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曹振岭  陈玉峰  杨建丽  邓昕  周晓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13-16714,16723
[目的]了解苍眉蝗莺的繁殖过程。[方法]历时9年,对30多只苍眉蝗莺跟踪观察以便掌握牡丹江地区苍眉蝗莺的迁抵时间与繁殖生育过程。[结果]雄鸟以鸣叫引起雌鸟的注意,雌鸟选择做巢的树木,一般都是幼龄乔木、灌木类树种。新巢用细软草茎、禾本科杂草以及绳头、塑料编织绳等物筑成。筑巢时间约为5d,新巢筑造时雌雄鸟开始交配。苍眉蝗莺的产卵时间多在早晨6:00~7:40,卵的纵径为2.0~2.1cm,横径为1.4~1.5cm,每巢4~9枚卵,孵化天数为12~14d。雌鸟产下最后1枚卵后便开始孵化。育雏期雌鸟总是在巢中守护,将全部幼雏覆于体下,雄鸟哺食,有时轮替。[结论]该研究为了解牡丹江地区苍眉蝗莺的迁徙繁殖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冠纹柳莺在该区为夏候鸟,春季最早迁来日期为4月16日,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12日,居留期143~148 d,每年的迁徙日期相对稳定;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配对筑巢,雌雄鸟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5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卵产齐后第2天由雌鸟担任孵化任务,孵化期11~12 d;巢内育雏约9~10 d,巢外育雏8~9 d;孵化率为88%,成活率为93.0%。冠纹柳莺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占总食物频次的97.3%,是重要的农林益鸟。  相似文献   

3.
2010—2012年4—9月在山西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管头林场对灰椋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当地灰椋鸟为繁殖鸟,首见日期为4月11日,终见日期为9月24日。繁殖期5—7月,最早5月上旬开始筑巢,5月中旬产卵,最晚7月上旬筑巢,中旬产卵,窝卵数4~7枚,孵化期13~14 d,孵化率89.1%。雏鸟晚成性,巢内育雏15~16 d。食物以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武汉人工修复湿地黑水鸡的繁殖特性,为黑水鸡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对武汉园博园中的黑水鸡进行系统调查,持续观察并记录黑水鸡的行为和个体数量;繁殖期测量巢特征、繁殖生态特征,并与其他繁殖种群进行对比。[结果]武汉黑水鸡繁殖期为3—10月,主要以香蒲作为筑巢植物。黑水鸡的平均孵化期为20 d,比候鸟种群长3~4 d,孵化率达97%。平均窝卵数为(6.88±1.86)枚,卵质量(20.03±1.82) g,卵长径(42.20±1.75) mm,卵短径(29.90±1.03) mm,卵体积(19.28±1.74) cm3。单样本T检验表明,武汉黑水鸡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窝卵数和卵大小均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卵质量与卵长径、卵短径均极显著相关,且与卵短径相关系数更大。[结论]黑水鸡对武汉人工湿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繁殖期明显长于其他种群。  相似文献   

5.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山鹛的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留鸟。繁殖前种群遇见率为0.12只/km,繁殖后为0.21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0.09只/km。该区山鹛的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求偶配对,5月中旬开始产卵,最晚6月末至7月初产卵。最早营巢期为5月13日,营巢天数6-7 d,巢筑好后3-4 d开始产卵,日产1枚,窝卵数3-5枚,由雌雄鸟轮流抱窝孵卵,孵卵期为12-13 d。巢内育雏11-12 d后离巢,巢外育雏6-7 d,平均孵化率为80.0%,平均成活率为91.7%。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食物总频次的77.3%,是重要的森林益鸟。  相似文献   

6.
白鹭生态与繁殖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点、定巢和访问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对皇甫山白鹭的生态与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得知皇甫山白鹭主要分布于严鸡子、大苏两片杉木林中,取食场所为农田、水库、池塘等。种群繁殖期为4-9月份,雌雄鸟共同筑巢,产卵数3-5枚,孵化期19-21天,育雏期近1个月。  相似文献   

7.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黑枕黄鹂繁殖习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黑枕黄鹂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芦芽山区为夏候乌,居留期108~112d;种群密度为0.85只/km;繁殖期5~8月,年繁殖1窝。5月下旬开始营巢,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4枚,孵化期为16~17d,出壳率90%,繁殖成功率89%,巢内喂育16~17d。离巢后的幼鸟仍需亲鸟喂育5~6d,方可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秦岭南坡山地林区4处暗绿绣眼鸟巢穴及其繁殖行为进行长期观察,发现暗绿绣眼鸟的繁殖期一般从3月开始,至7月结束,繁殖高峰期为4—6月;营巢需要8~13 d,平均营巢时间为10.3 d;一般在营巢后5~6 d开始产卵,产卵过程一般需要3~5 d,平均产卵天数4 d,每窝产卵3~4枚,多为3枚;孵卵一般由雌雄鸟轮流承担,孵化期10~12 d,平均孵化天数10.75 d;雏鸟10~14 d后离巢,平均育雏天数11.5 d。  相似文献   

