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防治小鹅瘟病,解决我省生产急需,我们从广东、江苏两省分别引进了两种疫苗、种毒和高免血清等。考虑到小鹅瘟鹅胚苗的毒力比较强,虽然对母鹅不敏感,但不断通过鹅后毒力增强,容易散毒,扩大疫区。而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2.
1982年5月下旬,我们增城县科协和县畜牧兽医学会在三江公社联合举办小鹅瘟鸭胚化CD 弱毒疫苗预防小鹅瘟技术推广学习班后,全县共有派潭、朱村、宁西、永和等6个公社21群母鹅共2,785只,在产蛋前一个月,用佛山兽专研制的小鹅瘟鸭胚化 GD 弱毒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2)稀释,每只母鹅肌肉注射1毫升。母鹅注射疫苗后未见不良反应,每年注射一次,对其生产性能亦无影响。我们曾调查了69个养鹅专业户所养的1,009只免疫母鹅后代,当养至30日龄时,成活986只,成活率为97.72%。广大社员普遍反映免疫母鹅的后代好养,能抵抗小鹅瘟。本县各  相似文献   

3.
鸭胚化小鹅瘟弱毒疫苗对24曰龄鹅胚和1口龄雏鹅安全;对晚期鹅胚免疫力较差,对1日龄雏鵝,接种后10天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木试验用鸭胚化小鹅瘟弱毒疫苗对24曰龄鹅胚和1日龄雏鹅免疫接种,检测对小鹅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鸭胚化GD弱毒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小鹅瘟“广东白沙(GB)强毒株”适应鸭胚,于1980年12月育成一株毒力弱而稳定、免疫原性良好的小鹅瘟鸭胚化GD弱毒株。制成湿苗,在母鹅产蛋前1个月,肌肉注射4559只。母鹅注射疫苗后,从第一批出壳的雏鹅至270天内所产的蛋孵出的推鹅,用南海、罗村等强毒株原液0.5ml/只攻击,结果六组免疫试验组全部保护;六组对照组的死亡率为53.3-100%。母鹅在注射疫苗后270~312天内所产蛋孵出的雏鹅的免疫保护率为81.8~88.8%。用100个疫苗免疫剂量肌肉注射30只母鹅,均无不良反应。于1981~1983年6月间,在广东省14个疫区内试用,共接种母鹅346107只,抽查3个县126个养鹅户所养的4374只免疫雏鹅,至上市时的成活率为93.8%。同时抽查1781只非免疫雏鹅,其成活率仅为44.4%~75%(平均50%)。  相似文献   

5.
鹅的鸭瘟和小鹅瘟是当前严重威胁养禽业的两种传染病,虽然已分别有了预防疫苗,但鸭瘟疫苗对鹅的鸭瘟效价较低,免疫期短,效果不一,特别是接种两种疫苗时,需多次注射,使用不便。根据鹅源鸭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可同时在同一鸭胚复制增殖,未发现干扰作用的存在,特进行二联疫苗的研制,以便提高疫苗质量和满足防疫需要。 研究结果显示,二联苗对成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免疫鹅对鸭瘟强毒攻击的半数有效免疫剂量(10~(6.5)ED_(50)/1ml)、免疫鹅血清对小鹅瘟病毒的中和指数(NI=7586)分别略高于鸭瘟疫苗(10~(6.5)ED_(50)/1ml)和小鹅瘟疫苗(NI=3163),免疫鹅的鸭瘟中和抗体反应和小鹅瘟沉淀抗体反应与相应的鸭瘟疫苗和小鹅瘟疫苗基本相同,从而初步研制成功二联弱毒疫苗。二联苗免疫鹅对鸭瘟有免疫力,其后代可免遭小鹅瘟侵袭,具有双重作用,由于使用同一鸭胚生产二联苗,可简化制苗工艺,降低成本,便于现场应用,减少对鹅的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场共饲养母鹅7,004只,属阳江地方良种。过去由于常发生小鹅瘟,小鹅的成活率较低,从出售到私人及集体单位的那批1,311只雏鹅的情况来看,养至上市时的成活率只有75%。另三个单位(食品公司种鹅场、县农科所及温泉茶场)购买我场小鹅255只,养至上市时只成活45.5%。自1982年6月开始使用佛山兽医专科学校研制的小鹅瘟鸭胚化 GD 弱毒疫苗湿苗,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0~(-2)稀释,每只母鹅在产蛋前,肌肉注射1毫升,共注射1,004只。母鹅注射疫苗之后未发现肉眼可见的不良反应。每年注射一次,对其生产性能亦无影响。全年共孵出15,280只小鹅,  相似文献   

