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总结规范了包括浸种、催芽、播种、试虫饲养与接虫、调查方法、抗性级别鉴定的水稻品种(组合)抗褐飞虱鉴定技术操作规程,适用于水稻品种(组合)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几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采用苗期抗性鉴定、分蘖期蜜分泌量的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玉香油占和中9优1462在苗期对褐飞虱表现为中抗,分蘖期分泌的蜜露量也少,田H成株期褐飞虱种群数量也少,对褐飞虱表现出一定的抗虫性.粳籼89虽然苗期鉴定为感虫,但分蘖期蜜露分泌量较少,田间成株期褐飞虱种群数量最少,对褐飞虱表现出一定的成株期抗虫性.  相似文献   

4.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改进的苗期集团筛选法对 1986~ 2 0 0 0年国家和浙江省育种攻关协作组提供的 332 8份水稻新品种(系 )进行了抗褐飞虱特性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 ,国家育种攻关组提供的新品种 (系 )的抗性品种鉴出率以“七五”期间的 17.2 5 %为最高 ,“八五”和“九五”期间的鉴出率虽有下降 ,但均在 11%~ 13%之间。浙江省育种攻关组提供的品种 (系 )的抗性鉴出率以“八五”期间的 18.96 %为最高 ,“七五”为 11.5 4 % ,而“九五”期间的鉴出率显著比国家育种攻关组的低 ,仅为 5 .5 1%。分析了不同时期水稻品种抗性鉴出率差异的原因 ,同时提出了提高水稻品种对褐飞虱抗性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鉴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英之  李树娟  李容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86-6688,6719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鉴定、分蘖期单株鉴定和大田自然诱虫鉴定3种方法,分别测定了5个新育成的优质高产新品系对稻褐飞虱的抗性反应。在苗期接虫鉴定情况下的抗性表现不稳定,但随着苗龄的增大,其抗虫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际上稻褐飞虱在水稻生长后期才造成危害,分蘖期和抽穗期鉴定较苗期鉴定更能准确地反映水稻品种成株期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持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持抗性是根据鉴定圃内水稻品种在褐飞虱为害压下,感虫对照品种受害9级时1~5级的抗性品种的抗级保持期进行评定的。1997~1998年通过对449外水稻新品种(系)苗期抗褐飞虱鉴定,筛选出34个抗性品种和2个有望推广的感虫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持性鉴定,结果显示,苗期持长(LD)、持中(MD)、持短(SD)和无持抗期级的分别有15,3,14,2个,其中成株期各持抗期级与苗期一致的分别有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采用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测产的方法评价几个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结果表明,从苗期鉴定、分蘖期蜜露量测定以及田间褐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及产量测定的综合结果看出,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导入了Bph14和Bph15基因培育的新品系,即沪旱1A/07WH1462、川香29A/07WH644、川香29A/07WH1462、中9A/07WH1462、沪旱1A/07WH644和中9A/07WH644对褐飞虱均存在一定的抗虫性,前3种苗期表现为抗级,后3种苗期表现为中抗;主栽品种珞红3A/610234为感虫,主栽品种两优培九为高感.在整个生育期不追肥、不施用农药的情况下,抗.中抗品系中以中抗品系中9A/07WH1462的667m<''2>产量最高,比主栽品种两优培九的产量高约14.8%.若进行科学管理水肥,中9A/07WH1462品系的产量会更高,可见中9A/07WH1462抗虫品种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1979~1986年以来,进行了水稻品种抗褐稻虱鉴定及抗性基础理论研究。 一、1979年以来,先后对省内外稻资源,杂交稻组合和三系以及常规稻稳定品系累计5326份,进行了抗褐稻虱鉴定(其中省内历年保存的稻种资源已全部鉴定完毕),从中筛选出具有中抗以上水平材料达220余份,可供生产和育种部门使用,其中签定的“晚籼83-12”新品系1986年全省推广面积达十四万余亩。 二、在进行抗性鉴定的同时,为了合理利用抗原,减少抗性育种的盲目性,为此,对品种抗虫性和抗性育种有关基础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幼苗群体接虫鉴定和大田鉴定,对湖南推广的主要杂交水稻品种和部分区试材料共328份进行了抗褐飞虱苗期鉴定。结果表明,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中没有发现抗褐飞虱品种,筛选0~3级的品种5份,占1.5%,5级的19份占5.8%。对部分1~5级的品种(系)进行了褐飞虱田间成株期鉴定,田间结果表明,这些品种成株期对褐飞虱有较好的抗虫性和耐虫性。为今后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筛选及新品种在湖南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稻感性和抗性品种甲醇提取物对褐飞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2个品种(IR36和TN1)为材料,研究其分蘖期的甲醇提取物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2个生物型成虫单向选择性和若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IR36提取物对褐飞虱生物型Ⅱ成虫的单向选择性有驱避作用,对若虫表现为负作用(即导致其死亡率增加);而TN1提取物对其成虫有吸引作用,对若虫无不良影响.