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选取海南三亚市的一个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TM影像数据进行林地地表温度遥感反演,分析不同森林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以及地表温度与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地表温度有着显著差异;有林地平均地表温度比无林地低0.7℃;天然林平均地表温度比人工林低2.2℃,天然林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比人工林更具优势;人工林按优势树种平均地表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芒果龙眼槟榔橡胶桉树;地表温度和NDVI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在一些关于地理环境的研究中,地表温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子,而传统的测量方法无法获知地表温度,随着遥感的应用,对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可以迅速得知地表温度。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地表温度反演的算法,主要有单通道法、单通道多角度法、多通道多角度法、昼夜法、分裂窗法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分裂窗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06年MODIS的LST和NDVI的时间序列对山东省森林调节温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有:森林温度变化的振幅比农田、城镇都小;植被的NDVI的最低值都出现在2月,温度的最低值出现在1月(针叶林类样点除外);白天,针叶林类样点的LST在2月有明显的低谷,阔叶林类样点不明显;夜间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白天有滞后性;LST与NDVI是呈负相关关系,即森林植被覆盖越好,温度越低。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用2010年9月13日的丹东市TM影像,利用ArtisCamahan的辐射校正温度反演法,详细地介绍了地表温度反演算法的过程,最后对反演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得出该温度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热岛效应的降缓程度,基于MODIS和Landsat数据,对百色地区的植被NPP与地表温度进行反演估算,利用ArcGIS软件对地表温度分布图进行等级划分,采用随机样点法提取不同等级的地表温度及植被NPP,分析喀斯特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热岛效应的降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2017年植被NPP整体较好,植被NPP均值为907.83 gC/m2,植被NPP空间分布较为均匀;百色地区热岛分布区较少,在喀斯特地貌背景下整体地表温度较为正常,研究区热岛效应及植被NPP由强到弱依次为:强热岛>次热岛>正常区>绿岛>冷岛;研究发现,植被NPP与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地表温度一定程度上随植被NPP的上升而下降;植被NPP对热岛效应在强热岛向次热岛降缓时程度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森林调节温度的生态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温度产品、植被指数产品、实际采集的外业数据、山东省第7次二类调查数据、山东气象数据等,结合GIS技术,对2000—2006年山东省森林不同时间的温度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森林夏季具有降温作用,冬季具有保温作用;2)夜间森林对温度的调节作用不明显;3)森林温度变化的振幅比农田、城镇都小;4)农田降温和保温的效果都不如森林显著;5)白天,在夏季,森林地表温度(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负相关的关系,冬季是正相关的关系;夜间,无论冬夏,森林的LST与NDVI几乎不存在相关性;6)LST的变化与NDVI的变化是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地表温度作为地表能量平衡中的异常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在地表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表能量平衡的研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在气象、水文、地质、生态等众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需要。对现有的地表温度反演的4种算法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选择劈窗算法。根据劈窗算法的需要,对 M ODIS数据波段选取,反演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表温度,并且利用实测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结果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遥感影像的特点,将地表覆盖类型和植被覆盖度作为天然林保护成效评估的研究指标,提出一种评估天然林保护成效的方法。[方法]首先,分析GF-1遥感影像特点,结合TM影像特点,研究针对GF-1遥感影像的处理和分析技术;其次,选择评估天然林保护成效评估的指标;再次,选取内蒙古金河林业局作为试验区,对试验区的地表覆盖类型变化、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分析,结合现地调查数据进行验证,从而评估天然林保护成效。[结果]基于采用分类后比较法能够有效检测出地表覆盖类型变化,经验证检测精度能够达到90%以上;归一化植被指数结合像元二分模型能够用于复杂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经野外实测数据验证精度可达到83%。[结论]根据地表覆盖类型变化监测和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结果,金河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实现了森林资源由过度消耗向恢复性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变暖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发显著。本文以2007年、2013年Landsat5 TM影像和2017年Landsat8 TIRS影像为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对西安市核心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进而对热岛区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7年,西安市核心区地表温度呈升高趋势,热岛区的空间分布范围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县城和农村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以2000~2010年Landsat 5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法、热传导方程法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研究了青海省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地表温度(LST)、植被指数分布图,分析了西宁市城市化进程对LST、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宁市10年间植被转变为水体、裸露地和人工表面用地的面积分别达到0.18km~2、0.84km~2和18.91km~2;反之,水体转换为植被的仅有0.04km~2。西宁市10年间平均LST升高了1.1℃,在空间上,LST呈增加趋势的面积为339.74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9.88%。在植被方面,NDVI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增加面积为241.77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03%。并且不同地物类型LST变化情况不同,其中交通用地、工业用地、灌木绿地、居住地的LST升高最快,10年间分别升高了1.43℃、1.42℃、1.32℃和1.23℃,而温度变化较缓慢的是河流绿地,温度升高了0.77℃。说明城市植被用地大面积改变为其他人工用地是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