7.
用小鹅瘟强毒疫苗接种的母鹅群越来越多,以及母鹅群接触病毒的机会越来越频繁,其所产的蛋均含有不同滴度的母源抗体;再加上母鹅产蛋有季节性,一只母鹅一年平均约产三十只蛋,种蛋的价格较贵,因此,用鹅胚生产强毒疫苗有一定困难。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发现小鹅发生此病的日龄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笔者等已多次看到四十五至五十五天龄鹅只患典型的小鹅瘟而死亡的病例。倘若不断地用强毒接种或通过成年鹅,由于强毒不断地适应鹅体并增强其毒力,就可  相似文献   

8.
将从有关单位引进的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毒株连续通过8日龄鸭胚绒毛尿囊腔传5代,由此而得到VF33种毒。VF33种毒对8日龄鸭胚的半数致死量为10~(6·25)/0.2ml,中和指数为3.25,最小致死量为10~(-4)/0.2ml。将VF33弱毒疫苗作1:100稀释,每只产卵母鹅肌肉注射1ml,免疫后110天收集种卵育雏,每只以0.5ml强毒攻击,其保护率为90%;将种毒原液5ml接种产蛋母鹅,1ml接种3~6日龄雏鹅,均表现安全。  相似文献   

9.
由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兽医系禽病教研组研制成功的小鹅瘟鸭胚化 GD 弱毒疫苗,已于1986年1月24日通过技术鉴定。鉴定会由广东省高教局主持召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广东省兽医防疫站、广东省生物药品厂、广州市兽医站、广州动植物检疫所、湖南省酃县以及我省的阳江县、斗门县、增城县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小鹅瘟鸭胚化 GD 弱毒疫苗属国内首创成功的一种新产品,用鸭胚弱毒疫苗代替鹅胚强毒疫苗,是小鹅瘟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突破。这种疫苗经过室内和现场试验,并经过4年在4个省的16个县(市)疫区大面积试用,注射  相似文献   

10.
1 小鹅瘟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严重下痢,并有时伴有神经症状.对于本病,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无治疗作用,因此主要做好预防工作. 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母鹅在产蛋前一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可使其所产的蛋孵出的鹅雏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对未获得母源抗体的雏鹅,尤其是存在疫情的情况下,应在出壳当日或三日内接种小鹅瘟血清或卵黄囊抗体,间隔7日后再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有时直接对1~3月龄的雏鹅接种小鹅瘟弱毒疫苗(因为雏鹅7月后产生免疫力,所以应注意避免超前感染,以防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1.
(一)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有的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方法: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相似文献   

12.
1小鹅瘟 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有的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h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防治方法: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mL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mL;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mL,或用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疫。  相似文献   

13.
小鹅瘟病的防治姜惠洁刘力威(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150086)(黑龙江省兽研所)小鹅瘟病是养鹅业危害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随着鸭胚弱毒疫苗及抗小鹅瘟血清或抗小鹅瘟卵黄抗体提取液等生物制剂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该病流行,但由于现地条件差异,致使目前小鹅...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使用免疫制剂预防小鹅瘟生物制剂有疫苗和抗血清两大类. 1.疫苗:有活疫苗和灭活苗二种.活疫苗:1961年从患病雏鹅分离的强毒株,经易感鹅胚传代减弱,已对易感雏鹅无致病性,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目前有农业部批准鹅胚化种鹅用活疫苗和雏鹅用活疫苗二种,另一种为鸭胚化小鹅瘟活疫苗,仅限于种鹅用,而雏鹅禁用.鹅胚化活苗,每羽份疫苗病毒量含量为≥105 ELD50,比鸭胚化活苗高100倍.  相似文献   

