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硫酸铵与有机碳源配合使用对氮素气态损失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试图通过对土壤微生物与氮素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探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微生物生物量机制.1材料与方法1.1土样的采集与处理两种土样均采自浙江省龙游县,1号土样属红砂土,土壤有机碳、全氮及有...  相似文献   

2.
在施用等量无机肥的基础上 ,施用不同的有机物料。结果表明 :泥炭对于提高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作用优于褐煤 ,且以 12 g/盆 (即 2 0 0 0mg/kg土 )为好 ;但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促进和氮素利用的提高上 ,褐煤比泥炭更好 ,且以 16 g/盆 (即 2 6 6 7mg/kg土 )为宜  相似文献   

3.
玉米苗对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设置4个氮素水平,研究了西南地区9个主栽玉米品种在苗期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与“适中”水平比较,登海1号和农大108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相对氮吸收量;农大3138、川单21号、东单60号和西单2号的相对氮吸收量在高氮水平下较高,而在低氮水平下较低;雅玉2号、成单14号和屯玉2号在低氮及高氮浓度下,其相对氮吸收量都不高。(2)几乎所有参试品种在低氮和极低氮素水平下植株对氮素的利用率都高于适中和高氮水平;农大3138、东单60号、屯玉3号、西单2号等品种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氮利用效率。本试验中还没有发现在苗期对氮素营养既高效吸收又高效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化肥有机替代对河南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水平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设置普通复合肥全量、腐植酸有机肥+有机替代20%、炭基有机肥+有机替代20%和生物有机肥+有机替代20%等处理,研究不同有机替代对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有机替代20%条件下,3个有机替代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为32.4%~37.8%,与化肥处理相比,腐殖酸有机肥有机替代处理最高,提高24.3%。与普通复合肥全量相比,3个有机替代处理能显著提高氮肥表观残留量,为15.8%~27.4%,其中,炭基有机肥处理最高,较普通复合肥全量处理提高27.4%。3个有机替代处理能显著降低氮肥表观淋溶损失量,达13.2%~23.3%,其中,炭基有机肥处理最低,淋溶损失量为32.58 kg·hm-2。有机替代化肥能显著降低氮肥表观气态损失量,达28.9%~51.6%,其中,腐植酸有机肥处理最低,气态损失量为16.88 kg·hm-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作物长期连作或轮作对旱地土壤水分和不同形态有机氮及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以确定旱地作物配置、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养分管理。【方法】利用黄土高原中部旱地2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休闲、小麦连作、玉米连作、苜蓿连作、豌豆-小麦-小麦-糜子及玉米-小麦-小麦-糜子轮作6种作物种植体系,对土壤水分、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长期休闲土壤有机氮、轻质有机氮和矿质氮含量最低;苜蓿连作能较好地保蓄浅层水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特别是0~20 cm的表层土壤,但较深土层的水分和矿质态氮消耗增加;玉米或小麦连作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氮和轻质有机氮含量,但长期小麦连作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两种轮作土壤的有机氮含量与小麦连作无显著差别,而两种轮作土壤0~20 cm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氮含量却既高于玉米连作土壤,也高于小麦连作土壤;土壤矿质氮含量高低与采样时是否有作物生长或施肥有关。【结论】长期免耕种植豆科作物虽能通过增加土壤轻质有机氮来提高有机氮累积,但增加下层土壤的水分消耗;豆科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或深浅根作物轮作,是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增加土壤有机氮累积和协调土壤氮素供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设置4个氮素水平,研究了西南地区9个主栽玉米品种在苗期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与"适中"水平比较,登海1号和农大108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相对氮吸收量;农大3138、川单21号、东单60号和西单2号的相对氮吸收量在高氮水平下较高,而在低氮水平下较低;雅玉2号、成单14号和屯玉2号在低氮及高氮浓度下,其相对氮吸收量都不高.(2)几乎所有参试品种在低氮和极低氮素水平下植株对氮素的利用率都高于适中和高氮水平;农大3138、东单60号、屯玉3号、西单2号等品种在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均有较高的氮利用效率.本试验中还没有发现在苗期对氮素营养既高效吸收又高效利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探讨了硫酸铵与有机碳源(葡萄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合使用提高黄筋泥及红砂土中氮肥利用效率的微生物机制。结果表明,配施有机碳不仅明显增加了红壤微生物量中的碳、氮,而且还提高了黑麦草的干物质量及植物吸氮量。相对而言,在黄筋泥上的配施效果优于红砂土。因此,配施有机碳源能提高氮素的植物有效性,其重要机制是通过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从而使施用的氮素更好地被转化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有机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选择典型稻田,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设置了尿素分次施用处理(U)以及尿素配合有机肥基施处理(MU)和单一有机肥基施处理(M),分析水稻生长、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U处理相比,MU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基本持平,但单一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与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相比,MU处理在产量构成上无显著差异,说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以满足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氮素需求。然而,M处理前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分蘖能力显著降低,造成有效穗数显著减少,导致减产。