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猬实种子特性与致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猬实种子外被刺状刚毛,种皮坚硬面厚实,吸水萌发极其困难,经测定,其种子结实率为65.9%,生活力为50.0%。发芽率仅有25%,如果种子长期处于温暖湿润的环境而不萌发,其生活力继续下降。由此相知,猬实的种子特性是在自然状态下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直流电场正电极处理油松种子后,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明显提高。浸水种子分别为对照的111.61%和158.61%,干种子分别对照的120.21%和122.13%,对油松种子萌发过程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表明,直流电场处理可促进细胞膜修复,提高种子萌发阶段的生物氧化水平,加速新陈代谢,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使激素在实葶葱种子处理上得到应用,以新疆野生蔬菜实葶葱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GA3、NAA和6-BA溶液对实葶葱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对实葶葱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处理对实葶葱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50~1200mg·L-1GA。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实葶葱种子的萌发,其中以浓度为200mg·L-1GA。处理的效果最佳,发芽率为85.33%,高于对照9.33个百分点;120mg·L-1的NAA处理对实葶葱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明显;5~120mg·L-1 6-BA处理抑制实葶葱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黑土中根际微生物对粮食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黑土完全抑制种子的萌发。其他处理的黑土中.未灭菌的黑土比灭菌的黑土更利于玉米、小麦、绿豆种子萌发。其未灭菌黑土种子发芽率达98.61%.发芽势达93.75%,灭菌黑土种子发芽率达30.56%,发芽势达18.06%。供试土样中,未灭菌的碱性黑土和松软黑土对3种种子萌发的效果最好,发芽率和发芽势几乎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药用保护植物黄连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用植物黄连(Coptis chinesis)为国家三级渐危保护植物,通过对黄连种子萌发的多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揭示了黄连种子萌发生理与其致危机理的关系.TTC(四氮唑)染色法测得的黄连种子的生活力低,仅为56%,空粒和无生活力的种子占44%,其中空粒种子占28%.种子的吸水实验表明黄连种皮透水性较好,完全吸水时间仅为24h,从而可以判断,种皮不可能是萌发率过低的制约因素.萌发实验显示:22℃是种子较为适宜的萌发温度,发芽率可达到52.9%.5.0mg/L的GA3处理后的萌发率提高最为显著,可达71.2%,但是过高浓度(7.5mg/L)的GA3则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效应.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适度的温度(22℃)和GA3浓度(5.0mg/L)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黄连的种子生活力低,且种子长期处于休眠,可能是导致黄连致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千金子种子的休眠解除方法与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地下5cm混湿沙层积80d,或室温下干藏180d,或用脱去颖壳+GA3400mg/L溶液浸泡24h,可以解除千金子种子休眠,其发芽率分别为100%、78%及78.67%。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其种子萌发的起点温度为15.93℃,60%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有效积温为36.86℃,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40℃。千金子是光敏性种子,光照是萌发的必要条件,在光照12h/黑暗12h条件下,萌发率高达97.6%。千金子种子在0~2cm土层中均能出苗,0~0.5cm土层出苗率高,4cm以下土层几乎不能出苗。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豆杉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特性。[方法]以当年采收的南方红豆杉种子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形态指标、生活力及发芽力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萌发特性。[结果]种子呈坚果状,紫褐色,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呈椭圆形。种子长为3.78~5.84mm,直径为3.84~5.86min,平均含水量为8.5%,千粒重为65.048g。种子由种皮、种胚和胚乳构成,种皮重量占完整种子重量的51.83%。新鲜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种胚长约1.3~1.9mm。有生活力种子的比例为77%,无生活力和空粒种子的比例分别为21%和2%。层积8个月后,2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1.8%;流水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次之,为61.5%;自然层积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低。f结论]南方红豆彩种子具有一定的侏眠特性.赤垂素浸泡时箕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珊瑚树腋芽人工种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珊瑚树腋芽节段为繁殖体,以4%海藻酸钠和2%CaCl_2为凝胶系统,采用不同包裹基质制备人工种子,并于不同基质上萌发。结果表明,较佳繁殖体为腋芽长2~4mm的芽段。人工种子萌发率,用MS培养基浸泡5min比对照提高10.46%,在包裹基质中加入0.5%活性炭其萌发率提高15.49%,于包裹基质及萌发基质中加入0.2%多菌灵,萌发率提高14.6%,插入蛭石中比置于MS琼脂培养基上的萌发率高13.29%。  相似文献   

