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不同栽培区肉桂挥发油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玉荣  韦晓娟 《广西林业科学》2000,29(3):130-132,136
对苍梧、平南、桂平、藤县、防城等肉桂栽培区的肉桂进行了挥发油的含量及其气相色谱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挥发油含量苍8#、桂26#、平11#、防32#的样品均高于平均值,分别为1.99%、1.82%、1.85%、1.69%;肉桂油的品质的桂26#最好,其他依次为:平6#、防30#、岑12#、防32#、苍8#、藤18#、苍9#、平11#、藤17#。  相似文献   

2.
肉桂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及桂皮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优质板桂和企边桂,探讨肉桂(Cinnamamun cassia)中大径材培育技术,以广西防城港肉桂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砍小留大的原则,分别在造林后5年,10年和14年进行间伐,比较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结构及桂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后保留密度Ⅰ(3 100株/hm2)、Ⅱ(2 400株/hm2)、Ⅲ(2 100株/hm2)的3个密度林分中,中大径阶的树木较对照明显增多,单株桂皮产量显著增加,其中,密度Ⅱ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皮厚及单株产量均高于其他密度林分,林分中的中大径阶林木分布较多,是培育肉桂中大径材,获得板桂、企边桂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3.
对比分析肉桂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经济效益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 :随着肉桂林分密度的增大 ,单株生物量逐渐减小 ,林分生物量则逐渐增大 ,达到一定密度后逐步趋于平衡 ;造林密度 6 75 0株·hm-2 时 ,肉桂单位面积利润最高 ,其次是密度 5 6 2 5株·hm-2 ;密度 4 5 0 0株·hm-2 时 ,投资利润率最高 ,其次是密度 5 6 2 5株·hm-2 。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树龄的空心李果实外观性状及内在营养成分的观察测定,数据结果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龄李树(5、10年生)果实单果重、果实横径、Vc含量较高,但总糖相对低于高龄(20、30年生)李树;可食率、酸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不同树龄间的差异不显著,对不同树龄的空心李树应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竹柳的固体能源利用价值,采用一体化程控高温炉(SXC-1.5-10C)对不同树龄竹柳进行工业分析,利用综合热分析仪对不同树龄竹柳进行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树龄的竹柳,随着树龄的增大,其灰分含量和固定碳含量降低,挥发分含量增高,燃烧发热量降低;(2)不同树龄竹柳热重曲线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分为脱水阶段、挥发分释放与燃烧阶段和固定碳燃烧与燃尽阶段;(3)4年生竹柳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最低,分别为280.2℃和567.7℃,可燃特性指数和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最大,分别为5.2×10~(-4)℃-2·min~(-1)和33.6×10~(-7)℃~(-3)·min~(-2),燃烧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系统采集了10个龄级和12个地理种源的云南红豆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0.0048%、0.0040%和0.0151%,3年生枝和叶的紫杉醇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与年龄存在回归关系:Y=0.0316×e0.0067x;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与树龄不相关,但树龄小于72a时其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递增,树龄超过72a和114a后,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逐渐减少。12个云南红豆杉地理种源中,新平、宁蒗和泸水种源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在0.0077%~0.0098%间;兰坪、宁蒗和新平种源3年生小枝紫杉醇的含量最高,在0.0059%~0.0076%间;景东、木里和宁蒗种源树皮的含量最高,在0.0243%~0.0331%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因子”、“营养因子”和“光照因子”对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凤庆县核桃产量及生长情况,根据县域不同树龄核桃分布情况,选择3个乡镇9个村委会,共45株不同树龄段的核桃标准树开展生长与产量测定。结果表明:4个树龄段核桃各生长指标均差异显著,随树龄的增长,核桃平均冠幅、基径和树高增长,树体架构不断扩大,以<15年核桃树体架构最小,平均冠幅8.12 m、基径13.92 cm、树高6.97 m,>71年树体架构最大,平均冠幅20.84m、基径115.4 cm、树高18.92 m。产量情况则除<15年和16~30年树龄段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树龄段之间均差异显著;30年以下产量最低,平均单株果实数736~747个、干果产量9.22~10.09 kg/株,31年~70年平均单株果实数4 715个、干果产量67.18 kg/株,>71年产量最高,平均单株果实数量9 045个、干果产量118.60 kg/株。相关性分析表明冠幅、地径、树高、单株果实数量和干果产量等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树龄增长树体架构增大,产量得以提高。