选抗病材料.[结果]在136份甜瓜材料中,没有筛选出免疫的材料;表现为高抗的材料有14份;中抗材料有91份;中感材料有25份;感病材料有6份.[结论]14份高抗材料可以作为甜瓜抗病育种的抗病性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广西崇左市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甘蔗梢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集自广西崇左市甘蔗种植区的甘蔗梢腐病病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结合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应用十字交叉法进行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分离获得的病原菌rDNA-ITS序列长度为496 bp,与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同源性达99%,与轮枝镰刀菌(登录号EU047)的遗传关系最近.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70℃;菌丝生长最适pH为8,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较快;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碳源为甘露醇.[结论]引起广西崇左市甘蔗梢腐病的病原菌是轮枝镰刀菌,该菌适宜在高温高湿、弱碱性、光暗交替及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2013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试验田的白菜上出现了一种叶片黄化,根茎部维管束变色的病害,查明其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rDNA-ITS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的ITS序列(登录号KC156636.1)相似性达98.0;,故将其鉴定为V.dahliae.[结论]明确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白菜黄萎病的病原种类.由于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黄萎病重病田轮作倒茬时不要种植白菜,以免引起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鉴定荔浦芋疫病病原及制备原生质体,为荔浦芋病原检测、致病机理研究及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集自广西荔浦县芋头种植区的芋疫病标样进行分离,通过形态特征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病原进行鉴定,同时对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原生质体制备。【结果】通过对分离的芋疫病病原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将引起荔浦芋疫病的病原初步鉴定为芋疫霉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DNA序列与GenBank已发表的P. colocasiae不同分离物序列同源性达99%,进一步确定所测菌株为芋疫霉菌。制备获得的芋疫霉菌原生质体呈透明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一。【结论】引起荔浦芋疫病的病原为芋疫霉菌,制备的芋疫霉菌原生质体可用于芋疫霉病致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近年发生的一种与枣花叶病有密切关系的病原真菌。【方法】通过病样采集、病原菌分离、回接证病,以及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比对等方法,鉴定病原菌。【结果】从有明显花叶症状和褐色叶斑的病叶以及有畸果症状和褐色斑点的病果中分离获得多个真菌单孢菌株,用针刺法将其接种到枣叶和幼果后出现与田间症状基本相似的褐色坏死斑,确定其对枣叶、果的致病性;该菌病原菌形态特征与头状茎点霉基本一致,3个分离菌株的rDNA-ITS序列与头状茎点霉的同源性达到99%。【结论】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将该病原菌鉴定为头状茎点霉(Peyronellaea. glomerata)。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春剑的人工驯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日光温室栽培中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的发生率及其药物防治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在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各处理中春剑均感染叶斑病和沤心病,平均感病率分别为2.96%和1.16%。几种杀菌剂对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百菌清800倍液对春剑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百菌清500倍液对春剑沤心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百菌清800倍液。[结论]使用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春剑叶斑病和沤心病的发生,同时还应采取其他调节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化状况,为淮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从我国南方6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和海南淮山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的45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淮山种质(Do6-3、Do6、Do108和Do21)叶片上进行致病力检测,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45株炭疽菌均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5株炭疽菌对4种淮山种质材料均能致病,根据综合致病力可将45株炭疽菌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6株强致病性菌株均来自广西,7株弱致病性菌株主要来自云南,3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贵州、福建和海南.[结论]来源于我国南方6省(区)的45株淮山炭疽病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其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方法进行真菌和茶云纹叶枯病原菌培养,对比研究从生态茶园和非生态茶园叶面分离的真菌与茶云纹叶枯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结果]根据叶面真菌对病原菌的作用.将病原菌分为桔抗菌、共生菌和协生菌3类。两类茶园中这3类菌的构成比例无明显差异,非生态茶园中这3类菌分别为72.9%、5.1%和22.0%,而生态茶园中为72.5%、4.4%和22.1%。非生态茶园中弱拮抗作用的菌株为优势菌株,比生态茶园高9.8%,而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的比例非生态茶园比生态茶园中低7.4%。两类茶园中对病原菌有明显促进作用的菌株构成也不相同,生态茶园中为6.8%,而非生态茶园中为5.9%。[结论1该研究为茶园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观赏凤梨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引起观赏凤梨叶斑病的病原和选择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方法]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标本,根据柯赫氏法则分离病原物,并观察病原物形态特征;同时,分别测试了5种供试杀菌剂在2种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结果表明,半知菌亚门的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和弯孢霉(Curvularia sp.)均能够引起观赏凤梨叶斑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可有效地抑制炭疽菌菌丝的生长;而80%大生可湿性粉剂和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则可有效抑制弯孢霉菌丝的生长。[结论]要同时防治炭疽菌和弯孢霉导致的凤梨叶斑病,应该选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斑点病的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辉  张西平  贺定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93-3994,3999
[目的]分离获得太子参斑点病的致病菌,并筛选出对太子参斑点病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及甲基托布津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镜检结果表明,太子参斑点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斑点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commonsii)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斑点病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76.6%;甲基托布津次之,抑菌率为72.3%;代森锰锌为68.7%;百菌清为44.7%。[结论]50%多菌灵WP对太子参斑点病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广西贺州烟区一种烟草真菌性叶斑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为病害的及时防控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从广西贺州烟区采集的具明显叶斑病症状的烟草叶片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结合多基因(ITS、LSU、TUB2、RPB2)序列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种类...  相似文献   

19.
伽师瓜采后生理、贮期病害及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伽师瓜采后生理和贮期病害,探讨贮藏保鲜技术。【方法】以新疆伽师瓜为试材,研究采后呼吸类型和贮期主要病害,探讨贮藏温度、pH、噻苯咪唑(TBZ)熏蒸、壳聚糖涂膜对伽师瓜贮期品质和主要病害黑斑病的影响,测定TBZ和壳聚糖处理后伽师瓜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果胶酶(PE)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伽师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贮期病害黑斑病病原菌为丛梗孢科(Moniliaceae)青霉属(Penicillium LK,ex Fries)鲜绿青霉(P.viridicatum Westling),TBZ熏蒸和壳聚糖涂膜对PPO、POD、PE酶活性和病原菌抑制作用显著。伽师瓜采后先用TBZ熏蒸,再用pH5.0、浓度为5mg·mL-1的壳聚糖溶液涂膜,在0.5-1.5℃的温度下贮藏105d,腐烂指数0.15,商品果率95%。【结论】TBZ和壳聚糖是伽师瓜良好的保鲜剂,结合适宜的pH和贮藏温度保鲜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