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帽儿山地区阔叶红松林、红松人工林和水曲柳天然次生林3种典型群落,基于方差均值比、L函数和角尺度方法比较研究各群落乔灌层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阔叶红松林乔木优势种呈随机分布或不显著聚集分布;红松人工林中红松呈随机分布;水曲柳次生林乔木优势种主要呈随机分布。各群落灌木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中各乔木优势种间主要呈空间正关联或无空间关联,红松与阔叶树小尺度无关联,大尺度正关联,阔叶树种间主要呈正关联。红松人工林与水曲柳天然次生林乔木优势种间均呈正关联。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空间关系良好,空间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可以兼顾珍贵用材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最大化追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本文总结了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关键技术环节并以红椎为例,对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概算,并提出了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未来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红松幼树生长与上层阔叶树开敞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红松人工林内,保留天然更新的多种阔叶树,是培育以红松为主的的阔叶红松林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也是培育高质量红松人工林的有效措施。许多研究证明,阔叶树与红松伴生不仅为红松生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抑制早期结实,减少病虫灾害,减少早期分叉,从而有利于红松形成高大干材,提高经济效益。红松在成林以后,尤其是在10一15龄之后,需光量和对空间的要求日益增多,过密的阔叶树又成为抑制红松幼树生长的关健因子,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可以兼顾珍贵用材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最大化追求、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近20余年的研究和实践增进了人们对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了解,必须重新评价其林学特性和重要性.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于:依据生境异质性和树种特性细致规划林地,使用良种壮苗,适时调控林分密度,运用多树种混交,通过抹芽修枝培育无节良材,实施择伐和林隙更新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本文以红椎为例,对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概算,并提出了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未来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七台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是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承建的国家级生态站,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龙山林场,代表区域是东北温带针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地区的三江平原草甸散生林区。以天然阔叶混交林及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土壤、气象、生物等方面长期定位研究,重点进行森林碳汇计量及森林涵养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南方发展珍优阔叶树大径材人工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珍优阔叶树大径材人工林适应了我国木材需要,是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列举了南方珍优阔叶树种28科75种,分析了保障珍优阔叶树大径材人工林发展的科技和政策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7.
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对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揭示了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典型地带性顶极群落,红松则是阔叶红松林中的优势树种和建群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阔叶红松林严重退化,建群种红松消失,并逐渐被次生林生态系统(包含次生林及镶嵌其中的人工林)所取代。由于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等远低于原始林(阔叶红松林),因此,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恢复其固有结构和生态功能已成为东北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促进红松在次生林生态系统内的更新是实现阔叶红松林恢复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阔叶次生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是将次生林定向恢复为阔叶红松林的可行途径;而在此过程中,光是影响冠下红松更新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环境要素。该文综述了以往红松对光环境响应的研究结果,旨在为通过调整次生林林分结构促进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管宁 《国际木业》2010,(8):34-34
爱尔兰:爱尔兰建立了一个高档热带阔叶材柚木人工林基金,预期7年得回报11%。近几十年中,森林被毁导致了迫在眉睫的天然阔叶材的供应危机。柚木是为数不多的生长速度可接受进行人工林营造的热带阔叶树种之一,是增加阔叶材供应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0.
红松是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为了培育优质高效健康的红松人工林,利用多年调查数据和资料,结合辽宁省森林经营分区和立地条件特点,该文从培育目标、立地条件选择、质量要求、森林作业法等方面,提出红松-阔叶异龄复层林、红松大径材培育兼顾林下经济复合经营培育,以及红松果材兼用林培育的经营模式,为区域红松人工林经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的径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择伐改造诱导的异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与阔叶树的径级分布在各个调查年份基本上呈单峰型偏左曲线,随着林龄的增长曲线峰值逐渐向右平移。皆伐改造诱导的同龄阔叶红松林,根据红松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年龄采取不同强度抚育,林龄小于20年生时采取半透光抚育,林龄大于20年生时采取全透光抚育。不同林分类型阔叶红松林径阶分布有明显差异,红松纯林、红松-胡桃楸、红松-杂木与其它类型的红松径阶分布差异显著(P0.05);红松-胡桃楸、红松-水曲柳与其它类型的阔叶树径阶分布差异显著(P0.05)。红松径阶分布取决于红松与阔叶树株数比例,阔叶树的径阶分布主要取决于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及近自然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洪生  奚晓磊  赵杰 《山西林业科技》2011,40(2):25-26,F0004
红松在落叶松下更新能够将其诱导形成红松针阔混交林,笔者就落叶松林内阔叶树组成、红松更新情况、林下灌木和近自然经营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落叶松的长势、其伴生阔叶乔木的状况在下坡位均占优势,下坡位更新的红松密度最大。林下植被均较丰富,为红松幼年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森林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恢复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林区现有林经营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阔叶红松林。栽针保阔是恢复阔叶红松林的科学理论,但还需时间的检验并不断完善。天保工程的实施为提高现有林生产力、恢复阔叶红松林提供了历史机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为指导,适当发展红松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落叶松人工林可以通过人为诱导向阔叶红松林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封山育林不利于阔叶红松林的恢复,应由“封山”向“育林”转变。  相似文献   

14.
