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葡聚糖与β-葡聚糖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葡聚糖主要存在于大麦和燕麦中,也是降低大麦和燕麦营养价值的首要因素。而β-葡聚糖酶则用来对付β-葡聚糖,它可以降解β-葡聚糖,消除β-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从而提高大麦和燕麦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分布以及抗营养性,同时对β-葡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作了概述,并且对β-葡聚糖酶今后的发展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2.
β—葡萄糖与β—葡聚糖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β-葡聚糖主要存在于大麦和燕麦中,也是降低大麦和燕麦营养价值的首要因素。而β-葡聚糖酶则用来对付β-葡聚糖,它可以降解β-葡聚糖,消除β-葡聚糖的抗营养作用,从而提高大麦和燕麦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β-葡聚糖的化学结构、分布以及抗营养性,同时对β-葡聚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作了概述,并且对β-葡聚糖酶今后的发展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3.
海州湾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的影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为了解海州湾鱼类β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本研究根据2011年、2013-2019年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8个航次秋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Chao和自助法两种非参数统计方法,估算调查海域的鱼类物种丰富度,并采用Sorenson和Cody指...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的β-葡聚糖和β-葡聚糖酶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葡聚糖是一类非淀粉多糖(NSP),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2类。是禾本科高等植物(谷物类)细胞壁的多糖成分,在大麦、燕麦、高粱、大米和小麦等谷物胚乳细胞壁中的含量尤为丰富。由于β-葡聚糖会包裹一些营养物质,使消化酶不能接触底物,从而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某些β-葡聚糖如1,3-1,4-β-葡聚糖具有水溶性,可以使饲料在动物肠道中具有很大的黏性,给动物的生长和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脂肪酸β-氧化是动物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在动物生理活动的能量供应和代谢内稳态的维持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关于脂肪酸β-氧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是在鱼类中,脂肪酸β-氧化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水产养殖业对提高饲料脂肪分解供能和降低鱼体脂肪的要求日益迫切,鱼类脂肪酸β-氧化反应及其组成和调控体系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为此,本文从鱼类脂肪酸β-氧化体系组成和关键酶系、β-氧化的组织和底物特异性、β-氧化体系调控因子以及鱼类脂肪酸β-氧化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全面综述了鱼类脂肪酸β-氧化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鱼类脂肪酸β-氧化反应及其组成和调控体系在鱼类与哺乳动物之间,乃至不同鱼种之间的异同,以期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鱼类脂代谢与调控体系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南四湖生境的变化及其对沉水植物的影响,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应用二元属性数据和数量数据对南四湖沉水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南四湖沉水植物共有8种,隶属于5科5属,种数最多的为眼子菜科,全湖分布最广的则为金鱼藻。(2)多样性测度及空间位置梯度变化分析表明βc、βT的变化趋势与CN、CMH呈现明显相反的趋势,两种测度方法均表明湖区沉水植物受生境变化的影响导致沉水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增加。(3)相对频度、相对生物量和重要值三种测度指标曲线规律相对趋势一致;Morisita-Horn指数较Bray-Curti指数更理想。(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6个样地划分成I、Ⅱ、Ⅲ 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作为一种细胞粘附因子,在细胞粘附、迁移、增殖、凋亡和吞噬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大竹蛏(Solen grandis)β-整合素基因(SgβInt)的c DNA全长,分析了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进化特点,并以SWISS-MODEL预测了氨基酸序列的三级结构。SgβInt基因序列全长为1168 bp,5'和3'非编码区(UTR)分别为61 bp和1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089 bp,编码36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约为4.98,分子量为30.0 kDa。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SgβInt在健康大竹蛏各组织中以及大竹蛏受到脂多糖、肽聚糖和葡聚糖等微生物多糖刺激后的表达。结果显示,SgβInt在血细胞、鳃、肝胰腺、性腺、肌肉和外套膜等组织中均可表达,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脂多糖、肽聚糖和葡聚糖都可以诱导SgβInt表达量上调,SgβInt的表达量分别在脂多糖和葡聚糖刺激后的3 h和48 h达到最高;肽聚糖刺激后SgβInt表达量上调幅度最大,在6 h时达到最高,证实SgβInt参与大竹蛏抵御外源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SgβInt的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分析软体动物整合素的功能、揭示大竹蛏先天性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整合素作为一种细胞粘附因子,在细胞粘附、迁移、增殖、凋亡和吞噬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大竹蛏(Solen grandis)β-整合素基因(SgβInt)的c DNA全长,分析了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进化特点,并以SWISS-MODEL预测了氨基酸序列的三级结构。SgβInt基因序列全长为1168 bp,5′和3′非编码区(UTR)分别为61 bp和18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089 bp,编码36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约为4.98,分子量为30.0 k Da。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SgβInt在健康大竹蛏各组织中以及大竹蛏受到脂多糖、肽聚糖和葡聚糖等微生物多糖刺激后的表达。