9.
2010—201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区星头啄木鸟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2 400 m的阔叶林、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11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189只/km;繁殖期为4—7月,最早产卵期为4月9日,窝卵数为3~5枚,孵化期为12~13 d,平均孵化率为82%,繁殖成功率89%。巢内育雏期11~12d;星头啄木鸟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总食物量的90.3%,对森林生长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87~1988年,在浙江江山西山马尾松林悬挂人工毡纸巢箱招引大山雀,招引率为33.9%~36.3%。1987和1988两年大山雀繁殖种群密度分别为0.26巢/hm~2和0.38巢/hm~2。3月中旬开始营巢,巢区半径约24m。产卵期5d。平均窝卵量5.5枚(3~8枚)。孵卵期15d,每天孵卵占全天活动时间的63.1%,凉卵占31.9%,出雏率为88.5%,育雏期16.4d,育雏频次及食量分别为29.25次/d·雏和0.127ml/雏·h。繁殖率为4.87只/对。成鸟食物中昆虫占92.25%,其中马尾松毛虫占55.23%。雏鸟食物全为昆虫。育雏期间对越冬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消费量为1784.92条/hm~2,控制越冬后马尾松毛虫密度为0.85条/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颡鱼性腺发育的季节性变化。[方法]通过石蜡切片技术研究黄颡鱼的性腺发育。[结果]精巢和卵巢3月份以Ⅲ期为主,进入到6月份就以Ⅴ期为主,到9月份是以Ⅳ期为主,到12月份就退化到Ⅱ期,一个新的生殖周期接着开始运转。繁殖月份为每年的6月,且其在繁殖周期中出现波峰。[结论]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可知黄颡鱼的性腺发育是随着季节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叶玉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35-17836
[目的]探明早熟新品种“洛阳红”的产量及结果性能。[方法]以“美国8号”为CK,通过实地试验,研究了“洛阳红”的生长发育、成花及结果习性、产量。[结果]综合评价,“洛阳红”的生长发育、结果习性表现好,果实成熟率、萌芽率、成枝力、成花株数、坐果率较高,均优于“美国8号”。就产量而言,“洛阳红”产量大小年现象不明显,“美国8号”有大小年现象。[结论]‘‘洛阳红”的结果习性及产量均优于“美国8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我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开发应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引进杏黄兜兰(P.armeniacum)等24个兜兰属植物在贵州兴义进行驯化栽培试验。[结果]引进的24个兜兰属植物种均能正常生长,部分品种生长良好,繁殖率高。杏黄兜兰(P. armeniacum )、硬叶兜兰(P. micranthum)等分化繁殖率高,在植株生长点受损的情况下,分化率成倍增加。[结论]该研究为兜兰属植物资源保护和研究应用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曹新国  黄一飞  胡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59+10766
[目的]分析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Orza sativa L.)的特征特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宣F116S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0年利用宣69S为母本、培矮64S为父本杂交选择育成的,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为充分了解其特征特性,在选育鉴定过程中,采用分期播种试验和相关指标测试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宣F116S育性稳定,花粉镜检以无花粉败育为主,败育率99.98%,套袋自交结实率100.00%;开花习性较好,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合力强。[结论]宣F116S适合配制早熟和中熟杂交中籼组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加强优质原种繁育、优选父本配组和配套安全生产技术,有利于不育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土壤条件下桔梗种质资源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桔梗的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50份不同来源的桔梗种质资源分别种植在沙壤土和黑粘土上,比较不同土壤条件下株高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种质资源间的差异,并对同一性状在2种土壤条件下的表现及8个性状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8个主要农艺性状在供试的50份桔梗种质资源间差异很大且趋于连续分布;每一农艺性状在两种土壤条件下的表现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单根重与根粗、株高以及茎粗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827、0.769、0.719。[结论]该研究结果在桔梗的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京地区黑纹粉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南京地区黑纹粉蝶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方法]通过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黑纹粉蝶卵的孵化情况,幼虫的取食行为及幼虫的历期,幼虫的危害特点,化蛹的部位,成虫的习性等。[结果]生境调查和室内饲养表明,黑纹粉蝶在南京地区1年2~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中越冬,成虫3月下旬始见,幼虫共5龄。在室内饲养的条件下,卵期为4~5 d,幼虫期为12~15 d,蛹期约为9 d,世代重叠严重。其寄主为油菜、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幼虫以花蕾,叶片为食。[结论]黑纹粉蝶的取食量在3龄幼虫期加大,应在该阶段加强对黑纹粉蝶的危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王定康  孙桂芳  郭志明  吴娅  李学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11-8812,8836
[目的]克服三七育种工作带来的困难,解决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培育高产、优质、高抗的三七品种。[方法]以盆栽三七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对自然生长的三七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研究,了解三七花粉在自然条件下的寿命。[结果]结果表明,三七初花期花粉萌发率较高,在恒温25℃条件下,0.6%琼脂+10.0%蔗糖+0.1%硼酸的培养基有利于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低温(4℃)条件下可进行短期的花粉贮藏,延长花粉的寿命。[结论]该研究为三七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人工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凤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440-4442
[目的]为西葫芦果径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了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径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径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径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西葫芦果径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世代群体果径进行了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果径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2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F2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西葫芦果径育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20.
Al^3+对蚯蚓和家兔乙酰胆碱酯酶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轶辉  王波  崔小伟  毕亚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80-14182
[目的]探讨Al3+对蚯蚓和家兔乙酰胆碱酯酶的毒性。[方法]通过体外试验,分别研究了Al3+对蚯蚓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毒力(IC50)和双分子速率Ki的影响。[结果]Al3+对蚯蚓AChE和家兔脑部AChE的IC50分别为5.4和4.2 mmol/L;4.2mmol/LAl3+对家兔大脑AChE的双分子速率Ki值为5.4mmol/LAl3+对蚯蚓AChE双分子速率Ki值的1.02倍,表明家兔脑部AChE对A l3+的敏感性较蚯蚓AChE对Al3+的敏感性强。[结论]为从整个动物界层面阐明铝对AChE的毒性性质以及利用AChE快速检测铝的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