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促进甘蔗生长的效果,进行甘蔗新品系"柳城07-500"大田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M菌剂能促进甘蔗对土壤中镁和有机质的吸收;在施用AM菌剂及50%复合肥(750kg/hm2)下,能促进磷的吸收,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施AM菌剂能提高土壤的p H值,促进甘蔗植株生长,增加甘蔗有效茎数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广西百色市芒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的分布情况,本研究对广西芒果主产区的芒果根际土壤及根系样本进行AM真菌分离,并比较不同施肥制度下芒果根际土壤的AM真菌种类和根系菌根侵染情况。采集5个主施有机肥的芒果园(OT)和5个主施化肥的芒果园(CT)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法分离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通过富集和诱导培养纯化其中的AM真菌,进行分子和形态鉴定。采用墨水醋染色法对根系样本进行染色及内生真菌侵染率的测定。共分离出6种AM真菌,OT处理分离出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sp.)1种,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 sp.)1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 sp.)1种;CT处理分离出无梗囊霉属2种,近明球囊霉属1种。2种施肥制度分离出的AM真菌种类较少,且分离出的AM真菌种类均较常见,并无特有种。根系染色发现,OT处理菌丝分布较多,AM真菌结构丰富,可明显观察到丛枝和泡囊结构,还发现有少量的深色有隔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CT处理的菌丝相对较少,泡囊结构和丛枝也较少,DSE相对较多。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施肥类型、芒果品种和树龄对AM真菌的根外菌丝、泡囊结构以及孢子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用有机肥较化肥对AM真菌的根外菌丝和泡囊结构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上,本研究筛选所得菌种丰富了我国AM真菌菌种库,并为筛选果树高效AM真菌菌剂奠定物质基础,也为果园管理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与甘蔗根系的共生关系,分析了有6年宿根年限的甘蔗根系及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种群结构.采集其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Nested PCR技术对AM真菌的18S rDNA区域进行特异性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甘蔗根系和根际土壤中表现出不同的DGGE指纹图谱特征,说明两者的AM真菌种群结构差异明显,根系中有6种不同的AM菌群.  相似文献   

4.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是一类与植物互惠共生的内生真菌,研究DSE对甘蔗苗生长的影响,为探索其在甘蔗生产节肥减耗和保护蔗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DSE与甘蔗组培苗的室内共生试验进行初步筛选,然后采用5×105 cfu/mL菌液淋根的方法在室内盆栽条件下进行复筛,再选用潜力菌株在田间测试其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对甘蔗具有明显促生效果的DSE菌株。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所有DSE菌株(组合)接种甘蔗后甘蔗的株高、总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范围分别在11.4%~30.9%、7.5%~65.3%、5.3%~58.0%和6.0%~64.7%;9个菌株(组合)接种甘蔗后甘蔗的地下部干重比对照增加了0.7%~103.6%不等;在田间试验中,8个菌株(组合)中有7个接种甘蔗后甘蔗的总鲜重比对照提高了2.0%~50.1%,其中的3个菌株处理使甘蔗的株高提高了6.9%~10.0%。表明DSE真菌对提高甘蔗的生产能力和保护蔗地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围丛枝菌根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大豆根围丛枝菌根(arbuseular myeorrhiza,AM)真菌鉴定和分子检测,为大豆菌根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采集大豆根系和根围土壤,采用湿筛倾析法分离大豆根同土壤AM真菌孢子.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25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根围土壤AM真菌侵染大豆根系情况.结果表明:大豆根围土壤中存在2种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并且两者均侵染大豆根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比较以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etunicatum(GE)为接种剂,设置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膜)对间作玉米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真菌GM和GE对玉米根系的侵染效果相近,GM为玉米优势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GM使玉米根长、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均显著提高;接种GE显著降低了玉米根冠比、株高和根系磷吸收效率。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的影响也不同,根系隔尼龙网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根长和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了根系的磷含量;根系隔塑料膜处理对玉米的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以及根系磷吸收效率均起显著降低作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不分隔处理组合对间作玉米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7.
