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12个陆地棉亲本及其17个F1组合两年不同铃期及不同铃位成铃数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除7月26日和8月31日两期外,其余各铃期成铃数平均优势均极显著,其中立秋前成铃优势不断增强,立秋后成铃优势逐渐下降,尤以8月13日至8月19日下降明显,从19.6%减至9.5%.各铃位成铃数中,只有上部铃位1和中部铃位1的成铃平均优势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陆地棉不同铃期和铃位籽棉产量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关于陆地棉品种间 F1产量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遗传机理 ,自 50年代以来 ,国内外曾作了大量的研究 ,但尚未见从生育动态和空间构成方面研究产量杂种优势的报道。本文从时空角度研究产量杂种优势 ,以深入了解杂种优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特点 ,指导生产和选配优良组合。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本试验选用 4个栽培品种 (泗棉 3号、徐州 1 84、浙 9和中 1 3 ) ,5个美国引进材料 (51 8151 8 3、52 3 2、51 0 2和 51 0 5)和 3个自选系 (52 54、52 4 2和 52 58)及配制成的 1 7个杂交组合。1 .2 试验方法1 .2 .1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于 1 995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6个棉铃性状具有较大差异的陆地棉品种(系),按照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群体,应用加-显遗传模型估算该群体铃-叶系统各组分(子棉、铃壳、对位果枝叶)干物质重不同发育时期的杂种优势表现,并对不同组分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铃期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平均优势,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趋于减弱;铃龄l0d时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正向超亲优势,此后下降,到成熟吐絮时达到显著的负向超亲优势.铃壳重的超亲优势以负向为主,除铃龄17d外,其余时期的平均优势表现为极显著的正值.铃龄45 d对位果枝叶重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8.64%、6.54%,优势组合率分别为100%、86.67%,而其他时期趋于0或为负值.铃龄17d的铃壳重与铃龄45 d、52d的铃重超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铃龄17d对位果枝叶重与铃龄17d、24d和31d的铃重超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铃龄17d对位果枝叶、铃壳的发育状况对后期铃重的提高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通径分析的决策系数分析方法,对8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系)的20个组合的F。现蕾、开花和结铃2a资料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节位果枝现蕾数、开花数、结铃数对单株结铃数的决策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中部成铃,选择节位13果枝上蕾、铃数较多,节位14果枝上花、铃数较多的材料可望选出结铃多的单株;要进一步发挥单株结铃数的杂种优势,在保证中部成铃的前提下,宜选择节位14果枝蕾铃数少、节位15果枝花铃数多的材料作亲本。在栽培上摘除一些部位果枝上部分蕾、花利于单株成铃增多。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不同铃期单株成铃数和籽棉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1995年,1996年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12个亲本及其17个F1组合不同花铃期的单株成铃数和单株籽棉产量,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单株成铃数在花铃前期以GE互作效应为主,花铃中期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有所增加,而GE互作效应逐渐减小;花铃后期加性效应仍继续增加,而显性效应则减小,DE互作效应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不同铃期单株成铃数和籽棉产量的遗传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1995年,1996年陆地棉(GosypiumhirsutumL.)12个亲本及其17个F1组合不同花铃期的单株成铃数和单株籽棉产量.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单株成铃数在花铃前期以GE互作效应为主;花铃中期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有所增加,而GE互作效应逐渐减小;花铃后期加性效应仍继续增加,而显性效应则减小,DE互作效应明显上升.单株籽棉产量在花铃前期主要受GE互作控制;花铃中期未检测到加性方差,而显性方差持续增加;花铃后期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净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单株成铃数在整个花铃期都有加性效应的表达,而显性效应仅在8月7日前检测到,在少数时期也检测到条件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条件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则在多数时期均检测到.其中7月27日至8月7日是单株成铃数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单株籽棉产量的基因表达与单株成铃数相似,但条件显性效应和条件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在多个时期均显著.单株总铃数与单株籽棉总产量的各项相关系数均为显著正值,但7月26日前单株铃数与单株籽棉总产量存在显著的加性负相关.早期单株籽棉产量与单株籽棉总产量是极显著的加性负相关和显著的显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棉田面积1000万亩左右,90%以上为粮棉两熟栽培。由于枯萎病遍及全省主要棉区,常规棉种植面积逐年缩小,现有抗病品种在早熟、高产和品质方面又往往不能兼顾。 本研究以短期内提供能在生产上应用的优良棉种为目的,通过品种间杂交,筛选强优势组合。要求杂种一代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四项优势,杂种二代优势下降较小,仍有一定利用价值。利用杂种优势,发展棉花生产。 经过和方法 本研究从1985年开始,在南京和睢宁基点进行。1985~1986年共配制146个杂交种並进行杂种 相似文献
8.
9.
