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槭属2品种叶变色期花青苷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自由人槭'秋天火焰'和红花槭'白兰地'为试材,研究槭属品种变色过程中(10月12日-11月19日),叶片花青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个品种叶片中花青苷含量随叶色的变化为单峰曲线,分别在第20和25天出现峰值;PAL,DFR和UFGT酶活性与花青苷含量均成2次曲线关系,CHI酶活性与花青苷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AL,CHI和UFGT是'秋天火焰'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CHI和UFGT是'白兰地'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2.
紫叶稠李叶片花色苷及其合成相关酶动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紫叶稠李为试材,以叶片为绿色的稠李为对照,测定叶片转色期2树种不同部位叶片中花色苷含量,以及花色苷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儿酮异构酶(CHI)、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5月到7月,紫叶稠李基部、中部、梢部叶片中花色苷的含量分别增加了219.40%、666.63%、76.81%.PAL活性与花色苷的含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当PAL活性大于60 U·g-1 FW 时,花色苷的含量随着PAL活性的增加而增加;CHI活性与花色苷的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花色苷的含量随着 CHI活性的升高而增加;当DFR活性为50~150 U·g-1FW,随着酶活性的升高花色苷的含量增加;UFGT活性与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其活性的提高能显著增加叶片中花色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红枫‘秋天火焰’(Acer×freemanif‘Autumn Blaze’)和‘白兰地’(Acer rubrum‘Brandywine’)为试材,研究美国红枫变色过程中,叶片中花青苷含量及其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儿酮异构酶(CHI))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红枫品种叶片中花青苷含量随天数的增加均为单峰曲线,分别在第20d和25d出现峰值;PAL酶活性与花青苷含量成二次曲线关系,CHI酶活性与花青苷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AI、CHI是秋天火焰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CHI是白兰地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2种玉兰花色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年生紫玉兰和二乔玉兰盛花期外层花瓣为试材,设置温度梯度为-1,-2,-3,-4,-5,-6℃,以自然植株的花瓣作为对照(CK),研究低温胁迫对2种玉兰花色参数L*,a*,6*,C*,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2种玉兰花瓣的明度L*值降低,色相a*值不断减小,色相6*值升高,紫玉兰C*不断降低,二乔玉兰C*先上升后下降.紫玉兰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不断降低,PAL和CHI活性逐渐上升;低温胁迫初期,二乔玉兰在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变化缓慢,-5℃开始大幅度降低,PAL和CHI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温处理后二乔玉兰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变化与PAL和CHI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紫玉兰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变化与PAL和CHI活性呈负相关.综上所述,低温导致花色苷和类黄酮含量合成受阻,相关酶活性紊乱,严重影响2种玉兰花色的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红枫‘秋天火焰’(Acer×freemanii‘Autumn Blaze’)和‘白兰地’(Acer rubrum‘Brandywine’)为试材,研究美国红枫变色过程中,叶片中花青苷含量及其生物合成相关酶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两红枫品种叶片中花青苷含量随叶色的变化为单峰曲线,分别在第20d和25d出现峰值;DFR和UFGT酶活性与花青苷含量均成二次曲线关系;UFGT是秋天火焰和白兰地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DFR与秋天火焰和白兰地花青苷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影响紫花槭叶色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其园林配置提供理论依据,对紫花槭秋季叶片转色不同时期的叶色参数、色素含量、相关酶活性、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紫花槭叶色参数L值先上升后降低,a值呈持续上升趋势,b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紫花槭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呈上升趋势;3)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查尔酮还原酶(CHR)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碳水化合物中蔗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5)矿质元素中氮、钾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下降趋势,磷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双峰趋势,镁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钙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对不同色素与其他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氮、钾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花色素苷的含量与PAL、CHI酶活性和氮、钾含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CHR酶活性及钙、镁含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淀粉、蔗糖含量间均存在正相关,但不显著;色素与磷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以3年生紫叶桃为试材,研究分别喷施微量元素Fe,Mn,Zn,B对其叶片花色苷含量及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量元素初期,各个处理之间叶片花色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20天后,喷施Mn,Zn的叶片花色苷的含量增加幅度高于其他处理,此结果证明Mn与花色苷含量的正相关关系.喷施Fe处理对紫叶桃叶片中花色苷合成有抑制作用;喷施不同微量元素处理对花色苷合成过程中几个酶的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苯丙氨酸解氨酶、查耳酮异构酶、二氢黄酮醇还原酶(DFR)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类黄酮糖基转移酶4个酶中,DFR酶活性变化最为显著,Mn,Zn处理后DFR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且DFR酶活性的差异出现在花色苷含量的差异之前,证明DFR对花色苷合成有启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6年生紫叶杜仲和对照绿叶杜仲扦插苗为试材,测定了杜仲叶片中花色素苷、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可溶性糖等叶色相关物质含量及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pH值在叶色表达期随时间(8-10月)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叶色变异与叶片叶绿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PAL活性、pH值的相关性,同时对紫色杜仲叶进行遮光处理并探讨光对叶色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叶杜仲叶片内花色素苷含量、PAL活性均高于绿叶杜仲的,而紫叶杜仲叶绿素含量和pH值却低于绿叶杜仲;在8-10月,其叶绿素含量、pH值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AL活性表现出升高趋势;通过紫叶与绿叶杜仲的对比可以看出,紫叶杜仲叶片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其花色素苷含量和M值显著高于绿叶杜仲;影响花色素苷和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子有PAL活性、温度、pH值、光照等,而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树种叶片秋季变色期的呈色机理,以4种树木秋季变色期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各树种在变色期叶色参数(L~*、a~*、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叶色参数与色素含量、可溶性糖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a~*值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正相关。叶色参数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在秋季整个叶色变化过程中4个树种叶片呈现不断变红的趋势,主要是由可溶性糖不断积累促进花色素苷合成,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之比不断上升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以欧洲鹅耳枥1年生幼苗为材料,通过测定10月下旬-12月上旬变色期叶色、色素含量、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研究其呈色机理。结果表明,欧洲鹅耳枥在秋季变色的主要原因是叶绿色含量下降,类胡萝卜素颜色呈现,且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P<0.01);变色期花色素苷与PAL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呈正相关,与POD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变色过程中,气孔因素不是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