综合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减少施肥次数和人力投入同时保证稳产,并且长期施用有机肥对于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国内外氮素利用效率研究的现状,从氮素利用效率的含义、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生理特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无机与有机碳源混合营养培养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考察碳源混合营养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中的无机碳源(NaHCO3)与有机碳源(葡萄糖)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螺旋藻在基础培养基条件下,添加1.5g/L葡萄糖时,最终生物量为1.242 9 g/L;在以最佳葡萄糖添加浓度时,NaHCO3的最佳添加浓度为8.4g/...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用量粪肥增施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在等氮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开展盆栽试验,通过系统分析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水稻收获后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以及水稻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田面水无机氮素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对粪肥增施的最佳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用尿素(192.8 kg·hm-2,以N计)的基础上,增施0.75倍粪肥(相当于增施N 115.1kg·hm-2)的效果最佳,秸秆产量、籽粒产量、穗数、分蘖数、株高、秸秆吸氮量和籽粒吸氮量等指标均达到最高,与单施尿素相比,分别提高36.2%、46.4%、12.1%、16.1%、0.7%、48.5%和56.3%;氮素利用指标(氮素利用率、氮肥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和土壤氮素依存率)得到显著优化(P<0.05);追施穗肥后田面水中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0.4%和10.3%,表明适量增施粪肥会有效降低田面水中氮素的流失风险。另外,增施粪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随粪肥增施量的增加而提高。研究表明,在施用化肥基础上增施0.75倍粪肥,可最大程度实现水稻增产和氮素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氮素流失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水稻生产中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麦秆还田有机氮素对水稻增产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碳源和有机添加物对文心兰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以薄叶系文心兰Oncidiumaloha'Iwanaga'茎尖诱导形成的原球茎(PLB)为外植体,采用树脂膜培养容器(CP)的液体静置培养方式,比较不同碳源(蔗糖、麦芽糖、山梨醇)和不同有机添加物(蛋白胨、胰蛋白胨、苹果汁、番茄汁、椰子汁)对文心兰PLB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时,PLB在鲜重和干物重方面显著高于麦芽糖和山梨醇处理,同时PLB分化幼苗数较少;不同有机添加物处理,蛋白胨对PLB增殖效果显著,其次分别为蕃茄汁>椰子汁>苹果汁>蛋白胨.在幼苗分化方面,胰蛋白胨、苹果汁和椰子汁处理中,幼苗分化数显著高于蛋白胨和番茄汁处理,并在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蛋白胨和番茄汁两处理间在鲜重、干物重和幼苗分化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赵国苹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73-74,76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对油菜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氮素利用效率与氮肥用量、灌水控制水平关系极为密切,且水肥交互效应明显。油菜氮素利用效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在施用氮肥的条件下,随灌水控制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不施氮肥时适当提高灌水控制水平能提高油菜的氮素利用效率。水肥协调供应是油菜高产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综合考虑,灌水水平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80%、施氮量为0.12g/kg(土)的组合是最优的。上述结果可为蔬菜的合理灌溉和施肥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重庆地区2种代表性中性紫色土直,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提高了水稻株高、剑叶面积及穗长,降低了空壳率,以40%发酵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的当季水稻产量增加2.5%-10.1%,为各处理最高,氮素利用率提高17.65%,随有机N的比例增加水稻产量下降。连续两年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速效P和有效K均有明显提高,且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及增幅亦增加,土壤破解N的变化不明显,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变化与鳞、钾的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7.
18.
氮素和钾素在烤烟基追肥中的用量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多点多因子随机区组试验,探讨不同氮、钾用量配比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在基肥中的比例为60%,可提高烟叶产量和产值,氮肥在基肥中的比例进一步加大,烟叶的产量和产值有所降低,但上部烟叶品质明显提高;随着钾肥在基肥中比例的增加,烟叶内在品质提高,评吸质量改善。在烟株生长后期供钾,可降低总氮、烟碱等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夏季添加纤维素类固体有机碳源(秸秆)对沟渠水体中氮素去除效果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试验期内设定密集采样法代替常规采样法探究水体中氮质量浓度的变化,并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总氮(TN)质量浓度下降了35.9%,硝态氮(NO-3-N)去除率高达97.6%;温室气体排放较为稳定,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呈现昼高夜低的趋势,甲烷(CH4)排放通量出现多个峰值。整体来看,添加秸秆增强了水体中氮素的去除效果,同时矫正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变化较大,而在后期较稳定。因此,建议试验前期密集采样,后期可常规采样,后期最佳采样时间为9:00-11:00。  相似文献   

20.
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光合作用和产量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的干物质产量为10~20t/hm2 ,依品种、管理和环境而异 ,传统高秆品种的收获指数为0 3 ,而改良的矮秆品种为0 5 ,所以子粒产量为3~10t/hm2。每生产1t水稻所需的氮量依产量高低而异 ,平均产量为5~6t/hm2 时 ,需氮量为15~17kg,而对高产水稻则需氮量为19kg ,对水稻的整个一生来说 ,氮的供给与吸收过程同等重要 ,因每个产量因子的形成都受其临界期的氮素供应所制约。水稻植株新器官生长的氮素来源有二 :一是源于根部的吸收 ;二是源于老龄器官的氮素转移。对于新叶的生长 ,施氮时老龄器官的氮素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