在黄淮海气候生态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棉花不同部位铃重和结铃数的影响,探讨了黄淮海地区棉花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途径。结果表明:在正常气候年份下,低密度1.5万株/hm2与高密度9万株/hm2处理下均不利于群体产量的提高,中等密度6万株/hm2处理下群体产量则能够保持较高水平。试验表明,增加密度能增加单位面积总铃数,但密度过高削弱了棉株个体发育,造成单铃重降低,不利于提高棉产量。棉铃在不同密度处理下均集中于3-10果枝,因此提高中部果枝铃重对棉花生产意义很大。农业生产中要注意个体与群体的平衡以获取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8个陆地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了6个单交组合和3个复交组合,对杂种的一些重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交种F1代比对照有明显的竞争优势,F2代优势下降,但大多数经济性状在F1与F2代之间存在正相关,F2代优势的衰退程度也因不同的组合而在较大差异,有的组合F2代仍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筛选出连续利用F1和F2代的高优势组合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在北京对两个陆地棉中长绒杂交组合、一个一般陆地棉杂交组合和两个陆海杂交组合 F_1的研究表明:陆地棉中长绒杂交种可以把高产和优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皮棉产量超过陆地棉对照品种中126%和3%,纤维长度、细度和强度仍保持中长绒亲本水平,基本接近陆海杂交种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4个陆地棉作母本与4个海岛棉杂交,配制16个F1代进行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推广陆地棉品种比较,种间F1代子棉产量、铃重、衣分和衣指的竞争杂种优势为较高的负值,而纤维长度和强度表现较高的正向优势。鄂荆1号和B2(海岛棉)产量配合力高,两者杂交F1代产量高于其他组合。 相似文献
13.
早熟陆地棉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12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田间调查17个主要性状,并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与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535,最大为9.097,最小为3.097;基于SSR扩增结果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4.186,最大为5.099,最小为2.646.36个组合F1代生育期、铃数、单铃重、衣分、绒长、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的平均中亲优势分别为0.367、-1.256、14.176、6.691、1.000、11.206和15.235,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0.966、-1.464、6.457、0.110、-2.500、7.561和10.816.基于性状主成分因子得分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衣分的中亲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于SSR扩增结果的遗传距离与生育期的中亲优势、衣分和绒长的超亲优势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早熟陆地棉的铃重和产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衣分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亲本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个别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显著相关,且与产量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部分性状的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但部分性状则减小.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不同类型杂交种主要性状杂种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陆地棉品种(系)(其中1个为棕色彩棉)为母本,6个不同类型的非抗虫棉品种(系)为父本,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对杂种F1及F2绒长、衣分、比强度、单铃重、株铃数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及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0个杂种F1在果枝数和绒长等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上普遍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杂种后代F2较F1优势弱但仍高于亲本,具有利用价值;彩棉组合杂种F2主要性状受棕色纤维基因的影响较大,随着F2纤维颜色的加深,其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5.
特早熟陆地棉的遗传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其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五个亲本品种的产量、早熟和纤维品质等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相当显著,纤维品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环境因素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代的产量性状以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强,平均为30.71%;子棉产量的优势次之,平均为25.02%;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6.47%、4.30%和4.10%。生育期和霜前花率等早熟性状F1代的优势比较明显,均表现早熟。纤维品质性状优势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18.
陆地棉主要性状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所得的F1代13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始节位、铃数、伸长率的平均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值均为负值,生育期、始节高、果枝数、绒长、整齐度、比强度的平均中亲优势值为正值、平均超亲优势值为负值,铃质量、衣分、子棉产量都存在正向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新陆早42号、26-5、44-5多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综合较高;新陆早33号×GK26、新陆早33号×sGK321、新陆早33号×新垦09、新陆早36号×GK26多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综合较高。 相似文献
19.
抗虫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来源的常规棉、抗虫棉,按照4×7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28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重复试验,分析F1、F2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但衣分的广义遗传力可达92.16%;狭义遗传力大于54.64%的性状为衣分、衣指、断裂比强度和籽指,部分性状的F2狭义遗传力高于F1代。供试组合F1和F2的中亲优势和高亲优势主要表现在产量上;所研究的性状中,F1以皮棉产量竞争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1.31%、34.17%和13.33%;组合P4/P7(鄂抗棉12/5H303)的皮棉产量比竞争对照邯284增产27.4%。F2杂种优势依然部分存在,但大多性状比F1优势都有衰退。F1籽棉和皮棉产量较优的特殊配合力组合为P4/P7(鄂抗棉12/5H303)、F2籽棉和皮棉产量较优的特殊配合力组合为P4/P10(鄂抗棉12/5H335)、P1/P11(611/5H336)。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抗虫棉亲本是P8(5H309)、P5(5H181);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亲本是P1(611),P2(05-5317)和P4(鄂抗棉12)。优选亲本配组可以指导抗虫杂交棉的选育,获得具竞争优势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