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小麦锈病 1、危害症状 小麦锈病分条锈、叶锈、秆3种,俗称黄疽病,群众叫黄锈病,是小麦生长期的主要病害。不过在我县秆锈基本不发生,只在春麦区为害严重,以条锈为主,其次是叶锈。条锈病菌主要生于叶面(叶鞘、秆和穗上也能发生),顺叶脉方向整齐地成直线排列,  相似文献   

2.
一、杂交目的 利用小麦种间杂交,选育丰产,早熟、抗锈(黄锈、褐锈)、抗倒的小麦新品种。 二、杂交组合及亲本介绍 本杂交组合以南大2419为母本,圆锥分枝小麦为父本,父本原产安徽阜阳,杂交前在南京种植四年。于1951年夏采用有性杂交人工授粉法进行杂交,杂交成功百分率为千分之三。杂交地点在南京,从第一代播种起都在武昌进行选育。 亲本南大2419具有丰产早熟抗黄锈褐锈力强,  相似文献   

3.
一、小麦锈病1.危害症状小麦锈病分条锈、叶锈、秆锈3种,俗称黄疽病,群众叫黄锈病,是小麦生长期的主要病害。不过在我县秆锈基本不发生,只在春麦区为害严重,以条锈为主,其次是叶锈。条锈病菌主要生于叶面(叶鞘、秆和穗上也能发生),顺叶脉方向整齐地成直线排列,孢子堆较小,狭长形或椭圆形、鲜黄色;  相似文献   

4.
刘敏 《河南农业》2016,(19):25-26
正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生产的好坏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为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务必搞好小麦田的病害防治。现将小麦田常见的几种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小麦锈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小麦锈病俗称黄疽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又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这三种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轻者麦粒不饱满,重者植株枯死,不能抽穗,历史上曾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重。(一)症状识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  相似文献   

5.
0引言 小麦锈病有条锈、叶锈、秆锈三种,田间可根据“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的特点加以识别。发病特点:三种锈菌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  相似文献   

6.
李新 《农村科技》2006,(3):17-17
一、小麦锈病的种类及危害症状小麦锈病又称黄疽病,可分为条锈、叶锈、秆锈三种类型,锈病是气传性病害,可随风向麦区进行远距离传播危害。条锈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叶锈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速小麦品种选育,我们利用昆明地区夏季气温不高,变化不大的条件,从1957年起,在冬播小麦收获之后,又种一次夏播小麦。利用夏播进行小麦良种(系)的选育、繁殖和鉴定,从而选出一些抗锈高产品种,如“798”、“抗锈1号”、“缅甸16号”、“8—126”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又选出“南原1号”、“云石1号”、“云麦26号”、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述了小麦品种抗锈性和锈菌毒性遗传学研究的现状以及近二十年来主要的研究成果和争论的问题。评述的内容包括小麦品种低反应型抗锈性的遗传规律,小麦锈菌毒性的遗传规律和变异途径,“基因对基因”理论及其应用,数量抗锈性的遗传等。Person(1959,1962)依据 Flor 试验提出的“基因对基因”概念的理论模型在现代植物病理学发展中具有历史意义,它促进了寄主—寄生物相互关系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已成为现代锈病研究的基础,遗传学研究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锈菌小种鉴定、抗锈育种和抗锈性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已定名的小麦抗杆锈、抗叶锈和抗条铸基因。  相似文献   

9.
一、小麦病虫害为害症状及锈病 (一)小麦锈病,可分为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三种.在我区造成危害的以条锈病为主,表现为发生重、面积大、暴发性强。三种锈病的病征可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病以为害小麦的叶片为主。叶片感病后.初呈退绿的斑点。后形成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与叶脉平行的长椭圆形孢子。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片干枯逐渐死亡。  相似文献   