结果显示,SgβInt在血细胞、鳃、肝胰腺、性腺、肌肉和外套膜等组织中均可表达,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脂多糖、肽聚糖和葡聚糖都可以诱导SgβInt表达量上调,SgβInt的表达量分别在脂多糖和葡聚糖刺激后的3 h和48 h达到最高;肽聚糖刺激后SgβInt表达量上调幅度最大,在6 h时达到最高,证实SgβInt参与大竹蛏抵御外源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SgβInt的重组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分析软体动物整合素的功能、揭示大竹蛏先天性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脊椎动物中不同物种的β-actin基因氨基酸之间的序列同源性超过98%。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菱鲆β-actin基因mRNA部分序列,与川鲽该基因全编码区DNA序列比对,依据比对结果分别在大菱鲆β-actin基因相邻外显子上设计1对引物,分别以RNA反转录产物和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进行克隆分析。对不同退火温度和循环数条件下的该基因RT-PCR产物进行了对比。针对RNA提取过程中的经过DNase处理但很难除净的痕量DNA污染,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很难被检测到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利用上述2种模板对该基因扩增片断大小的不同来检出痕量DNA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β-葡聚糖是酵母细胞壁成分之一,具有增强机体免疫、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调节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理生化功能,且应用广泛。就酵母β-葡聚糖的生理生化功能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以便为β-葡聚糖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一种多效应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成熟的TGF-β1多肽是一种强有力的细胞分化调节剂和免疫调节剂。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得到了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TGF-β1 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M564035),全长为1 941 bp,开放阅读框为1 161 bp,编码1种含386个氨基酸的多肽。同源性分析表明,大海马TGF-β1与斜带石斑鱼TGF-β1的亲缘关系最近。Real-time PCR结果显示,TGF-β1基因在健康大海马肾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大脑、小脑、皮肤、中脑、卵巢,在鳃和肠道中表达很少,在心脏和肌肉中检测不到表达。大海马TGF-β1重组蛋白在TNT快速偶联的转录/翻译系统中高效表达,用BS3交联后形成了大量的可溶性二聚体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利用得到的大海马rTGF-β1刺激HeLa细胞,结果显示刺激细胞中TGF-β1下游Smad信号通路中的Smad3、Smad4基因表达量上升,Smad7基因表达量下降,表明所得到的大...  相似文献   

12.
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是一类多效应细胞因子,在很多生理活动中发挥功能。TGF-β以前体形式合成,随后被切割活化形成成熟的TGF-β。TGF-β以二聚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与受体TβR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I)和TβRI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Ⅱ)形成一个大型复合物后,磷酸化胞内的Smad,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鱼类中,对TGF-β家族成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TGF-β1的研究,包括TGF-β1与免疫相关和与生殖相关的功能,也有研究表明TGF-β1与肝功能相关。此外,有少量对TGF-β家族其他成员和TGF-β受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8,(12)
酥油作为藏族食品中的精华,能滋润肠胃,和脾温中,能补充人体正常代谢之需要,营养价值很高~([1])。对酥油中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进行介绍,为保障酥油的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气荚膜梭菌(Clostfidium perffingen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产生芽胞、严格厌氧及形成特殊荚膜的梭状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及人和动物肠道之中.研究发现,该菌至少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但目前仅有5-6种毒素,即α、β、ε、ι毒素及肠毒素(CPE)、β2毒素等被认为是该菌的主要致病性毒素。根据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四种致死性毒素(α、β、ε、ι毒素)的能力,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即A、B、C、D、E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多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科时也是人畜创伤性气性坏疽以及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毒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就产气荚膜梭菌α、β毒素的组成、结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高文伟  李新浩 《畜禽业》2006,(18):25-27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产生芽胞、严格厌氧及形成特殊荚膜的梭状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及人和动物肠道之中。研究发现,该菌至少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但目前仅有5-6种毒素,即α、β、ε、ι毒素及肠毒素(CPE)、β2毒素等被认为是该菌的主要致病性毒素。根据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四种致死性毒素(α、β、ε、ι毒素)的能力,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即A、B、C、D、E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多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同时也是人畜创伤性气性坏疽以及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毒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就产气荚膜梭菌α、β毒素的组成、结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β雌二醇诱导鲻雌性化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永强 《水产学报》2004,28(2):113-118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服用17 β雌二醇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年鲻脑各部和性腺进行芳香化酶的定位。结果发现,芳香化酶转录物和特异性蛋白在幼年鲻端脑(嗅球和大脑)、间脑、中脑和小脑是丰富的。在性别未分化时,芳香化酶免疫活性细胞在幼鲻脑各部的分布密度有显著的差异。在嗅球,对照组芳香化酶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密度高于实验组,而在间脑、中脑和小脑实验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多1~3倍,特别是下丘脑视前区芳香化酶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尤占优势,提示芳香化酶在幼年鲻性分化中可能起关键的作用。另外,在性分化后,芳香化酶免疫活性还定位在卵巢颗粒细胞和精巢间质细胞与足细胞。同时,免疫阳性物质也定位在卵巢和精巢的生殖细胞。这些结果揭示了17 β雌二醇诱发幼鲻雌性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芳香化酶的介导,本研究首次提供形态学新的证据。最后,文中还讨论了芳香化酶在鲻性腺发育中可能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邱丽华 《水产学报》2005,29(1):115-119