对孟加拉型成虫和若虫影响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广西水稻新品种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鉴定1993-1997年广西水我试新品种及苗头材料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性表现,国粳4号,桂引901,90-572和恢77等12份材料抗至中抗稻褐飞虱田间种群和室内生物型Ⅱ。其中恢77和90-572还中抗孟加拉型。国粳4号和桂引901两个品种抗目前我国主要稻区稻褐飞虱田间优势种群生物型Ⅱ,而且产量高,抗性稳定,在生产上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抗褐飞虱生物型Ⅱ水稻品种的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华占为对照,对抗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水稻品种国粳4号、佛山油占、90-572、桂引901进行田间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佛山油占、90-572对褐飞虱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其田间抗虫明显。加强对这两个品种的褐飞虱抗虫机制和抗虫遗传规律的研究,可为制定抗虫育种的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控制褐飞虱的暴发危害,进行了抗性品种对褐飞虱自然诱发抗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三代以白背飞虱为优势种群时,抗性品种自然诱发对白背飞虱无明显抗性.在第四代以褐飞虱为优势种群时,不同抗性品种对褐飞虱自然诱发抗性差异显著,抗性品种对褐飞虱自然诱发抗性在降低低龄若虫量的同时抑制了低龄向高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对水稻褐飞虱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通过示范和推广抗性品种(系),彻底改变完全依赖化学防治的格局,推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用量,筛选对口农药,探索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策略,以防控褐飞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水稻品种‘桂育11号’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的抗性,为该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苗期鉴定、蜜露分泌量测定、成株期室内评价以及田间数量调查方法对‘桂育11号’进行褐飞虱抗性系统评价。结果 ‘桂育11号’苗期与抗虫对照品种‘Rathu Heenati’均表现为中抗;分蘖期和孕穗期,褐飞虱在‘桂育11号’上取食24 h后的平均蜜露分泌量均与在‘Rathu Heenati’上的差异不显著;在室内成株期接虫15 d后‘桂育11号’和‘Rathu Heenati’植株生长正常,感虫品种‘TN 1’植株全部枯死;褐飞虱田间虫口密度动态调查发现,以水稻百丛植株的平均虫量计,2019年6月19日和6月24日‘桂育11号’上褐飞虱分别为218.33和436.67头,均显著低于感虫品种‘柳沙油占202’上的。结论 ‘桂育11号’对褐飞虱表现为中抗,田间种植对褐飞虱种群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应用于褐飞虱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筛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采用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SSST法)和参照该法评定的苗期和成株期受害等级为品种的短期受害反应,以SSST法筛选出的1~5级抗性品种采用苗期继续为害10天,成株期继续为害15天所具的其抗级保持期和该期内定期考查等级的平均值综合评定的持抗等级品种的长期受害反应,对比苗期和成株期TN19级时的受害等级,不少品种表现不一致,TN19级后的持抗等级表现也如此,鉴于成株期持抗等级接近我国田间水  相似文献   

17.
9个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存活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在 9个水稻品种上的变化。结果显示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若虫期的存活率和成虫期的产卵量及产卵量的日分布规律上 ,对若虫的发育速率和成虫的寿命影响不明显。各生物学参数在不同抗性品种上的表现不一致 ,说明水稻的抗褐飞虱机制是非常复杂的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的抗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生产最重要的虫害之一。利用寄主抗性培育抗褐飞虱品种被认为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鉴定褐飞虱水稻材料以来,我国在栽培品种中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大量抗褐飞虱材料,为抗褐飞虱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共鉴定了19个褐飞虱主效抗性基因,其中大部分已经定位。针对目前水稻抗褐飞虱育种存在的问题,应结合稻褐飞虱生物型、水稻品种的遗传背景及生态适应性等考虑,不断提高已鉴定抗源及基因的利用率,注意防止或延缓新的褐飞虱生物型的产生,以提高选择效率,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20.
抗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抗源筛选与鉴定、抗性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方面综述了抗褐飞虱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