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广义遗传模型,对家蚕杂种后代基因型和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估算基因方差分量、杂种后代基因型及杂种优势率的方法.对品种遗传性状的正确评价及杂交组合的合理选配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环境下作物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提出了利用多个环境的杂交亲本和F_1的资料,采用AUP法预测作物杂种后代在不同环境中的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分析方法。作为分析实例,本文对1992年和1993年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杂交亲本(P)、F_1皮棉产量和衣分的两年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对28个家蚕杂交组合及8个亲本作比较试验,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测定家蚕亲本遗传距离与F1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与回归关系,遗传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强。因而,可以用亲本遗传距离较好地预测家蚕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下作物基因型植和杂种优势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提出了利用多个环境的杂交亲本和F1的资料,采用AUP法预测作物杂种后代不同环境中的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分析方法,作为分析实例,本文对1992年和1993年陆了地棉杂交亲本(P)、F1皮棉产量和衣分的两年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对28个家蚕杂交组合及8个亲本作比较试验,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测定家蚕亲本遗传距离与F_1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与回归关系,遗传距离在一定范围内(30相似文献
6.
以12个家蚕亲本按6×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36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用2种方法分析了家蚕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亲本间遗传距离所表现的遗传差异与亲本固有的系统差异无关,与亲本的地理差异有一定联系。对遗传距离与36个杂交组合F110项性状杂种优势率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之间有6项茧质性状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直线回归关系,杂交组合F1杂种优势率随亲本间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加强。 相似文献
7.
家蚕品种间血液保护酶系统活力差异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家蚕血液保护酶系统活力在日本系统与中国系统间无明显差异,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保护酶系统活力具有强的杂种优势,杂交优势率达到30%以上,势能比值大于1,具有超显性效应。SOD,CAT活力的显性方向和显性度因品种而异,推测是支配SOD,CAT活力基因间的上位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茧丝量、纤度、茧丝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自F1代到F2代杂种优势衰退明显,而从F2代到F3代衰退速度缓慢.不同世代间的优势基本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家蚕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依杂交组合而有不同的表现,全茧最以中×日>中×中>日×日的组配方式,茧层量和茧层率以中×日>日×日>中×中。杂交亲本数量值的大小与F_1代产值多数无显著的相关性,但F_1代与雌亲的相关系数大于雄亲的相关,并多呈正相关关系。杂种优势与亲本值为负相关,以中×日组配方式最显著,中×中次之,日×日最少。根据杂种优势与F_1代产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故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F_1代的产值。由本试验建立的Y=a+b_1x_1+b_2x_2等各种回归方程式,可供育种工作进行预测杂种一代产值和选择杂交亲本,提高育种效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相似文献
10.
11.
作物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是一种天然现象,即杂交后代在产量、适应性和对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方面表现出超过双亲的特点。由于杂种优势能够使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等方面显著提升,故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植物学家们已经初步解释了作物杂种优势形成机理和遗传机制,但是杂种优势的形成原因复杂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阐述了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及主要农作物对杂种优势的应用进展,可以预见未来的研究会通过先进的测序技术结合多组学研究来逐步阐明杂种优势的复杂机理。同时更多地挖掘与杂种优势相关的基因、分子标记;创新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从而为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准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甜高粱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 相似文献
14.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①类平均法较适用于高粱的聚类分析;②聚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试材间的遗传差异;③遗传距离(D2)与地理来源、血缘没有必然的联系;④遗传距离(D2)与杂交种产量相关不显著,与超中亲优势(H1)相关极显著,与超高亲优势(H2)相关显著;⑤遗传距离(D2)与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之间相关不显著;⑥用遗传距离(D2)大小指导组配优良高粱杂交组合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针对2n种子和3n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考虑种子核基因、细胞质基因和母体植株核基因3套遗传体系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情形下,分别提出了三交和双交组合种子性状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给出了利用基因型值预测Fn代杂种优势的一般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ADM模型及MINQUE(1)统计方法对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紧凑型和松散型油菜品种(系)及其30个F1组合的14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次分枝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角果长度和分枝夹角等性状同时受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作用控制,其中株高的显性作用大于加性作用,其余性状的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主花序长度、一次分枝数、角果宽度和一次分枝长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和角果长度4个性状除受核基因控制外,还受到母体基因型的显著影响。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和分枝夹角的F1和F2代群体平均优势为负向优势,其中仅分枝夹角达极显著水平,其余性状均为正向杂种优势。F1代群体正向超亲优势仅株高和单株产量达到显著水平,且以单株产量的F1、F2代超亲优势较大(29.5%和12.0%)。分枝夹角的F1和F2代负向超亲优势达极显著水平(-20.6%和-17.7%),表明配制紧凑型F1代杂交种仅需一个紧凑型亲本。 相似文献
18.
基于40个SSR位点的分析,87份自交系划分4大群。其中,第Ⅰ群包括4小类,第1小类为Reid种群;第2小类包括郑58;第Ⅱ群分为2类,类2分为2组,其中一组属于Lancaster种群;第Ⅲ群是塘四平头群;第Ⅳ群可能是新的优势类群。以Reid×Lancaster杂优模式为例子,对强优势组合的亲本位点进行了比较,筛选出了有效母本自交系Z42和Z44,有效父本自交系Z13,Z14,Z15,Z16,Z17,Z18,Z19,Z30;对所有组合与对照品种的杂合位点数进行比较后,推荐了20个强优势组合供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广义遗传模型分析得知,全茧量、蛹重的性连锁效应作用强度达50%左右,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的作用强度相近,为15%左右;茧层量、丝素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达50%左右,显性效应为25%左右,性连锁效应较弱,为5%左右;茧层率加性效应与性连锁效应的作用具同等强度,为30%多;显性效应作用较弱,为10%左右.母体效应在5个性状中的作用较弱,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对5个性状作用形式相类似.其中基因加性及显性与环境互作两项效应的作用略强.由本模型所得剩余机误方差很小,仅为5%左右,说明本模型比较合理.因此,在此基础上,对各个供试品种的遗传效应预测值的分析比较可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