基于凤庆县大面积核桃尚未进入丰产稳产期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强抚育管理,实现核桃产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测定结果表明,南洋楹树皮栲胶含水解类单宁,总颜色号为40.5,总固物为14.37%~29.38%,纯度为59.91%~67.0%,鞣质含量为8.34%~17.30%.据中国林科院南京林化所资料,认为鞣质含量在5%以上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由此可见南洋楹树皮栲胶在工业上具有利用价值,可为南洋楹树皮合理利用找到有效途径,也为栲胶工业增添了一种新的栲胶原料.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5个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部位之间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产地香茅均以叶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其次为全草,茎的挥发油含量最低。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成分种类及其GC含量差异较大,湖南、广东、浙江、海南、福建香茅全草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30、37、22和33种成分,叶挥发油分别鉴定出25、24、32、27和39种成分,主要成分均为(E)-柠檬醛、(Z)-柠檬醛、β-月桂烯、香叶醇等。5个产地香茅全草和叶挥发油中柠檬醛GC含量均最高,为70%~85%左右,其中(E)-柠檬醛为40.86%~51.15%,(Z)-柠檬醛为31.01%~36.46%;β-月桂烯GC含量为1.94%~15.43%,香叶醇GC含量为1.61%~4.89%。5个产地全草、叶挥发油中的成分主要为含氧单萜类(GC含量为81.91%~93.04%),含量具有地域性。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季节漆树树皮结构与漆酚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分光光度法,系统观察、分析测定和统计分析陕西秦岭不同月份已割的和未割大木漆树以及已割的小木漆树的树皮结构、生漆中漆酚含量以及割漆季节中漆酚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季节漆树树皮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的比值,乳汁道平均直径、单位面积个数,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射线细胞列数等均有变化,其中有、无功能韧皮部厚度之比、石细胞平均层数和团数在1年中出现2次降低;乳汁道分泌细胞及乳汁道腔内生漆贮存量也出现2次减少;2)不同季节漆酚含量总趋势呈上升,但中间出现2次低谷;割漆季节漆酚含量从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下旬呈逐步上升并达到最高(67.321 43%);3)漆树树皮结构变化与生漆漆酚含量的变化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不同银杏种质叶中聚戊烯醇含量的季节变化,确定银杏叶的采收季节和初选聚戊烯醇含量高的种质,对南京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树龄的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的年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在品种间和月份间差异显著。聚戊烯醇含量在春季最低,秋季增幅最快,于10月增至最高,其中GP15-3最高,其次是GP15-1和GP15-4。幼树叶中聚戊烯醇含量显著高于大树。银杏叶中5种主要聚戊烯醇同系物单体的相对含量均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总体呈五指峰状,其中C85、C90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C80和C95,所占比例较小的是C100。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用于提取聚戊烯醇的银杏叶宜在10月采收;生产中应首选GP15-3,营建幼龄银杏叶用园,或采用修剪、平茬等栽培措施幼化植株来提高叶中聚戊烯醇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采收期单叶蔓荆子挥发油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采收时期(早、中、晚)的单叶蔓荆子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35%、0.41%和0.3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采收期蔓荆子挥发油中分别分离鉴定得到19、22和29种成分;虽然仅有5种相同成分:1,8-桉油精(1,8-环氧对薄荷烷)、反-水合桧烯、β-葑基乙醇、β-荜澄茄油烯和τ-萘醇等(在早、中、晚期样中这5种成分总质量分数分别为13.778%、12.871%和15.097%),但主体成分均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3个时期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9.6%、90.2%和94.1%)。不同采收期的蔓荆子挥发油主要成分各有特征:早期呈高蒎烷型,中期呈高乙酰氧基-对-薄荷烷型,晚期呈高对-薄荷烷(二烯)型;具代表性的首要成分分别为α-蒎烯(34.994%)、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63.943%)和dl-柠檬烯(4-薄荷烷-1,8-二烯,31.819%)。早期挥发油中质量分数较高的还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22.972%)、β-水芹烯(10.753%)、1,8-桉油精(8.151%)和桧烯(7.842%)等,而晚期有β-蒎烯(15.798%)、β-石竹烯(10.043%)和1,8-桉油精(5.927%)。此外,中期出现4种脂肪族化合物(占总质量的6.08%);晚期不含有1-乙酰氧基-对-薄荷烷-4(8)-烯,而出现一些沸点较高的三环倍半萜类如δ-古芸烯(3.584%)、β-荜澄茄油烯(6.774%)。  相似文献   

14.
