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杏林湾水库1999年10月至2001年8月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选择透明度、水温等8项环境因子与浮游轮虫密度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并确定与浮游轮虫密度关系显著的环境因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南池透明度、盐度、纤毛类生物量是影响浮游轮虫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北池浮游植物生物量,细菌总数量,纤毛类生物量、透明度量是影响浮游轮虫密度的显著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2.
赵红雪  邱小琮  李力  王远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51-16253,16307
[目的]探索沙湖后生浮游动物与主要水质因子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沙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主要水质因子的季节动态,对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34种,其中轮虫23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3种;密度为175~924个/L,轮虫占优势;生物量为0.28~1.80mg/L,桡足类和轮虫占优势,趋向小型化。沙湖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大于50,水体营养水平达到富营养化。相关分析表明,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生物量与桡足类密度同叶绿素a、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TLI在0.05水平显著正相关,与水体透明度在0.05水平显著负相关。[结论]后生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与水体水质因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2016年对钱塘江流域富春江江段的轮虫群落进行逐季度调查,分析富春江轮虫的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并探讨轮虫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共观察到轮虫14属27种,轮虫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明显,春季轮虫的密度和生物量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春季优势类群为多肢轮虫,秋季优势类群为臂尾轮虫,冬季优势类群为龟甲轮虫。轮虫群落密度在空间上表现为轮虫密度在三江口段最高,5#采样点最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温、pH值、总磷(TP)含量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富春江轮虫群落时空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高邮湖轮虫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水质进行生态学评价,2017年1-12月对高邮湖轮虫的群落结构以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1年的调查研究,共鉴定出轮虫18属31种,优势种13种.不同季节轮虫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轮虫密度在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典型相关分析(CCA)结果表明,水温、溶解氧含量、叶绿素a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因子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多样性指数以及轮虫污染指示种对高邮湖进行水质污染水平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高邮湖水质处于中污染水平,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5.
于2020年6—8月对沙湖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水平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浮游甲壳动物种类、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沙湖共记录了浮游甲壳动物7种,其中枝角类5属5种,桡足类2属2种;不同湖区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有差异,象鼻溞、剑水蚤、无节幼体在全湖出现;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1.8~73.0个·L-1,呈现沉水植物区<沿岸区<敞水区<挺水植物区的变化。分析表明,影响沙湖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磷浓度和总氮浓度,其中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氮浓度是引起沙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空间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2016年对上荷塘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逐季度调查,分析上荷塘水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并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共观察到浮游动物19属29种。主要优势种为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且优势种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浮游动物的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 225.88±1572) ind./L和(0.340±0.415) mg/L,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指数(H')均为秋季最高。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透明度和p H等理化环境因子是影响上荷塘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104~303.35×104ind/m3,平均丰度是27.20×104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115.5x-11.1x2+0.35x3(n=18,R2=0.952,F=92.66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淡水池塘虾蚌混养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海盐县百步镇6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为对象,比较了罗氏沼虾单养与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及养殖水化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养池塘中TN、TP、NO3--N与DO均显著低于单养池塘,而其它水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养殖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2种,其中枝角类13种,占总种类数的59.09%;桡足类9种,占40.91%。混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养池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单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混养池塘。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温和总磷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典型对应分析(CCA)显示,浮游甲壳动物的时空分布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混养池塘罗氏沼虾产量(866.70±214.92kg/m2)极显著高于单养池塘(533.30±104.24 kg/m2)。结果表明,虾蚌混养对池塘中水质指标有一定的改善,虽然对浮游甲壳动物物种组成不造成影响,但明显地降低了浮游甲壳动物的多样性、密度和生物量,并且虾蚌混养可提高虾类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4~6月,对黄河下游利津河段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并结合浮游植物种群特征,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该河段共有浮游植物5门114种,丰度为0.90 × 104~303.35×104 ind/m3,平均丰度是27.20 × 104 ind/m3;生物量为0.008~5.890 mg/m3,平均生物量0.641 mg/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Simpson’s多样性指教分别为1.59、0.36和0.55.SPSS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透明度,浮游植物丰度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393.8+ 115.5x- 11.1x2 +0.35x3(n=18,R2=0.952,F=92.655,P<0.01).[结论]黄河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政变,透明度是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浮游生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2021年9月,采用冗余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对白洋淀浮游生物及关键环境因子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7种,优势种为无节幼体、近邻剑水蚤、萼花臂尾轮虫、螺形龟甲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曲腿龟甲轮虫、长额象鼻溞、卜氏晶囊轮虫;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3种,优势种为小球藻、梅尼小环藻、席藻和尘埃微囊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总氮含量、pH、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pH、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亚硝态氮含量、pH、总氮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pH、化学需氧量、亚硝态氮含量、总氮含量及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可作为白洋淀水质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市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于2020年夏季、秋季、冬季及2021年春季对大房郢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对比浮游生物群落现存量与历史变化,并使用冗余分析(RDA)以及蒙特卡洛置换检验探究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浮游植物以蓝藻门为主要优势种属,密度及生物量较2005年分别增加37.7%和7.0%,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密度较2005年大幅度下降了77.5%,生物量多样性增加了47.8%,影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NH3-N、T(温度)、pH和TN。