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验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靶动物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中,一次性给小鼠灌胃给药,未测出LD50,故采用24 h内多次给药的方式测定最大耐受量。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大鼠以低、中、高(5、10、20 g/kg体重)3个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用35 d,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体征和体重变化,35 d称重并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取脏器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饮水投服肿节风三清颗粒,连续5 d,观察试验鸡的临床体征并按期称重,测定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75 g/kg体重(以颗粒计)。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大鼠的临床体征、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靶动物安全性试验中,各用药组鸡的增重、饲料转化率、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无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作用,靶动物临床用药在5倍推荐剂量内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选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考察中试生产的合理性,进行颗粒成型工艺和中试工艺放大研究,颗粒成型工艺试验以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为考察指标,以浸膏粉与辅料的配比、蔗糖与糊精的配比、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中试生产以浸膏得率、成品率、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考察中试工艺放大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优选的肿节风三清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蔗糖∶糊精为3∶2、乙醇浓度为65%、浸膏粉∶辅料为1∶6;颗粒临界相对湿度为73.49%。三批肿节风三清浸膏(中间体)的浸膏得率分别为8.58%、8.58%和8.63%,三批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品)的成品率分别为93.40%、92.13%和93.53%,中间体和成品中有效成分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均稳定可控。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型工艺合理,中试生产稳定可控,适合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选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考察中试生产的合理性,进行颗粒成型工艺和中试工艺放大研究,颗粒成型工艺试验以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为考察指标,以浸膏粉与辅料的配比、蔗糖与糊精的配比、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成型工艺;中试生产以浸膏得率、成品率、有效成分含量为指标,考察中试工艺放大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优选的肿节风三清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蔗糖∶糊精为3∶2、乙醇浓度为65%、浸膏粉∶辅料为1∶6;颗粒临界相对湿度为73.49%。三批肿节风三清浸膏(中间体)的浸膏得率分别为8.58%、8.58%和8.63%,三批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品)的成品率分别为93.40%、92.13%和93.53%,中间体和成品中有效成分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均稳定可控。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成型工艺合理,中试生产稳定可控,适合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抗炎和平喘作用。MTT法检测200、400、800、1 600 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采用400、800、1 600 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处理,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雌性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采用100、200、300 mg/kg肿节风三清颗粒处理,末次激发24 h后,测定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HR),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和IL-13浓度及血清中OVA-IgE水平。结果显示,200~16 00 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对RAW 264.7细胞增殖有显著或极显著促进作用(P<0.05;P<0.01),与LPS组相比,800、1 600 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能够极显著降低TNF-α和IL-6水平(P<0.01);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肿节风三清颗粒明显改善了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减少了BALF中的炎症细胞数目及IL-4、IL-5和IL-13浓度,极显著降低了血清中OVA-IgE水平(P<0.01)。综上所述,肿节风三清颗粒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对炎症细胞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考察肿节风三清颗粒的抗炎和平喘作用。MTT法检测200、400、800、1 600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并采用400、800、1 600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处理,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雌性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采用100、200、300mg/kg肿节风三清颗粒处理,末次激发24h后,测定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HR),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BALF中IL-4、IL-5和IL-13浓度及血清中OVA-IgE水平。结果显示,200~16 00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对RAW 264.7细胞增殖有显著或极显著促进作用(P0.05;P0.01),与LPS组相比,800、1 600μg/mL肿节风三清颗粒能够极显著降低TNF-α和IL-6水平(P0.01);与哮喘模型组相比,肿节风三清颗粒明显改善了气道高反应性,明显减少了BALF中的炎症细胞数目及IL-4、IL-5和IL-13浓度,极显著降低了血清中OVA-IgE水平(P0.01)。综上所述,肿节风三清颗粒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对炎症细胞模型和哮喘小鼠模型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建立肿节风三清颗粒的鉴别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以期为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方法学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的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进行含量测定。薄层色谱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在与其对应的标准药材或标准品的相同位置有一致的荧光斑点,而阴性样品无特征荧光斑点。HPLC结果表明,异嗪皮啶在3.795~18.97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迷迭香酸在6.035~30.17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3%和100.30%,RSD分别为1.98%和0.02%(n=6)。结果表明,建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肿节风、射干、甘草的鉴别和指标性成分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为肿节风三清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建立肿节风三清颗粒的鉴别和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以期为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方法学依据。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剂中的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进行含量测定。薄层色谱结果表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的肿节风、射干、甘草在与其对应的标准药材或标准品的相同位置有一致的荧光斑点,而阴性样品无特征荧光斑点。HPLC结果表明,异嗪皮啶在3.795~18.97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迷迭香酸在6.035~30.17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3%和100.30%,RSD分别为1.98%和0.02%(n=6)。结果表明,建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肿节风三清颗粒中肿节风、射干、甘草的鉴别和指标性成分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为肿节风三清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观察“肿节风三清”口服液(下简称口服液)对黄羽肉鸡热应激反应的缓解作用,从而为其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将75只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常温组、热应激组、热应激-药物组(低、中、高剂量)。热应激结束后,测定热应激黄羽肉鸡血清皮质酮(CORT)、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考察口服液对高温引起黄羽肉鸡热应激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热应激会使黄羽肉鸡血清代谢酶活性增强,血清CORT含量增加,Hsp70水平升高,诱导氧化应激导致氧化损伤。饮水给予口服液后,热应激黄羽肉鸡的血清CORT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趋于正常,抗氧化能力增强,Hsp70水平显著上调。表明“肿节风三清”口服液对高温引起的黄羽肉鸡热应激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地锦草颗粒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选取100只健康的10日龄海兰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只。各组试验鸡分别以1倍推荐剂量(2g/L)、3倍推荐剂量(6g/L)、5倍推荐剂量(10g/L)、10倍推荐剂量(20g/L)的地锦草颗粒连续饮水给药5d,通过对一般临床症状、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学等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地锦草颗粒毒性较小,在鸡体内耐受性高,至少以10倍推荐剂量饮水给药对靶动物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清肾颗粒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奥泰公司C18色谱柱(220mm×4.6mm,5μm),乙腈-甲醇-甲酸-水(10:30:1: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鉴别方法:硅胶G薄层板,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清肾颗粒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试验组小鼠不同浓度的清瘟败毒颗粒水溶液,测定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大鼠以88,44,22g/(kg·d)的剂量连续经口给药42d,并另设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后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和血液生化、脏器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没能测出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灌服受试药物的最大耐受量高于132g/(kg·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给药组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清瘟败毒颗粒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连续口服给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予试验组小鼠不同浓度的清瘟败毒颗粒水溶液,测定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大鼠以88,44,22g/(kg·d)的剂量连续经口给药42d,并另设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给药后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和血液生化、脏器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没能测出清瘟败毒颗粒的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灌服受试药物的最大耐受量高于132g/(kg·d);在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各给药组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清瘟败毒颗粒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表明连续口服给药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芩黄颗粒对猪的安全性.试验方法:共设4个组,每组8头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倍推荐剂量组、3倍推荐剂量组、5倍推荐剂量组.各试验组按试验方案连续给予芩黄颗粒15d,每天观察试验猪的精神状态、被毛、采食、粪便和眼睛状况,并分别于给药前、给药结束后1d、给药结束后7d检查各试验组猪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分别于...  相似文献   

14.
