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Brassica olerica var.capitata L.)是一种蔬菜,属于十字花科.甘蓝虫害在甘蓝生长的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常常给甘蓝生产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目前针对甘蓝害虫的主要防治手段还是以杀虫剂为主,但生物防治,尤其是对天敌的保护和生物杀虫剂的使用,正逐渐成为全球甘蓝害虫综合防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甘蓝害虫的生态学特征,以及在绿色防控中防治甘蓝害虫的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一种全身覆盖表皮毛的野生甘蓝Brassica incana(编号C01)是否具有抗虫性,通过测定菜青虫Pieris rapae对野生甘蓝C01和无毛甘蓝B. alboglabra(编号C41)的拒食、取食和产卵行为进行抗虫性分析,同时通过测定两者的内源激素含量、表皮毛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和防御酶活性探讨野生甘蓝C01对菜青虫的抗性机理。结果显示,生长至8~10叶期,无毛甘蓝C41叶片被菜青虫啃食严重,但野生甘蓝C01叶片未被啃食;菜青虫对无毛甘蓝C41和剪除表皮毛的野生甘蓝C01叶片取食面积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大于对野生甘蓝C01叶片的取食面积;着卵的无毛甘蓝C41植株显著多于野生甘蓝C01。野生甘蓝C01叶片中茉莉酸和茉莉酸甲酯含量都显著高于无毛甘蓝C41叶片,而两者中水杨酸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差异不显著。BolJAZ1基因在无毛甘蓝C41叶片中高表达,而BolGL3和BolGL2基因在野生甘蓝C01叶片中高表达;且野生甘蓝C01叶片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3种防御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无毛甘蓝C41。表明野生甘蓝C01叶片的表皮毛会影响菜粉蝶产卵,对菜青虫表现出显著抗...  相似文献   

3.
玉米素作为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甘蓝莲座期喷施3次,能有效地加快甘蓝叶球的增长幅度,增加甘蓝单株鲜重和产量,且有7.13%~16.19%的增产效果,还能提升甘蓝品质。  相似文献   

4.
玉米素作为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甘蓝莲座期喷施3次,能有效地加快甘蓝叶球的增长幅度,增加甘蓝单株鲜重和产量,且有7.13%~16.19%的增产效果,还能提升甘蓝品质.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在春茬甘蓝上的分布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调查了小菜蛾在春茬甘蓝不同生育期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甘蓝莲座期,小菜蛾的卵主要产在甘蓝近地面的茎部、叶柄和叶背等比较隐蔽的部位,包心初期,大量的小菜蛾幼虫集中在甘蓝的心叶进行为害,进入包心后期,小菜蛾主要在甘蓝的内叶为害,进入收获初期,小菜蛾转移到外叶为害。〖JP2〗据此,甘蓝的包心初期和后期是对小菜蛾进行防治的两个重点时期,结合科学合理施药,在甘蓝的整个生长季节施药2~3次即可有效控制小菜蛾的为害。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甘蓝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onglutinans)转化子致病力评价方法,从接种方法、甘蓝品种、苗龄、病原菌接种体浓度等几方面探索,建立了一种评价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差异的体系。结果表明:蘸根法和伤根法均适于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的评价,其中伤根法更优;其他适合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评价的因素有:甘蓝品种为‘中甘21’,苗龄为三叶期,甘蓝枯萎病菌孢子悬浮液浓度为孢子含量1×106个/mL。该致病力评价方法的建立为甘蓝枯萎病菌转化子致病力衰弱或增强突变体的筛选提供了方法支持,也为下一步尖孢镰刀菌致病机理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甘蓝黑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甘蓝黑腐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甘蓝黑腐病先后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暴发,对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现对甘蓝黑腐病发生症状、致病机制、侵染规律、综合防治等方面作一概述,以期种植户能够对甘蓝黑腐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甘蓝小菜蛾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imonFast100SC和FORTUNER9.75SC对甘蓝小菜蛾及其他害虫进行防治试验。在甘蓝小菜蛾1龄-3龄幼虫发生期施药,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甘蓝枯萎病菌生理小种传统鉴定方法费时费力,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本研究在甘蓝枯萎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筛选1、2号生理小种各自的特异基因片段并设计引物,并分别以10个甘蓝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2个2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尖孢镰刀菌其他专化型菌株及4个外围菌株DNA为模板进行常规PCR扩增,筛选出甘蓝枯萎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同时引入尖孢镰刀菌通用引物W106R/W106S,建立起一步三重PCR检测甘蓝枯萎病菌1、2号生理小种的分子检测技术。结果表明,该分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在一次PCR反应中快速、准确地同步检测出甘蓝枯萎病菌DNA、罹病甘蓝组织和土壤中的甘蓝枯萎病菌1号和2号生理小种,对检测甘蓝植株是否感染枯萎菌及甘蓝种植区土壤是否受到枯萎菌的污染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寄主植物对半闭弯尾姬蜂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半闭弯尾姬蜂对白菜和甘蓝上寄主的选择性 ,以及白菜和甘蓝经不同处理所产生的挥发物对该蜂寄主选择的作用。结果表明 :当白菜和甘蓝上小菜蛾幼虫密度相等时 ,半闭弯尾姬蜂对白菜上小菜蛾幼虫的寄生数明显高于甘蓝 ;在对挥发物的行为反应观察中 ,半闭弯尾姬蜂对白菜 小菜蛾复合体的选择性大于甘蓝 小菜蛾复合体 ,对被小菜蛾损伤的白菜植株的选择性也大于被小菜蛾损伤的甘蓝植株 ;而该蜂对两种蔬菜的完整植株或机械损伤植株之间则无明显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和百菌清在甘蓝中的消解及残留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吡虫啉、苯醚甲环唑和百菌清在露地甘蓝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分布规律,在田间施用农药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不同时间甘蓝样品及甘蓝不同部位的农药残留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农药在甘蓝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中,吡虫啉消解最快,苯醚甲环唑次之,百菌清最慢,半衰期分别为1.35、2.28和2.47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施药后7和14 d,吡虫啉、百菌清在甘蓝中的残留量均符合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要求,而苯醚甲环唑在施药后14 d的残留量仍高于最大残留限量值 (MRL)。3种农药在甘蓝不同部位中的残留量差异显著 (P<0.05),其中甘蓝内球叶中未检出或残留量较低,外球叶中初始残留量较低,1至5 d可降至MRL值以下,外叶中的残留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该结果表明,采后处理甘蓝时若去除其外叶,可有效降低甘蓝中的农药残留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甘蓝是重要的蔬菜之一,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U、胡萝卜素、钙、锰、钼以及纤维素。甘蓝喜肥沃的土壤,需肥量较大,特别是氮肥的需量大。为了进一步优化甘蓝氮肥适宜用量,采用氮肥的总量控制,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推荐的优化施氮量对甘蓝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各小区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合产量和品质综合来看,该  相似文献   