15.
鹅的鸭瘟病预防,多年来都是使用鸭瘟弱毒疫苗按鸭的免疫剂量进行预防接种,但最适宜的免疫剂量尚未测定。为了测定鸭瘟疫苗对鹅的有效免疫剂量,采用鸭瘟鸡胚化  相似文献   

16.
小鹅痘是由小鹅瘟病毒感染所致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25日龄以内的雏鹅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时会造成毁灭性的严重后果,给养鹅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控制小鹅痘的流行,我们从1988年开始,进行了小鹅痘弱毒疫苗、高免血清、免疫蛋黄的防治效果试验,并取得较满意的结果。一、材料与方法 1、种毒:疫苗的种毒系从外地某单位购进的鹅胚绒尿液。强毒为本地小鹅痘典型病例的内脏毒。 2、试验动物:制苗用鹅胚来自未经免疫的健康母鹅。1日龄和4日龄雏鹅购自非疫区未经免疫母鹅的后代。经母鹅免疫的4日龄雏鹅由县种鹅场提供(为免疫三个月后的母鹅所产)。制高免血清和免疫蛋黄用的母  相似文献   

17.
小鹅瘟是养鹅业的大敌。最好的预防办法是给母鹅接种小鹅瘟疫苗。如果能正确掌握给母鹅进行小鹅瘟疫苗接种的方法,就会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小鹅瘟疫苗的具体接种方法及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方定一等(1963)首先应用鹅胚传代弱毒菌免疫母鹅防制本病获得成功。陈伯伦等(1985)研制并进一步使用鸭胚化小鹅瘟疫苗。国内七十年代后也陆续发展了不少疫苗,如通过鹅胚或番鸭胚成纤维细胞连续继  相似文献   

19.
1小鹅瘟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小鹅瘟均无效。必须切实做好预防与疫苗接种工作。严禁从疫区购进种蛋、雏鹅及种鹅。入孵的种蛋应严格地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以防止病毒经种蛋传播,孵化场也必须定期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病死的雏鹅应焚烧或深埋,对被污染的场所要彻底消毒,严禁病雏鹅外调或出售。在母鹅产蛋前30天内,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2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石井系鸭瘟弱毒疫苗连续通过雏鹅继代,对雏鹅的毒力逐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体温逐渐升高,肝脏病变愈来愈明显,死亡率也愈来愈大。同时对大鹅的毒力也不断的提高。在F_(22)代以前共接种雏鹅110只和大鹅27只,结果全部健活,但以后则死亡数不断增加。至F_(38)代时以10~(-1)稀释毒注射雏鹅5只及大鹅3只,全部死亡。与此同时,此雏鹅毒对鹅体的免疫原性则有明显的提高。在F_(15)代时以500及1000倍稀释毒各免疫大鹅5只,结果10只鹅全部死亡;但到F_(22)代时,以同样剂量对大鹅进行免疫及攻毒,结果两组共8只大鹅,则全部保护。后来为了降低雏鹅毒的致病性并保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又将雏鹅F_(27)代毒通过鹅胚5代后,再通过鸭胚5代,最后用鹅胚及鸭胚毒分别以10~(-1)稀释度注射大鹅各3只,结果鹅胚毒组2/3存活,而鸭胚毒组则3/3正常。石井系鸭瘟弱毒苗(以下简称石井苗)经过多年来在生产上使用推广,对控制鸭瘟流行起了良好作用,且抗原性一直保持稳定,用于对鸭的最小免疫剂量可达到10~(-7)l毫升/只。但近两年来我省各地鹅的鸭瘟病广泛流行,然而当使用此苗于鹅体时,则防疫效果不甚理想,免疫效价低,免疫期短。为此,本试验试图将石井苗先通过雏鹅继代,以期达到提高其对鹅体的免疫效果,为解决当前鹅感染鸭瘟而提供较理想的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