土著AM真菌对荔枝实生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施用苯菌灵抑制丛枝菌根(arbuscuIar mycorrhiza,AM)真菌的侵染.研究土著AM真菌对'白蜡'和'黑叶'2种荔枝实生苗的营养生长、矿质养分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苯菌灵处理显著地降低了'白蜡'和'黑叶'的菌根侵染率,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苯菌灵处理抑制了'白蜡'的生物量和株高,但是提高了'黑叶'的相应指标,两者的菌根依赖性分别8.22%和-10.50%;苯菌灵处理降低了2个品种的吸磷量和吸钾量,降低'白蜡'的吸氮量,而增加'黑叶'的吸氮量;苯菌灵处理对光合参数的影响与其对生物量的影响相同,即降低'白蜡'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而增加'黑叶'的相应指标.这些结果表明,土著AM真菌对荔枝实生苗生长的影响与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密切相关,不同的品种对土著AM真菌侵染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根系为例,建立植物根系丛枝菌根18SrRNA基因克隆文库构建的方法。CTAB法提取的丛枝菌根真菌总DNA能够满足后续PCR扩增的要求。运用真菌引物GeoA2/Geo11及AMF特异引物AM1、AM2、AM3/NS31进行巢式PCR扩增,获得的产物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构建18SrRNA部分基因克隆文库。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inf I、TaqI对随机挑选的50个克隆子进行ARDRA(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分析,共获得11个差异图谱。每个图谱选择1个代表测序,结果表明,3个序列为玉米自身未知基因,其余8个都为Clomus属序列。文库评价统计结果发现,AMF克隆文库的Coverage值为72.4%,Rarefaction曲线趋于平缓,所建立文库的容量较为充足,能较全面地代表玉米根系AMF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状况[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lomus etunicatum(GE)]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布)对大豆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和GE处理下的间作大豆根系侵染率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接种AMF抑制了间作大豆根系的伸长,其中接种GM处理能使大豆生物量显著提高,并在根系不分隔处理下使大豆对磷素吸收较多而生长较好,接种GE真菌则不能促进大豆对磷素的积累。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大豆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大豆的根系长度在隔塑料布处理下最短,大豆生物量在根系分隔处理下均大于不分隔处理,根系不分隔处理能够较好的促进大豆对磷素的积累。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不分隔处理组合对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但目前金花茶野生资源少,因此寻找高效的人工种植方法快速繁殖金花茶优良种苗,进而大幅度提高规模化种植金花茶的产量十分必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能显著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金花茶接种AM真菌,对金花茶有积极的影响。由于几乎所有的AM真菌接种试验均涉及菌根发育状况观察与侵染率测定,而目前AM侵染状况的观察测定方法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因此本研究探究一种金花茶根系AM真菌检测的最佳染色方法,以便更好地观察AM真菌对金花茶根系的侵染情况。本研究以金花茶健康植株根系为试验材料,探讨5种染色剂(苏丹红Ⅳ、酸性品红、苯胺蓝、台酚蓝、醋酸墨水)对金花茶根系AM真菌的染色效果。研究表明:5%醋酸墨水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最佳,根皮层细胞内AM真菌的菌丝、泡囊、孢子等结构清晰可见,且能够明确分辨AM真菌与其他未知真菌,根的染色效果可以长久保存;利用苏丹红Ⅳ和酸性品红染色的AM真菌菌丝、泡囊与背景反差不明显,而且酸性品...  相似文献   

11.
球囊霉属3种AM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西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axi)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Gerd.)Gerdemann、G.aggregatum(Schenck&Smith)Koske和G.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对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3.13%~44.72%,接种AM真菌促进了巴西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重,显著减少根际土壤周围镰刀菌数量,对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单接种AM真菌显著促进巴西蕉植株地上和根部分P和K含量和吸收量;与单接种镰刀菌的植株相比,双接种混合AM真菌与镰刀菌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P的含量和吸收量及根系部分K的含量和吸收量。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防病效果好于单一接种剂。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广西红壤区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多样性特点,本研究通过 18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对来自广西红壤蔗区 33 个样地的甘蔗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的 AM 真菌种属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 土壤理化性质对 AM 真菌侵染率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 类红壤类土壤中,赤红壤的根外菌丝量、根内菌丝和 丛枝平均侵染率最高,分别为 13.59%、24.18%、1.29%;砖红壤的泡囊平均侵染率最高,为 19.17%。所构建的 AM 真 菌克隆文库中共发现了 24 个 OTU,分别属于 AM 真菌的 7 科 12 属 24 种,其中球囊霉科含 5 属 10 种,多样孢囊霉科 含 1 属 2 种、无梗囊霉科含 1 属 1 种、巨孢囊霉科含 2 属 2 种,近明囊霉科含 1 属 5 种,原囊霉科和类球囊霉科各含 1 属 2 种;3 类土壤的优势科和优势属分别为球囊霉科和根生囊霉属。红壤的 AM 真菌物种丰富度和香浓维纳指数最高, 砖红壤最低。3 类土壤的理化因子与 AM 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无显著相关。3 类土壤的根内菌丝侵染率与 pH 值均呈正 相关,与有机质、总氮及有效磷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连续种植3批菜心,研究生物有机肥和EM菌剂对连作9 a和6 a的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连作土壤中细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的相对含量及G-/G+(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比值,并降低土壤真菌的相对含量;随着种植批次的增加,土壤中G-、G+含量降低,G-/G+比值上升,生物有机肥和EM菌剂配施化肥处理G-含量普遍高于化肥处理;与化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微生物AWCD值、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均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多样性和均一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
硫素对大豆根围AM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素水平对结荚期大豆AM真菌侵染率的影响及其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硫水平对大豆AM 真菌的侵染率和菌群结构均有影响,其中大豆根系和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在硫素水平为0.02 g·kg-1时较高,当继续增加硫素水平时反而有所降低,不施硫时最低,表明适当施加硫素能够提高AM真菌的多样性,高硫水平反而抑制AM真菌的多样性.通过对DGGE图谱中G1等12条条带的序列分析表明,12条条带对应的菌种均为球囊霉属(Glomus)AM真菌,表明该试验中球囊霉属是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中的优势AM真菌.  相似文献   

15.