10.
1 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又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3种。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轻者造成籽粒干瘪,重者植株枯死。 1.1 症状识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人红斑”,说出了3种锈病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11.
小麦锈病根据其侵染、发病部位的差异分为条锈、秆锈和叶锈。四川、重庆地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早春3—4月温度适合条锈病的发生,当早春气温偏高时,叶锈和秆锈也有可能严重发生。小麦锈病一旦发生后,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病菌与小麦争夺养分,还能影响水分蒸腾。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是凉山州的小春主要粮食作物,当前生产上存在小麦品种抗性退化,普遍感锈病,从而影响产量。为此,凉山州农技站从省内引进抗锈品种“内麦8号”,并选用本州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系“凡8”、“2003—2615”、“8%-27—1—1”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川麦107”作为对照品种,以便筛选出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3.
小麦锈病作为一种主要的小麦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产区的质量和产量。小麦锈病根据侵染、发病部位的差异1分为条锈、秆锈和叶锈3种。四川、重庆地区以小麦条锈病为主。早春3~4月温度适合条锈病的发生,当早春气温偏高时,叶锈和秆锈也有可能严重发生。小麦锈病一旦发生后,直接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病菌与小麦争夺养分,还能影响水分蒸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丧失问题发生较迟,是解放后应用杂交品种“碧蚂1号”出现的一个新问题。截至目前,我国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丧失,大体上可归为三批;即五十年代一批,六十年代一批和七十年代一批。五十年代以“碧蚂1号”为代表。这一品种1952年大面积推广,1957年完全丧失抗锈性。同一时期丧失抗锈性的还有“西北54”、“西北丰收”、“农大183”等。六十年代以“玉皮”、“甘肃96”、“陕农9号”、“南大2419”为代表。这些品种一般是1957年开始推广,1964年以前先后丧失了抗锈性。同一时期丧失抗锈性的还有“西农6028”、“中农28”、“西北612”、“西北134”、“陕农1号”、“农大311”  相似文献   

15.
陇南洛夫林系统品种抗条锈性变异问题联合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西北、华北大部分小麦主栽品种均已先后丧失了抗条锈性,新育成或选育中的有希望的接班品种多以洛夫林系统品种作抗源,但该系统品种在陇南不仅用作抗源亲本,而且已推广种植。陇南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的关键地区之一,条锈病菌可以在当地越夏和越冬,有利于新小种的产生、保存和菌量积累。近三十年来。我国多数生产品种的抗条锈性“丧失”现象,都是从这里开始,进而发展到黄、淮、海流域广大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农资市场上,一些“肥料”类产品随意夸大效果,以专治某一作物某种病害的“特效药”、“神药”面目出现,欺骗了广大农民。现将有关问题记录于后,提醒大家注意。例如:针对小麦的“小麦纹枯灵”、“小麦纹枯王”、“小麦粉锈绝”、“金穗”等;针对锦花的“萎必克”、“克癌灵”、“保铃神”、“克黄枯等;针对花生的“千斤霸王”、“白胖子”、“金银宝”、“多籽乐”、“花生高产王”等;针对玉米的“玉米粗缩灵”、“玉米粗缩王”、“病毒克星”;针对蔬菜的“叶菜神”、“霜霉一次净”、“灰霉宝”、“角斑克星”等;还有诸如“绿叶王”、…  相似文献   

17.
“黑小麦-76”为春性品种,生育期98d,株高87~103cm,穗粒数34~36粒,行粒重39.5g,高抗“三锈”白粉病,抗黄矮病,在密度为420万株/hm^2,施纯氮180kg/hm^2时产量可达5066.7kg/hm^2。  相似文献   

18.
本规范按照自治区“试验示范与推广并进,水地与旱地并进,黄灌区与井灌区并进,高产田与中低产田并进”的地膜小麦推广技术路线,从实际出发,兼顾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等盟市小麦生产特点,提出“全生育期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规范”和“旱地小麦垄盖膜际条播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小麦锈病发生广、为害大,近年在我市虽得到一定控制,但远没彻底解决,必须继续警惕。小麦锈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其发病特点为:条锈猖獗,叶锈普遍,秆锈成灾。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是陇东的主要粮食作物,占粮田面积的60%左右。小麦的丰欠对陇东的国计民生以及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小麦生产当中存在着诸多不利干扰因素:其中病的危害是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主要障碍。据调查统计,冬小麦在陇东常发病如条锈,白粉,红、黄矮病,全蚀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混发危害,一般年份减产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