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朊病也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目前研究认为主要由3种原因引起:一是遗传性因素:由于编码PrPc的基因发生致病性突变所造成;二是后天获得性因素:由外源性的朊病毒感染引起;三是散发性因素:由不明原因造成.朊病是由朊病毒(即PrPSc)所引起,朊病毒能够自我复制,而且具有蛋白酶抗性,是目前惟一确定的病原因子.PrPSc的复制是通过正常细胞朊蛋白即PrPc转变而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物保健》2009,(3):121-121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建立了一种传染性朊病毒疾病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改变两个核酸改变朊蛋白结构可以导致一种致命性的神经系统疾患。该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可以引起慢性消耗性疾病即在鹿和麋鹿发现的传染性朊病毒疾病的朊蛋白变化。这种疾病与牛的牛海绵状脑病和人的Creutzfeldt-Jakob病类似。通过改变朊病毒基因中的两个核酸,  相似文献   

3.
金黄地鼠是研究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理想模型动物之一,其脑组织内朊蛋白基因动态表达数据的测定对探讨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子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不同年龄金黄地鼠大脑、小脑、丘脑和脑干PrP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结果发现,脑的四个检测部位都呈现高的表达量,但是同一年龄段不同组织每纳克总RNA中朊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和每毫克组织中朊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有显著的差别,不同组织在不同年龄出现表达高峰。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探讨朊蛋白的基本功能和脑组织在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病理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新型克-雅氏病是人的牛海绵状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述人朊病毒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新型克-雅氏病与早先已知的各种人朊病毒病的区别和它是由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引起的证据,并对牛海绵状脑病并非源于痒病而是原于牛散发性朊病毒病、影响新型克-雅氏病流行规模的主要因素和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病毒(Prion)是一种不含核酸的蛋白浸染因子,主要引起人和动物中枢神经疾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目前,由其引起的朊病毒病在世界多国发生,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并对人类健康构成很大威胁.本文就朊病毒的研究历史、朊病毒蛋白、朊病毒复制及其致病机理作了综述,并提出朊病毒研究中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依据。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及其分子生物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流行病的人兽共患病 ,其病原体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未知功能的糖蛋白 ,命名为蛋白质感染颗粒 ,即朊病毒。它是一个超出经典病毒学和生物学的全新概念。朊病毒是有机体的正常细胞蛋白质错误折叠的产物 ,其扩增机制和致病机制不同于一般病毒。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潜伏期长 ,传染性强且无法治愈 ,机体免疫系统对朊病毒不识别。目前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诊断已达到分子水平 ,国际上主要利用抗 Pr P抗体、脑脊液中蛋白质的改变以及实时 PCR和质谱分析法等手段来进行临床诊断和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保健》2009,(11):120-120
据2009年9月出版的病毒学杂志介绍,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基因表达分析可以使研究人员跟踪牛海绵状脑病(BSE)的进展,并最终预测其感染状态。目前的研究表明,细胞朊蛋白异常对于朊病毒疾病的传染性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8.
将纯化的重组牛朊蛋白经理化因子处理后,脑内接种金黄地鼠。临床观察200天后,对大脑、小脑和脑干,进行蛋白酶抗性朊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和朊蛋白基因表达绝对定量。结果表明,处理的重组牛朊蛋白对金黄地鼠脑组织检测部位的基因表达有特定的影响;接种后在检测时间内处理重组牛朊蛋白没有导致金黄地鼠脑内酶抗性朊蛋白的出现。研究结果为重组朊蛋白的生物学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朊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朊病毒病是由一种新型蛋白感染因子引起的人和动物可转移神经退化性疾病,又称海绵状脑病,最终可导致患者死亡.作者就朊病毒的致病机理,从朊病毒学说,致病性、生物学特性进行阐述,并从病原基因遗传结构特点,致病蛋白的结构特点和形成机制作以综述,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疯牛病 1 概念:“疯牛病”有多种名称,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病名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lm encephaiopathies TSE),简称“牛海绵状脑病”(BSE)。由于它是由“朊病毒”(又称“朊粒”)引起,所以,有的又叫“朊病毒病”或“朊粒病”(Prion diseases)。除此之外还有称为“传染性变性脑病”(TDE)、“传染性脑淀粉样变性”(TCA)、“亚急性海绵状脑病”(SSE)、“亚急性海绵状病毒性脑病”(SSVE)等的。严格意义上的“TSEs”应译为“可传递性海绵状脑病”。该病是人和动物共患、呈亚急性、渐进…  相似文献   

11.
PrP蛋白与Shadoo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蛋白(PrP蛋白)在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生物学功能至今没有明确。Shadoo蛋白是一种与朊蛋白在N端结构上极为相似的新蛋白,SPRN是Shadoo蛋白的结构基因。由于Shadoo蛋白与PrP蛋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性质,且它们在脑组织中重叠表达,因此也被认为是研究朊蛋白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探讨PrP蛋白与Shadoo蛋白在基因结构、蛋白功能、朊病毒感染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由朊病毒引起的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以神经退行性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也称作朊病毒病;其是由体内正常细胞表面的PrPC转变成PrPSc蛋白所导致。但PrPSc主要在脑内表达,在其他组织表达量很低,因此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对于该病有重要意义。作者重点介绍以朊病毒的致病特点为依据建立的检测方法,便于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提供帮助,保障畜牧业的有序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可传播海绵状脑病是一类由朊病毒引起的神经性病变的总称,主要危害人类及其他多种动物,包括山羊、绵羊、牛、水貂、猫、狐猴等。目前发现有16种朊病毒病,其中人类朊病毒病有9种,动物朊病毒病有7种。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表达的正常朊蛋白发生空间结构变异并在神经中枢积聚后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如疯牛病、痒病、  相似文献   