13.
甘蓝夜蛾在姜田暴发孟庆治,聂仁臣,辛世信(山东昌邑市植保站,261300)1发生及危害甘蓝夜蛾又称夜盗虫,一般在春季主要为害菠菜、豌豆、蚕豆、油菜、甜菜、甘蓝、烟草等,秋季则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养麦、胡萝卜、亚麻等。1994年甘蓝夜蛾在姜田暴发,为...  相似文献   

14.
甘蓝根肿病的人工接种体系与抗源材料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王超  张晓烜  王帅 《植物保护》2015,41(5):121-126
试验分别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浓度以及不同土壤pH条件下人工接种甘蓝根肿病后甘蓝的发病情况,筛选出一套甘蓝根肿病苗期抗性鉴定与评价的最佳接种体系:最佳接种方法为菌土法;最佳孢子接种浓度为1.6×108个/g基质,最佳土壤pH为6.0。利用最佳人工接种体系,对东北农业大学甘蓝课题组提供的20份甘蓝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其中抗病(R)材料3份,中抗(MR)材料9份,感病(S)材料7份,高度感病(HS)材料1份。  相似文献   

15.
甘蓝及其土壤中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丙酮-水提取甘蓝和土壤中残留的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经液液分配净化后,采用正相HPLC-UVD方法对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在甘蓝和土壤中残留动态进行研究。方法最小检出量为0.1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 mg/kg,样本添加回收率在82.7%~102.0%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富表甲氨基阿维菌素在北京土壤和甘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 d和0.5 d,在合肥土壤和甘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 d和1 d。在高剂量施药处理的土壤和甘蓝中,最终残留低于最低检出浓度。  相似文献   

16.
甘蓝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及抗源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快速、有效的甘蓝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技术,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分别对甘蓝枯萎病苗期鉴定的接种浓度、接种方法、接种生育期、接种菌龄及接种适宜温度进行系统筛选与比较,并应用筛选出的最佳方法对108份不同来源的甘蓝资源进行抗枯萎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甘蓝枯萎病苗期抗性鉴定最适接种浓度为106孢子/mL,接种生育期为2~3叶期,接种方法以将根部土抖落干净后直接浸根为最佳,最适宜发病温度为25~30℃,浸根时间及枯萎病菌菌龄对枯萎病鉴定结果影响不大;从108份不同来源甘蓝资源中筛选出40余份抗枯萎病材料,准确地反映了甘蓝资源对枯萎病的抗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甘蓝枯萎病菌寄主范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甘蓝枯萎病于2001年最先在北京延庆发现~([1]),目前已扩散到山西、河北、甘肃及陕西等北方甘蓝生产基地,重病区发病率高达80%以上,对甘蓝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内外对甘蓝枯萎病寄主范围的研究仅限于十字花科作物~([2-4]),对该病原菌是否侵入其他类蔬菜及1、2号生理小种侵染十字花科寄主的差异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综合分析甘蓝枯萎病菌对主要大田蔬菜作物的侵染寄生能力,为制定合理的轮作防病  相似文献   

18.
甘蓝是黄州区主要蔬菜之一,近年来随着脱水蔬菜工业的发展,甘蓝面积日益扩大。而危害甘蓝的害虫很多,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又名吊丝虫,是危害甘蓝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我区年发生12代左右,世代重叠,且对许多药剂已产生抗性,是目前生产上化学杀虫剂防治困难的典型害虫之一。为此,我们引进两种药剂,分别配成不同浓度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杀螟硫磷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C法测定了杀螟硫磷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研究了混剂中杀螟硫磷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杀螟硫磷在甘蓝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2.5、6.9d,该药属易分解农药.  相似文献   

20.
甘蓝夜蛾是黑龙江省的白菜、甘蓝等秋菜和糖用甜菜的主要害虫,具有暴发危害的特点,掌握其发生预报指标和有利的防治时期,对于控制危害极其重要。为此,我们以生命表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甘蓝夜蛾种群数量变动及消亡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关键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