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外周血中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至关重要,是构成机体内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人们发现中性粒细胞除了经典的通过胞吞作用吞噬病原微生物、释放嗜天青颗粒及产生并分泌抑菌杀菌物质外,还具有抵抗微生物入侵的新机制--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该机制主要通过活性氧和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4等影响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形成以DNA为骨架的网状结构,内含有多种蛋白酶,能非特异性捕获杀伤病原体,还能在机体某些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到协同作用。作者就NETs的形成、影响因素及与病原、疾病的相互关系作一概述,为进一步研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的吞噬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核心作用。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的发现使中性粒细胞再次成为研究热点。NETs通过其内含的抗菌肽和诸多的酶系统进行捕获、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NETs参与炎症和多种自身免疫调节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章就NETs的形成机制以及NETs的宿主防御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至关重要的防御病原体感染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发挥防御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捕获并消灭病原体。然而有些病原体已进化出逃避NETs的机制,从而对机体造成持续损伤。此外,NETs的异常状态也会对机体造成一些损伤。近年来,NETs已成为中性粒细胞功能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学者在禽的异嗜性粒细胞中也发现了类似NETs功能的网状结构,并将其命名为异嗜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hete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HETs)。作者主要对NETs抵御病原体入侵和病原体逃避NETs的机制并引起宿主致病等过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几年前才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先天免疫防御机制,目前NETs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当缺乏有效抗衡调节时,它又能损伤组织、引发自身免疫等疾病。本试验为了研究作为酮病奶牛高酮血症的主要成分之一的乙酰乙酸(ACAC)对NETs表达量的影响,体外添加不同浓度ACAC处理中性粒细胞,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定性评价NETs的生成;采用PicoGreen~dsDNA染料定量检测细胞上清游离DNA和Western blot反映NETs生成量。结果显示,高ACAC组产生NETs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P0.05),表明高ACAC可以体外成功诱导中性粒细胞产生NETs。  相似文献   

5.
<正>嗜中性粒细胞是哺乳动物外周血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白细胞,它是最早对入侵病原微生物做出免疫反应的固有免疫细胞。在感染的早期,嗜中性粒细胞能够通过吞噬细菌或者直接释放自身的水解酶达到清除细菌的目的。同时,嗜中性粒细胞还能够对细菌做出免疫应答,产生促炎症因子如TNF、IL-6等,招募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不同时间与浓度的佛波肉豆蔻酸乙酸酯(PMA)对奶牛中性粒细胞(PMN)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效果,筛选出PMA刺激时间与浓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ETs状态下沉默中性粒细胞Orai1,检测钙离子与ROS水平。尾静脉肝素抗凝采集血液分离中性粒细胞,分别在不同时间与不同浓度PMA刺激下,根据激光共聚焦镜下观察NETs的形态状态。结果显示,在PMA在100 nm状态下刺激3 h时NETs形成状态效果最好。在沉默Orai1状态下,通过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NETs内钙离子与ROS水平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禽异嗜性粒细胞是存在于禽类血液中的一种主要的颗粒性白细胞,类似于哺乳动物的中性粒细胞,是禽类抵御外界微生物病原体入侵的一道重要防线,也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和主要调节者。近年来,对于该细胞在机体急性炎症反应和吞噬杀伤作用中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基因和蛋白水平,为从禽类异嗜性粒细胞方面入手治疗禽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论文从异嗜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在形态结构,急性炎症反应和吞噬杀伤病原体作用中的区别,以及近年来该细胞的其他研究热点等方面综述了禽类异嗜性粒细胞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黏膜是动物机体内表面积最大的一个组织,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眼角膜、内耳以及多种外分泌腺的管道黏膜所构成。它是动物机体与内、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侵入机体的主要门户。报道指出:95%以上的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门户是由黏膜入侵机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主要通过胃肠道入侵;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感病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猪链球菌分泌型核酸酶SsnA能否介导猪链球菌2型逃避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的捕杀,试验通过构建猪链球菌2型(SS2)菌株的ssn A基因缺失突变株和回复株,比较三者在体外降解DNA的效率、降解NETs的能力及对NETs杀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sn A基因缺失后的SS2不能在体外降解DNA及经PMA刺激诱导形成的NETs,同时降低了NETs对于SS2的捕杀作用。说明SS2能够通过胞外核酸酶SsnA来降解NETs的DNA骨架,从而逃避NETs的捕获作用而存活。  相似文献   