Four-armed airflow olfactometer was used to determining the foraging behavior ofPteroptrix longgiclava (Girault) (Hymenoptera: Aphelinidae) andEncarsia gigas (Tshumakova) (Hymenoptera: Aphelinidae) to the essential oils which emitted from the healthy bark ofPopulus pseudo-simonii×P. nigra, the infested bark injured byQuadraspidiotus gigas (Thiem & Gerneck), the body and scale of fixed 1st-instar-nymph ofQ. gigas. The results from thes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volatile oils produced from the injured bark and from the scale of fixed 1st-instar-nymph had a higher attractive ability to female adults of the two species of wasps. The essential oil produced from the scale of the pest at dosages of 3–7 μL and the essential oil emitted by injured bark at dosages of 5–9 μL had a stronger alluring effect on the host searching behavior ofPteroptrix longgiclava. The essential oil from the body of fixed 1st-instar-nymph ofQ. gigas also had certain effect on the host locating effort ofPteroptrix longgiclava andEncarsia gigas. Those two wasps did not shown any reaction to the essential oil produced by the healthy bark of poplar. Foundation item: This paper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9970620) and the “TRAPOYT” Biography: CHI De-fu (1962-), male, Ph.D., Professor 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P.R. China Responsible editor: Chai Ruihai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肉桂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生长量实测法和运用SPSS13.0统计法,对4个种源的肉桂进行了连续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之间肉桂的根长、苗高和地径均有显著差异;苗高与根长、地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根长和地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苗木质量评价结论:台湾彰化普通肉桂和广西岑溪普通肉桂为Ⅰ级苗木,越南安沛清化肉桂和福建华安清化肉桂为Ⅱ级苗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揭示次生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浙江省遂昌县垵口村的20~25年生、35~40年生、55~60年生3个次生甜槠木荷林分别设置了面积为50 m×5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通过样地Ripley聚集度分析和点Ripley聚集度分析,对3个样地中的优势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年龄的次生甜槠木荷林的上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增加,下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减少,树种数量相对稳定,但各层树种组成变化明显,其中上层木中甜槠、木荷、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3个优势种的比例从20~25年生时的20.41%增长到55~60年生时的73.53%;从空间结构看,20~25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聚集分布,35~4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半聚集半均匀分布状态,55~6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油松建筑材林木材性质及生长过程,为油松建筑材高效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提高油松建筑材林高效培育技术措施。【方法】选取河北平泉黄土梁子林场的油松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树龄油松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间的差异研究,并分析油松建筑材林树高、胸径生长过程。【结果】50年生油松木材基本密度达到0.449 g/cm3,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顺纹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差异干缩比分别为3.8%、5.7%、0.5%、9.7%、1.459,端面硬度、弦面硬度、径面硬度分别为4 005.75、3 136、3 247.75 N,抗弯强度为119.94 MPa,抗弯弹性模量为13.79 GPa,顺纹抗压强度为78.61 MPa。各项指标均优于30年、40年、60年生油松,且50年生油松木材各项指标等级均处于中等或较高级别,满足建筑用材的需要。油松树高连年生长量在5~20 a时达到峰值,峰值为0.36~0.40 m·a~(-1),平均生长量在10~30 a达到峰值,峰值为0.31~0.35 m·a~(-1)。油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5~10 a时达到峰值,峰值为0.51~0.55 cm·a~(-1),平均生长量峰值在5~15 a,峰值为0.51~0.63 cm·~(-1)。【结论】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随着树龄增加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0年生油松木材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均优于其他树龄,且差异显著。油松在0~20 a时生长最快,20~30 a时林内竞争加剧,林木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速度减缓,且树干容易产生弯曲、节子、裂纹等现象,50 a以后生长速度再次下降。从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生长过程考虑,应在50 a时对油松建筑材进行采伐利用,期间为了保持良好的木材品质,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  相似文献   

19.
测定不同产地龙胆多糖的含量,为龙胆的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利用超声波提取技术,采用苯酚-浓硫酸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左家等10个不同产地龙胆的多糖含量。各不同产地龙胆多糖含量分别为:王岗15.4834%,鸡西4.6988%,绥化4.7662%,左家6.3750%,新宾10.3737%,桓仁8.7152%,本溪6.1526%,安国8.6772%,侯马10.0964%,桃花潭24.8747%。结论:不同产地龙胆多糖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安徽省桃花潭地区龙胆多糖的含量最多,而黑龙江省鸡西地区的最少。  相似文献   

20.
测定大田栽培富贵菜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在0.00~51.352μg/mL(r=0.999 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36%,RSD=1.20%(n=5)。所测样品总黄酮的含量中叶的含量高于茎。嫩叶的最高,为3.338%;其次为成熟叶1.813%;老叶为1.338%,茎最低,为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