14.
双酶复合水解谷朊粉制备小肽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清丽  王卫国 《饲料工业》2007,28(11):17-18
<正>本研究以谷朊粉为原料,采用胰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水解谷朊粉蛋白,以水解度[1]、氮溶解指数[2]为评价指标,以反应pH值、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时间、温度为影响水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筛选这两种蛋白酶的单酶和双酶复合的最佳水解条件。  相似文献   

15.
海绵状脑病(朊病)是一类神经退行性脑病,目前是世界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原是一种朊蛋白质,它与宿主自身的正常朊蛋白的一级结构相同,只是二级结构的构象有所不同。对海绵状脑病的致病机理至今仍不太清楚,作者针对目前研究的朊蛋白的致病性与GPI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海绵状脑病(朊病)是一类神经退行性脑病,目前是世界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原是一种朊蛋白质,它与宿主自身的正常朊蛋白的一级结构相同,只是二级结构的构象有所不同。对海绵状脑病的致病机理至今仍不太清楚,作者针对目前研究的朊蛋白的致病性与GPI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就细胞型朊蛋白PrP^c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朊蛋白的生理功能、致病性朊蛋白PrP^sc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朊病毒的外周致病机理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化学因子与朊病毒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朊病毒从外周到中枢的转运机制、入侵门户、血液传播及朊病的其他病理标志和检测方法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朊病毒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能引起一系列的被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或朊病毒病的致命性神经变性型疾病.在哺乳动物中,朊病毒通过招募普通的细胞蛋白(PrPc)并诱导其转化为具有致病性的PrPsc而实现自我复制.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抗朊病毒的抗体能永久性地治愈被朊病毒感染的细胞.但是,全长的抗体和蛋白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BBB),这妨碍了将其用于TSEs的体内治疗.采用另一种方式,即通过腺联病毒(AAV)转导将有朊病毒特异性的scFv传递到大脑内,尽管这不能完全保护其不受感染,但能延迟受感染小鼠的发病时间.通过直接向细胞培养物中加入羊痒病病毒或使用慢病毒和腺联病毒双转导载体使其感染,作者研究了重组的抗PrP(D18)单链可变片段(scFv)抗朊病毒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感染细胞中重组的抗PrP scFv能够减少蛋白酶K的含量.另外,证实了与AAV相比,慢病毒能更有效的使抗PrP scFv基因转染并减少感染的神经元细胞中PrPsc的含量.最后,作者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了D18scFv-PrP复合物的结构模型.有趣的是,根据反馈的结果,在D18scFv将PrPc锚定到抗体凹槽过程中,ArgPrP151(朊蛋白的第151位氨基酸)是一个关键的氨基酸残基.以上结果表明,将靶向PrP的被动和主动的免疫方法相结合,可能是治疗干预朊病毒病的一个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9.
牛海绵状脑病 ,又称“疯牛病” ,1 985年 4月首次发生于英国 ,1 986年被英国政府中央兽医实验室命名为BSE (BovineSpongiformEn cephalopathy) [1 ] 。该病是由朊病毒 ( prion)引起的牛的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牛发生海绵状脑病变 ,并伴随大脑功能退化。临床表现为神经紊乱、运动失调、痴呆 ,最后死亡。1 病原及发病机制BSE的病原为朊病毒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2 ] 。外观为淀粉样颗粒 ,可以多种分子形式存在 ,如 prpc(正常蛋白酶抗性蛋白 )、prpsc(致病性蛋白酶抗…  相似文献   

20.
朊病毒是一种感染性蛋白质,能引起一系列的被称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或朊病毒病的致命性神经变性型疾病。在哺乳动物中,朊病毒通过召募普通的细胞蛋白(PrPc)并诱导其转化为具有致病性的PrPsc而实现自我复制。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抗朊病毒的抗体能永久性地治愈被朊病毒感染的细胞。但是,全长的抗体和蛋白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BBB),这妨碍了将其用于TSEs的体内治疗。采用另一种方式,即通过腺联病毒(AAV)转导将有朊病毒特异性的scFv传递到大脑内,尽管这不能完全保护其不受感染,但能延迟受感染小鼠的发病时间。通过直接向细胞培养物中加入羊痒病病毒,或使用慢病毒和腺联病毒双转导载体使其感染,作者研究了重组的抗PrP(D18)单链可变片段(scFv)抗朊病毒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感染细胞中重组的抗PrP scFv能够减少蛋白酶K的含量。另外,证实了与AAV相比,慢病毒能更有效的使抗PrP scFv基因转染并减少感染的神经元细胞中PrPsc的含量。最后,作者使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构建了D18scFv-PrP复合物的结构模型。有趣的是,根据反馈的结果,在D18scFv将PrPc锚定到抗体凹槽过程中,ArgPrP151(朊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