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张新时院士,生态学家。原籍山东高唐,1934年6月生于河南开封。1955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植物学报》常务编委、《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4~6日,由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公室主办、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承办的“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科技部863计划联合办公室、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公室有关领导和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界的专家学者共7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农科院翟虎渠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等出席开幕式,  相似文献   

3.
<正>1月15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梅花》一书召开新书发布会,会议在出版社整修一新的四合院南会议室里召开,围成一圈的桌子中摆放着4株老桩梅花盆景。头顶是飞龙走凤的横梁,窗外院子里的老树横枝,眼前则是粉红姹白的梅花,构成了一幅浓浓老北京味道的冬日图景(图1)。但在真正的"老"北京里,梅花虽有踪迹却难见规模。在《北京梅花》一书中,就详细梳理了从元代到明、清、民国直到当代,北京城从无梅、少梅到今日大观初成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正由云南农业大学李元教授、祖艳群教授、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岳明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安黎哲教授领衔、5个单位、12位著者共同完成的科学著作《紫外辐射生态学》于2021年6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作包括10章,共80万字,中文参考文献400多篇、外文参考文献800多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先生为该著作作序。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的"鲤鱼基因组计划"论证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继水稻、家蚕、黄瓜、牡蛎等基因组计划之后启动的又一项重要经济物种全基因组计划。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副所长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有关研究所等单位的多位知名学者参加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正>孙汉董院士,植物资源和植物化学家,1939年11月出生于云南保山,196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1988年获日本京都大学药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现任该所研究员、植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汉董院士40余年来一直从  相似文献   

7.
《浙江农业学报》2006,18(1):50-50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予元、陈宗懋作序,陈剑平研究员等编著的《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首部真菌传播的植物病毒专著。全书共分14章,以作者多年在禾谷多黏菌及其传播的麦类病毒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真菌传植物病毒研究现状编著而成。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首部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日前由中国科学家编撰完成。这部书收录了1978年~2008年我国各地近4000种经济植物的基因组染色体资料,其中珍贵野生物种年龄超过5000岁。这部名为《中国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的图书共5册,分别绘制了我国果树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园林花卉植物、竹类、药用植物的染色体图谱。图谱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首部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中国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由天津南开大学教授陈瑞阳等编撰完成,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栽培植物的杂交育种和起源进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国际空白。该书共5册,分别绘制了中国果树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中国园林花卉植物、中国竹类、中国药用植物的染色体图谱。  相似文献   

10.
浅谈梅花专类园及主题景观园的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专类园、主题景观园的植物配置,可以增加梅花的观赏效果;延长梅景观的观赏时间;使四季景观趋于协调,同时可兼顾梅景观观赏与经济效益。文章以南京梅花山为例,系统探讨了梅花与背景植物的配置,总结了较为典型的配置形式,可以为梅花在园林中应用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3):816-816
为纪念朱祖祥院士诞辰90周年,由傅家谟院士作序,唐世荣教授编著的《污染环境植物修复的原理与方法》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美之间能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领域方面的交流和发展,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田纳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办的第2届“中美能源植物与生物技术专题研讨会”将于2010年9月19~21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3.
<正>陈俊愉先生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第一任会长,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6月转为资深院士,是我国两院院士中唯一一位花卉专家。因工作需要我有幸在2000年认识了陈先生,2001年加入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后与陈先生的交往也逐年增多。2012年6月8日,陈先生逝世后,我前往北京八宝山吊唁。陈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但是先生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眼前。1958年,他带领北京林学院(北京林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业科学》2007,(6):21-21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是2003年立项的科技部自然科技平台项目“标本数字化”的重要内容。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华南植物所、武汉植物所、以及武汉大学等22个单位、6个植物园参加了。在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已于2004年建成。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承办,中国农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万年召开。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温青、《农村百事通》主编徐健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会议间隙,社长温青、主编徐健分别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并向院士介绍了《农村百事通》的简要情况。谢华安院士对  相似文献   

16.
《广东农业科学》2005,(6):51-51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主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与示范”课题,日前在北京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7.
李家洋,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肥西。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Brandeis)大学博士学位,1991-1994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汤普逊(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家洋,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肥西。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现安徽农业大学),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Brandeis)大学博士学位,1991-1994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汤普逊(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5):637-637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主办、日本和韩国植物病理学会协办的第 1届亚洲植物病理学大会于 2000年 8月 25~ 28日在北京召开,来自 28个国家和地区的 350多名植物病理学家出席了大会。本次大会主题是“新世纪新开端--亚洲植物病理学的新起点”。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士迈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振歧教授出席大会并讲话。国际植物病理学会主席 Peter Scott、副主席 Richard Falloon、秘书长 Charles Delp以及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吉尔吉斯斯坦、印度等 10余个亚洲国家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