10.
养猪生产最新研究进展--猪免疫系统的营养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自身需要有效的防御系统才能避免各种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侵袭。为抵御各种疾病 ,需要机体防御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协同作用。完整的防御系统包括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和抗原特异性免疫系统。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包括吞噬细胞、补体、溶菌酶、上皮表面的纤毛以及皮肤和粘膜形成的天然屏障。吞噬细胞的类型主要有血液中的嗜中性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当异物 ,如致病微生物进入机体后 ,首先遇到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与这些异物结合 ,将其吞饮消化并破坏。抗原特异性免疫系统是指体液免疫系统或细胞介导性免疫系统。体液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抗体合成和分…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要想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必须具有完备的防御体系。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就是逐渐分化而来的这样一个防御体系,它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对各种入侵机体内的微生物在最初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其中哺乳动物防御素(defensins)是哺乳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成分。在哺乳动物多形核粒细胞和上皮组织内存在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抗微生物肽,称为防御素。  相似文献   

12.
基本概念●免疫  动物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所表现的不同程度的抵抗性,即动物体对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抵抗力。●传染与免疫的辨证关系  传染和免疫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当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因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使正常的生理平衡失调;与此同时,机体动员一切防御因素,抗击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经机体的生理改造,传染向免疫转化,机体逐步建立起免疫状态。可见,传染和免疫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过程。●疫苗  凡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预防疾病的一类生物制剂均称为疫苗,它包含细菌性菌苗和病毒性疫苗两大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6,(7):1266-1272
<正>病毒、细菌等致病病原微生物一旦入侵机体,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抗感染免疫应答反应,但长期困扰免疫学界的问题是免疫系统通过什么样的细胞与分子机制特异性感知外源病原微生物入侵,并有效地启动免疫应答效应以杀伤、清除病原微生物,以及能否准确预测外源病原体入侵时机体做出的应答。以往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识别与应答病原体时,Toll样受体(TLR)可通过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免疫增强剂也称免疫佐剂,是一类通过非特异性途径提高机体对抗原或微生物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在水产养殖领域,免疫增强剂可以有效地控制鱼类与甲壳类动物疾病的暴发,所以已经大量投入使用。对于甲壳类动物来说,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免疫增强剂的作用主要通过激活抗菌、溶菌活力、提高酚氧化酶活力等途径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免疫增强剂还能增强免疫因子的活性,对控制细菌性病原和病毒性病原都有积极作用。现在,国内外关于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也很多,主要有合成化学剂、微生物多糖类、中药制剂以及维生素等。发展免疫增强剂,可以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几种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病毒性疾病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家禽的免疫系统是机体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免疫反应或功能是机体抵抗病原入侵、感染以及繁殖扩散的主要机制 ,它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前者的效应是非特异性的 ,主要包括机械性防御屏障、炎症与吞噬作用、补体系统、干扰素及溶菌酶等。后者的效应是特异性的 ,由抗原递呈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及各种细胞因子(cytokines)共同作用而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相互补充、相互协作 ,共同构成机体完整的免疫功能 ,维持机体的健康。有些病原微生物 ,特别是病毒除引起机体发生原发感染甚至死亡之外 ,更严…  相似文献   

16.
乳房炎是由于机体代谢和生理状态改变、乳房损伤以及感染或环境病原微生物等引起的乳腺炎症反应,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乳房炎对乳腺组织造成损伤而导致产奶量下降,对奶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乳腺组织的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共同构成了乳腺组织的防御屏障,并相互协作清除入侵...  相似文献   

17.
动物不可避免地生存于各种微生物(来自饲料、饮水、环境)充斥的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可穿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生殖系统上皮入侵机体,但多数微生物生存于胃肠道中。猪鸡胃肠道病毒感染即使症状较轻,也能引起较大损伤。病毒可破坏胃肠道黏膜上皮,为其他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创造入侵机会,或提供肠道上的定植机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胃肠道破坏和腹泻,还影响动物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8.
左新桐 《北方牧业》2010,(18):14-15
<正>1免疫的基本知识动物体保持体内外平衡是动物健康成长和进行生命活动最基本的条件,而这种平衡不断地受到外部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和内部产生的肿瘤细胞的破坏,机体识别和清除这些非自身的大分子物,从而保持机体  相似文献   

19.
哺乳动物机体中具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免疫系统,获得性免疫系统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物质来保证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保持机体的平衡和稳定。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又发现人与动物机体中的先天性免疫系统中,还具有内在的防御系统。该系统在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后,可诱导机体产生一种具有拮抗微生物的肽类物质—防御素。  相似文献   

20.
正免疫就是应用疫苗或菌苗采取一定手段接种于鸡体内,使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这种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是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应用预防某种特定疾病。免疫应答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开展免疫是获得性免疫应答,调动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细胞和体液抗体,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外来抗原物质。所以搞好鸡场的免疫工作防治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