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试验在阜城县卢店子村桃园进行,供试桃品种为五月鲜、麦香、庆丰,树龄为5年生。药剂处理设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四川宜宾化工厂产) 500倍, 50%硫悬浮剂(河北省辛集市化工三厂产) 600倍,石硫合剂3°及空白对照。单株小区随机排列重复5次。石硫合剂于早春桃树花瓣露红(未展开)期喷施,其余2种药剂均于桃树生长季喷布2次(4月29日和5月 14日),单喷或混喷。 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防治桃缩叶病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以早春花瓣露红(未展开)期喷布3°石硫合剂效果最好,防效达92.5%,桃树生长季节施用2次粉锈宁或2次50%硫悬浮剂,防效分别为88. 5%和87.… 相似文献
4.
5.
6.
7.
桃缩叶病的发生及防治桃缩叶病是桃树生产中一大病害,对发展桃树生产有很大影响,此病发生严重年份,使桃树产量几乎绝收,该病在71团地区近两年有进一步漫延趋势,据1993至1994年两年调查,桃树发病率达95%以上。一、发病症状:早春桃叶受害后,叶片肥厚,... 相似文献
8.
桃缩叶病系真菌性病害,青岛农科所鹿世晋认为桃缩叶病原菌是苹果白粉病在桃树上的变种。该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流行。1998年春天,我市持续长时间的降雨,日均温度12~13℃,引起桃园大面积发生桃缩叶病,全市桃果减产达60%,管理粗放的园片有绝产现象。根据桃农反映,我们对这次桃缩叶病的发生做了调查,并提出防治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9.
桃缩叶病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年,浙江省的桃缩叶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早春新梢染病率达62.5%—91.3%。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发生轻重与春梢抽生时期及品种有关,与桃树展叶期的降雨量呈正相关。药剂防治试验表明,用45%晶体石硫合剂50倍混0.3%五氯酚钠,在花蕾初绽期喷布1次,或用45%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在花蕾初绽时喷布1次,隔20天后再喷1次50%多菌灵800倍液,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荔波县随着‘荔波血桃’(地方品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种病害、虫害的发生也在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桃缩叶病以及桃蚜的为害较为突出,而这2种为害症状极其相近,导致许多果农无法正确识别进而对症下药,延误了防治的最佳时期,对桃树的生长和桃果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桃园的产量和品质。特别是桃缩叶病,对桃树的生长和桃果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在流行年份, 相似文献
11.
桃缩叶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缩叶病在我国南北桃产区均有分布 ,南方诸省发病较严重 ,病害流行年份引起春梢的叶片大量早期脱落 ,不仅影响当年产量 ,且常引起二次萌芽展叶 ,削弱树势 ,对第二年的产量也有不良影响 ,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过早衰亡。它还能危害李、梅、杏等果树。1 症状此病主要危害桃 (李等 )树的叶片 ,也危害嫩梢和幼果 ,春季嫩叶刚抽出即呈现症状 ,即春季幼叶刚抽出就出现卷曲状 ,颜色发红 ,展叶后皱缩程度加剧 ,叶面凹凸不平 ,受侵部位叶肉增厚变脆 ,呈红褐色。,一般病叶皱缩 ,扭曲。病部肿大 ,叶肉肥厚质脆 ,初呈现灰绿色 ,后变为红色或紫红色 ,潮湿… 相似文献
12.
2009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在遵义市红花岗区,桃缩叶病于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病害盛发,叶片变红、卷曲、皱缩,最后干枯脱落,5月上中旬为发病末期;发病始期至发病盛期,病斑扩展速度为0.04 cm/日.分析认为,早春(桃树萌芽展叶期)低温多雨的年份或地区,发病重.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波美度石硫合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显著,依次为89.08%、85.54%、82.76%和81.19%,可在生产中推荐使用.注意施药适期应掌握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喷药. 相似文献
13.
15.
16.
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性杀虫剂,导致果树害虫的天敌种群数量减少,从而使各种次要害虫再次复发,其中梨缩叶病出现扩展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南地区受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支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多为山地季风温润性气候,几乎每年春季潮湿多雨。本地桃树栽培区.桃缩叶病为主要病害。特别是雨水多的年份发病更为严重。桃缩叶病病原为畸形外囊菌,属子囊菌亚门。病叶表面的银灰色粉状物为它的子囊层,子囊裸露排列成层,圆筒形,内有4~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子囊孢子可以芽殖产生许多芽孢子。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