Interleukin-1β(IL-1β) is one of the most pleiotropic cytokines and a central regulator of th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terleukin-1β was initially discovered within mice and humans and over the last 10 year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within a wide variety of animals. The IL-1β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enhancing cell-mediated immunity by inducing the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 of lymphocytes, connective tissue cells, and by stimulating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effector cells.As an immunoregulatory cytokine, IL-1β ha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a vaccine and/or to modulate the immune response leading to different effector mechanisms. It is produced by many cell types, including monocytes, macrophages,T and B lymphocytes, fibroblasts, and endothelial and epithelial cells. Expression is induced by a diverse range of stimuli, including mitogens, cytokines, and microbial products. There have been considerable evidences provided by biological cross reaction that fish produce IL-1β during immune responses, and the bioactivity of IL-1 in fish has been known for over a decade. But only. since 1999,IL-1β gene has been cloned from the rainbow trout. And from then on, IL-1β gene has been cloned and expressed in many fish confirming that fish produces IL-1β gene during immune responses. In mammals it is produced as an inactive precursor that is processed by interleukin converting enzyme (ICE) to give a biologically active ‘mature‘ peptide. There is no signal peptide in IL-1β and its mechanism is unknown. This is the special part of the gene structure of the IL-1β. And through the program analyzing, we found this special structure in fish IL-1β gen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unctions and structure of gene IL-1β and the studies of the gene IL-1β in fish recently.  相似文献   

18.
戴述诚 《畜禽业》2003,(7):26-26
本文综述了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或原因,主要是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其灭活失效;介绍了一些解决细菌耐药性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素类产品;并提出了解决细菌对本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问题的一系列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恒定高温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以孵化后120~420 日龄的幼鱼为研究对象, 对性腺发育以及与繁殖相关的基因gnrh、fshβ和lhβ表达进行了研究。对照组为自然水温(13.2~27.1 ℃)饲养, 实验组为26 ℃恒温饲养。每隔30 d或40 d采样1次, 比较两组中鱼的体长、体重、性腺指数(GSI)、性腺发育情况以及gnrh、fshβ和lhβ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 从240日龄开始, 实验组鱼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 实验组体长约为对照组的1.3倍, 体重约为对照组的2倍。对照组GSI一直维持在0.25%以下的低值, 实验组GSI在330日龄前处于0.4%以下, 但在360日龄时出现GSI 1%以上的个体。在360、390和420日龄的个体中, 实验组GS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束时, 对照组中未检测到具有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的个体, 但实验组在330、360和390日龄出现了具有卵黄成熟期卵母细胞的个体。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幼鱼脑中gnrh基因表达在各年龄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脑垂体中fshβ表达在360、390和420日龄, lhβ在390和420日龄时, 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 26 ℃恒温调节不仅能促进赤点石斑鱼幼鱼体长、体重和GSI的增加, 同时也能显著提高脑垂体中fshβ和lhβ基因含量, 从而加速性腺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用乌贼内壳制备β-甲壳素和壳聚糖,结果乌贼内壳背楯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条件为:先用1.5 mol/L HCl浸24 h,再用1.5 mol/LNaOH于80℃浸3 h。产率为3.55%。从乌贼内壳周缘提取甲壳素的最佳条件为:先用1.5 mol/LHCl浸24 h,再用1 mol/L NaOH75℃浸3 h,产率为30%;产品用IR和XRD表征。实验结果还表明,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可提高β-壳聚糖的脱乙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