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东港黑线仓鼠发生防治研究曹谊发(辽宁东港市马家店农技推广站,118300)黑线仓鼠又名背纹仓鼠、小腮鼠等,是仓鼠科最小的鼠类,是农田害鼠的一个优势种,占农田鼠类的67.7%。1生物学特性1.1栖息地及洞穴结构:黑线仓鼠全年栖居于玉米、大豆、花生、...  相似文献   

2.
黄冈地区位于湖北省东部,南临长江,北靠大别山,境内有山区、丘陵、平原,害鼠的种类分布复杂。据监测,室内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占监测害鼠总数的67%,其次是小家鼠,占25.1%,褐家鼠占7.9%。室外的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监测害鼠中数的71.6%;其次黑线仓鼠,占23.5%。褐家鼠占4.9%。为了  相似文献   

3.
农田害鼠夏峰期发生量多元模糊回归预报田昌平,张会孔,宋尚龙(山东省曲阜市植保站273100)曲阜市位于鲁中南山区的西侧,农田害鼠种类主要有大仓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种群比为33.4∶36.6∶29.2。夏季6、7月份是农田害鼠年内第一个数量峰期,防...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调查摸清害鼠发生种类及其害鼠密度五大豆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沿淮地区夏大豆田害鼠种类有黑线姬鼠,黑线仓鼠,褐家鼠和小家鼠,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夏大豆田鼠密度与大豆产量损失率呈直线正相关,二者之间数量关系可用回归方程式:Y=0.5221X-0.703表示,建立了夏大豆田防治指标的估算模式X=(100C.F+0.753Y.P.E)/0.5221Y.P.E,根据这一模式结合安徽沿淮地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农田害鼠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浙江省义乌市种植业管理总站于2008~2009年在本市开展了农田不同生态环境害鼠发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害鼠有4种,分别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果园、平原、丘陵、山边农田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养殖场边及农村周边农田以褐家鼠为优势种.丘陵、果园、山边农田鼠密度相对较高,养殖场边及农村周边、平原农田鼠密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1998-2013年对淳安县农村鼠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害鼠有3个科8种。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5-6月、11月至次年1月为两个鼠害高峰。分析鼠害发生趋势,并提出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1998年农田害鼠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宜城市植保站(441400)张道巡今年农田害鼠是一个大发生为害年,据6月在农科所繁殖队农田,对农田害鼠密度调查,布夹280个,捕获农田害鼠40只,总捕获率高达14.08%,其中黑线姬鼠36只,占12.67%;褐家鼠...  相似文献   

8.
瓮安县农区鼠害种类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贵州省瓮安县1996--2012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瓮安县农区鼠有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等4种。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3.10%;黑线姬鼠为农田害鼠优势种,稻田、旱地耕作区分别占总鼠教的91.99%、92.07%。平均占总鼠数的92.03%。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一年中在3—5月和8—9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因此。褐家鼠、黑线姬鼠应列为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是农区鼠类防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9.
高温干旱对农田鼠密度的影响张夕林,张建明,张治(通州市植保站,226300)农田鼠害在我市发生逐年趋重,由于食料、气候等条件适宜害鼠的生长、发育及其繁殖,因而鼠密度一直较高,农田密度年平均21.21%(15.61%~28.09%),其中黑线姬鼠的密度...  相似文献   

10.
农田黑线姬鼠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 ̄1995年10年监测结果表明,黑线姬鼠为浙江农田优势种,每年4 ̄5月和9 ̄10月为繁殖高峰期,6月和10 ̄11月为数量高峰。冬前冬后密度基数,种群年龄结构,繁殖力,温度,降水,天敌和药剂防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及预测的依据。根据害鼠密度与稻麦为类损失率及经济允许水平,提出主害期控制的鼠密度指标为:大小麦2.7% ̄4.4%,早稻4.6% ̄6.7%,晚稻6.9% ̄8.4%,防治指标为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麦田害鼠分布与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沟筒调查法对北京地区春季麦田害鼠发生分布数量动态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农田害鼠在试验地的各个环境中均有分布,害鼠群落组成为大仓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优势鼠种为大仓鼠.同时发现大仓鼠主要集中在农田中部,潮湿的地方黑线姬鼠数量高于其他生境.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湖北省1998年农村害鼠(Field Rats and Mice)中主要优势鼠种,其密度全年一直较高,四季造成危害,并分析了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农村害鼠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初探熊先梅,许艳云(湖北省武汉植保总站武汉430070)90年代以来,农村鼠密度再次回升,成为影响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995年湖北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178万hm2,达防治指标的有100万hm2次,损失粮食约40...  相似文献   

14.
夏大豆成熟期害鼠防治指标的研究潘学锋(安徽省霍邱县植保站237400)刘同群(霍邱县城西湖乡农技站)摘要本文通过大田调查夏大豆田的害鼠发生种类及其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沿淮地区夏大豆田的害鼠种类为黑线姬鼠、黑线仓鼠、褐家鼠、小家鼠等,其中以...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甘肃省在全省48个县、区对农田害鼠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明确了本省农田的主要害鼠有27种,隶属2目6科14属。根据动物地理区划原则,可将本省农田害鼠分布划分为4个生态区域。①陇东旱塬区,农田害鼠有15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和大仓鼠;②陇南阴湿山区,有12种,优势鼠种为中华鼢鼠、黑线仓鼠和黑线姬鼠;③中部干旱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和褐家鼠;④河西走廊区,有10种,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长爪沙鼠和五趾跳鼠。  相似文献   

16.
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是我县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害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和环境对发生动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灭鼠的总体效益,我站于1985~1989年连续5年开展了黑线姬鼠种群发生规律研究,取得以下结果。试验研究方法1.鼠情监测:在城东乡镇东村设置系统鼠情监测点,在每月中旬,用标准中号鼠夹捕捉害鼠。具体方法:100只鼠夹连续布放3夜,晚放晨收,用新鲜花生米作诱饵.沿田埂每隔5~7m 设一夹,3夜共放300夹次,对捕到的害鼠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各鼠种的比例,对  相似文献   

17.
丁新天 《植物保护》1992,18(6):35-36
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Pullas)是我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一般占总捕获数的80%以上。为探明环境因子对黑线姬鼠种群发生的影响,1985-1992年我们对其种群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一.黑线姬鼠的发生规律 据1985-1992年调查,共放夹23800只,捕鼠2235只,其中黑线姬鼠占87%,褐家鼠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农村害鼠发生情况及今后防治意见湖北省植保总站欧阳书文,熊先梅,文叙华,许艳云害鼠是农业生产的大敌,80年代初开始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到80年代中期,各级政府及农业植保部门大力开展农村灭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但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1996~2007年安康市汉滨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本区农田、林区鼠类和家栖鼠类主要种类有7种,黑线姬鼠为农田、林区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6.41%;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56.08%;安康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害鼠,应将其列为安康市主要的监测对象.同时分析了4种害鼠的分捕率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20.
<正>害鼠从农业生产的播种、作物生长、成熟、收获到储藏均造成一定的危害。在通城县农区(农田、农舍)鼠种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其中农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农舍优势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笔者从事鼠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多年,现就.通城县害鼠发生与防控进行浅显归纳分析。鼠情监测点基本情况和方法监测地点系统监测地点设在隽水镇上活村,农户700多户,种植面积153.3hm2,适宜多种作物种植,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