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开展"北芪五加颗粒"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研究,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数据资料。按照"北芪五加颗粒"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饮水给药,连续7 d,用药前后,逐只称重。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组织器官,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鸡只的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脏器指数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说明"北芪五加颗粒"饮水给药对靶动物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近一步考察蒲地蓝消炎颗粒作用于靶动物猪的安全性和安全剂量范围,为该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试验选择50头35~45日龄健康仔猪并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头仔猪。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和4个试验组,除空白对照组不给药以外,试验组依次按8 g/kg、24 g/kg、40 g/kg、80 g/kg蒲地蓝消炎颗粒与饲料一起混饲,连喂5 d,用药后观察14 d,分别于试验前、试验第7天、试验结束后对猪称重;每天上、下午分别测量猪体温;分别于试验前及试验后第7天、第14天对猪在晨饲前进行前腔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与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仔猪的外观及行为特征均正常;各剂量蒲地蓝消炎颗粒对各组试验猪体重增长与体温变化无不良影响;各试验组猪的某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变化,但是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蒲地蓝消炎颗粒对猪生理生化功能无不良影响。说明蒲地蓝消炎颗粒安全范围大,在仔猪体内耐受性高,按8 g/kg(连用5 d)混饲给药对靶动物猪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黄连解毒颗粒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将80只黄羽肉鸡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只。分别添加1、3和5倍推荐剂量(3g /L、9g /L、15g /L) 的黄连解毒颗粒,连续饮水给药7天,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试验期间观察记录各组鸡的精神、饮食、粪便情况与试验前后的体重变化,测定给药前、给药第7天及停药后第7天各组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在停药第7天进行剖检,测定脏器指数,观察病理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黄连解毒颗粒各剂量组鸡的临床体征均正常。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第7天及停药第7天各给药剂量组血液生化指标,仅丙氨酸转氨酶显著降低(P<0.05),血常规指标变化在正常范围内,1倍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解剖5倍剂量组,肉眼及组织学观察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法氏囊均未发生病变。结果表明,黄连解毒颗粒在5倍(15g/L)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苦白石颗粒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将苦白石颗粒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10倍剂量连续拌料给药5d。从喂药第1天开始,连续观察14d;测定给药前、给药后第7天和第14天试验猪的体重、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苦白石颗粒按临床推荐剂量1、3、5、10倍剂量应用,猪的体重、血液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等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苦白石颗粒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倍~10倍范围内应用,对靶动物(猪)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客观评价替米考星肠溶颗粒临床应用于猪的安全性,选取40头25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随机将其分成4组,每组10头,分别以1倍、3倍、5倍推荐剂量的替米考星肠溶颗粒拌料给药45 d,试验期内对受试猪进行血常规、血凝、血生化、尿常规、增重、料重比、脏器系数等指标的测定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替米考星肠溶颗粒对受试猪的血液学指标、尿液指标、主要生产性能等方面未造成明显影响,说明替米考星肠溶颗粒以5倍推荐剂量(2000 g/1000 kg)临床应用于猪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术苦芩颗粒对靶动物猪的安全性,选取60头健康的20日龄荣昌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各试验组分别以1倍(5 g/kg)、3倍(15 g/kg)、5倍(25 g/kg)推荐剂量的术苦芩颗粒连续经口灌胃给药14 d,观察临床症状、增重、血液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各组间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组织无明显病理学病变,中剂量组仔猪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试验表明,术苦芩颗粒安全范围大,在仔猪体内耐受性高,以5倍推荐剂量灌胃14 d对靶动物猪安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清瘟败毒颗粒剂制备过程中黄连、黄芩提取工艺的优选,辅料种类和用量的选择,制剂成型及初步稳定性的考察,确定了清瘟败毒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黄连加10倍、8倍、8倍水,煎煮3次,分别煎煮1.5h、1.5h和1h;黄芩加8倍、8倍、8倍量水,煎煮3次,均为1h;其余12味,加水温浸1h,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水,煎煮2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h,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密度为1.08~1.10,合并所有稠膏和黄芩苷粉,加辅料适量制成颗粒。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确定产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清瘟败毒颗粒在聚酯/铝/聚乙烯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包装下,其长期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显示产品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