涵养水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该文以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松纯林为对照,分析白桦、色赤杨、水曲柳、刺楸、紫椴与红松人工混交林的枯落物和土壤涵养水源能力。结果表明:红松纯林现存凋落物量明显高于人工阔叶红松林,红松纯林凋落物有效拦蓄量最高;5种不同类型的阔叶红松混交林的土壤持水能力、综合涵养水源功能均高于红松纯林。因此,在辽东地区应尽可能营造阔叶红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15.
以经历过林隙透光抚育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种的存活曲线以及重要值两种方法,对林隙透光抚育红松林的结构及稳定程度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抚育后的林分中的主要树种红松、杨树和白桦的存活曲线均接近直线型,表明各主要树种均处于稳定状态;红松的重要值均明显高于阔叶树种,阔叶树种中白桦与杨树的重要值是最高的,红松的重要值与阔叶树重要值总和相当,表明抚育措施在达到保留与培育目的树种红松的前提下,为群落正向演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使群落的树种结构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6.
树种多样性与森林经营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阔叶红松林区典型样地林木树种多样性指数调查和计算得出,适度择伐的林分树种多样性指数高,次生阔叶林、未受干扰的成熟阔叶红松母树林、阔叶红松林强度择伐迹地、人工落叶松林,树种多样性指数顺次降低;以择伐为主的黑龙江省穆梭林区,20多年来,森林越采越多,森林动物蕴藏量是其林区面积所占比例的3倍多。大兴安岭区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后得出,原在樟子松林内严重受压的山杨,在火灾后森林恢复中有重要作用,森林经营中应适当保留针叶纯林内混生的少量阔叶树。树种多样性指数高,有利于森林受到重大外力破坏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主要伴生树种树叶对红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徐振邦  戴洪才 《林业科学》1992,28(4):357-361
在培育森林的实践中,早在19世纪就发现有一些树种对于另一些树种具有选择性的影响,这方面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叶子、树皮或凋落物等浸出液来进行,而我国则研究甚少,尤其树木间相互影响的研究更少。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常见的。如在东北的阔叶红松林中,红松(Pinus koraiensis)常与其他伴生的阔叶树混生一起,不仅生长很好,而且还可以在这些阔叶树林冠下更新成长。相反地,在红松纯林下红松幼苗一般很难维持到10年以上。为了了解这些现象,我们选取我国东北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阔叶红松林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原生林及其皆伐后自然演替形成的次生林和造林形成的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细根动态分布的影响、了解细根与土壤特性之间的互动效应,为阐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以及为该地区森林恢复和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皆伐后天然更新的白桦次生林、皆伐后栽植的红松人工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9月用连续钻取土芯法采集细根(直径≤2 mm)和土壤,测定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分析生物量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结果】典型阔叶红松林、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P0.05);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根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其中白桦次生林0~20 cm土层中细根生物量占其细根总生物量的比例最高(75.81%),典型阔叶红松林最低(62.73%);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存在季节性波动,各森林类型活、死细根生物量均有2个峰值;4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除典型阔叶红松林外,其他3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4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解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白桦次生林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本地区的顶极群落——典型阔叶红松林和以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为主要组成树种的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以先锋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为主要组成树种的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集中在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表层,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森林较处于演替早期的森林采取更精细的获取资源的策略,土壤下层细根占细根总生物量比例较高;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物候节律一致,细根生物量的高峰期出现在春末和初秋。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辽东典型次生林和红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红松人工林和次生林在养分特征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次生林土壤养分状况明显高于红松人工林;森林土壤养分状况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建议应该积极开展红松人工林与阔叶树种混交造林工作,以提高林地的土壤肥力和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0.
磐石县江南林场地处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由于历代滥砍盗伐。特别是经敌伪时期掠夺式采伐,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天然红松已绝迹,次生林的产量和质量低劣。为改变次生林面貌,该场特别注意营造红松人工林。为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该场从1969年起在进行红松春秋两季植苗造林的同时进行了大面积红松雨季造林试验。目前红松雨季造林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