9.
电解水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电解水对作物种子萌发和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浸种可提高小麦发芽率7.3%~10.3%,而对萝卜、白菜、黄瓜和水稻种子发芽无明显影响。强碱性电解水对花生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强电解水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发芽率14.7%~20.0%,强碱性电解水在种子发芽过程中有一定的抑制霉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蔺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物理、药剂、低温层积以及多种配合处理方式对破除马蔺种子休眠及诱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马蔺种子种皮约占种子风干质量的27.99%,种子透水性较差,种子自然萌发率较低,为2%~3%.物理、药剂、低温层积处理方法的单一处理对破除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效果不明显.但将几种方法配合处理后,发芽率有所提高.特别是在层积处理60d,又经300mg/L赤霉素处理后,种子萌发率可达14%.由此可见,多种处理方法的配合使用对破除马蔺种子休眠以及提高其萌发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3种药用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白术、黄芩和远志3种药用植物种子为材料,分别将含水量为3%、5%和15%的3种处理的种子在-10、0、20和36℃条件下贮藏1年,对3种药用植物种子在贮藏1年后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在温度和含水量2个控制因素中,含水量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温度更为明显;3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随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种子含水量控制在3%或5%时,温度的高低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不明显,而含水量为15%的种子在0℃环境下的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对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金钱松种子为材料,采用超干燥和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处理种子,定期测定其发芽率、活力指数、电导率及其他指标,研究种子劣变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室温硅胶干燥法将金钱松种子含水量降至4.2%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但降至3.3%时,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明显下降,种子发生损伤;人工老化过程中,含水量4.2%~6.4%的种子电导率增加幅度最小,O2.-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含水量的种子,与其他含水量种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含水量4.2%~7.5%的种子MDA含量明显低于未经过超干处理的种子,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吸胀萌发前,含水量较高的种子抗氧化酶活性较高,且在人工老化过程中的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蒙古黄芪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电导法在种子发芽活力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14份的蒙古黄芪种子表观形态学特征、吸水率、硬实率、生活力和电导率和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子的表观形态学特征与种子的发芽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种子吸水率和发芽率呈负相关(r=-0.878 9);种子硬实率和发芽率呈正相关(r=0.723 7);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正相关性(r=0.939 6);种子电导率与发芽率之间呈负相关(r=-0.959 4)。种子活力和电导率都与种子发芽率呈较高相关性,但是电导率测定方便快捷,可作为大批蒙古黄芪种子活力水平快速探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种子活力是种子播种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种用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状,表现为种子快速发芽、耐逆萌发、幼苗快速建成等性状。种子活力与种子发育、成熟、劣变、萌发和处理等环节都密切相关,且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本文重点总结了调控种子活力形成、种子快速萌发、种子耐逆萌发、种子幼苗建成等方面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黄山花楸种子休眠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种子休眠的解剖结构基础与影响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山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2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表面覆一层角质层,胚根端和子叶端的种皮细胞排列明显比中间部位密集;种子透水性障碍不明显而透气性障碍显著;未处理的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86.67%~96.67%;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的萌发率在90%以上。表明黄山花楸种胚无休眠,种皮透性、特别是透气性对休眠有一定影响,种子休眠主要是种皮的机械障碍引起的物理休眠。  相似文献   

16.
铅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Pb2+处理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潍绿4号绿豆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Pb2+处理对绿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当Pb2+浓度为6 mg/L时,种子发芽率稍高于CK,随着Pb2+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呈下降趋势,当Pb2+浓度为80 mg/L时,发芽率仅为CK的42.6%。当Pb2+浓度低于10 mg/L时,种子发芽势高于CK,随着Pb2+处理浓度的升高,发芽势逐渐降低,当Pb2+浓度为80 mg/L时,发芽势仅为CK的28.2%;当Pb2+处理浓度小于10 mg/L时,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高于CK,随着Pb2+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下降。低浓度Pb2+能促进绿豆根和芽的生长。[结论]Pb2+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种子活力的生理和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种子活力是反映种子在各种条件下具有的潜在萌发与出苗能力,以及贮藏性能的性状,受遗传、种子发育期间的环境条件及贮藏条件等因素共同决定,较种子标准发芽率更能说明种子质量的优劣。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种子活力的生理机理研究表明,在种子发育后期,LEA蛋白、寡聚糖和ABA等抗逆物质与种子活力的形成有关,而膜脂过氧化作用、染色体及基因的畸变和胚蛋白的降解等则被认为是引起或加剧种子活力衰退即种子老化劣变的重要原因。种子活力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目前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种子活力的遗传学与QTL分析主要集中在形态学指标,而生理学指标的分析较少。与种子活力有关的QTL位点的数量、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遗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等,与植物种类和种子活力性状指标有关,遗传作用特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种子发芽特性与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农大108和鲁单981两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和不同温度下不同玉米品种萌发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样品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苗高、根长、苗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在17.5~27.5℃范围内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达到一定温度后出现下降趋势;在水分等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不同玉米品种萌发的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略有不同,对于同一品种,低温影响种子的萌发进程,延缓种子出苗,特别是低活力的种子。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低活力的种子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宜的播期。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及其双亲种子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杂交水稻汕优63和协估64及其双亲的新种子活力。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较其双亲具有明显的发芽优势,但抗老化及田间成苗能力因组合而异。汕优63抗老化和田间成苗能力相对较弱,而协优64则具有较强的抗老化能力和较高的田间成活率。在发芽率较高且相近的情况下,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去壳)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正相关(r=0.730)。种子裂壳率的高低是其活力差异的原因之一。探讨了咎子活力测定方法,认为在目前尚无标  相似文献   

20.
以牧草苦荬菜种子为材料,选取4个种子含水量(6.94%、3.27%、1.24%、0.98%)及6个贮藏温度(常温、25℃、15℃、10℃、3℃、-15℃),连续贮藏5个时期(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6个月),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苦荬菜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均对苦荬菜种子活力有显著影响;贮藏温度在-15~15℃条件下,苦荬菜种子活力相对较高(贮藏16个月发芽率33%~42%),常温和25℃条件下种子活力下降明显,到16个月时种子活力几乎完全丧失(发芽率1.9%~2.4%);种子贮藏的最适含水量受贮藏温度的影响,贮藏温度越高,最适含水量相对要求越低。贮藏温度25℃,种子含水量为0.98%、1.24%、3.27%时种子发芽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0%、30%、34.7%,与种子含水量6.94%的种子发芽率(14%)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