接种AM真菌对脱毒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苗盘和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脱毒马铃薯菌根侵染率和产量的影响。在苗盘试验条件下,接种Glomus mosseae(BEG167)和Glomus versiform(G.v)2种菌种。在灭菌土壤中,接种BEG167和G.v,脱毒马铃薯侵染率分别达到27%和32%;BEG167使组培脱毒苗移栽生成的微型薯产量比不接种处理增加54.2%。未灭菌土壤上接种BEG167和G.v,侵染率则分别为44%和27%,而对照的侵染率为22%;接种BEG167使组培脱毒苗移栽生成的微型薯产量比不接种处理增加25.2%;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G.v均降低了组培脱毒苗移栽生成的微型薯产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混合菌种(BEG167+G.v,体积比1:1)作为接种剂。接种菌根菌剂使脱毒马铃薯侵染率由21%提高到47%,薯块产量增加21%。上述结果证明,在苗盘和大田条件下,接种菌根真菌都能侵染马铃薯根部,并能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6.
在盆栽条件下,以柑橘砧木枳(Fructus aurantii)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基质中接种从广西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菌株,探讨不同AM真菌对枳根系的侵染能力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于试验的14个AM真菌菌株均能与枳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平均侵染率为36.16%,其中侵染率最高的菌株是黄雷德克囊霉(Redeckera fulvum, Rf),侵染率高达92.83%,侵染率最低的菌株是副冠球囊霉(Glomus coronatum, Gc),侵染率仅为0.23%;接种黄雷德克囊霉、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 Fm2)和副冠球囊霉这3个菌株处理的枳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柄长均高于CK,是枳的优势菌株,能促进枳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真菌诱导玉米根系形态变化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京华  刘青  李晓辉  曾任森  骆世明 《玉米科学》2013,21(3):131-135139
以高油115和正大619为实验材料,分别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对玉米根系形态和根系内源生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形成菌根后根系形态明显改变,根条数显著多于对照,并且接种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随菌根侵染率的上升而加大,差异极显著。生长60 d时,有菌根的玉米单株总根长度为788.61 cm,根系重量达8.26 g,均显著高于无菌根的对照。根系生长素含量随菌根侵染率上升而增加,并且显著高于不接种的对照。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可以促使玉米根内生长素含量上升,根条数增多,增加吸收面积,促进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斐  李冬花  卜凡 《茶叶科学》2020,40(3):319-327
对陕西安康汉水韵茶园栽培的5个品种茶树根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丰富我国茶树AM真菌种质资源库。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种丰度及种属组成等存在差异。其中,紫阳群体种茶树根际分离的AM真菌最多(6种),陕茶1号、龙井长叶、龙井43和福鼎大白茶各分离到5、4、4种和3种。龙井长叶茶树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最高(每克干土含3.57个孢子),龙井43最低(每克干土含1.10个孢子)。紫阳群体种茶树的AM真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和均匀度指数均达到最高,分别为0.63和0.096,龙井长叶最低(0.18和0.027)。龙井长叶的菌根定殖率最高(29.5%),福鼎大白最低(15.8%)。不同茶树品种AM真菌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系数维持在0.111~0.750,其中,龙井长叶与龙井43茶树根际AM真菌种类组成相似性系数最高,而福鼎大白和紫阳群体种相似性系数最低。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根际AM真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根际土壤中鉴定的AM真菌资源对进一步筛选和研发茶树专用AM真菌菌剂,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室温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27种外源性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云木香幼苗的根系菌根侵染率、生理生化特性、根生物量及萜类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云木香与AM真菌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但27种AM真菌菌株与云木香二者之间存在共生偏好性。与对照组(CK)相比,部分AM真菌提高云木香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云木香抗不利环境的能力;部分AM真菌处理组云木香根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大部分AM真菌处理组云木香根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及总内酯含量显著增加(P<0.05),也有部分AM真菌处理组差异不明显或降低。从综合接种效应来看,易误巨孢囊霉(Gigaspora decipiens,Gd)、美丽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calospora,Sca)、瑚状盾巨囊霉(Racocetra coralloidea,Rco)、沙荒球囊霉(Septoglomus deserticola,Sde)、哥伦比亚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colombiana,Ec)、巴西类球囊霉(Paraglomus brasilianum,Pb)等是人工栽培条件下接种AM真菌云木香幼苗的潜在优良菌株,可为提高云木香产量和品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间作种植模式对红壤上间作大豆磷素吸收利用及生长的影响,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不添加磷(P0)、有机磷(OP50)添加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大豆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P50处理下,无论何种种植模式,不接种处理下根长均显著高于接种处理,无论接种与否,单作处理下大豆根长均高于间作处理。在OP50处理下,接种GM处理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处理,在P0处理下地上部分生物量具有相同趋势。间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7.52%和48.76%。单作处理下,分室添加磷与不添加磷时,GM处理的植株生物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28.49%和27.65%。大豆植株根系磷含量在单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在接种GM处理下,无论是否添加磷,间作大豆根系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因此,综合菌根侵染率、生物量、磷含量以及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接种GM和分室添加50 mg·kg-1有机磷处理能更有效地促进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