此外,研究也揭示了季节变化对水库浮游生物的物种组成影响小,但对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循环水养殖池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在夏秋交替季节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池塘组合系统养殖斑点叉尾鮰苗种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研究结果表明:1)系统内各塘间浮游植物和轮虫各自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且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递增,而各塘间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无显著差异;2)系统内浮游植物和轮虫各自的密度和生物量在调查期内无显著波动,而甲壳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波动性;3)循环水导致各塘中浮游生物出现交叉现象,且各塘中浮游生物的优势种处于不断的更替状态;4)养殖密度的增加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并推动了浮游动物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连湾大孤山海区水下爆破活动对其所在海区水质及浮游生物的影响,于2007年的9—12月对爆破后2 h和1 000 m范围内的爆破区域进行了监测,内容包括透明度、盐度、溶氧、pH、悬浮物、油、氨态氮、硝酸氮、亚硝酸氮、活性磷10项水质指标和叶绿素a、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动物生物量3个生物指标。结果表明:爆破对海区透明度和悬浮物的影响显著,对其它指标影响不显著。整体上,本次爆破不会对该海区水质及浮游生物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白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白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白石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时空格局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共发现浮游植物239种,其中绿藻138种,硅藻39种,裸藻26种,蓝藻19种,甲藻8种,金藻、隐藻、黄藻各3种;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调查期间浮游植物密度为13.44×106cells/L,生物量为11.33 mg/L,优势类群为硅藻、隐藻和蓝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其中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凌河牤牛上游下游中游;根据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划分标准,白石水库属于富营养型水体;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为0.24~0.48,一周年的平均值为0.36,多样性指数为1.73~3.44,一周年的平均值为2.61。研究表明,白石水库目前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氮、磷对水库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于2019年春、秋两季笔者分别对陵水湾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和水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春、秋两季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81种和3门53种,均以硅藻居多.春、秋两季优势种各不相同,但均为7种.春、秋两季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8.56×103个·m-3和22.81×103个·m-3.春季该海域浮游...  相似文献   

16.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中国北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海水高位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采用高位池养殖的常规方法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高位池的平均水温为23.45℃、p H为8.16、盐度为23.1,叶绿素含量在养殖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硅藻、裸藻和绿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9.58%、20.83%和18.75%,甲藻、蓝藻和隐藻只占少数;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1×10~6cells/L,生物量平均为22.39 mg/L,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6,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13;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27.04ind./L,生物量平均为0.629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8,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2;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总氮、总磷、NO_2~--N、NO_3~--N,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p H、总氮、NO_2~--N和NH_4~+-N。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后期水质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生物群落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稻蟹共生耦合系统浮游植物的研究,分析该模式下稻田与不同水体循环运作中稻田进水口、稻田中间、稻田出水口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水稻品种为秋优88号,蟹品种为中华绒螯蟹,实验选择4个(3、6、7、10号田)灌溉鱼塘尾水稻田(试验组)和1个(8号田)灌溉黄河水稻田(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35种,其中3号田鉴定出8门153种,6号田鉴定出8门147种,7号田鉴定出7门143种,10号田鉴定出8门159种。对照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27种。试验组平均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优势种13种,对照组优势种9种,均以蓝藻为主。灌溉鱼塘尾水稻蟹田多样性指数高于灌溉黄河水稻蟹田,表明灌溉鱼塘尾水稻蟹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更加完善与稳定。试验组磷酸盐、总碱度、盐度、p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水温、溶氧、亚硝酸盐、氨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DA分析表明,pH、透明度、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生态治理工程对太湖入湖河道水环境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蕾婷  蔡颖  刘华  於梦秋  冷欣  安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05-13909,13992
梅梁湾是太湖北部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地区之一,对其杨湾段入湖河道及河口区域,通过生态清淤干化、构建前置库、围隔工程与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综合手段进行生态治理。治理期间,分别于2010年5、7和9月对该示范区域进行水质和生物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后期水体透明度平均值达到了48 cm,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2.7%~88.2%和30.3%~95.8%;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变化表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降低;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变化也指示了水体健康水平逐渐提升。生态治理使杨湾水质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海南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保护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和水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7月(夏季)和9月(秋季)及2020年7月(夏季),对海南岛海尾湾近岸海域的12个固定采样点(站点)进行3个航次的水样采集调查,返航后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水质及周边环境等进行鉴定和记录,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19—2020年的夏季航次采集水样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147种,以硅藻门种类(121种)为主,其次是甲藻门(18种);优势种包括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并基角毛藻(C.decipien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 Gmelin.)、冰河星杆藻(Alexandrum catenclla)及拟旋链角毛藻(C.pseudocurvisetus)等;各调查站位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7.50×104 cells/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3.07~4.33,Pielou均匀度指数(J')介于0.58~0.85,丰富度指数(D)介于1.34~5.12。2019年秋季航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86种,其优势种包括旋链角毛藻、拟旋链角毛藻、覆瓦根管藻(Rhizosolehia imbricata var.Schrubsolei)、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中华根管藻(Rhizosolenia sinensis)及菱形海线藻等;各调查站点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53.80×104 cells/m3,H'介于1.80~3.35,J'介于0.33~0.63,D介于1.66~3.39。影响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是水温、SiO4和NH4-N;RDA分析结果表明,旋链角毛藻群落结构与SiO4和COD呈正相关,而拟旋链角毛藻群落结构与水温、化学需氧量(COD)和pH呈正相关。【结论】2019年夏季—2020年夏季海南海尾湾海域的水生环境良好,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高,影响海尾湾海域浮游植物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是水温、SiO4和NH4-N。因此,在掌握海尾湾海域内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种群结构间的相互关系后,应定期重点监测海尾湾海的SiO4和NH4-N变化,避免赤潮发生,同时更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海水养殖业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检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